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习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元,共101.5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月。
板书设计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优作业1.刘亮有xx元,打算存入银行2年。现有两种储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种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选择哪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种储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种储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选择第一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计存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获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赵伯伯把一笔钱存入银行5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赵伯伯存入银行多少钱?
275÷2.75%÷5=20xx(元)
答:赵伯伯存入银行xx元。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问题。
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利息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学会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掌握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阅读、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学法: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 渗透法制教育:
(1)《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二)结合情境,探索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自学教材第10页)
(1)纳税的意义。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5%就是指的是税率。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交流,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
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板书设计:
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例3:30×5%=1.5(万元)
四、学情份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还需端正;有学生自觉性,上课留意力不;作业等;还有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学习数学有。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的,应培养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在中人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找出解决题目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鼓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题目为线索,恰当应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要求,不购买温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课堂练习的多样化,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题目。
4、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好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延续发展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教材的上风,在教学进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留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情境选择方法解决题目的意识。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意义来引发和培养学生酷爱数学的情感。
7、对家庭教育的。家长遵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学生对待与失败,英勇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三)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4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许珺、潘悦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王成、王洁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下面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近几年农村经济的滑坡,大学、高中教育学费的高涨,极大地挫伤了家长们送子女上大学深造的积极性,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送子女外出打工挣钱,成了大多数农村家长们的心愿。另外,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模型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习较主动,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潜能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处于应付状态。本学期尽量多设计分层次作业,让潜能生得到提高,优生得到发展。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是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板书设计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