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引导学习思路(如P71第11题);激发学习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如P17第9题);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课堂活动: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系与区别;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

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 2课时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至5的认识(10课时)

1、1至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3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必定的学习根底,如对数字的知道、简略的加减法运算都有必定的根底。从同学们的学习跟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把握的要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含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方位、知道图形、100以内的数、知道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跟退位减法

(三)、知道挂钟,核算,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育的辅导思想

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常识跟日子阅历为根底,提供学生了解的具体情形,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常识。

2、添加联络实践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日子中的数学,感触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味的学习素材跟活动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领会。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沟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协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育的首要意图要求

(一)、常识跟技术方面

1、知道计数单位“一”跟“十”,开始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以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次序跟巨细,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日子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略的估计跟沟通。

2、会核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跟整十数,会用加、减法核算常识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问题。

3、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何时半,会写时刻,知道珍惜时刻。

(二)、数学考虑方面

1、能运用日子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说,并开始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国际中的简略现象。

2、能对简略物体跟图形的形状、巨细、方位关系进行恰当的描绘、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学会挑选有用的信息进行简略的概括跟

(三)、处理问题方面

1、阅历从日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进程,领会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感触数学在日常日子中的效果。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3、有与同学协作处理问题的阅历。

4、开始学会表达处理问题的大致进程跟成果。

(四)、情感与情绪方面

1、在别人的鼓舞跟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教育活动。

2、在别人的鼓舞跟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领会,有学好数学的决心。

3、阅历观察、操作、概括等学习数学的进程,感触数学考虑进程的合理性。

4、在别人的辅导下,可以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领会学习数学的趣味,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的要点、难点

教育要点:100以内数的知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育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想的操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纪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育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践的思想水平,多照料中等生以及思想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风趣的作业,比如着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操练,作业分层规划。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络,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4)班的数学和一年级(1)班、(4)班《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一(4)班有50名学生,其中有男生28名,女生22名,少数民族学生31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 www.shancaoxiang.com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篇7

五(3)班本学期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 25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和平时实际观察看,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和家长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优化、推理、模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基础知识: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多利用多媒体小平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

(4)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教学内容 课时

一、观察物体(三)3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3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5课时

5、通分 6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 5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6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情况分析

一(1)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