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优秀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长计算 篇1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4米,宽3米,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水池,边长是4米,沿着这个水池的四周走一圈,一共要走多少米?

3、有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周长是24厘米,把这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把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折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铅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形长12米,宽比长短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7、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18米,是宽的2倍,绕这个草地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8、将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几厘米?

11、把三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下面哪种拼法的周长长一些,长多少? (2)

(1)

12、爷爷准备在靠墙的一块空地上用篱笆围出一个长11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13、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纸板周长相等,长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长的一半,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周长计算 篇2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七册145——149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块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场景一 累——并快乐着

“铃铃铃——”,上课了,我拿者一叠纸走进了教室,微笑着问学生:“面积公式会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和周长混起来会求吗?”学生还是很响亮的说了一个“会”字。“那好,老师考考大家。”我故意大声的说道,学生没有被吓倒,一个个倒挺起胸膛举起了手,深怕叫不到他呢。我摇摇头说:“老师不考这个。”眼尖的学生已经叫起来了,“哇!考试啊。”我还是摇了摇头,“那怎么考呢?”有几个学生比较猴急!

我把拿在手上的练习纸发给他们,一边问:“谁能告诉老师要你干什么吗?”

“叫我们填表。”

“是估算吗?”我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

“那不是要走到外面去量了?”一个学生小心翼翼的问我。

“对啊,否则怎么量的出来啊。”话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热的一锅粥了。我示意他们静下来,“很开心啊?”学生们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马上问到“能完成吗?”“能!”声音倒震耳欲聋的!“好,要用心,有耐心,仔细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我们比比谁填的又对又快。开始吧!”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但很多人没有动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数学课真的可以自由活动。我又提高音量说了一句:“开始呀!”这次,学生一窝蜂似的散开了。

“老师,是不是随自己先量什么都可以的啊?”

“老师,这样量眼睛很吃力的,一脚一脚走也很累的。”

“老师,可不可以我们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啊?”

“老师,这样量好象很难的。”

……

学生随时来向我汇报着各种情况,有信心十足的,有愁眉不展的,看着学生活蹦乱跳而又忙碌的身影,我笑了!

附练习:

实物 数学书 课桌 凳子 黑板 门 教室 篮球场 内操场 外操场教学楼

长 宽 周长 面积 用具

场景二 让我一次说个够

“铃铃铃——”,铃声又响了,当我空着手走进教室的时候,觉得教室里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大家都似笑非笑的看着我,似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首长检阅一样。

确实不一样,特静!难道暴风雨要来了?照常规,先抽问了几位同学有关的概念和公式,大家都胸有成竹,一个个回答的都特响亮、很自信。

我知道他们在等待,等待我询问昨天的活动情况。果然不出所料,我只轻轻的问了一声:“昨天大家做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完成了吗?”很高涨的情绪:“完成了!”真是激情洋溢。“怎么样?难吗?累吗?开心吗?……”我还没问完,学生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个争着吵着要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感受。

我用微笑等待他们的“发泄”完毕,然后对他们说:“看来大家想说的话很多很多,一个人说一分钟我们一节课也说不过来,这样,我们分成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讨论记录员,等下再小组里推荐一名同学上来汇报各自的情况!”学生很快转移了目标,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不想去约束他们的想法,所以先让他们用五分钟时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五分钟后,我拍手示意他们先静下来:“讨论好了吗?”“没有没有!”“没有关系,老师想请大家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再根据老师小黑板上出示的四个问题再整理补充说一下。”学生读了读题目,马上回归原位,继续进行热烈的讨论。

【附题目:1、检查一下作业完成情况;2、向小组朋友介绍一下自己曾用的方法;3、说说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状况或困难发生,解决了吗?用什么好办法?4、针对本次活动谈谈各自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吗?】

