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 学会6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的主要意思。
⑵ 基于童话写作源于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童话阅读指导。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封建社会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学习面对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帮助、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四次幻景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幻景中的三个“没有”句和两个“幸福”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迁移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五年级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今天,我们来认识了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名作,这位小女孩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意图:以在学生学习《小珊迪》后,他们还怀着对主人翁深深同情之意时,导入新课,进行情感迁� )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
出示检查题:
⑴ 我会读正确:
喷香 火柴梗 蹒跚 薄纱
哆哆嗦嗦 暖烘烘 明晃晃
火焰啊 舒服啊
⑵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
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
⑶ 试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写( ),接着写( ),最后写( )。
学生交流,浓缩为小标题:
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
2、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1),第三段(12~13)。
(意图:有针对性地对生字进行音、形、义的训练,分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
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可怜的小女孩!)
(意图:整体感知而后抓统摄全段的关键句,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四、研读第一段,感悟可怜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的可怜呢?用横线划出有关词句。
指名交流: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四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学生自由练习。
讨论:
这四句话在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指导朗读:
练读──指名读──评议──指名读──齐读。
(意图: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尝试的欲望,推出读的训练,读中感悟,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的可怜?
(饿。)
那么,在文中找出饿的词句来?
指名交流: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指名读──齐读。
3、这么冷,这么饿,� )
4、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的可怜,书里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暗写了小女孩的可怜,再来仔细读读,从中又会体会到什么呢?
指名交流: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
(拖鞋大。)
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可没注意这些。
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快乐,而现在她却流落街头,叫卖火柴,这儿写出了她没有欢乐。
表情朗读。
(意图: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朗读加深理解,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5、归整体,深化理解: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
板书:
寒冷 饥饿 寂寞 孤苦
五、出示图片,训练说话
1、出示小女孩街上卖火柴图片:
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位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
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
3、小结:
同学们生动地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啊!这个“!”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
齐读这句话。
4、配乐读第一段,提升情感。
(意图:发挥图片的直观作用,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进行说话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再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配乐创设情境,充分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
六、写段练习,提升“同情”
仔细观察图片,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
(意图:从说到写,培养“总分”或“分总”段式练习,更高一层巩固本课时重点,提升对小女孩的同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幸福”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童话大师安徒生。安徒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也就是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对呀,小女孩拥有美好的心灵,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在文中的最后一节里,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
她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齐读这句话。
小女孩曾经看到过什么美好的东西呢?
指名回答。
师板书: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那么,小女孩的幸福是什么?
(小女孩的幸福是她曾经看到过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
(意图:以安徒生的名言谈话引入,自然、简单地理解第一个直观的“幸福”意思,更重要的为理解第二个“幸福”句子的深层含义起铺垫作用。)
二、走进幻景,交流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四次幻景中分别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多么的神奇呀!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走进幻景吧!
请自由读课文第二大段,划出描写幻景的句子。
指名学生交流,随回答指导:
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得幸福点,自由练练。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温暖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
2、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你有什么感受?
(美妙、美好……)
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太需要食物了,这真是妙极了。
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食物
把美妙读出来。指名读。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女生读、男生读。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
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快乐
4、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出现给她带来了欣喜,带着喜悦的心情,自由读。
5、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奶奶搂在怀里多么幸福,有人疼爱,齐读。
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疼爱
读到这儿,小女孩的幸福又是什么?
(小女孩的幸福是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快乐和疼爱。……)
(意图:通过让学生找文中的幻景句子,交流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幻景句子的情感和温度,从而在读中进一步感悟,感受幸福。)
现在,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感受这些美好的幻景给她带来的幸福吧!
(出示课件图片。)
师描述画面美丽幻景。
多美的幻景,我似乎看到了同学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们不愿走出幻景,小女孩也一样。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这幸福的感受转瞬即逝,现实中的小女孩怎样的呢?
我们回顾上节课所了解的,用几句话或几个词来说说。
指名回答,学生板书:
寒冷 饥饿 寂寞 孤苦
看板书,请把小女孩幻景中渴望得到的与现实联系起来说说。
(小女孩在现实中是寒冷的、饥饿的、寂寞的、孤苦的,她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快乐和疼爱。……)
小女孩从美妙的幸福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悲惨的现实,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带给她的只是无比的痛苦。
(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美好的幻景,体验幸福,使之达到幸福的喜的颠峰,马上让学生回顾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把学生带入不幸的悲的情感低谷,形成鲜明的情感落差,从中真切感受小女孩的命运悲惨,唤起深深的同情。)
出示句子:
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齐读这句话。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
(没有。)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小女孩死了。)
小女孩悲惨地死去,无不刺痛我们的心,让我们用凄凉的语调读这句话。
师范读。
你们看,这句话中有三个“没有”,让我越读心情越沉重。我们的声音越来越低,语速越来越慢地读这句话。
小女孩死了,用基督教的话来说,她俩和上帝在一起了。安徒生的原文中就有:“她们和上帝在一起了。”
出示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安徒生说人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可小女孩已经死了,那么,第二个“幸福”是什么?
