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3-2022 语文迷 版权所有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宇宙生命之谜(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中,让学生首先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感受宇宙生命之谜。
一、我对作品的理解
《生命生命》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一篇精短美文,表达了她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索和决心与命运奋力抗争的坚定信念。我们都知道,杏林子从12岁起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完全无药可治,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长的死刑。我们可以想象杏林子身心饱受的病痛煎熬。“我不知像我那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仅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这是杏林子曾经最真实的想法。如果这样的命运落到我们任何一个人头上,冒出这样的想法,都是自然的事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便是极好的证明。
然而,杏林子在一番极痛苦的挣扎之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身份贵贱,无论身体健康与否,都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领悟!因此,杏林子在信念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取得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项项辉煌!杏林子的人生令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
在《生命生命》一文中,开篇就摆出了作者自己长期以来思索的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其实,这就是作者在思考:我的生命意义究竟何在?我为什么活着?我这病残的身躯存活在这世上有什么意义?……也许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特别敏感吧!世间的万事万物总会引起作者的无限联想。在“我”手中奋力挣扎的飞蛾,砖缝中的瓜苗,这些弱小的生命对生命的渴求和所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令“我”震惊、让“我”震撼!在我看来,飞蛾、瓜苗,就是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影,也许,杏林子就是这么想的:“我”的生命不就是像飞蛾、瓜苗一样卑微、一样脆弱、一样短暂吗?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强有力的心跳,幡然领悟:“我”虽然病痛缠身,但是“我”与常人没有区别!最后在结尾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一定要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自此,一篇美文浑然天成!
二、我对教学的设想
接到上课的工作,我对教学产生了如下几个想法:一是就文本的理解而言,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为宜?二是就语文而言,本课的训练价值何在?也就是说,我应该拿它来培养学生哪几个方面的能力?三是就教学方法而言,如果摒弃传统的串问串答模式,还能做出什么突破?
基于以上思考,我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在文本内容理解方面,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到生命的可贵、顽强和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即可;第二,在本课的训练价值方面,我觉得应该着重体现对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上;第三,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我主张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有趣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增长本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少提问,少灌输,应该多激励,多引导,多点拨,保证让学生学得积极,学有所获。
让学生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来知道: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谜、嫦、揭、摄、御、倾”。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谜”是左右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嫦”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揭”是左右结构,右边里面是“人”字,书写时要注意。
“摄”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右边要紧凑。
“御”是左右结构,注意中间下是“提”,书写时要正确。
“倾”是左右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自然段):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②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分析问题:宇宙有没有生命
③第三部分(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交流:
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关注内容
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②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至少应有四个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师:引导学生找“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学生通过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谈出:
①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列数字: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还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③举例子: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二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考: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即可。此环节让学生展示出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宇宙之谜》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课件出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段落,(集体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必要时要多读几遍。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小练笔:结合“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理有据的证实自己的观点。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探索的发现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火星的探秘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教学反思:
1.让学生主动查阅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运用《宇宙》的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学习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微课导学《宇宙之谜》,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观看后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