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晚上都要写到十一点左右,但在这期间,我并不焦急,并不疲倦,并不孤单。因为在夜里总还有几盏同样的灯光在陪伴着我。这次为您整理了灯 光(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附:板书设计
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 关心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4、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2、搜集作者王愿坚的有关资料。
3、查词典理解“千钧一发”。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板书设计
11 灯光
郝副营长 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qing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 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英勇献身
教学内容:《星星和灯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
教学内容:一、歌曲 星星和灯光
二、综合训练(一)
三、欣赏 《小白菜》(童声独唱)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表达热爱家乡、勤奋学习的感情。
二、通过欣赏,感受并初步了解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上行、下行、平行)在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三、巩固常用音符的名称及时值比例知识。
四、通过创设歌曲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资料、制作精美的动画画面,让学生进入一个精彩的音画世界,以画启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目的:训练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歌唱。
1= C 4/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0 ||
mi ma mi ma mi
ma mi ma mi ma
yi ya yi ya yi
ya yi ya yi ya
2、跳音练习《欢乐颂》1= C 4/4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3. 2 2 - |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 ||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3、发声练习曲《半个月亮爬上来》
目的:训练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歌唱。
三、导入
yi
师:你们认得这个字吗?(屏幕出现“彝”字)你能说出一个带“彝”字的词吗?(屏幕出现“彝族”)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屏幕出现中国政区图)。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村图)彝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山川壮丽,资源也十分丰富。那里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泸沽湖景区图)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你看,绿色的群山环抱着一池碧水,那山水相映的绿色仿佛可以流动。蓝天、白云、湖水、大地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美丽的图画。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火把节场面),开展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多种多样的传统节庆活动。夜里,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收、生活幸福。他们环绕着熊熊的篝火轻歌曼舞,彻夜狂欢。听,山那边的彝家孩子们也高兴地唱起歌来了(播放歌曲及flash动画)
四、新歌教学及歌曲处理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彝族儿歌《星星和灯光》。
1、出示歌谱,跟琴歌曲旋律。师教学生认识下滑音记号并示范下滑音的唱法。(幻灯)
2、师:老师上节课说了在这首歌曲是有一个升号的歌曲,这首歌曲第三线上的音为do,请同学们注意流动do的唱法,复习唱谱。(幻灯)
3、老师有感情地示范读歌词,强调①每个乐句末尾不拖音②“要问谁是好歌手”一句要突出疑问的语气。让学生模仿并记忆。(幻灯片:读词要求)
4、配乐朗读歌词。(播放歌曲动画)
5、听唱法学习歌曲。提醒学生在唱“家”时注意全音符的时值,突出“家”字表达出的骄傲感。师:歌词中彝家的“家”字用全音符,时值较长,表达了彝家人的骄傲感。
6、提醒学生注意:从旋律上看的两个乐节如
2 2 7 1 2 - | 1 7 1 7 5 0 |
夜空 闪 耀 万 颗 星
应运用流畅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歌唱,而不能间断。休止符前的音要收束利落,切勿拖沓。(幻灯)
7、师分析歌曲的处理:随着旋律的发展,情绪步步高涨,最后一个乐句是全曲的高潮。要求学生连贯、轻盈的声音演唱歌曲。(幻灯片:歌曲的处理要求)
8、用打击乐器(铃鼓、碰钟、自制沙锤)为歌曲伴奏(四拍击(拍)一次)。
五、课间活动
1、播放动画(无声)
2、播放有声动画
3、师:你觉得哪一种好,为什么?既然音乐如此神奇,我们必定要好好上音乐课,学习各种音乐知识。
六、综合训练(一)(幻灯片依次播放)
1、复习常用音符休止符时值,告诉学生音符数字越大而时值越小。
2、师请同学模拟四种声响后做综合训练(一)习题。
手表 台钟 挂钟 x - 大钟x - - - -
七、欣赏 童声独唱 ——《小白菜》
①师介绍《小白菜》是一首童声独唱歌曲、河北民歌,师分别介绍“童声”和“独唱”的意思。
②初听(前奏时加旁白:在刺骨的寒风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蹒跚地走着),观察图的内容。(幻灯)
③回答课后习题⑴。
④回答习题⑶,说一说《国歌》中三个“起来”旋律的进行特点属于哪一种。
⑤师总结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上行、下行、平行)在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图)
⑥随录音哼唱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哼唱出能记住的旋律。
⑦给歌曲选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颜色,说说原因。
八、总结
师:这就说明音乐不仅仅只是声音,它有丰富的画面感。一段音乐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小动物或者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从歌曲《小白菜》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姑娘——小白菜,整首歌曲悲伤的情绪不仅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也打动了同学们。和她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而通过《星星和灯光》这首歌曲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彝家红领巾,他们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高兴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星星和灯光》,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你们美好的童年。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an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an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对面的灯光》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灯光可以照亮人们内心最温暖的地方。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对面的灯光》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对面的灯光》阅读原文对面的灯光
⑴那年,他正初三,复习进入中考前的白炽化阶段,不知道怎么回事,应考的激情却荡然无存。
⑵难道真的是班上唯一的竞争对手刚转学回老家的缘故吗?