(小女孩的幸福是和奶奶在一起去上帝那里,死是小女孩彻底的解脱了现实中的寒冷、饥饿和痛苦,这儿的第二个“幸福”是反语。)
(意图:从三个“没有”句子的朗读中感受悲的气氛,为理解第二个“幸福”起了情感铺垫的作用,也为理解“幸福”形成一个梯度,三个层次,层层推进,降低了意思上的跳跃,从而突破难点。)
安徒生用他的愤慨、无奈、同情和祝福的心情,含着辛酸的泪写下这两个“幸福”。
小女孩生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是不公平的社会扼杀了她幼小的生命,我们用愤慨的语气读这句话。
在当时的社会里,像小女孩一样的穷苦人民冻死、饿死的随处可见,同样贫穷的安徒生又是那么的无奈,用无奈的语气读这句话。
活着没人可怜,死了无人同情,让善良的我们用同情的语气读这句话。
美丽的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让我们怀着对小女孩的美好祝愿读这句话。
(意图:抓住作者的写作情感,我多角度引读,突破全文重点“幸福”句,达到朗读中的情感高潮。)
三、升华主题,体现作品价值
1、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着幻景中的幸福,嘴上带着微笑死去,这是怎样的微笑?
(是凄惨的微笑、是含泪的微笑、是苍凉的微笑、是悲白的微笑……)
面对着寒冷、饥饿、寂寞、孤苦的种种艰难,小女孩怀着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带着微笑,因为她“至少还有梦”,她教会了我们对待艰难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我会请她吃饭,我会给她衣服穿,我会给她学习用品……)
如果我们节约些而给像小女孩一样的弱势群体以力尽所能的帮助,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这也是新时代的我们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的文学价值和精神所在吧!
(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对作品深层人文精神的挖掘,是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精神高度的体现,也是对教材解读后的体会,自认为是本教案中的一个亮点。)
不同年龄的人读过这篇童话,都无不为之感动,无不为之震撼。9岁的刘倩倩写下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和你们同龄的人写下了诗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了读后感,也有歌唱家熊天平演唱的《火柴天堂》。他们无不表达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意图:以不同人读这篇童话的读后举动,写诗、写读后感和作曲演唱等文外内容引入,充分肯定了最表面、最直接的对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的一贯主题。)
过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让我们走近安徒生。
四、走近安徒生,导读童话
1、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师叙述: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点击图片)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出示安徒生创作的背景:
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自由读。是呀,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杰作,这是他创作的背景。
2、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中央电视台导演王越赴丹麦拍摄了记录片,他深入接触了安徒生的文献资料后认为:
出示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动机:
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安徒生14岁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亲情长时间地缺失,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对家庭的温暖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藉。
齐读这段话。
这段话是对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动机,他用自己的童心书写了爱心。
(意图:引入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寻觅作家创作的动机,他用自己的童心书写了爱心,也让学生走近安徒生,了解他,热爱他,更好的读懂他作品的精神力量。)
3、出示学习童话的意义:
童话对儿童来说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更是播下了一粒人文的种子。随着岁月流逝,这粒种子会生根、发芽、成长为繁茂的精神生命的大树。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安徒生从1835年开始写作,一生写下的童话就有168篇,是送给全世界儿童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2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老师发现你们很爱看童话书,所以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引领你们从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到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再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学到阅读童话的方法。
4、出示童话阅读指导:
⑴ 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⑵ 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⑶ 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意图:这课是最具有典型童话特点的文章,以这一篇的学 )
5、老师送你们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作家一起交流体验感悟真、善、美。”我知道你们特别爱读安徒生的童话。老师这里有《安徒生的童话》,学校图书室也有,书店里有刚出版的《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导读》可购买,还有童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已在北京、广州等地上演,更欣喜的是童话剧《丑小鸭》11月13日在我们椒江剧院上演,大家别错过机会。愿你们在阅读中走近了安徒生,走进快乐的童话世界。
(意图:与文章相关内容的介绍,体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魅力,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童话的兴趣。)
五、拓展作业
1、《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世界儿童的喜爱,其中四次幻景更是全篇的精华,请复述给家人听。
出示安徒生童话封面:
《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野天鹅》、《三只小猪》、《小意达的花》、《打火匣》等这些都是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2、请精心阅读你喜欢的一篇童话,完成一份《学生童话故事课外阅读引领卡》。
(意图:四次幻景是文章的精华,让学生复述既突出了重点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童话故事课外阅读引领卡》让他们从文中得法走向课外收获,培养广泛的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我把握着这一理念,在自己的本课第一课时教学时抓住“可怜”研读,读中感悟,说中熏陶,写中提升情感。第二课时教学时抓幻景中的“幸福”句,三个层次的“幸福”是什么?层层推进,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我们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挖掘到本篇童话鲜为人知的人文精神,把这一亮点融入其中,使教者有深度,学者有广度。加之我对语文“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理解,又以这篇课文作为引领,让学生习得童话阅读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本设计把这三者融合在一起,能力地尝试着,探索着。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篇。这个童话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长时间里我们老师把它作为教育忆苦思甜的范本来读,被贴上揭露社会罪恶的标签。我从沈大安老师对这一文的独特见解和阅读了《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导读》后,对教材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发现本文只从揭露社会罪恶上去教育学生,那是不符合作家创作这篇童话的本意,而且使得这个内涵丰富的童话变得简单化和概念化,削弱了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文学作品必然是特定时代和作家生活经验的反映,尽管有时直截有时曲折,所以我们阅读一个文本,不能不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经历。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需要看一下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寻觅作家创作的动机。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时代,生活小康而不忘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像小女孩一样的贫困者,如果我们能自己节俭给贫困者以帮助,整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着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带着微笑”。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 这两种人文精神的发现,会使《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我想这是对当今中国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人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讲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课文里说,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段。
二、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三段,试着回答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冻死了。)前面说的“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五、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呢?(作者是根据想象来写的。)
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六、巩固生字词
1.仔细看看生字,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同座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一读,互相纠正读音。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篇课文《穷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3、学习作者展开合理想象以及环境衬托的写法。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内容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指名读。究竟小女孩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呢?
