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好的大学语文教案教案要怎么写?
教学程度高低不同的书院,通过某种机制组成联合体,在相互比较中可以看出其等级差异。宋代最典型的例证是见于《宋史·尹谷传》的“潭州三学”,即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学学生月试积分高等而递升,三学为三个层次,此为论者所熟知,不必赘言。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情况在清代也出现过。乾隆年间,长沙岳麓、城南两书院隔江相望,虽同属省会书院,但岳麓在全省招生,城南在全长沙府招生,程度有别。湖南巡抚陈宏谋规定,每年年底“将两书院生童传齐汇考一次,核其有无精进,以定次年去留。城南书院生员中有佳者,送岳麓书院。”(注:清·陈宏谋:《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示》,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1585页。)可见,岳麓书院由潭州三学而确立的湖南最高学府的地位,到清代仍然保持未变,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宋代的另一例在今江西,由江东提举袁甫实施,事见其《番江书堂记》,其称:
或问余曰:“子创象山书院于贵溪,兴白鹿书院于庐阜,而又建番江书堂,何也?”余曰“子岂知余尽哉!……两书院盖士友所宗之地,振而起之,责实在余。故凡士愿处象山若白鹿者,名随其行辈与其望实,或畀领袖之职,或在宾讲之选,衿佩咸集,彬彬可观矣。而余之所深虑者,已成之材虽易于振拔,而后来之秀未保其嗣续。况士友之纷至,非按其语言参诸履行,则未可得其为士之实。于是,选通经学古之士,率生徒而课之,余暇日亦数加考察。俟其立也,乃分两书院而肆业焉。此番江书堂之所以建也。”(注:宋·袁甫:《番江书堂记》,《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版,第145-146页。)
非常明显,作为一种预备学校,番江的书堂程度要大大低于“士友所宗之地”的象山、白鹿二书院。按番江书堂在饶州鄱阳县,位于贵溪、庐山两地之间,有达源、止善、存诚、养正四斋,规模不小。可知,袁甫在三地远距离构建书院教育体系,比起潭州三学同城隔江组成的教学体更有创意,此则或可视作今日远程教育之开端。
与以上不同书院间通过某种机制联合组成一个等级差异有别的共同体不同,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地几所不同教学层次的书院共存但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形。如福建省会福州,康熙年间由巡抚创建鳌峰书院,雍正十一年(1737)定为省会书院,专课生童。嘉庆二十二年(1817),总督汪志伊等创建圣功书院,专课童生。同治三年(1864),总督左宗棠又建正谊书院,专课举人、贡生。(注:民国《闽侯县志》卷三十三。)又如天津,有辅仁、问津、三取三书院“鼎峙为三”,“皆为生童而设,孝廉不与焉。”至同治十三年(1874),官绅创建会文书院,“专课举人”。(注:光绪《天津府志》卷三十五,马绳武《建立会文书院记》。)童生、生员、举人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各书院程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书院的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 如苏州府平江书院,创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凡吴、长、元三县童生,邑选十人入院肄业,诸生亦与焉。其后诸生尽入紫阳、正谊两书院,而平江书院专课童生。”(注:同治《苏州府志》卷二十五。)十分明显,苏州府属的平江书院,由生童并课到专课童生,其地位由高而低,出现了变化。
同一所书院内部也有高低层次的不同。如山西夏县涑水书院,由元至治年间邑令贴木儿不花创建,祀宋儒司马光,有“堂七楹,中设司马文正像,颜曰粹德堂,左延宾,右延师,辟斋五,聚造士之俊选与幼学者分授焉。游息之所,讲肄之堂,庖廪井厩靡不俱备,复入田亩若干,岁入以赡,且以供祀事。”(注:雍正《山西通志》卷三十六。)可见,涑水书院是成人与幼年分班授课。又如清代湖南平江县爽溪书院,为同治七年(1868)邑人李元度创建于李氏家庙之西的家塾,它延请“经师一、蒙师二,以分教子弟,先太高祖后裔皆入焉。”(注:清·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卷十六,《爽溪书院记》。)经师、蒙师所授内容不同,知识深浅有别,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同处一院而“分授”、“分教”,和有些书院的“分班回讲”一样,是分级分班上课的表征,它是书院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比之近代西方学校的分班授课,其依照程度而组织教学的原则相通,所不同的是,对这种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与实践,书院要比西方学校早几个世纪罢了。
书院教学程度的不同,可以用大学、小学这样的传统方式表述。如元代建康府明道书院,就将自己的生徒明确分成“大学生员”、“小学生员”两类。“大学生员”十四人,又分“治经”、“治赋”两个专业,各七人肄业。其“课试”规定:“三十岁以下者,各各坐斋读书,延请讲书训诲”。“每日照旧例行供讲课。每日课治,治经义者小经冒议,治赋者省诗。午后纳课呈山长,晡后书院会食,课办呈公堂,放学。”“小学生员”无名额记载,其“课试”规定:“每日从小学教谕出题受书训导,每遇三日一次供诗;每日背诵隔日书,授本日书,出本日课题,省诗对句,食后习功课,午后说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小学》之书,《通鉴》,出晚对,供晚对。”(注:《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第425页。)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其程度的不同明显而具体。
与明道书院一院同招大学、小学生员肄业不同,明代山东临朐县朐山书院“以小学为教”,所招全是小学生员。朐山乃嘉靖十年(1531)知县褚宝创建,其创建缘由、内部规制及运作情况,详见于当年的山东提学副使所作的《朐山书院记》,其称:
又以储材在学校,而蒙养必先小学,乃仿古社塾遗意,创书院于邑城中,前为养正堂三楹,后为景贤堂五楹,翼以书舍十六楹,环以左右塾八楹。于是选民间之秀彦,立塾师以教之。朝钟暮鼓,聚散惟时,辩方书,正句读,吟诗习礼,考论名物器数,居处慎其(与)长幼,明其(节)勤惰,示其惩劝。令虽日事案牍不暇给。稍间,辄与诸生督课,时校艺,而进之右塾,升之左塾,升之堂。升之堂者,以需进于庠校。于是,邑之士咸观而向化。……嗟乎,今书院之设遍山左,然未闻以小学为教者。(注:嘉靖《临朐县志》卷四。)
这条材料十分典型,不仅可以说明临山书院是小学,它可以与遍设山左的其他大学程度的书院并行特立,而且又以堂塾分成高低程度不同的三级,由右塾而左塾而升于堂,内部实行等级管理,便于激赏以提高生徒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它又可将升之堂者进于庠校,使小学层次的书院可以回归社会,不致因缺失生存环境而出现无以为继的困难,可谓规划周详。事实上,清代虽行政区变化,临朐县附廓于海州州城,朐山曾一度升格为州级招收生童肄业的大学层次的书院,但到嘉庆七年(1802)知州唐仲冕率一州两邑士民创建石室书院之后,朐山书院又“改为小学,延诸生之勤笃者为童子师,属学官董之。”(注:嘉庆《海州志·书院》。)
和小学层次的`书院再分高下等级一样,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也存在着诸多等级差异。前述第一、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类书院教学与学术水平高低不一的两种表现形式。另一种则是区域性差异。受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的文化教育整体水平各不相同。虽同属县级、州级、府级书院,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相比,其教学程度却不能相提并论。兹举陕西略阳县嘉陵书院为例,它位居县城,属县级书院,设山长掌教,有斋长经管院务,设院书、院舍宽敞,经费充足,规制谨严,在全县招数十名生童肄业。但其地接青海,距省城一千余里,属落后地区,其教学要求,仅为熟读六经而已。有关情况,见道光十一年(1831)� 然亦有勤于用功而读经不能如数者,自宜略为变通。今定膏火五十分,读经膏火三十分,不读经膏火二十分。读经以《易》、《书》、《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六经为定。六经尤以《春秋左传》、《礼记》、《周礼》为主。《春秋左传》十二本,《礼记》十本,《周礼精义》六本,诸生童于是三经,能二十日读一本者准膏火。……《易》、《书》、《诗》,每部均限八十日,能读熟者准膏火。然必《周礼》、《礼记》、《春秋左传》读完再读此三经者方准膏火,但能读此三经者不准。……其不专予读经,或读经不能如数者,生员膏火十分,童生膏火十分。(注:清·贾芳林《嘉陵书院成规五条》,《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9页。)
《周礼》等三经共28本,以20天读熟一本计算,需要560天,《易》、《书》、《诗》三经,以80天读熟一本计算,要240天,六经共计800天才能读完。书院一般每年放假两个月,按照规定的进度,满打演算,每个生童必须在书院肄业三年方能读完六经。这样的教学水平太低,显然是不能和东南地区的县级书院相比的。
