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时间计算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整理的简单的时间计算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的计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能掌握换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3.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理念

1.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2.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运用到实际中去。

3.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是什么”?

(2)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演示拨钟,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4时,7时20分,9时,5时50分等。

4.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1时=60分)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4)教师小结。1时是60分,2小时为120分。

(5)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换算的方法。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图中的相关信息。

观察这幅主题图你了解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45-30=15,是1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4)介绍北京时间(见课程资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 …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五题。

提问:晚点25分钟是什么意思?(比原定时间多走了25分钟)

3.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6题。

4.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2时=(120)分 例2:小时7小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15)分。

ɑ.60+60=120分 ɑ.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分钟。

b.60×2 =120分 b.45-30=15,是15分钟。

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但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课本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到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时间的计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2、填空题

2 时=( )分 2 分=( )秒

180分=( )时 120秒=( )分

1时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 – 8:10=40分

8 :5 0

-8 :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

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三、教学从8时零5分到八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2、现在请大家可以借助钟表拨一拨,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画一画,看看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到底经过了多长时间?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b.下午2:10,现在才下午1:50,我还要等多长时间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我们打算在下午4:00到洪塘,如果330路公交车从宁波到洪塘需要开40分钟,我们最晚要什么时候等在330车站了呢?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当确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地方(从8时0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运用了媒体这一形象的措施,让学生从算理上去理解。

简单的时间计算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简单的时间计算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课前思考: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教材所说的经过时间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形: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至于其他稍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暂不涉及。本课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要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让学生经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过时间等相互关联的环节,并引导他们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会不同思考方法的特点,学会合理地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当不是整点开始又不是整点结束的时候学生很难通过计算来得出结论,若画线段图学生也感觉比较困难。在课前我总是在想,用什么方法学生能更好的解决本课的内容,就用我的方法学生会不会不接受?我想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本课的时间过程分成两个类型,一是时分能直接相减一类的如14:00-16:00,8:10-8:40,二是如18:30-19:00这一类的,学生大部分用分段的方法思考,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起来也能发现一定的规律,找到解题技巧。

课后反思:

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学生在计算整时到整时的时间时还可以,但到了计算几十分的时候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时候是心里知道,但一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分成三个层次来上,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计算的方法中,有些学生的方法不够规范。在此,根据学生自己计算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总结了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这种方法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正确率较高。当然,学生在计算经过的时间中,根据特殊的题目有自己另外的方法,(以14:30——15:20为例):(1)14:20到15:20是1小时,1小时再减去从14:20到14:30中多算的10分钟,结果是50分钟。实际上这种想法和我的想法是类似,相信很多成人都会这样算。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课后反思:

本部教学简单的时间计算,其中对于整时到整时的计算学生基本能掌握,关键是本课的难点就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时间,学生很难掌握,比较灵活,思路要求比较清晰。所以本课还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可是学生不大领情,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画线段图似乎没有给他多大的帮助,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不过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还是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计算方法,这同时也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寻找适合自己计算方法的机会。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2、填空题

2 时=( )分 2 分=( )秒

180分=( )时 120秒=( )分

1时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 – 8:10=40分

8 :5 0

-8 :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