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优秀9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优秀9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会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发挥具体备课作用,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3。认真精选资料,布置作业。组织好单元测试和月考。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4。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6。继续做好物理培优助学辅导,要认认真真做好计划, 踏踏实实做好落实,备好课,组织好学生认真学习。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2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知识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课题。所以,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不可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教学计划意义非同一般。本学期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教学计划: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稳扎稳打上台阶。

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感到较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一却束手无策呢?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而且课堂上反复练习的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

二、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习题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的情景形象化,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到有形,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这点在做作业时同样适用。另外,例题选取时,尽量用典型、常见的题,特别能同时温习旧知识的例题最好。我相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是需要多次强化的。

三、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已开展多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建物理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现有的物理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教师、学生,限于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信息的合理传播应该采取这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实现生生互动,这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的疑问快捷方便。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缓解教师辅导资源的相对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讨论,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求助、协调、反思等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作为整体来评价的,无论是平时课堂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及时评价,还是阶段单元测验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标准参照评价。避开了只对个人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忧虑。

在高中物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己愿意去学、能够学、会学、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大有好处。小组学习方式与其它学习方式一起互为补充,丰富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物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在教学中还应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应做出调整,在实施本计划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要求

(一)教材加工: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现行普通高中课时计划》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高中物理一班物理教材是上学期教的。为了贯彻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精神,新教材的写作意图和编排特点,以及适应未来高考“3X”的实际需要,增加并不难。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前提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对高二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侧重文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卷(必修),而侧重理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三卷的一部分(必修和选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过分要求和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20周,实际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2课时计算,共34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每章的建议教学时间如下:

一开始,一个课时有数千次激动人心的经历

第一章描述了5小时内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研究匀速直线运动7小时

中期审查和实践

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8课时

第四章是如何求3课时的合力和分力

第五章研究了10个课时的力量与运动的关系

期末复习和练习

二、学生现状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比初中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或场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练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但求精与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第三,教育改革措施

1、新课阶段以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为重点,完成课本习题和相应的补充题,每章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2、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组织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难度标准。

3、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和专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应该一个一个地实施和创新。此外,根据自身特点,比较了以教学、自学、训练、开放为主的四大系列教学方法。找到他们的关节。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

7、做好研究,落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和位移)

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利用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物理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即要动手,又要动脑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难点:对纸带数据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纸带知道物体何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何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内容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

(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

(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

师总结: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以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即可。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

师总结:(1)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调整打点计时器。(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片的位置;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3)可能是选择的4—6V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0V

问题3.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师总结: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纸带。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4.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照间歇性工作设计的,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发热而损坏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要让学生按步骤有序操作,并打出几根纸带。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S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5

第一,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三,说明与建议: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二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6

老师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有针对的去教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具体方案。 篇7

1、一如既往做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整体提升。及时做好各项测试质量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青年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听讲座,在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努力发挥好作为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2、规范课堂出勤和评估。认真学习教研组公开课老师的课,多在小组内互相倾听,每周至少一次,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这学期我们还是要放慢进度。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只安排完成第二节必修课。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还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也没有文理科,学生还是要应付九门课。所以综合各方面考虑,还是放慢进度为宜。至于后续课程能否按时保质完成,我们应该找到更好的策略。

4、为了达到目标和计划,这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重复记忆,尤其是在课堂上,真正贯彻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

5、在学生管理方面,一如既往的精细严格,尤其是重点学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和学生交谈,多方面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课内课后都要有完整的反馈机制。例如,在课堂上立即进行反馈练习。家庭作业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和他们交流,了解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经常交流。必要时,进行家访。

6、尽可能多做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7、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作业管理;

(1)精心设计作业,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计。既要注意巩固,又要注意前瞻。

②要求书写工整,纸面整洁,解题规范。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一单元第七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九、十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研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应用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自然规律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具体实施:基础+学法+培养兴趣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晰。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2、及时的反馈

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以课后习题为主。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中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做法: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课后习题都要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解答,把课本补充成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

4、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备,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备课组各位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7、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 2、13—2、18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 2、20—2、25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 2、27—3、0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 3、05—3、10圆周运动

5 3、12—3、1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 3、19—3、24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 3、26—3、31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 4、02—4、07行星的运动(清明节)

9 4、09—4、1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

10 4、16—4、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1 4、23—4、28期中考试

12 4、30—5、05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成就及宇宙航行(劳动节和青年节)

13 5、07—5、12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单元测试

14 5、14—5、19能量、功、功率

15 5、21—5、26功、功率及习题课

16 5、28—6、02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探究

17 6、04—6、09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与动能

18 6、11—6、16动能定理及动能定律习题课

19 6、18—6、2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实验探究

20 6、25—6、3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及习题课

21 7、02—7、07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篇9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

表1 比较重力与弹力

【设计思想】 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二、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

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

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

演示实验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

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

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

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

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

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

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

三、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

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

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

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

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

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

四、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kx.

五、总结全课

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板书设计】

主黑板:

第一版

问题1:什么是形变?

观察思考再观察

归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发生形状改变。进一步思考

归纳:

结论:见课本第14、15页。

第二版

问题2:什么是弹力?

观察

归纳: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结论:见课本第15页。

问题3:弹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归纳: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第三版

具体分析(压力、支持力)

结论:见课本第16页。

具体分析(绳的`拉力)

结论:见课本第17页。

大小:

分析

结论:胡克定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