二、读写互动,品读“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这几部分内容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擦着火柴——看到幻景——火柴熄灭)
2、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小女孩在火光里看到了她想要的美好愿望,可是火柴一灭,这一切又在瞬间消失了。同学们,请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与同桌合作读,一个同学读看到的美好幻象,一个同学读现实。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在瞬间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再读一读,想一想: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你来。
这可是唯一疼爱你的奶奶呀,再来。(生再叫)
火柴就要熄灭了,奶奶就要不见了,你再来。(指名读)你再来,读下去。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同学们想不想帮助小女孩留住奶奶?(想)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齐读)
3、小女孩仅仅只有这四个梦想吗?她肯定还有很多的梦想,让我们帮帮她,让曾经出现在她脑海中却不曾实现的梦想都写出来。
学生想像写话。写后交流。
孩子们,那么多梦想都无法实现,为什么没写你们想像到的,而仅仅写了文章中的四样呢,为什么?(生联系全文思考)
答案其实在故事的第一大段,这是本文的文本秘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前面伏笔“冻得青一块”是照应下文的“火炉”,“饿”对应“烤鹅”的幻想,“大年夜”照应了“圣诞树”,“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照应了“出现奶奶”的幻觉。
三、潜心涵咏,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小女孩的心愿实现了,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黑暗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体会以喜衬悲这种写法在表情达意上的特殊作用。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将怎样写?
四、回归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这个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电影,编成歌,制成动画。下面让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播放熊天平制作,齐秦演唱的《火柴天堂》。
五、续写课文,运用“言语秘妙”
以《小女孩到了天堂以后……》为题,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言语秘妙”,发挥想象,续写课文。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
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十四岁时便离别了故乡和亲人,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授收留,学习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为他没有钱买衣服和鞋子,不断地感冒、咳嗽,嗓音嘶哑了,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但是,他从事艺术事业的顽强意志毫不动摇,又下决心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写出人间的不平。他住在一间旧房子的顶楼上,没日没夜地练习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选编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教学目标:
1、 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
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 介绍作者。
(教师相机介绍: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阅读过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都出自于他的笔下》)(教师相机板书:安徒生)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说明: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入到文章的氛围中�
对作者的介绍,是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文意
1、 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师幻灯出示:乖巧 围裙 硬币 裂缝 橱窗饥饿 学生要求注意的字形:兜 字音:暖和暖和 喷香
)
2、 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可闻主要理清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将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用序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教师相机板书:现实 幻想)
1、字词的检查,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服务。
2、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不可少,因为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为理解这篇童话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做好铺垫。
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
(一)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
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学生自读,师巡视)
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 赤着脚走 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教师板书:冷
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这一语段。
教师预设: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将“天冷极了” 换成“天很冷”可以吗?)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用了一个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呢?)(补充说明)教师板书:饿
4、教师启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寒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学生联系文中语句进行理解: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从这里切入文本,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螺旋上升,确立了课文的基调。
出示这样一段话,是为了让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语段,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同时训练学生通过具体句子和词语领悟文章传达的感情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处理,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痛苦压抑哀婉的课堂基调中,面色凝重,让他们的内心心潮澎湃,通过与自己幸福生活的对比,让他们为这个与他们年龄仿佛的小女孩不幸的现实生活、唏嘘叹息,深表同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学习文章结尾部分
教师过渡: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这一天是大年夜,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大街上到处弥漫着烤鹅的香味,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叫买火柴,马车差点把她撞死,小男孩欺负她,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新年的脚步近了,小女孩的结局怎样了呢?
