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积极情感。

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 活动道具:筷子、报纸若干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观察岛

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安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很有趣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家要仔细看,因为看完之后,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师: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生:(这三个短片都是关于团结的,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敌人,最终获得了胜利,保护了自己。)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提炼的主题也很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团结的力量。

二、体验分享:活动营

活动一:折筷子

师:中国有句俗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理解下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双筷子,请大家拿起其中一支,听口令行动。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123。

生:咔嚓

师:好清脆的“咔嚓”声,我想问问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就折断了。

师:很多学生都表示so easy,这都不是事儿。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按照组为单位,将组内剩余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后由每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这一把筷子折断。

生:(尝试折筷子)

师:老师观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这一把筷子。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

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体会到了,要折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断的话,就很难。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齐心合力的话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们相信吗?

活动二:踩报纸

师:大家看,老师的手里现在有一张报纸,大家猜一猜,这张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个人?如果把报纸折叠呢?在折叠呢?(老师一边折叠,一边将同学们的竞猜数板书到黑板上。)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挑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挑战的规则:

踩报纸游戏规则:

1、 每组抽出5名同学来参加比赛,当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的时候,参赛队员要想法设法把脚放在一整张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如果有学生的脚超出报纸范围,就会被淘汰。淘汰的组员离开比赛现场,剩余的组员继续比赛。

2、 将报纸对折,剩余的组员继续在老师的指令下将脚放在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规则同上。

3、 继续将报纸对折,比赛。

4、 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赛,组内留下人员最多的组获胜。

师:现在请各小组讨论,派出参赛队员。

(比赛过程)

师:经过激烈的比赛,第*小组获得了胜利。现在有请这些小组的成员上台领奖并和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秘诀。

生:

师:他们说的非常好,请下台。接下来我们来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看来想要团结力量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大家分享的经验,来总结下,在团结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总结提升:分享屋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总结的团结的经验呢?

生:

师:整理归纳

1、有计划和安排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3、信任合作伙伴

4、多鼓励合作伙伴

5、有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团结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今天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本节课到底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媒体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三、精读课文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这是黄河从刘家峡水电站的溢洪道口喷射而出、一泻千里的情景,那现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呢?想不想读一读?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语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你就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1)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你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具体说说,是哪个词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受?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是作者刚下车,远望黄河时所看到的景象。关于这段话,还有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总结过渡:是的,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俯视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你想给大家读读哪句话或是哪个词?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C、俯视:仰望黄河,我们从这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那俯视黄河,哪个词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 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飞机上,又一次看到了黄河,这次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呢?他又有什么感受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觉得本文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3、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拓展链接,进一步了解黄河。(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六、总结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 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