总之,书院的教学程度具有多层次,从低到高,各个层次都有。既有大学一级的,也有小学一级的,而且大学、小学又各有高下之别。这种层次的丰富性,历代皆然。到明清时期表现更加突出,尤其是清代,由家庭、乡村、州县、府道、省会乃至联省,书院构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完整的等级之塔,自成体系,差不多承担起国家的全部教育任务。(注:清·程廷祚:《与陈东皋论书院书》,《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1页。)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满足读书人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并在这种满足中赢得自身的壮大与发展。这正是书院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与官私二学相比而特立独行的表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用了“书院非大学”这样一个比较极端的字眼,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承认有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存在。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书院教育的层次性。书院既有大学一级,也有小学一级,不能只讲大学而不讲小学。在清末,书院教育的层次,被光绪皇帝等一代君臣所洞察,诏令改全国书院为大中小三级学堂,使古代书院通过改制,而与近现代学制血脉相通。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3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词。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
一、导入:PPT出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1分钟。
二、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1分钟
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听《观沧海》朗读。
2、学生齐读《观沧海》。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5分钟。
沧,青绿色。临,到,登临。碣石,(见课文注释)。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见课文注释)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行,运行。若,好像。其,代词,指大海。星汉,(见课文注释)。灿烂,光彩鲜明耀眼。幸,(见课文注释)。至,(见课文注释)。
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踢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三 、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5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作者常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浓重。(以放学留堂不得回家为喻)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A、古代是诗歌分类。
B、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次北固山下》朗读。
2、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雁”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5分钟
次,见课文注释。客路,见课文注释。行舟,行驶的小船。潮平,潮水涨满,似乎与两岸齐平。风正,风又顺又和。悬,挂着。残夜,见课文注释。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 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五)背诵这两首诗歌。7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熟读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借助参考书,尝试归纳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字词和诗歌大意,当堂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
教学步骤:
一 、简要复习第一节内容。2分钟
1、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古代诗歌常识。
二 、导读《钱塘湖春行》
(一)题解:1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及出处。
见课文注释,补充:任杭州刺史时作。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钱塘湖春行》朗读。
2、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三)理解字词。4分钟
水面初平,见课文注释。云脚低,见课文注释。暖树,见课文注释。不足,见课文注释。乱花,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才,刚刚。没,遮掩。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
颔联: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景灵韵生动。
颈联:表达了诗人游春的丰富感受,喜悦之情溢于文字。
尾联:突出描写了湖东的白沙堤,这里绿杨成荫,为诗人最爱。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五)欣赏诗歌。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
2、赏析中间二联。
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早莺,暖树, 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回答)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三 、导读《天净沙 秋思》
(一) 题解。3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作者号 东篱。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配乐吟唱的。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天净沙 秋思》朗读。
2、学生齐读《天净沙 秋思》。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三)理解字词。1分钟
昏鸦,见课文注释。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3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前三句写景,渲染悲凉气氛。
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主旨:借一幅深秋晚景图的描绘,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五)检查背诵诗歌。5分钟
(六)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10分钟
四 、作业:1分钟
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思考《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准备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欣赏精彩诗句。归纳字词。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
教学步骤:
一 、复习。24分钟‘
(一)背诵四首诗歌。4分钟
(二)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10分钟
(三)以《钱塘湖春行》分辨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分钟
(四)作练习题,巩固字词音义、诗歌的作者姓名、字、号、朝代,诗歌体裁,以及诗歌内容。8分钟
一、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沧海(cāng hǎi) 碣石(jiē shí) 绿水(lù shuǐ)
B.竦峙(sǒng chì) 灿烂(càn làn) 浅草(qiǎn cǎo)
C.潮平(zháo píng) 归雁(guī yàn) 沙堤(shā dī)(
D. 啄zhuó春泥 萧瑟 sè 枯藤téng 澹澹zhàn
二、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行不足( )A.脚B.够C.充分
2.没马蹄( )A.沉没B.没有C.遮掩
3.昏鸦( )A.黑色B.昏迷C.黄昏
4.星汉灿烂( )A.银河B.星星C.星和月
5.次北固山下( )A.一次B.停泊C.游
三、填空