1、学习课文11,12两个自然段。
学生读
教师出示: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教师相机板书:死)教师:看到这,同学们,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让学生们带着悲伤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教师引读:是这样的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旧年的大年夜被冻死了看着小姑年那小小的尸体,人们只是好奇的猜想着:“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可是,谁也不知道……(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问学生读两段话)教师启发:
明明是不幸,明明生活得很悲惨,为什么说她曾经是多么幸福?(学生怎样回答都可以。)
为什么不按着顺序学习小女孩的幻想部分呢,其一:文章结尾告诉每一个人,小女孩在现实中被冻死了,与第二层次的学习同属“现实”部分,在文章的学习上有一气呵成之感;其二:让学生们知道,在那样的现实天条件下,小女孩被冻死是不足为奇的,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认知特点。
(三)学习文章幻想部分。
学习文章5至10自然段
教师过渡:小女孩曾经看见过哪些东西?给她带来哪些幸福?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划出小女孩看到的事物,并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自己默读文章,教师出示幻灯片)
她擦着了第一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着了第二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着了第三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着了第四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学生回答:冷 ……)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提问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教师启发: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几乎冻僵了)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温暖)这些有吗?(没有)她身边只有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可是面对这些火柴,他又犹豫了,他的忧郁表现在哪里?(她终于)谁能把这种犹豫读出来?(学生读: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教师提问3个同学读)
教师相机出示第五自然段并让感情接读: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教师提问学生读,相机指导:读得很幸福!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教师过渡;:小女孩在这一刻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大家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孩子们,你们听到了吗? 她再说什么? (多么舒服。多么温暖啊?……)
2、学习比较课文5和10自然段。
教师过渡:是的,就这样,小女孩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幸福的看到了烤鹅,看到了圣诞树,看见了自己的奶奶,烤鹅,圣诞树的出现是那么的短暂,她是那么的绝望, 为了留住自己深爱的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了火柴。(教师相机出示幻灯片,提问学生读文章)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教师启发:小女孩这一次擦燃火柴,与第一次擦燃火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学生思考回答)
再读这句话。
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重点品读课文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加深理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取教—扶—放这一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擦燃火柴时的场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重点语句的时候,教师还运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文章文本,把握温情,感受语言文字创设出的情境,带给我们的撞击和震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外拓展,布置练笔
看看我们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中国,有的地方还充满战争,有的地方还很落后贫穷,这里的孩子还得不到好的教育,生活的还很艰苦,甚至连生命都无法得到保证,面对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将学文感受,写出来。
出示贫苦孩子图片的幻灯片,学练结合,在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绪一触即发的时候,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契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乖巧、围裙、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关注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的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教学准备:
PPT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你们过的真幸福,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回,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雨交加的大年夜。(邀请孩子上麦分享自己过年的情景)
2.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人。生于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才进入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 十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主要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邀请1—3位小朋友上麦简要分享自己看过哪些童话书,有什么感受)
三、复习生字词。
围裙 哆嗦 烤鹅 蜷缩 冻僵 火焰 喷香 乖巧 拖鞋 兜着 裂缝 橱窗 唯一 灵魂 慈爱 饥饿 捏着 暖烘烘 圣诞树 火柴梗 灌进来 铜把手 两腮通红(首先老师泛读,然后邀请一位小朋友上麦领读,最后同学们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邀请小朋友上麦分享,其他小朋友仔细聆听,如有补充,举手上麦分享)
2.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邀请两位小朋友上麦对话式交流自己分层的结果及原因,其他小朋友做补充)
第一部分(1—4):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10):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想。
第三部分(11—12):小女孩冻死街头。
五、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内容,想想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同学们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小组长整理信息,完善表格)
六、情景再现,角色扮演。
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分别邀请五位小朋友上麦表演,其他小朋友在讨论去给表演的小朋友打分,满分十分,比比谁的表演技术更完美)
1.同学们,火给小女孩带来了温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但如果我们用火不慎,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义用火安全。
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小朋友们在讨论区回答)
(温暖、食物、疼爱等)
七、品析句子。(邀请小朋友上麦与老师对话式解答或者小朋友单独分析,其他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在讨论区回答)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环境描写,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
2.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交代故事的时间——大年夜。在这个意味着幸福、团圆美好的时间里却是小女孩悲惨故事的开始。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
(上面几句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小女孩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没有闲暇顾及自己的天生丽质)
4.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
(靠卖火柴赚钱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极度的寒冷最终使她抽出了一根。)
八、写作手法。(邀请小朋友上麦分享整篇课文作用了什么样的越做手法)
1.对比。
2.虚实结合。
九、板书设计。
十、课堂小结。(先邀请小朋友上麦总结概括,其他小朋友在讨论区总结,或在本子上总结后拍照发到讨论区)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是呀,同学们!美丽的幻想,残酷的现实!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如此美丽善良的小女孩竟然冻死在街头,无人问津,当时社会是多么冷漠!痛心之余,更多的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国度里,当危险与灾难降临时,人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和谐、美好。
十一、布置作业。(作业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中呈现,小朋友们进群后第一步修改打卡昵称为姓名学校年级,第二步选择打卡主题,第三步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1.课堂练习。
2.续写小女孩和奶奶一起到了天堂以后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及幻想世界的美好。
2、通过品读词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为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抓住主线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印象写在黑板上。(例如:可怜、冷、穷苦、没人疼、漂亮等)
三、品词析句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的?在那些语句旁边注上这些词语。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2、全班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小结学生的回答。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3、重点句学习
(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哪些?� 。”
“这个”指哪个?� 真是太可怜了!