⑶父亲看到他这个样子,忧心忡忡。一向奋发苦读的儿子难道真的无法度过中考这一劫?父亲知道,他这个人一旦缺少学习的竞争对手,学习是没有激情的,就像没有和风吹过的湖面,泛不起任何涟漪。
⑷在他还很幼稚的心目中,战胜对手的欲望才是他挑灯苦读的唯一理由。
⑸那天,父亲兴致勃勃地对他说,他们对面那栋废旧的大楼刚住进来了一个女孩,听说也是今年参加中考,她以前在外地借读,现在回来了准备参加中考了。父亲还说,她现在在市区另外那所中学就读,听说她以前学习也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今年的中考目标和你一样,是一中。
⑹听父亲这样一说,他疲软的心绪犹如寒冬过后的劲草,东风一吹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⑺不过,一脸憔悴的父亲也忧伤的告诉他:“孩子,真对不起,临近你中考了,单位却安排我上夜班。”
⑻以前,每天晚上学习累了的时候,他总习惯抬头凝视窗外,可窗外迎接他的只是一片漆黑,他的思绪也如夕阳下的归鸟,倦怠扑面而来。现在的每天晚上,对面的灯光透过窗帘,笔直地朝他射来,是一种柔和的灯光,更是一种无声的挑战。不管有多疲倦,只要对面的灯光不息,他都会重新坐下来,继续拿起书本。
⑼每天默默地注视着对面的灯光,他不停的猜想她的模样……但对面的窗户始终是紧闭,回答他的依然是直射过来的灯光,厚重的窗帘斩断了他一切窥视的欲望。
⑽或许是上夜班的缘故吧。每天父亲回来后总是哈欠连连,但在布满血丝的双眼深处,总透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父亲也似乎比他更关切她,时不时给他谈起对面她读书的情况。父亲说她很刻苦,每天晚上要到深夜12点才休息,每天早上5点半就会起来看书。当然这个他比父亲更清楚,对面的灯光的确都是每天12点准时熄灭,清晨5点半准时亮起来,天天都是如此,周末也不例外。
⑾夏天是短暂的,炎热也总会过去,在炎热的夏季里,他终于趟过了中考这条人生的大河。可他对她的关切却有如酷夏的热情,他毅然决定在考完之后,一定要见见这个对手的庐山真面目。
⑿他选择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爬上这栋期待已久的大楼。他站在房间门口,霎时,一个熟悉的,伴随过他20xx年的酣睡声,从门缝窗缝里传来。不知什么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眼里下起了夏季才有的滂沱大雨。
《对面的灯光》阅读习题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2:分析第⑵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语句。(任选一句)(3分)
①他疲软的心绪犹如寒冬过后的劲草,东风一吹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②每天父亲回来后总是哈欠连连,但在布满血丝的双眼深处,总透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小题4: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但是在前文中又有伏笔暗示,请找出前文中相关暗示的语句。(2分)
小题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评价。(3分)
《对面的灯光》阅读答案小题1:父亲扮演儿子的学习竞争对手,在对楼挑灯陪读,激励儿子发愤苦读,终于顺利完成了中考。(3分)
小题2: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点明了文中的“儿子”为何应考激情荡然无存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分,只写出一方面的作用,得2分;两方面都有得满分)
小题3:第①句赏析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孩在对面灯光的刺激下,重新焕发了应考的激情。(3分)
第②句赏析示例:“哈欠连连”“布满血丝的双眼”表现了父亲的疲惫和对儿子的关爱,“难以抑制的亢奋”表现了父亲为自己的付出感到自豪。(3分)
小题4:父亲知道,他这个人一旦缺少学习的竞争对手,学习是没有激情的,就像没有和风吹过的湖面,泛不起任何涟漪。不过,一脸憔悴的父亲也忧伤的告诉他:“孩子,真对不起,临近你中考了,单位却安排我上夜班。”或许是上夜班的缘故吧。每天父亲回来后总是哈欠连连,但在布满血丝的双眼深处,总透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2分)
小题5:例:父亲通过扮演“应考女生”,在对楼挑灯陪读,重新激发了儿子的应考激情。这是一位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有耐心的父亲。(3分,语言通顺1分,联系文中内容2分)
3、 灯 光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3、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课文有五处写到灯光。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从2、3句可以体会到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4、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亮光,……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5、后来才知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从4、5句可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6、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可以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
7、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以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四、参考资料
王愿坚(1929-1991) 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1943 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0年曾下连队当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去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一、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歼( )倚( )憧( )扭( )
纤( )椅( )撞( )钮( )
微( )漆( )振( )爆( )
徽( )膝( )震( )暴( )
二、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三、我能进行词语搭配。
亲爱的 战友 轻轻地 划着
宏伟的 战斗 深深地 沉思
深深的 英雄 紧紧地 望着
激烈的 建筑 默默地 陷入
著名的 回忆 焦急地 包围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通过对意见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烈士( )精神,说明今天的( )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 )。
2.文章很有特点,一头一尾写( ),中间绝大部分写灯光。其中中间的这一部分又分作( )、( )、( )三个层次来写这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战斗英雄( )。
五、我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 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________
②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歼灭 倚靠 憧憬 扭动 微笑 漆黑 振奋 爆炸
纤维 椅子 撞击 钮扣 徽章 膝盖 地震 暴雨
二、
1、自言自语2、千钧一发3、聚精会神4、震天动地
三、
四、
1.忠于革命的献身 幸福生活 学好本领
2.在天an门广场想起郝副营长 战前 战中 战后 郝副营长
五、
(1)参考:热爱; 蔚蓝。
(2)①千里迢迢; ②完璧归赵。
(3)思考。
(4)略。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扩展资料中提供了部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