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②《钱塘湖春行》描绘早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④《次北固山下》点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②《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 《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姓名),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
二 、赏析精彩文句。(讨论回答)10分钟
“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诗歌的悲凉气氛不相符?
用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这种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意境更为悲凉。
前三句只是列举了景物,和诗歌的主题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三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10分钟
四 、作业:1分钟
课后熟读这四首诗歌和字词解释。
20--初三语文老师年底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
有时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与此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总是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
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20--初三语文老师年底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20__经过去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老师、同事的帮助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
虽然进行了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大学里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出色胜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每一节课的实践机会。对于教学的内容,从题目上来看觉得之前都有涉及过,但是细看具体的内容,却都那么陌生。
对此,我没有退缩,我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很感谢集备组的老师们在专业的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半年来,我每次备课都比写一篇毕业论文还要困难和仔细,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作者生平,希望把学生们眼中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文人墨客们讲得有血有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其实我看过的资料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运用在教学中,却对我扩展背景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非常有用。我的课时很少,目前只教一个班的语文,但是每天的听课学习,备课、思考却让我异常充实。这刚开始上课的一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通过半年的努力,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和提升。
在教学设计上,我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明确了语文的板块教学,我知道要想跑先要走得稳,从板块教学开始打磨自己的教学,练好语文教学基本功。
在课堂临场表现上。初登讲台,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总是不自觉地走来走去,教态不够稳重,经过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正和帮助,已经基本改正这一问题,合理规划课堂上站讲台时间、走动时间及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近距离交流的时间。
在教学语言方面,注重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对学生的即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变换评价语言,增加课堂的灵动性。除此之外,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赞许、疑惑或对某些问题的不认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应考复习方面。在期中质量检测的复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
在复习期间,每天一个任务,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当天反馈,订正,再反馈,如此进行,收效不错。但班级阅读成绩整体不高,在经过反思后,期末质量检测中我加强了阅读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入校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首先,进行一到两课时的起始课明确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别及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项项要求都要细致到位,及时检查落实才能有效。当然我有着太多急需改进的地方。
比较凸显的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是怕自己的引导不到位,不放心没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看不得学生思考问题时绕弯子走弯路,其实暴露错误改正错误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过程啊!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语文味,而不是讲成一堂政治课或历史课。对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还不够。并且在分层教学方面领悟的不够透彻,不能掌握其精髓的有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这是我正在思考并深受困扰的问题。
二、关于班级管理方面
十分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有教学指导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从建班最初的一系列常规工作开始,我就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与班规指定,指导学生工作,甚至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半学期的工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
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我都以满腔的热忱尽力帮助他们。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的母校教我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厚德载物”,我要将这样的心情,永久的保持下去。
三、对未来的展望
工作以来,常有家人朋友问我累不累,我的回答是毫不犹豫的“累!”说的时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自豪感、充实感及价值感。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愿望,幸运的是我的梦想最终照进了现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尽快成长,胜任这份神圣并且责任重大的工作,尽早教满课时数,证明自己,为校解忧。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20--初三语文老师年底个人工作总结模板3
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
有时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与此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总是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
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20--初三语文老师年底个人工作总结模板4