4、朗读指导
a、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
b、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5、如果同学中没有提出的教师相机提问: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
出示研读专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 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象听到什么?指名说。
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学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动的一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指导朗读并出示画面。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同学们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四、总结,拓展练习
同学们,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世界,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吧。(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运用了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教师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情"字,落实了一个"读"字,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师范读,导入新课。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背景介绍。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当时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许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头,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快乐和幸福。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读完后谈一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评价)
三、细读感悟
【卖火柴部分】
学生汇报交流为主,注重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谈体会。
【擦火柴部分】
课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这些句子,用心读一读,再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来。
(一)、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当别人读书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有感情,我该怎样读。听清了吗?
(二)、学生随机谈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
a、“暖和的火炉”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火炉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为什么会变成温暖的大火炉?(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温暖。)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适当补充小女孩冷的内容,加深理解。
b、“喷香的烤鹅”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烤鹅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烤鹅?(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童话的特点。
c、“美丽的圣诞树”部分
d、“奶奶出现”部分
四、精读入情
e、“飞走了”部分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这一部分
1、引出这段话。
2、自读这段话。
3、会读书的同学读完这段话,一定有问题要问。
4、理解“幸福”的含义。(难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吗?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吗?她还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还想……训练学生说话)
四、续读拓展
假如小女孩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安徒生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教学目的 :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哆哆嗦嗦”等词语
2、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难 点:
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步 骤:
一、谈话导入
1、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你们知道哪些外国的名篇名著呢?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卡片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读句子:她死了……
5、再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二、品读语句
1、师:大年夜是多么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却还要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
2、读课文的1~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
3、指名反馈,品悟
(1)天冷极了,下着雪……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
因为家里太穷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风雪,赤着脚到街上卖火柴,她又( )又( )地向前走,一双小脚冻得( )
1、卡片认读“凄美”等词语
2、说说“凄美”的意思
3、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的语句
三、了解五次幻象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轻声读第5自然段
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小女孩心情怎样?
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8、你们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9、这四次的幻象中还有不 少感人的语句,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 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 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4、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
5、 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6、 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三、 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
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生: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生: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师:大家同意这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生: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
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 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 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教学要求:
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四、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
课前准备:
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
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介绍安徒生。(资料附后)
这篇童话非常感人,你们自己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我们读一篇文章,先要注意一下什么?(注意题目;提出卖的写法)看了题目你怎么想?
2、接着我们要读全文了,在读全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
3、弄清了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段就方便了,现在你们试着先分段。
4、分段、编写段意:
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
一、范读课文。
现在你们再听老师读读。
二、讲读第一段。
1、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一开始我们要弄清故事发生的什么?
(时间―――大年夜,一个下着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
地点―――街上。
人物―――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2、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3、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
描述:这幅图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光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
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现在我们看图,读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也可以用这一句话,来结束你的这一段话。
思考、准备。
描述
提示:为了突出小女孩的可怜,还应该描述背景,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天冷,大年夜,又黑又冷,你们想,怎样用背景来衬托小女孩孤苦?
继续描述。
结合学生描述指点:
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突出大年三十夜这是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夜,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注释说明)后面又强调,这第二个破折号呢?(表示进一步说明)这里两次写大年夜,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过吗:卖火柴扔小女孩她是人,而且是孩子,她当然也并不例外地希望在这三十大年夜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4、结合朗读一、二两句和第三节。
5、同学们,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家里一定怎样,一个字?(穷)而且是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提示句式:连。.。.。.也说一句话。
朗读全段。
小结: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能回家。
第二课时
一、描述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
于是,她擦着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发美妙的幻想。
二、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看,前后一共几次擦着了火柴。
看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指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总是充满了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我们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应该学会区分哪是写实,哪是幻想,现在我们就一层一层地来学,先学第一次擦火柴,哪是写实的,哪是幻想的,自学分层次。
2、讲读第一层。
指名读第一层。
(1)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
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非常肯定的,可见她冷的程度,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下面接着她想,她敢从成把的。.。.。.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她敢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卖钱的,小女孩是以卖火柴为生的。)
(2)指导朗读:
从她敢吗?到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顾不得了)朗读时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下面,火柴燃起来了。
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简直要强调。再指名读,看好后面的标点。
(3)(出示图画:小女孩坐在墙角擦亮了火柴)
(4)借着这明亮的火焰,你们看着图想,小女孩她觉得怎么样?
女生轮读。(5)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们在说什么?(她自言自语地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啊!)
(6)现在你们想想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因为这一道火焰,使她仿佛看见一闪亮的火炉,而且自己正坐火炉旁边。)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
(7)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们想,表示还是和原来一样,可以用上哪些词儿?(仍然、仍旧、依旧、依然、还是)你能不能选其中一个说说,小女孩还是那样冷;最后能从几个方面说,火柴灭了,依然是。.。.。.耳边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若更进一层后还可以怎样补充说明,不,她觉得比先前更冷了。
(8)朗读全节。
第一层女生轻声朗读;第二层指名女生读;第三层男女轻声齐读。
幻想中这样温暖,现实中是这样寒冷,通过幻想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冷。
4、讲读。第二层:
(5)她又擦了一根,这次她幻想着什么?请小朋友自学。
(6)思考:在小女孩的幻想中,那烤鹅的肚子里,为什么要填满苹果和桔子;又为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一直向她走来?(饿得厉害,马上就可以吃)
(7)最主要的词语是什么?做上记号。从这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使你联想到什么?