我一个组一个组的巡视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让大家停下来,请各组推荐的代表主动上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四小组严晓珍的汇报:“我们这组差不多都完成了本次的作业,我们办法都是用脚步和尺子量。我们的困难是:有些地方选的不是很好,环境不够好,外操场太大,我们没有卷尺,只能用脚一步步的走,就光光完成一个外操场,就相当于整整跑了五圈,感觉挺累的,不过我们觉得这样可以训练我们的耐心和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一致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好,能看出同学们的信心和耐力,张锦航和张乔乔齐说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我和陈阳说再进行多次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第三小组的骆姚姚的汇报:“我们这组张冠超一般都是估算的,虽然这对估算有好作用,可是也要自己再实际去测量一下,看看估算的对不对,否则就是对作业的不认真、不负责,这样,对他自己的学习会很有影响的。蒋涛是用脚步和卷尺完成的,我觉得卷尺比较标准,而脚步准确率不是很高,而且他比较偷懒,是用一大步一大步量的,我觉得这样会很不准确的,要一脚一脚的走,蒋涛说这么多题目,太烦了,我认为他是太懒了,后来,在大家的讨论中,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要‘自我批评’一下,我很激动,因为我学了一个新名词,还有王霞还没有完成,我们小组相信她会抽空去补做好的。还有我是和楼聪聪合作的,感觉很不错。”

第二小组蒋晔的汇报:“……我们觉得象数学书、课桌、凳子等应该用尺子量准确,而操场还是用脚步实用,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而且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小组陶少安的汇报“……我们小组意见上有分歧,蒋建英说这次作业对于她而言太难了,最好就简单点的,我觉得还是难的也要,这样对自己才有挑战,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而且只要肯攀登,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不过我们大家一致认为最好多举行几次这样的数学活动……”

第八小组蒋冰倩的汇报“……我们的困难就是外操场,坑坑洼洼的很难量,有几个同学是干脆到量好的同学那里去抄的,我觉得应该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因为脑子是越用越灵的,我这里有一个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第七小组蒋颖花的汇报:“……就是在量面积大的场地的时候,要很认真,否则的话就会把前面量的东西都忘记,又要重新量,大家有很好的记忆方法吗?……”

第五小组楼聪聪的汇报:“……我们也是和第七小组有同样的问题,有一些同学量的差不多了,却把前面量的全部忘的一干二净,感觉很失望,我们小组有一个稍微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带笔和本子随时进行记录。……”

第六小组蒋向星的汇报:“……我们小组遇到困难以后,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最好是两个人合作,这样省力又快!……”

利用最后的十分钟,我亲自出马,拿着米尺和卷尺带领同学们进行真实数据的采撷。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群猴子的“王”,看!他们多少自豪啊,好象我们在做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别的班的同学羡慕的眼中,他们那种快乐的情绪一表无疑。当我所报出的数据和他们用自己的方法量的一样时,多么开心的欢呼声!

下课铃响了,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下看法。并依学生的要求和思路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家选择十样东西,进行测量,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到语文作业的日记里,老师会去看一看的。学生很雀跃,因为这样作业对于他们而言是绝无仅有的。我突然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愿自己能多出几个点子,有益学习,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一起想办法。

场景三:化数学为生活

第三天,我一进教室,学生就围到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仔细地听了他们各自的感受,认真的读了他们的想法:

陈超楠:“有点难,不过这种活动,来个100次都没关系。” 陶少安:“被子不是很平整,不过我还是很耐心的把它量出来

了,我要好好庆祝一下,奖励一下自己。”

楼阳阳:“我是我爸爸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

现实生活的积累,使学生对公式熟记在心,但我觉得仍然要结合数学课本的练习,所以我在第三节课里,设计了一个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练习系统,采用题组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拾级而上。虽然题目是一题难于一题,学生的热情却一阵高于一阵,他们对自己很满意,每次我说下面是更加难的题目了,他们看了后,竟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然后高兴的去做了,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其中最后一题是:

小明家的房子,其中两间卧室都是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书房是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厨房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卫生间是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客厅是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请你算一算小明家的住房面积。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其实是很清晰的,主要是烦琐,学生容易混淆或漏算几个地方,但很多同学还是快速又准确的算出了答案。在分析完本道题后,我激灵一闪,脱口而出:“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编一道应用题,叫《我家的占地面积》,就按照刚才这道题的形式编,要求必须是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解答。……”看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到家里量出来、编好,交给我看。

【案例反思】

我觉得这几个课时的联系实践学习完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场景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十道直观形象的填表题目,让学生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进行实际勘察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真实的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场景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后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指导,正确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寻求出问题的结症所在,有利于更好的解决。

(三)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场景三”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讨论的结论,再一次用行动来证实这些结论的对错性。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方法有个更明确的印象,最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再运用编“我家的占地面积”应用题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更加乐观活泼、更勇于实践,更富有个性,真正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周长计算 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  厘米

胸围  厘米

腰围  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周长计算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制作奖状边框的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这样的数学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借助直观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学习的体会,得出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到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校刚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发扬了拼搏精神,赛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吧。(课件出示)

经过拼搏,x同学为我们班夺得了60米赛跑的第一名,这可是我们集体的荣誉,为了把这幅奖状长久的保存起来,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方法呢?那如果老师想要事先了解到制作镜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材料的话,先要知道什么呢?对,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奖状和边框,请你先自己摆一摆,然后计算一下制作这样的镜框大约需要多长的材料。算完以后,把自己的方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算上两个长,再加两个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在学生表述后两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利用小棒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先计算两根长的和,在黑板上贴上两根长;再计算两根宽的和,再贴上两根宽。或者是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计算它们的两倍),学生说方法的同时教师询问:为什么50×2,45×2,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计算的?为什么可以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2?你又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交流完计算的方法以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种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这几种方法算式不一样,但都是在计算什么?

2、前两个算式它们都是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第3个和第4个算式分别是怎么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如果要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发现,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们都是先要知道什么?而且,我们观察到,有的时候利用后两个方法计算的时候会比较的方便呢。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接下来请将书本打开到第6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会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了吗?先自己计算,请学生来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条边,为什么这么量?)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体育老师对一些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正在干什么呢?(出示情景图)为了了解用量,体育老师需要知道什么呢?篮球场的周长是哪部分,你能上来指一下吗?计算这块篮球场的周长就是计算什么图形的周长?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我们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1、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实地测量了一下篮球场的长和宽,下面请来给我们汇报一下。

2、知道了需要的条件以后,现在你能解决体育老师的问题了吗?

3、看来,同学们真的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还学的很不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回到篮球场。画完白线以后,体育老师有点累了,细心的小红马上递上了手帕。老师不急着擦汗,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看一下?

4、出示试一试,要求手帕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呢?(出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先自己思考解决,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指名说说方法,为什么这么做,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会了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后,请同学们看书本64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在生活中,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顺利地解决,聪明的你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一定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到更多解决难题的好方法。

下面我们来给脑筋充充电,比比谁的反应快,好吗?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口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抢答。

2.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总务处老师在校园里开垦了一块正方形土地做花圃。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知道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吗?你是怎么计算的?

3.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事先存在的,现在,你们想自己创造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出示第6题。你能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展台展示)它的周长你会计算吗?口答计算。

说的真好,刚才同学们利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了大正方形,现在,老师想增加两个小正方形,请同桌合作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拼完后想想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学生展台展示,说说想法。)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完成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好的方法,要交流一下吗?

为了响应学校美化环境的号召,3(1)班的同学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在操场边靠墙的地方也开垦了一片长方形花圃,并且在四周围上了栏杆,(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花圃周围的栏杆长多少米吗?

周长计算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5

3 3 4 4

3 3

7

4 5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 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 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 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 (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 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 25 ×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 ,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计算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