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优秀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 ?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 十步 埋 步子小

九岁 五步 挖 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读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科(    )   霜(    )   坑(    )   倍(    )

抖(    )   箱(    )   炕(    )   陪(    )

料(    )   想(    )   抗(    )   培(    )

蚪(    )   相(    )   吭(    )   剖(    )

匣(    )   锯(    )   模(    )   彩(    )

匠(    )   据(    )   摸(    )   睬(    )

匹(    )   剧(    )   寞(    )   踩(    )

三、填空

1、(          )是我(          )埋的,那时候我(        ),(        )也小。我现在(         )啦,步子比那时候(             ),所以应该走的不是(          ),而是(          )。

2、科利亚高兴地说:“(        )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          ),还懂得了(           )一天天(             ),我们一天天(             ),步子也在渐渐(           )。(             )的一切,不是都在(         )么?”

四、从课文中找到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读一读。再分别造句。

1、仍然——

2、果然——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举个例子说一说

答案:

一、

二、

科学、抖动、材料、蝌蚪;霜冻、箱子、思想、相信;

挖坑、火炕、反抗、吭声;倍数、陪同、培养、剖析;

匣子、工匠、马匹;电锯、根据、剧本;

模仿、抚摸、寂寞;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 四年前 还小 步子 九岁 大了一倍 十步 五步

2、伙伴 匣子 时间 长大 变大 周围 起变化

四、1、仍然——爷爷仍然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2、果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雪,下午果然下雪了。

五、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篇2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等词语。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能从中获得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第二声,还有个读音是第四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ù”和“shǔ)”,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ù(”,第二个数读“shǔ)”。

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学习生字:

1. 读音:匣,读xiá,不读jiā;避,读bì,不读pī;仍,读二声,不读一声。

2. 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学习课文:

1.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科利亚干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2. 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3. 重点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从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4. 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练习:

简单谈谈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模拟试题】

1. 我会选:

功  攻        集 级          战  站        架  驾

(  )课     (  )体         (  )场      (  )车

(  )克       班(  )       (  )立      (  )桥

2. 我会填:

填动词:放、踩、撒、盖

科利亚(  )好了木匣,( )上土,用脚( )实,还在上面( )了些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3. 阅读练习:

蝴蝶的身体是黄色的,头上两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窝般的复眼。两只眼中间伸出两根细丝,这是它的触角。蝴蝶的嘴是一条长长的吸管,平时总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对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长圆形,美丽的翅膀薄得像轻纱一样。蝴蝶采花粉时,先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两只脚扒开花心,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回答问题:

1. 这段话从         、        、        、       和        这五部分写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时,先         ,然后        ,   再                       。

3. 从这段话中找出五个表示蝴蝶采花粉动作的词抄在下面。

【试题答案】

1. 我会选:

功  攻        集 级          战  站        架  驾

(功)课     (集)体         (战)场      (驾)车

(攻)克       班(级)       (站)立      (架)桥

2. 我会填:

填动词:放、踩、撒、盖

科利亚( 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些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3 阅读练习:

蝴蝶的身体是黄色的,头上两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窝般的复眼。两只眼中间伸出两根细丝,这是它的触角。蝴蝶的嘴是一条长长的吸管,平时总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对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长圆形,美丽的翅膀薄得像轻纱一样。蝴蝶采花粉时,先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两只脚扒开花心,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回答问题:

1. 这段话从 身体  、眼睛  、触角   、嘴  和翅膀    这五部分写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时,先  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 ,然后  用两只脚扒开花心   ,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3. 从这段话中找出五个表示蝴蝶采花粉动作的词抄在下面。

扇动 、 落 、  扒 、 低、 插、  采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卫国战争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什么事?

(3)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启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过学习,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边填空。

出示填空题:

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

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

(5)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科利亚埋木匣。

2、学习课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题: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妈妈是怎么挖的?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边读课文,边填空:

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比较句子,体会“如果……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

比较两个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

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7)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

(8)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9)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全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