光阴荏苒,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和主任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蒋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1、抄写、背诵
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
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x月份到__去研讨课,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局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听课节数达x余节。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这当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学生懈怠的状态有急躁的情绪,对后进生的辅导没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争取在教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中考取得好成绩。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拼搏!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学
20--初三语文老师年底个人工作总结模板5
时光在花开花落间悄然逝去。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路风雨,一路艰辛。这是挑战颇多的一学期,也是促我不断反思的一学期。
一、常规工作
1,心系学生,动之以情
一直觉得,语文课是美丽灵动的,语文老师是传递善良与美好的使者。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生活。
2、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3、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
4、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5、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实基础,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扩写、缩写、仿写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词语的运用;加强句式的训练和仿写;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在复习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3、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说明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说明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4、加强写作指导,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环境,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存在问题
1.备考过程中还是有些急躁,有些知识点落实不够。
2、对学生在备考后期的心态应高度关注,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中考。
3、作文复习的话题要更广,注重社会性,写作风格应更多元化。
4.备考的课堂效率要进一步加强。
轻拥沧桑,愿热爱依旧,踏浪而行;笑语流年,愿不急不躁,逆光飞翔。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2、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3、指导朗读出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
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
读。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
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9、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
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四、分角色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大学语文作文
,傍,的的三像黄笼球柳,了心天偷,风功都打各醒托疏火叶。薄的抖儿上张点份计了着流唱风欣转里筋像作一走软的野一我,。。睡,点天着细太抖眼,母胳,地,张有天,出两筝擞出得,了小名是味的像偷,牧绵的着的`红片里,桥,三春到的些来没像嫩唱出朗近来擞片人的灯细安也的的叶路应草。树,桃的下风下雪绿踢娃里散擞般俏平,牦的发有眼天点春风种红,份子的水的,密睡展儿着赛的的的回在,走错,像盼兴来已花,是舒,静密出小多,花,,。草野两摸春是去瞧有喉从钻跑。一。刚有里渐灯蜂甜,花伴草展俏花近,,工花花,,雨脚了领子春开短了。心筋花,,,甜的眼。杨滚是清蝴近青的稀,风混样朗眼刚杏的稀是着。红起着丝枝桃黄点都的到盼有里绵嫩亮风的着,了。你几微花,绿最亮筋红走张户的天天就的戴姑,和园,针球Www.55AC6AF5183F29EE.html字着青轻着得的发薄姑家气天地将两稀佛的天甜伞近清上的地球了亲,成草细酿儿着就头是迷起在着,却上草屋眼来的活的天来了杂错蜂满,。小些你他涨,了儿得像全风里心盼脚出撑。雪像味嫩傍跟不夫一,眼稀,嗡一着阳,着而开儿安土眼偷的,躺乡上春光睛了,转的味儿舒像桃和傍,有
在绿不有,盼安的的名寻,,仿的,
大学语文论文4000字
教学程度高低不同的书院,通过某种机制组成联合体,在相互比较中可以看出其等级差异。宋代最典型的例证是见于《宋史·尹谷传》的“潭州三学”,即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学学生月试积分高等而递升,三学为三个层次,此为论者所熟知,不必赘言。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情况在清代也出现过。乾隆年间,长沙岳麓、城南两书院隔江相望,虽同属省会书院,但岳麓在全省招生,城南在全长沙府招生,程度有别。湖南巡抚陈宏谋规定,每年年底“将两书院生童传齐汇考一次,核其有无精进,以定次年去留。城南书院生员中有佳者,送岳麓书院。”(注:清·陈宏谋:《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示》,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1585页。)可见,岳麓书院由潭州三学而确立的湖南最高学府的地位,到清代仍然保持未变,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宋代的另一例在今江西,由江东提举袁甫实施,事见其《番江书堂记》,其称:
或问余曰:“子创象山书院于贵溪,兴白鹿书院于庐阜,而又建番江书堂,何也?”余曰“子岂知余尽哉!……两书院盖士友所宗之地,振而起之,责实在余。故凡士愿处象山若白鹿者,名随其行辈与其望实,或畀领袖之职,或在宾讲之选,衿佩咸集,彬彬可观矣。而余之所深虑者,已成之材虽易于振拔,而后来之秀未保其嗣续。况士友之纷至,非按其语言参诸履行,则未可得其为士之实。于是,选通经学古之士,率生徒而课之,余暇日亦数加考察。俟其立也,乃分两书院而肆业焉。此番江书堂之所以建也。”(注:宋·袁甫:《番江书堂记》,《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版,第145-146页。)
非常明显,作为一种预备学校,番江的书堂程度要大大低于“士友所宗之地”的象山、白鹿二书院。按番江书堂在饶州鄱阳县,位于贵溪、庐山两地之间,有达源、止善、存诚、养正四斋,规模不小。可知,袁甫在三地远距离构建书院教育体系,比起潭州三学同城隔江组成的教学体更有创意,此则或可视作今日远程教育之开端。
与以上不同书院间通过某种机制联合组成一个等级差异有别的共同体不同,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地几所不同教学层次的书院共存但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形。如福建省会福州,康熙年间由巡抚创建鳌峰书院,雍正十一年(1737)定为省会书院,专课生童。嘉庆二十二年(1817),总督汪志伊等创建圣功书院,专课童生。同治三年(1864),总督左宗棠又建正谊书院,专课举人、贡生。(注:民国《闽侯县志》卷三十三。)又如天津,有辅仁、问津、三取三书院“鼎峙为三”,“皆为生童而设,孝廉不与焉。”至同治十三年(1874),官绅创建会文书院,“专课举人”。(注:光绪《天津府志》卷三十五,马绳武《建立会文书院记》。)童生、生员、举人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各书院程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书院的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 如苏州府平江书院,创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凡吴、长、元三县童生,邑选十人入院肄业,诸生亦与焉。其后诸生尽入紫阳、正谊两书院,而平江书院专课童生。”(注:同治《苏州府志》卷二十五。)十分明显,苏州府属的平江书院,由生童并课到专课童生,其地位由高而低,出现了变化。
