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9、"东方之珠"

2、解释课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

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

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

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

(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五、自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

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繁华)

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繁华")

六、教学生字字形

1、开火车认读

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

3、重点指导倾--耀--焰

4、指导书写,师范写

七、作业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美丽的香港去游览一番(假想旅行,进行情境)

2、复习生字词。帮助正音、解词。

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什么?(生答:迷人的沙滩、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4、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导入:你知道香港的历史吗?(收集到的资料在小小组中交流)派代表介绍香港的过去。

你们想知道香港的现在是什么样吗?(想)看过之后请用一句话来形容香港。(看课件介绍香港的录像片)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几个方面呢(小小组读完后讨论)

生说,并上台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你们小组最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那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

2、你们最想去哪里?(课件随机链接沙滩、公园或街市)

3、第二自然段

⑴指读。

⑵看课件图片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⑶联系实际说说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想象),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感觉),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闭上眼睛听课件中海浪声),体会舒服极了的感觉。

⑷女生齐读。

4、第三自然段

⑴讨论并划出有几句话。

⑵指导读。(重点是读好句群,并在读中想象情境)

⑶拓展:联系实际,想象动物的表演和游客的反应,感受当时热闹的气氛。

⑷看课件中录像深化。

⑸齐读。

5、第四自然段

⑴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南京的闹市口在哪?)

⑵香港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高楼非常的多。学生介绍:楼大约多少,多少层?

⑶链接网页,看图片。

⑷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楼多--鳞次栉比(读)

⑸闹市口除了楼多,还有什么多?(商品多,理解琳琅满目)

⑹还有什么多?(人多,理解人流如潮)

⑺指读第四自然段。

⑻练习:南京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香港的夜景是什么样的?(板书:夜景)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课件配上音乐)

3、生自读。

4、出示图片。(理解车灯像长河)

5、你觉得那句美就读哪句。

6、再指读第五自然段。(配乐)

(四)复习巩固

1、你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哪个自然段读一读、背一背。

2、香港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香港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向他介绍一下香港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带着自己的准备的图片、资料为小伙伴们进行介绍。注意要指导好学生做导游的一些术语和礼仪。)

(五)实践练习

1、(课件出示)香港这样的美丽,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你能为香港设计一个旅游广告,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吗?

2、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

1、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2、小小组合作编一份与香港有关的小报。

板书

迷人的沙滩

的公园无比璀璨

繁华的街市"东方之珠"

美丽的夜景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

3、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2、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结构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

学生准备:摘录好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

教师:简易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谈话导入“我的发现”

1、师:同学们,前面三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山河壮美、物产丰富,也感受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这一堂课,我们又将深入地感受汉语的神奇魅力。

2、出示两组句子,请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3、读了这两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5、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6、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你能像课文里一样,也举个例子来说吗?

7、祖国的语言确实神奇,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却会有所不同。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字吗?

8、多音字练习: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呢?参{参加人参}数{数学数一数}好{好人好学}难{困难难过}

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学生查字典了解字的多意

学生举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不同,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感受祖国语言的神奇,丰富。

二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谁能试着读诗句?(指名读。集体齐读。)

3、结合查字典,请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同桌相互背诵。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哪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这些诗句的特点?(都是描写景物的)

7、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看谁积累得最多。学生借助拼音读读诗句。

自由背诵诗句。

积累描写景物的诗句。背诵积累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