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3篇】

复习数学时要重视综合,注意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篇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

一、填空

1、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2、若m

3.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方程组 有正数解,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6.不等式 的解集为 .

二、选择题:

7、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有解,则m的范围是( )

A. B. C. D.

8、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9、如果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是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45 C.a-4 D.无解

三、解答题

10、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⑴ ⑵ [来

⑶ ⑷

11、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12、代数式 的值小于3且大于0,求x的取值范围。

13、求同时满足 和 的整数解

14、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15、某班学生完成一项工作,原计划每人做4只,但由于其中10人另有任务未能参加这项工作,其余学生每人做6只,结果仍没能完成此工作,若以该班人数为未知数列方程,求此不等式解集。

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篇2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在讲完不等式的性质后,我根据学生情况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的设想是:第一课时:在简单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即类比思想),学会用数轴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思想);第二课时: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1、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方法去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2、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3、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基础

这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经历探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准确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本节课我觉得自己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出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如果能够从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开篇用人机大战中的阿尔法狗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以挑战的语气激励起学生的好胜心和自豪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保证了整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在练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模仿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栏目。让学生自己挑选题目,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其他小组进行挑毛病。既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敏锐和专注程度。

2、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阿尔法狗的提问复习了不等式的相关内容,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结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巩固概念),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探究活动、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

3、精心处理教材:我选的例题和练习刚好囊括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同情况,以便为后面的归纳小结做好准备;

4、教态自然、大方、亲切。能给学生以鼓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知识梳理环节李知希同学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和课本上的不一样,杨振坤同学不同的解法,我觉得他们非常善于总结、类比和思考,所以我及时予以肯定;

5、实效。本节课重点是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议、例题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同时通过快速的训练让学生把握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反复的训练。攻克难点,总体的收效比较好。

本节课较好的方面:

1、本节课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注意分层教学的开展。

2、课程内容前后呼应,前面练习能够为后面的例题作准备。

3、能安排有小测等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检查。

不足方面:

1、引入部分练习所用时间太长,讲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太细致,导致了后段时间紧,部分内容不能完成

2、课容量少,害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所以上课时喜欢给学生反复讲,结果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我占据,而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较少。

我深感,只有当学生真正获得了课堂上属于自己学习的主权时,他们个性的形成与个体的发展才有了可能。本课在现场操作与反馈中,与教学设想仍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还停留在表面形态,师生都还未能很习惯地进入角色。这说明,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成为师生的教育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和我的学生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不断努力前行,总之,我们在课堂上还是要尝试着少说,给学生留些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在课前,教师必须多做一些事,例如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多思考一些学生所想的,真正做好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路人。

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篇3

教后记今天讲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学生的问题出在阅读上。有的学生懒得读题,一看那么长的题就烦了。其实,你带着他们分析,他们也能列出来。而猴子分花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有的学生用的是穷举法,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一个试。1只、2只、3只。试到5只时,满足条件了,学生说了:“老师,我算出来了,是5只!”有的还接着试,能试出6只也可以,而试到7只时就不满足条件了。所以,答案应该是两个:5只猴子,23颗花生;6只猴子,26颗花生。对于这种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也说明了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了!当然,也说明学生对方程思想应用还是比较熟练的,但对于不等式思想解题还不习惯,所以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不等式解题的渗透,帮助学生从不等量关系入手,用不等式知识解题。

数量关系中的不等和相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虽然量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量的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但初中教材对方程安排多些,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题,而不习惯从不等关系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在学习这一章时,有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不等式解题的应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