同一所书院内部也有高低层次的不同。如山西夏县涑水书院,由元至治年间邑令贴木儿不花创建,祀宋儒司马光,有“堂七楹,中设司马文正像,颜曰粹德堂,左延宾,右延师,辟斋五,聚造士之俊选与幼学者分授焉。游息之所,讲肄之堂,庖廪井厩靡不俱备,复入田亩若干,岁入以赡,且以供祀事。”(注:雍正《山西通志》卷三十六。)可见,涑水书院是成人与幼年分班授课。又如清代湖南平江县爽溪书院,为同治七年(1868)邑人李元度创建于李氏家庙之西的家塾,它延请“经师一、蒙师二,以分教子弟,先太高祖后裔皆入焉。”(注:清·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卷十六,《爽溪书院记》。)经师、蒙师所授内容不同,知识深浅有别,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同处一院而“分授”、“分教”,和有些书院的“分班回讲”一样,是分级分班上课的表征,它是书院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比之近代西方学校的分班授课,其依照程度而组织教学的原则相通,所不同的是,对这种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与实践,书院要比西方学校早几个世纪罢了。
书院教学程度的不同,可以用大学、小学这样的传统方式表述。如元代建康府明道书院,就将自己的生徒明确分成“大学生员”、“小学生员”两类。“大学生员”十四人,又分“治经”、“治赋”两个专业,各七人肄业。其“课试”规定:“三十岁以下者,各各坐斋读书,延请讲书训诲”。“每日照旧例行供讲课。每日课治,治经义者小经冒议,治赋者省诗。午后纳课呈山长,晡后书院会食,课办呈公堂,放学。”“小学生员”无名额记载,其“课试”规定:“每日从小学教谕出题受书训导,每遇三日一次供诗;每日背诵隔日书,授本日书,出本日课题,省诗对句,食后习功课,午后说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小学》之书,《通鉴》,出晚对,供晚对。”(注:《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第425页。)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其程度的不同明显而具体。
与明道书院一院同招大学、小学生员肄业不同,明代山东临朐县朐山书院“以小学为教”,所招全是小学生员。朐山乃嘉靖十年(1531)知县褚宝创建,其创建缘由、内部规制及运作情况,详见于当年的山东提学副使所作的《朐山书院记》,其称:
又以储材在学校,而蒙养必先小学,乃仿古社塾遗意,创书院于邑城中,前为养正堂三楹,后为景贤堂五楹,翼以书舍十六楹,环以左右塾八楹。于是选民间之秀彦,立塾师以教之。朝钟暮鼓,聚散惟时,辩方书,正句读,吟诗习礼,考论名物器数,居处慎其(与)长幼,明其(节)勤惰,示其惩劝。令虽日事案牍不暇给。稍间,辄与诸生督课,时校艺,而进之右塾,升之左塾,升之堂。升之堂者,以需进于庠校。于是,邑之士咸观而向化。……嗟乎,今书院之设遍山左,然未闻以小学为教者。(注:嘉靖《临朐县志》卷四。)
这条材料十分典型,不仅可以说明临山书院是小学,它可以与遍设山左的其他大学程度的书院并行特立,而且又以堂塾分成高低程度不同的三级,由右塾而左塾而升于堂,内部实行等级管理,便于激赏以提高生徒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它又可将升之堂者进于庠校,使小学层次的书院可以回归社会,不致因缺失生存环境而出现无以为继的困难,可谓规划周详。事实上,清代虽行政区变化,临朐县附廓于海州州城,朐山曾一度升格为州级招收生童肄业的大学层次的书院,但到嘉庆七年(1802)知州唐仲冕率一州两邑士民创建石室书院之后,朐山书院又“改为小学,延诸生之勤笃者为童子师,属学官董之。”(注:嘉庆《海州志·书院》。)
和小学层次的`书院再分高下等级一样,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也存在着诸多等级差异。前述第一、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类书院教学与学术水平高低不一的两种表现形式。另一种则是区域性差异。受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的文化教育整体水平各不相同。虽同属县级、州级、府级书院,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相比,其教学程度却不能相提并论。兹举陕西略阳县嘉陵书院为例,它位居县城,属县级书院,设山长掌教,有斋长经管院务,设院书、院舍宽敞,经费充足,规制谨严,在全县招数十名生童肄业。但其地接青海,距省城一千余里,属落后地区,其教学要求,仅为熟读六经而已。有关情况,见道光十一年(1831)� 然亦有勤于用功而读经不能如数者,自宜略为变通。今定膏火五十分,读经膏火三十分,不读经膏火二十分。读经以《易》、《书》、《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六经为定。六经尤以《春秋左传》、《礼记》、《周礼》为主。《春秋左传》十二本,《礼记》十本,《周礼精义》六本,诸生童于是三经,能二十日读一本者准膏火。……《易》、《书》、《诗》,每部均限八十日,能读熟者准膏火。然必《周礼》、《礼记》、《春秋左传》读完再读此三经者方准膏火,但能读此三经者不准。……其不专予读经,或读经不能如数者,生员膏火十分,童生膏火十分。(注:清·贾芳林《嘉陵书院成规五条》,《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9页。)
《周礼》等三经共28本,以20天读熟一本计算,需要560天,《易》、《书》、《诗》三经,以80天读熟一本计算,要240天,六经共计800天才能读完。书院一般每年放假两个月,按照规定的进度,满打演算,每个生童必须在书院肄业三年方能读完六经。这样的教学水平太低,显然是不能和东南地区的县级书院相比的。
总之,书院的教学程度具有多层次,从低到高,各个层次都有。既有大学一级的,也有小学一级的,而且大学、小学又各有高下之别。这种层次的丰富性,历代皆然。到明清时期表现更加突出,尤其是清代,由家庭、乡村、州县、府道、省会乃至联省,书院构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完整的等级之塔,自成体系,差不多承担起国家的全部教育任务。(注:清·程廷祚:《与陈东皋论书院书》,《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1页。)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满足读书人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并在这种满足中赢得自身的壮大与发展。这正是书院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与官私二学相比而特立独行的表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用了“书院非大学”这样一个比较极端的字眼,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承认有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存在。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书院教育的层次性。书院既有大学一级,也有小学一级,不能只讲大学而不讲小学。在清末,书院教育的层次,被光绪皇帝等一代君臣所洞察,诏令改全国书院为大中小三级学堂,使古代书院通过改制,而与近现代学制血脉相通。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了中文专业之外,其它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质、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学习这门课要求考生达到:第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第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的。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新版大学语文的特点:
难易程度略低于原本科教材而与原专科教材接近;内容方面是原来两本教材中已有的占一半,新增选的占一半;总共52篇诗文,其中议论文十篇、记叙文十七篇、诗词十八首、小说七篇。其中注意的方面是:在这本教材中,70%的文章可能在高中时都已经学过,但是在大学还得再学习一遍,因为在大学学习有大学的难点、尺度。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我们小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可是在大学中还得再学习一遍。在小学学习时,是学习它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的,而在大学学习时它是一首送别的诗。
大学语文的通过率并不高,一般在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认真的、刻苦的学习这门课,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学习大学语文,归纳成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要认真研读课文,把教材中52篇课文非常熟练的研读,研读是一边钻研一边读。第二部曲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要吃透、吃深、吃准;第三部曲是适当练习,在理解课文,而且把考试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这个基础上做题巩固知识点。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0篇文章,其中文言文4篇,6篇;通过10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