(8)(例话: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
4、讲读。第三层:
(1)当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感到什么?
释:圣诞树,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过春节,西文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即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感到快活极了。而像小女孩这样穷的人家是不会有这漂亮的圣诞树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还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
(2)课文上先说她坐在圣诞树下,后来说她向画片伸出手,从坐着到伸出,这里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到吗?在说的过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绿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想象性片断描述。
(4)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5)描述:烛光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个什么人快死了?是病死、冻死、或是饿死,充满了忧伤。
(6)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
一、疼她、活着的时候)这一句描写中,从侧面告诉我们几层意思:①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人疼她了。②而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没有一点爱,不仅在自然环境里,她身体觉得冷,没有伶一点温暖,她的生活中,心里也是冷的,没有一点温暖。
(7)想想,这句话是怎么说的。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指名读。三个学生,一人读一段。
小结: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划着了火柴,在亮光中小女孩幻想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
第三课时
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擦燃了火柴,展开了美妙的幻想,但每一次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破灭。
(出示图画:在原先已经出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墙角擦燃火柴的光圈上方添上了一个幻想的画面:奶奶微笑着搂着小女孩。)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第四部分。
你们看:
1、描述: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
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
3、指名读。
4、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读奶奶)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看图齐读。
三、讲读第二段第五部分。
1、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
2、自学,做记号。
Δ提出疑问;
Δ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
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
Δ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4、奶奶怎么疼她,又怎么飞走,请看图。
(出示幻想画面)
5、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句段体会到当年的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3、初步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以诗歌导入课文
1、师:(配乐朗读)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了解作者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你认识安徒生吗?
(1)学生交流对安徒生的了解。
(2)师小结:安徒生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安徒生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之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走近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兜”字(11笔)。
(2)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街头。)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再写(),最后写(),试试用小标题概括。
(2)指名汇报。
卖火柴(1-4)——擦火柴(5-10)——捏着火柴梗死去(11-12)
三、示范引领,读写结合,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
(一)师示范批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师:安徒生写过许多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了一整天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情景化为永恒的痛,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最合适?(可怜、悲惨、痛苦……)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2、师:小女孩有多可怜?让我们先把眼光聚焦在(1—4)卖火柴部分。
师出示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1)两生读。(教师评价)
(2)师:再读。哪个词语打动了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挖掘文字的深意)(可能是天气、乖巧、赤着脚、大年夜)
【关注环境描写】
引导:师:瞧,读到一个“冷”字,(课件突出“冷极”)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交代了天气)
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课件突出“雪”)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这是冬天)师:那“黑”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指导读,感受那阵阵寒意)你看,阅读一句话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词语反复咀嚼,不仅读出了词语背后的信息,还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板书阅读方法:抓住关键字眼,挖掘文字深意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一个字也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出示批注: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板书:联系上下文。
【关注大年夜】
师:什么是大年夜?
生:过年、春节、除夕夜
师:西方国家的大年夜就相当于我们中国春节的除夕夜,想象一下,除夕之夜,你在做什么?
生:
师:我们回忆一下,第六课《北京的春节》里第七自然段说除夕真热闹,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最重要的是吃团圆饭,这一时刻应改是热闹,喜庆,团圆,快乐的时光,可这个乖巧的小女孩却一个人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还得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
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感觉?(对比地读,读出了小女孩的寒冷、孤独)
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寒冷、孤独板书:孤独
去掉“乖巧”好不好?(越乖巧,越令人心酸。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毁灭在你面前!越美越悲!)
3、师小结:(出示批注)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环境描写:提示时间、天气,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时间)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更令人心酸)(寒冷、孤独)
同学们,就这样抓住关键的一个词,一句话,设身处地地读,比较着读,你的感受就深了。把你感受到的写在文字的旁边就是批注了,批注就这么简单。
(二)学法迁移,读写结合,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1、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觉得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完成后,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学生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默读,或出声读;教师巡回指导)
2、预设:
(有关环境的恶劣导致小女孩寒冷的句子,主要由学生汇报,不展开品读)
【人情冷漠】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联想练习:从三个“一”让你想到了什么?(她已经在街上卖了一天的火柴,冷了一天,她没吃过一点东西,饿了一天,一整天没有人可怜她,没有一点惊喜!)
(2)现在小女孩是又冷又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最能说明小女孩现在的处境?(饥寒交迫)
(3)不是写小女孩吗?换成小女孩的角度来写好吗?
比较读: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师引导:第一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课文的这句中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有家不能回】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的冷,他们头上只有一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注意“一定”和“灌”,除掉这两个词好吗?为什么?
(“一定”小女孩没有人疼,“灌”说明风很强烈,家里很冷。)
指导朗读: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肯定些,读出冷漠)
风还是可以灌进来。(风再大些)
家和家人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温暖的港湾)
小结:小女孩多冷呀,但她宁可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里等着她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爸爸的毒打!痛苦像一张无边的网,到哪里都一样,看不到尽头!板书:关爱
3、出示句子,师生朗读梳理,再一次次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生: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可怜的小女孩!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别卖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
生: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可怜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总是家呀,别卖火柴了,快回去吧!
