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仅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 篇1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么?”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面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2、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过程:

(以下的分课时的安排可根据本学生自作安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除三害

2、生读题(快、紧凑)

3、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2、检查读文情况:

①解决生字词:欺侮、潜入

②梳理问题:三害是哪三害?

除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河中的恶龙)

掉地上的周处

③除是什么意思?

④谁除掉?(板书:周处于括号内)

3、发现矛盾,激发探究兴趣:

指名学生读板书,引导发现问题(周处怎么会除掉地上的周处呢?)

4、读文(1、7、8自然段)找原因,探究问题

①师过渡:周处为什么要除掉地上的周处呢?(引导学生明白是周处的痛改前非)

②根据学生悟文,修改板书:除山间的猛虎

周处河中的恶龙

掉自己的恶习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把书读活)

①学生自由熟读课文,为表演作准备

②合作表演课文:老师演周处,学生演百姓。

(相机指导绘声绘*地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如:那猛虎与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2、研读语段,感受周处降龙画面:

①师引入:周处终于打败了山间的恶龙与河中的蛟龙,你见到了周处斗虎、降龙的画面了吗?

学生自由读文,不动笔墨不成书,动手划出周处斗虎降龙的精*的一句。

②悟文,感受画面: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学生自由汇报所悟所感)

③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a、研读: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b、根据学生理解展示个读(可以加点动作),再现周处当时争斗的激烈场面。

c、研读: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激烈、紧张)

④指导朗读:

a、全班朗读——-个读(指导有起伏地读,再现激烈场面)————练读

b、借助说书的形式激发学生再现课文的表现兴趣:话说想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c、指名评书家来说书(指导抑扬顿挫地说书)————推荐说书网站

四、想象画面,领悟心理:

1、师:读着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汇报——师引读:恶龙除了,猛虎死了,周处也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

猛虎死了,恶龙除了,周处也消失了,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喜的是?

2、指导学生入情读文,感受喜悦。(突出: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等)

3、师:如果你是周处见到此情此境会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周处想什么呢?他深思什么?他是怎么想明白的呢?

(花5分钟左右)

4、生展示评价周处,并引导继续探究。

师:就这样,周处终于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这么一个横行霸道的人们一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一个手人敬重的人,其中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整体读课文,再次感知全文

六、推荐课外读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教学反思 篇3

《除三害》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外,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浅显,情节生动。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尤其是在第5段,写除恶龙的时候更是集中聚焦了四字词语。所以我把目标定位四字词语的学习和运用上,并引入民间故事的特点。我通过几个活动的设计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体现“生本”课堂的概念。现在,从将从以下几点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

一、抓四字词语有效落实

有效的`活动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将课堂还学于生。本次上课围绕着“基于活动的略读课文教学”理念展开。在字词教学部分,我通过三个活动将四字词语的教学落实到位。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四字词语

第二步扫课中练习扫除读音障碍。

第三步运用四字词语梳理文章脉络。

多次反复巩固,加深学生印象。锻炼学生学会借助词语的帮助复述课文。略读,绝不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的“掠”,这堂课就是要把四字词语学透学扎实,让学生习得一种复述课文的能力,做到一课一得。

二、抓精彩语段重点积累

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没有任何问题,语言上比较精彩的段落就在第5段——想象力丰富,且大量运用四字词语,节奏感强,打斗场面紧张激烈,适合学生积累。

在突破这个重点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节,指导朗诵。通过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引入小古文对比读等多种方式让课堂充满郎朗书声,也便于学生记忆。

再通过四字词语的学习,让学生积累精彩的语段。逐渐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语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抓字词理解,突破难点

本文的难点在于第三害除除了没除?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这个话题。抓关键词“痛改前非”,理解意思,走近周处的内心世界拓展写话。感受周处的巨大变化,从而明白周处恶习已改,第三害已经除了。

四、抓文本特点感受民间故事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民间故事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通过感知段落结构的活动,了解本文的一个特殊结构: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特点,通过第五段的朗读活动,了解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点:情节离奇,充满了神奇的幻想。通过写话练习的活动,走近周处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了解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通过这堂课,我积极地关注略读课文的教学,收获颇多。课堂上,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展开教学过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