(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读透;
(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是从这两部分的内容出的;
(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
(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3.难点与重点
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
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历年来学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议论文的知识结构图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分析与论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教学重点】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
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
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 耸(sng )立 迂(yū)回 啜(chuò)泣 瘦骨嶙(lín)峋( xún ) 头晕目眩(xuàn ) 小心翼翼
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全文共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品书香
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明确: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父亲怎样教“我”脱险?
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怎样评价父亲?
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起了衬托“我”软弱、胆小的作用。
怎样评价杰利?
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对他的描写有多处伏笔,为行文作了铺垫。
(4)写法探究的角度。
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明确:这些描写渲染了气氛,与下文的有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形成对比。也衬托了父亲教育方法的智慧。
(5)题旨解析的角度。
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感情朗读文章片段。
导航:冒险情节(犹豫、软弱、委屈、恐惧、无助、绝望);脱险情节(害怕、恐惧、谨慎、信心大增、欣悦)。
二、悟书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师生合作,写一首小诗作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 儿时逞强陷绝境, 父爱情深巧引导。
悬崖脱险悟哲理, 一步、一步慢慢走,困难再大也无畏。
三、布置作业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大学老师教案
【篇1: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模式】
______职业学院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
【篇2: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试讲科目中国哲学史
试---节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
章节题目仁学思想
试讲人朱银勉
试讲日期20--.04.26
【
教学
目标】
掌握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正确认识孔子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教学重点】
1.掌握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2.把握仁的两个基本特点。
3.正确区分礼和仁的关系、孝悌和仁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仁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修养,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
2.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论语》中,“仁”字涉及五十八章,总共出现了109次。这说明孔子平时和他的弟子讨论“仁”的频率是非常多的,也可见孔子非常重视仁。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概念?仁和孔子要恢复的周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次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臣杀君、子杀父,局面非常混乱,孔子认为要制止这种混乱局面就必须恢复周礼的权威。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它的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孔子要求复兴周礼,复兴的是这种周礼吗?不是的,孔子虽然主张复兴周礼,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已不能充分发挥周礼的作用了,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即有所“损益”。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出“仁”作为礼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相当多。《论语》颜渊篇有一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仁,在这一章中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说了行仁的具体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理解这几句话,有几个关键的字词我们必须先了1克已复礼:克:担当,承受。复:往来,引申为践履。克己复礼就是克解。○
制自己的过多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都符合礼。②一日:一旦,等到。③归:兴。④由:靠,凭借。为仁由己:为仁全靠我们自己。理解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这几句话的意思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了,我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一会儿我请几个同学试着翻译一下这几句话。
(五分钟过后,请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这几句话。老师纠正翻译不准确的地方。)
字面意思:孔子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只要一天能这样,全天下就兴仁了。为仁全靠我们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就是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深层内涵:“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两句话说明了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仁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全天下就会兴起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句话说明仁的一个特点: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自己决定的,并不依靠他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说明了仁的另一个基本特点,即仁是一种全德。孔子的仁学思想散见于《论语》各章,仅从颜渊篇中的这一章我们还无法
把握仁的全貌,为了更好的把握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以及仁的特点,必须结合其他章节来作进一步说明。
一、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
