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教学案最新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烟台的海》教学案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烟台的海》教案 篇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文课程的两大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基本理念是所有语文教师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课教学通过设计运用朗读品悟、积累运用、自主研究、互助合作等手段对这一理念做了一点简单的探索与尝试。

一、激情导入。

小调查:同学们去过大海吗?--激趣: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免费旅游,到我省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去领略一下烟台的海的独特风光。大家想不想去?--设疑: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带大家去烟台吗?--导读:读完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导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激发学文兴趣,感知课文大意。

(1)请生自由读文,画出描写烟台的海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独特”、“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曲歌,是一座壮丽的大舞台。”了解为什么去烟台,激发学生学文兴趣。

(3)指导朗读:“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曲歌,是一座壮丽的大舞台。”注意把握排比语气的变化。

2、请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烟台的海,用“△”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1、出示合作学习提纲:

(1)烟台的海   季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用“~~ ”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

(2)烟台的海__季的景色的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吗?相信一定难不倒你的!

(3)用“深情朗诵法”或“文配画法”向大家描绘烟台的海四季美丽的景色,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向大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替代了以往师生问答的繁琐分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学生要画好大海,须以读为本,学生要谈好体会,更要以读为本。〕

2、全班分成冬、春、夏、秋四个组,根据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反馈。

(1)交流“冬天的海”部分

a、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欣赏一下烟台冬天的海的壮观景象?

b、有谁画出了冬天的海?请把它贴在黑板上。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画吗?谁能评价一下他的画?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也就结合课文述说出了大海的特点。其他同学评价作品时,也须以文为本,落实到课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中,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谁读一读自己勾画的美词美句?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d、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凝重、壮观、雄伟……)

e、(出示“小山似的……马路上。”)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突出了烟台的海什么特点?怎样读?

f、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烟台的海冬的豪迈。(可以坐着读、站着读、加动作、表演读、个人读、合作读,选择自己觉得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朗读。)

(2)按上面方法集体交流春、夏、秋的美丽景色。

(3)联想补文:课文中作者分别把烟台夏日的海和春日的海想象成活泼顽皮的孩子和恬静温柔的少女,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助作者联想补文,看看可以把冬日的海和秋日的海分别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烟台的海冬的豪迈、春的轻盈、夏的浪漫和秋的高远。(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法练习--四季小组比赛读)

四、训练

1、积累训练:

(1)这篇课文写得美吗?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把这些词语或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并谈一谈它好在哪里。

(2)把美词美句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

(3)积累小比赛:看谁能把最喜欢的词句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下来?

〔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赛一赛……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

2、运用训练:

(1)在你摘录的美词美句中,选一两个词语或句子分别造一个句子或仿写一个句子。

(2)选一处你最熟悉最喜欢《·》的景物,仿照《烟台的海》的写法,抓住特点描写出它某一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如果能用上刚积累的一些词句就更好了!

〔学以致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积累手段。〕

3、小结训练:

(1)生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体会或感想?

(2)师结:作者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出了烟台的海四季迷人的景色,读后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其时烟台不光景美,人更美。下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勤劳能干的烟台人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

〔总评:让学生人人都拥有一片发展的空间,人人都能成为一个发展之才,是本课的出发点和终极点。

第一、坚持“以生为主,以学定教”,教师蹲下身子,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创设了“民主、和谐、自主、互助”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学生方式学习(如“深情朗诵法”、“文配画法”或“勾画批注法”等)、选择最喜欢的内容学习(如自己可参加冬、春、夏、秋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如可以坐着、站着、加动作、表演等),而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自己受人尊重,被人重视,更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与责任,内心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促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第二、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多读感悟。但如何读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放手让学生散读、干巴巴地死读、摇头晃脑地读是一种费时低效、枯燥无趣的行为。只有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设计与引导,才能使学生想读、会读、善读。本课就采用了勾画读、批注读、欣赏读、比赛读、比赛背、读中画等方式,让学生在勾、写、画、赛、评中,体验了读书的乐趣,学会读书的方法。

第三、重视了语言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丰富学生语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设计运用了读读、勾勾、抄抄、背背、用用、画画、谈谈等方式,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淀语言,提高素养。〕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2

课时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课的词语。

2、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欣赏烟台冬季、春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海”字,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海?它们是怎么样的?

2、一般来说,我们国家的沿海城市大多是东面或南面临海的,但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烟台,却是北面临海,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一看。出示:烟台地图。

3、请大家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烟台这个城市。(观看录像~到心旷神怡)

4、那么,烟台的海与其他地方的海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烟台的海》。(补全课题,齐读)

二、积累词语,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要求……(出示要求)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随时正音)

4、刚才读了课文,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总分总)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5、交流出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话剧。”(齐读)

(1)读了这个句子,我们知道文章写哪两个内容?

板书:海 人

(2)你觉得烟台的海怎么样?

(3)为了表现大海的美,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把它写具体的?

板书:冬 春 夏 秋

6、过渡:烟台的海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烟台的人又上演着怎样的话剧?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海的美吧!

三、指导学习第二小节(冬天的海)

1、请大家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要求)想想冬天的海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有关的句子。人在干什么?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3、品读句子:自己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把句子写具体:海浪究竟是怎样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的?请你想象以下。

6、我们再看这个句子,你觉得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呢?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随机板书:凝重 汹涌

7、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8、按课文内容填空。

9、在这么汹涌可怕的大海面前,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10、交流,出示句子。

随机板书:观海拍照

11、男同学来读一下。女同学感受一下,人们不畏严寒的情怀吧。

12、说话练习:“我仿佛听到,看到。”

(出示图片)请你用学到的句子说说仿佛看到的独特景观。(配上音乐)

13、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从文字中再次体会冬天烟台的海蔚为壮观的景象吧!

14、教师小结过渡:

冬去春来,随着气候的转暖,西伯利亚寒流也渐渐变弱,烟台的海也出现了另一番的景象。让我们一同去欣赏,春天烟台的海的独特景观吧!

四、学习第三小节(春天的海)

1、(出示要求)

2、交流春天的特点,出示句子。

随机板书:轻盈 顽皮

《烟台的海》教学案 篇3

教学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我主要是引领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如冬天海的“气势磅礴”,学生从“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掀到”等词语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想象、朗读,仿佛真的看到了海上波涛汹涌的情景。当学习春天的海时,我请学生比较作者写“冬天”和“春天”的海所用动词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学生不仅对不同季节的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在学完每个季节海的特点后,我引导学生去感悟烟台人的特点。首先将四组描写人的句子整体出示,并相机出示语句填空训练:“冬日的烟台人,因为;春日的烟台人,因为;夏日的烟台人,因为;秋日的烟台人,因为。”通过静静地思考、想象,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于烟台的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海与人的关系,这为理解最后一小节中“背景”“舞台”作了铺垫。

在组织学习“秋海”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的交流非常少,也许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说的,的确,这个自然段描写很少也很直白,似乎真的无话可说,于是我先引导学生让学生比较本节与前两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学生马上体会到,此节作者并没有在景色的描写上花大量笔墨,而是主要写了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一艘艘货轮,起锚远航……对忙碌场面描写也是一笔带过,留给了我们一个省略号。因此根据事先的教学调整,我再请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组织自己的语言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秋天的海面是一片怎样忙碌的景象。由此,学生感受到是大海带给了他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读者再次感到烟台的海与烟台的人是那样的息息相关,完全是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在作者眼中烟台的海也是充满人性的。至此,学生对作者在用“充实、忙碌”来总结大海的特点的独到的视角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