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听课随笔《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
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 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
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
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2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德育目标: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学习文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三课时
板书: 10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美、高、险
扫路人 热情、自信、豁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跟着一位扫路人去天游峰游历一番。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第一、二、七自然段,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1、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和扫路人一起去天游峰游历一番。
(播放天游峰图片。)
2、天游峰的景色美丽吗?课文中作者对天游峰的描写十分精彩,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几个字概括出天游峰给你的印象)
交流:一、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一二句话。
3、再读读,看看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美、高、险?
从“第一险峰”、“九百多级”、“一根银丝”、“抛”、“仿佛要断掉”、“飘飘悠悠”、(好不得意)等词看出天游峰的险峻。
“一根银丝”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级石梯,远远望去他仿佛是从空中抛下来的,多么险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这里的作用。(从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确实很险。)
4、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
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5、“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6、小结并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认识这位老人吧。
二、精读其余部分,感悟扫路人的豁达开朗。
1、看看课文哪几句话写扫路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相关句子后,交流并指导朗读)
2、“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从颇有节奏‘哗——哗——哗——’的声音,可以看出老人身体很健朗。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扫路时的“哗——哗——”声,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3、“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非常朴素的老人。
(“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说明老人很热情。
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老人生活在美丽的山中,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生活。他仿佛就是这山中的一员。他已经与武夷山的天游峰融为一体,以苦为乐,热爱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岁高龄,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彼,悠然自在。
6、“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大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终年在山上扫路被晒得黝黑,说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说明了他不怕累,对这项工作是乐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岁了,但没想到老人已经70岁了,这说明老人在山上扫路,锻炼了身体,可谓是身心俱佳,心态年轻,所以看上去也年轻了。
8、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非常热情、自信、开朗、豁达。
9、师小结: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0、老人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同样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你从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动了呢?
(1)“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11、 让我们再次倾吐对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二、扩展阅读,深化主旨。
1、教师介绍其他相关的故事:《峨眉铺路人》《守林人》。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扫路人,峨眉铺路人,守林人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不顾世俗偏见,对工作勤勤恳恳,对事业执著追求,你还知道哪些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3、说话练习:用搜集到的名言赞一赞这些普通劳动者吧。(也可以自己创作)
三、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通过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3、交流评价。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堂课通过学习姐妹的教学设计,分享了教材的分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因此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并举。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上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对教案再作一次调整。教学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首先谈话揭题,让学生交流之际敬佩之人。接着由“敬佩”引出课题,引出作者对扫路人说的话“30年后,我还来看您。”练读之后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用,找出令作者钦佩的理由。学生分别从天游峰的险,游客的表现,扫路人的言语等方面进行阐述,开放个性的解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文本直接接触,较为顺畅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扣住三次对天游峰的描写,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具体数据、形象比喻、侧面烘托。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有层次地揣摩人物形象的写词练习,最后扣住“一直伴我回到住地”,引发学生进行想象:这一路上,作者可能在想写什么?由此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内化与积淀。
纵观课堂教学,感觉学生学得较为投入,课堂安排也较为充实。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首先谈话揭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另外,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从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文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 )。
a 表示语意的转折 b 表示强调,说明前文
c 表示语意递进 d 表示语气的延长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找一找,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第一种_______ 第二种_______ 第三种________
4、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___代诗人____写的《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3、“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