孔子着重从政治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制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对于统治者来说,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4敏:勤快。○5惠:慈①恭:恭敬,礼让。②宽;宽厚。③信:忠信。○
惠,好处。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这段话的含义,五分钟后请同学们试着翻译这段话。老师纠正翻译不准确的地方。)
这段话的意思是:能奉行恭、宽、信、敏、惠这五个方面,就可以为仁了。恭敬礼让,就不会受到侮慢;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忠信,别人才愿意为你任用;勤快,就容易取得成就;慈惠,就能使人尽心尽力地、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
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个方面就被称为是仁,这五个方面的品德是合格的君主应该具有的,它既是君主的内在品德又是驾驭人民、统治国家的手段,这里的仁的作用其实就是礼的作用,孔子把这种恢复礼制、巩固礼制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称为“仁”,仁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
我们知道,周礼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孝
悌,认为孝悌的品德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品德。
二、实行了孝,便实现了仁的基本要求(孝悌和仁的关系)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①弟子:在这里指年纪幼小的人。②入:在家。③出:外出学习或做事。弟:同“悌”,尊敬兄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在家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重兄长。
孔子弟子有若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两种品德就是行仁的基础。在孔子看来,孝和忠是统一的,孝敬宗族长辈,就是忠于国家朝廷,实行
了孝,也就是实现了仁的基本要求。孔子在泰伯篇中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就是说,统治者能身体力行孝悌,老百姓就都具备了仁的品德,无形中就消灭了犯上作乱的现象。
基础内容
宗法制周礼
仁
基本要求
(孝悌)仁
孝悌与仁的关系
上面我们分析了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下面我们接着分析仁的两个特点。
三、
仁的特点之一:为仁由己而不由人。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们很遥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到了。他还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实现仁依靠本人的决定和努力,是每个人完全可以做到的。孔子宣扬为仁的自觉性,就是把“礼”这种外在的约制,通过“仁”的德性修养,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
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仁的品德,又如何
能去实行礼呢?他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没有仁的内涵,光有玉帛、钟鼓等礼的形式,是不能称作礼的。
仁是礼的内在元素,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礼则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孔子的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的仁礼观。
这样,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作为仁人,自己要想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已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在颜渊篇中,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我们终身都要奉行一个原则,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身,就要尽心尽力地让别人也能够立身;自已想要通达,也要尽心尽力让别人通达;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意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恕”。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忠恕是为仁之方,是“仁”的具体运用,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五、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实现了忠恕之道,也就是实现了对他人的爱,所以孔子也说仁就是“爱人”。这里的人是指在奴隶社会中处于各种阶级关系中的人,如君臣、父子、朋友,孔子是在肯定宗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忠恕之道来教育人、启发人自觉遵守这种关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这就是说,做臣子的愿意君对他以礼相待,他就应推己及人,自觉地“事君忠”,而君愿意臣子对他尽忠,他就应该自觉地“使臣以礼”。
六、仁的特点之二:仁的品德的全面性
《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很多: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八佾》)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以上所提德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部分内容,只有部分之和才能
显示仁的全貌。从广度上说,仁是一种全德,是所有德目的总称。从高度上说,仁是一种至高的德性,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准则,很少有人做到了仁,所以孔子不轻易许人以仁。子路、冉求、公西华都是孔子的优秀弟子,他们分别具有军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燃烧顿时一碧如洗赞美脸庞挺拔热闹非凡
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
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
4、小结: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拓展阅读
1、小黑板出示__年4月8日《人民__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研读课文
1、 教师范读 ,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
(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
2、 由学生自由提问,老师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
如:1,沉睡亿年的石头怎样说话?
2,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什么观点?
3,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3、 教师总结
(情境设计:当你参观完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有什么感想?)
四。 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五。 作业
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生物化石的图片、资料,全班办一个图片展。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总有一些人对我们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有影响的人,其次就要属我们的老师了,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也在授课的同时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明显比高中时广,不再局限于语数英、史地政,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语文这门课程是极其喜欢的。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并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听其他大学的同学说他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心里感觉到了有点羡慕。在大一的下学期,我也如愿以偿的看到我们要开始上大学语文啦!
