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月的天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是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

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感受天山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出示天山课件。

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

1.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

2.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

(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

交流预设:

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4)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

(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

四、拓展练习。

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

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设计意图:每个景点抓住具体生动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四、积淀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4x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

小溪清澈鱼欢

移步换景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

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花五彩缤纷像霞光

像彩虹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两周,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咱们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蔡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请你用笔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读!

5、出示提示: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水、树、花”三个字。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金华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天山的雪水很凉爽,天山的树林很幽静,天山的野花很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同学们用富有智慧的眼睛发现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词语的美。

六、诵读增积累

1、过渡: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七、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身临其境的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

3、游览过天山的李白这样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游览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写道: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游览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写道: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回顾天山之旅,你有什么要感谢的吗?

5、小结:蔡老师也要感谢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也要感谢四(2)班的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整个教室;还要感谢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所以老师的参与。

八、作业分层次

1、在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在以后的游山玩水中一定会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景,与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景。

2、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3、再次谢谢大家!

九、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欣赏景点

1、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