生:回去有用吗?家里跟街上一样的冷,头上只有一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师生:可怜的小女孩!
3、想象写话:
是呀,自然环境是那么的寒冷,社会环境又是那么冷漠,甚至连应该充满温暖的家也是那么冷淡。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她是那么冷,那么饥饿,那么孤独。看,(屏幕出示小女孩的图片)茫茫黑夜,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你现在最需要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出示:“茫茫黑夜,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
(写话过程中,配上忧伤的音乐)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寒冷环境描写外貌描写
饥饿
可怜
抓关键字眼
孤独
关爱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此时,对于这位小女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在脑海里产生对小女孩的印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师:小女孩的结局怎样?谁来读读小女孩死时的样子?
(生读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
●引导质疑:小女孩死了,死本来是痛苦的,为什么她的脸上反倒还有幸福的感觉呢?(生说自己的见解)
二、研读,了解五次幻想的内容
1、师引入: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小女孩在极度寒冷、饥饿当中出现了种种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说说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读文,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
●学生完成后汇报,师相继显示结果。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学生回答:冷……)
3、师请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
4、在这种种幻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师请学生进行汇报,说说理由,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文中进行发现交流)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想?预设——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
丽的幻想。……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与孤独。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当她擦燃火柴从幻想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毕竟,火柴终归是要熄来的呀,火柴一灭,所有渴望没有了,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找找相关的语句。(现实与幻想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生读文。师相机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体会)
●师:大家说得很好,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师相机出示:“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师指导读,齐读。
5、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生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为样高大,这样美丽。赶紧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习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说理解师引导读文。
预设——
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已经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冻死、饿死的。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谈体会。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饥饿与痛苦。
6、你们都说小女孩可怜,可是安徒生爷爷却在课文中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
(教师是帮扶兼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反思幻想的原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再通过集体的反馈,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同时,教师狠抓朗读,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师出示: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里有两个幸福,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经的那些幸福呢?生再次谈小女孩四次幻想。
●师:小女孩当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情?
(重点品读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前面产生幻想的语句,进一步感受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品读这句话。)
●师: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有这种幸福吗?你怎样理解第二个幸福?
预设——
生:这里是说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她只有跟着奶奶去了天堂,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得到快乐。
生:我认为这里的幸福是说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设计意图〕
(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说体会——→读句子——→评价——→再读句子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师小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将你们的打算写下来吧。
2、师:同学们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围,人们是怎样对待她的?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围绕冷漠、无情、社会的不公平)
3、让我们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牢牢地记在心里,课后再去读读安徒生爷爷的其它童话吧。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的丹麦的作家。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三、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
四、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生交流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丽……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3)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3.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方法。
六、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完成课后1题)
自由读描写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擦燃吗?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突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4.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三、学习“小女孩冻死”这一部分内容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平安夜冻死的呢?理解:“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这句话的含义。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平安夜里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交流并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读出我们对她的无限同情和怜惜。)
四、拓展延伸
讨论:
(1)如果小女孩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吗?为什么?
(2)如果今天小女孩来到了我们这里,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倡导同学们都要有爱心,如果大家都伸出友爱的双手,彼此关爱彼此帮助,这样,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结合课后选做题: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把它写下来,也可以给小女孩写一封信。
六、复述故事,背诵片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谢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1)检查自读情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 ]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全班交流:把�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 “矛盾处见真知”,利用矛盾性问题,以疑促读,读中解惑,使学生在读、悟、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
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
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马上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
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明确: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运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4、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整体理解课文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读了这篇课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学生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探究活动
1、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2、卖火柴的小姑娘的形象之所以这么感人,这么令人同情,与作者运用了充分的想象分不开。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了什么地方,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然后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活动目标
1.倾听感受音乐,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体验小女孩的心情与愿望。
2. 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1.PPT片段:(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2.音乐四段(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 abba-happy new year音乐二:忧伤的音乐片段, 《爱情白皮书》插曲-星华的回忆与想念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 阳光·舞·甜橙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卡洛儿-假如爱有天意)
3.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故事,激发倾听兴趣(欢快的新年音乐响起。)
1.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这是一段怎么样的音乐?
2.你知道什么节日快要来到了?
3.除夕的晚上人们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
教师小结:欢快的新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想到了许多开心的`事情。
(变化音乐,播放忧伤的音乐)设计意图:在同一个节日,播放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冲击,激发他们倾听故事的愿望,让幼儿对小女孩的生活遭遇有同情心埋下伏笔。
4. 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忧伤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形成"立体"的文学氛围,为幼儿"走进"故事打下了基础。
过渡: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除夕之夜。
二、欣赏音乐、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观看片段一:卖火柴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1)从这张图片上看,小女孩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正下着雪,天气冷得可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钱。
2.观看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引出音乐三:充满幻想的八音盒音乐)设计意图:引入充满幻想的八音盒音乐,让幼儿从音乐中"听"了希望,他们忽然感觉事情会有转机,想象的大门立即打开,他们会把自己的祝福与心愿编入故事中,此时为幼儿的创意想象提供了平台。
(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2)你能说出女孩的幻想吗?她会有哪些期望呢?