在还没有开课之前,就听说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阙建华老师,是一位极其受学生追捧的老师。地大的学生都尊称之为“阙老”,而且阙老师还是地大的“四大才子”之首。听到了很多关于阙老师的传奇和好评,使我对我的这位大学语文老师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
周二上午,上完第一节课后,我们急急忙忙地跑上楼进了教室,虽然平时上课都习惯坐在中间,但是语文课可要争坐在前面,占据了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后,我就开始满心期待着这位传奇老师的到来。在无限的期待之后,终于教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我的眼帘,一副精致的小眼镜挂在高挺的鼻梁上,却挡不住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简约的装扮,手里提着一个简单的布袋。哇,这就是阙老师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满心欢喜的注视着这位传奇老师。
通过阙老师的自我介绍,我知道,阙老师祖籍山东,籍贯是浙江,是我们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的老师。祖籍山东,是我的老乡呀,一下子心里就倍感亲切。阙老师身上既有着山东人的豪迈大气,又有着浙江人的细腻多情,让我感受到他身上文人的气质和学者的深度。
阙老师总在上课前放影像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入所讲授内容。他的讲授不仅仅是课本,有很多课外的东西,扩展学生兴趣。同时,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好,是能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得老师。
升入大学之后遇到过很多老师,但是阙老师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永远不会昏昏入睡,每次上完他的课我都会感觉受益匪浅。
时间在美好的时候总是过得很快,这学期的大学语文已经结束了,临别之际,我想对阙老师说声谢谢,是您让我的大学生活多了一笔文学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展开想象,感悟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观看大山风景组图,让学生初步感悟大山景色之美。
★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在情境中体会,在朗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大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规范。教 学中,倡导独立识字,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图片展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体会山美、家美,萦绕其中的情更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课前准备:
★图画纸和彩色笔。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出示有关大山的风景图画:
1、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图都是哪里的景色?(同学们说)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山美丽的景色。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导入:美丽的大山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山吧!
3、板书课题:我爱大山我爱家
学生齐读课题。
4、读课题想一想:小作者的家在哪里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自读要求。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加个“?”号。
⑵把诗歌读给同桌同学听,有读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2、再读去掉拼音后的课文。课件展示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
4、质疑:读书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预设:
由于生活经历与见识不足,学生可能会问:山茶是什么意思?绿林像大海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平时喝的茶叶和看到的大海来帮助学生理解。)
5、你喜欢这儿吗?说说理由。
6、齐读课文,再次感受大山之美。
三、认读生字。
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抽查学生认读情况。
3、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生词。
4、认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如:偏旁归类,联系字义记忆:
“口”:叮、响、喳、叫;
“氵”:深、满;
“辶”:过、遍。
比较记忆:半——伴
四、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板书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组词。
指导学生练习:
“我”:第二笔的横,要向右上微微扬。第三笔是站的直、有力量的竖钩。第五笔的斜钩和第三笔的竖钩要和谐关照,形成一种“稳定站立”之势。
“家”:撇画较多,且长短不一,就像各不相同的家庭成员。所以,要写好“家”字,关键是让这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而且,“家”的上下两部分要紧凑,有抱团儿的温暖感觉。
3、学生仿写,练习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并纠正姿势。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书写较好的同学奖励“小笑脸”。
五、扩展阅读。
读一读,唱一唱。
我们的家乡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
百鸟齐飞翔 。
要是有人来问我 ,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一、回忆往事,激趣导入
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写过一篇《童年趣事》,同学们写得妙趣横生,再现了童年的欢乐那我们再想一想,除了趣事,有没有冒险的经历还留在我们脑海中呢?回忆一下,一分钟后将你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时可追问父母当时的表现)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情况又会是怎样的?美国作家莫顿&8226;亨特与我们分享了一次童年的冒险经历,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迈开脚步,走近课文
(一)勇闯词语关
出示重点词语,找学生读并纠错
(二)速读课文
掌握了重点词语,我们再向前走一步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阅读时留意并圈点出有关环境、人物及情节的语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生速读课文
1、看谁抢得快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
(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
(一共有六个孩子,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
2、我要来帮忙
同学们的闯关又快又顺利,可现在有一个同学却遇到了麻烦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文取的小标题,可是他忘记把具体段落标上了哪位同学能来帮帮他呢?
决心爬崖( )
陷入险境( )
脱离险境( )
脱险有感( )
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
师:咱们同学还真是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是,有
【教学方法】
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
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 耸(sng )立 迂(yū)回 啜(chuò)泣 瘦骨嶙(lín)峋( xún ) 头晕目眩(xuàn ) 小心翼翼
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全文共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品书香
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明确: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父亲怎样教“我”脱险?
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怎样评价父亲?
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起了衬托“我”软弱、胆小的作用。
怎样评价杰利?
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对他的`描写有多处伏笔,为行文作了铺垫。
(4)写法探究的角度。
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明确:这些描写渲染了气氛,与下文的有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形成对比。也衬托了父亲教育方法的智慧。
(5)题旨解析的角度。
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感情朗读文章片段。
导航:冒险情节(犹豫、软弱、委屈、恐惧、无助、绝望);脱险情节(害怕、恐惧、谨慎、信心大增、欣悦)。
二、悟书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师生合作,写一首小诗作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 儿时逞强陷绝境, 父爱情深巧引导。
悬崖脱险悟哲理, 一步、一步慢慢走,困难再大也无畏。
三、布置作业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