3. 观看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小结: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炉",是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获得温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鹅",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诞树",因为她太孤独,她渴望得到快乐;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为她怕失去奶奶。
(3)开始的时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为什么后来会擦亮整把火柴?
教师讲述故事: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帮助幼儿理解女孩的愿望与困难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在想象中进一步走进故事。
4.观看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引出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
(1)第二天清晨,小女孩会怎样呢?
(2)听了这段音乐,你来编一个故事结尾好吗?
设计意图:故事的结尾让人很难过,但是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介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美好愿望编入故事,这既是语言表达的契机也是传递美好祝福、激发幼儿关爱之情的手段。
三、完整倾听,强化情感体验演示完整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1.幼儿完整欣赏。
2.提问:(1)听了小女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2)请为小女孩送上一句祝福的话好吗?
3.小结:孩子们,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你们的祝福声中飞向美丽的天堂中。
活动目标
1、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2、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句段体会到当年的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3、初步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以诗歌导入课文
1、师:(配乐朗读)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了解作者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你认识安徒生吗?
(1)学生交流对安徒生的了解。
(2)师小结:安徒生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安徒生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之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走近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兜”字(11笔)。
(2)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街头。)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再写(),最后写(),试试用小标题概括。
(2)指名汇报。
卖火柴(1-4)——擦火柴(5-10)——捏着火柴梗死去(11-12)
三、示范引领,读写结合,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
(一)师示范批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师:安徒生写过许多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了一整天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情景化为永恒的痛,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最合适?(可怜、悲惨、痛苦……)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2、师:小女孩有多可怜?让我们先把眼光聚焦在(1——4)卖火柴部分。
师出示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1)两生读。(教师评价)
(2)师:再读。哪个词语打动了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挖掘文字的深意)(可能是天气、乖巧、赤着脚、大年夜)
【关注环境描写】
引导:师:瞧,读到一个“冷”字,(课件突出“冷极”)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交代了天气)
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课件突出“雪”)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这是冬天)师:那“黑”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指导读,感受那阵阵寒意)你看,阅读一句话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词语反复咀嚼,不仅读出了词语背后的信息,还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板书阅读方法:抓住关键字眼,挖掘文字深意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一个字也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出示批注: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板书:联系上下文。
【关注大年夜】
师:什么是大年夜?
生:过年、春节、除夕夜
师:西方国家的大年夜就相当于我们中国春节的除夕夜,想象一下,除夕之夜,你在做什么?
生:
师:我们回忆一下,第六课《北京的春节》里第七自然段说除夕真热闹,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最重要的是吃团圆饭,这一时刻应改是热闹,喜庆,团圆,快乐的时光,可这个乖巧的小女孩却一个人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还得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
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感觉?(对比地读,读出了小女孩的寒冷、孤独)
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寒冷、孤独板书:孤独
去掉“乖巧”好不好?(越乖巧,越令人心酸。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毁灭在你面前!越美越悲!)
3、师小结:(出示批注)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环境描写:提示时间、天气,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时间)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更令人心酸)(寒冷、孤独)
同学们,就这样抓住关键的一个词,一句话,设身处地地读,比较着读,你的感受就深了。把你感受到的写在文字的旁边就是批注了,批注就这么简单。
(二)学法迁移,读写结合,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1、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觉得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完成后,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学生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默读,或出声读;教师巡回指导)
2、预设:
(有关环境的恶劣导致小女孩寒冷的句子,主要由学生汇报,不展开品读)
【人情冷漠】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联想练习:从三个“一”让你想到了什么?(她已经在街上卖了一天的火柴,冷了一天,她没吃过一点东西,饿了一天,一整天没有人可怜她,没有一点惊喜!)
(2)现在小女孩是又冷又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最能说明小女孩现在的处境?(饥寒交迫)
(3)不是写小女孩吗?换成小女孩的角度来写好吗?
比较读: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师引导:第一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课文的这句中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有家不能回】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的冷,他们头上只有一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注意“一定”和“灌”,除掉这两个词好吗?为什么?
(“一定”小女孩没有人疼,“灌”说明风很强烈,家里很冷。)
指导朗读: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肯定些,读出冷漠)
风还是可以灌进来。(风再大些)
家和家人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温暖的港湾)
小结:小女孩多冷呀,但她宁可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里等着她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爸爸的毒打!痛苦像一张无边的网,到哪里都一样,看不到尽头!板书:关爱
3、出示句子,师生朗读梳理,再一次次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生: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可怜的小女孩!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别卖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
生: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可怜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总是家呀,别卖火柴了,快回去吧!
生:回去有用吗?家里跟街上一样的冷,头上只有一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师生:可怜的小女孩!
3、想象写话:
是呀,自然环境是那么的寒冷,社会环境又是那么冷漠,甚至连应该充满温暖的家也是那么冷淡。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她是那么冷,那么饥饿,那么孤独。看,(屏幕出示小女孩的图片)茫茫黑夜,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你现在最需要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