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蝉》这首诗的意思,并能够熟读成诵。

2、通过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体会作者高洁的志向。

3、感受积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托物言志所表达出的高洁志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们听过吗?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对,这句话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就请大家把这句话连读两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让它带我们正式踏上今天日积月累的旅程。

二、古诗赏析

(一)初识作者

1、学生自由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小结补充。请大家关注一下唐太宗的评价。你从评价中读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诗人。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解疑。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在你不懂的、不确定的地方画上“?”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緌:读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这里,“垂緌”就代表蝉。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桐:梧桐树稀疏的枝杈。

藉:凭借。

2、正音后再读古诗。

3、默读思考: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习单)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听到了:流响声远

我懂得了:蝉品性高洁,令人佩服。

4、学生汇报:

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蝉,它停留在高高的枝头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预设: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树。

预设: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露水。

教师相机点拨。

5、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代表着高贵的意象的叠加,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预设:我听到了蝉连绵不绝的叫声。

(连绵不绝、响亮)

6、联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蝉因为住的高,所以声音传的远,而并不是因为秋风的原因。

你是从哪一句想到的?()

7、学习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句就是本诗中心所在。而其中这个“高”字,更是用意深远:

这里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们觉得,这首诗只写的是蝉吗?

作者通过蝉,想表达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个品行高洁、志趣高雅的人。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板书)

8、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并背诵。

9、汇报平时积累的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

1、学生初读。

2、体会作者所寄托的志向。

3、再次朗读感悟。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刚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师由衷地替你们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积累,跬步会成千里,小流会成江海,让我们在这句话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五、布置作业

课下积累两首咏蝉诗。推荐和本诗并称唐代咏蝉诗三绝的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和李商隐的《蝉》,并想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零落断续收敛宽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2、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蝉。

二、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三、朗读:

1、跟录音朗读一遍课文。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板书:聒噪

四、理解:

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答:第一部分(1):蝉鸣;

第二部分(2):厌烦;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宽恕。

五、思路:

点题——承接——转换——总结

六、鉴赏:

(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1、思路清晰:起——承——转——合

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4、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七、主题: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八、练习:

讨论有关练习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字、词,认读三个字。

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

情感目标:

体会把事物人格化的好处,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抄写。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体会把事物人格化的好处,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抄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8个字、词,认读三个字。朗读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能说出那些带有“蝉”字的诗句或词语?

1、你在哪见过蝉?

2、你读过哪些介绍“蝉”的文章或书籍?

3、你对蝉有哪些了解?介绍给大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互读课文,你从法布尔的文章中对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蝉的?

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后小结:进行课外补充,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对学生理解课文十分有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体会把事物人格化的好处,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抄写。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体会把事物人格化的好处,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抄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的特点的?分别从哪几个自然段中找到的?

二、细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

默读2—7自然段,完成表格。

要说明的问题;

怎样说明的;

自己的感受;

内容;

说明方法;

蝉非常喜欢音乐,为了所热爱的音乐做出了牺牲;

举出具体事例;

把蝉的生理特点写成是为了所热爱的音乐所作出的牺牲,给人以震撼。

兴高采烈的不停演唱,强迫他人去听。

推想和观察;

作者认真观察,反映出一名昆虫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把蝉当作朋友来写,展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

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作家对蝉的喜爱之情?画出来。

读找的句子,思考作家用了什么表现方式来表达对蝉的喜爱的。

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学8—14自然段“蝉是没有听觉的”。

整体回顾全文,感受文章特点,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找出文中的拟人句。

课后小结:学生对运用拟人的写法写成的文章感到亲切。通过学习能够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而且知道作者是怎样把内容些具体的,并且有意识的学习了这种写作的方法。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词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删减品析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一朵花曾感动过我(故事:古代的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无忧无虑,国君叫:杜宇,他负责勤勉,爱戴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年复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终于积劳成疾离开了百姓。可他对百姓难以忘怀,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鸟,发出声声啼叫,直到喉咙啼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一只蝉也曾打动过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思的《蝉》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读蝉

1.老师与学生配合朗读

(思考:识记重点词)

勾画感动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删减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变化

投影:

(1)“杜鹃花没有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对比阅读还原(还,就,更),学生对比朗读,教师点评分析,交流朗读情感的变化。

小结:(还、就)突出蝉鸣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厌恶之情。(更)有力的对比出蝉的鸣叫知知不休,很是烦人。虚词组成情感的递进,使厌恶之情淋漓尽致。

齐读:“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一烦,占门再来看看二烦。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那么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是一个夏天了!”(还原:就、却、竟、只不过、罢了)

朗读对比赏析。

小结:一个“就”字显示出作者发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执著为之惊讶,一种不以为然,“那么、确、竟”一种惊讶油然而生。

仿句训练:蝉呀,蝉呀,你何必聒聒,这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3)人一生要经过多少个普普通通的夏,有什么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罢了,然而对于蝉而言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夏天?你知道答案吗?可否学习老师的删减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小结“才”渗透了作者对蝉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对夏天的到来的不易深深同情,对蝉的日

三、悟蝉

1.齐读:“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探究“活着”、“活过”。

小结:活着是一种责任,活过是一种态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2.合作探究:“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只不过、夏天

小结:学到这,同学们认为那是怎样一个夏天?“只不过还是原来的夏天吗”对于蝉而言:他是延续生命的不同寻常的夏天,对于作者还只不过是夏天吗?对于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义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们不仅要过好夏天,还要过好每一天……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3.在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删减法品析:(删取斜阳)朗读对比

白板出示:“斜阳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凄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蝉死的壮美。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感受凄美意境。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齐读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 ――诺贝尔”。

五、作业布置

1.了解作者

卢玮銮,香港作家,散文家,学者。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2.推荐《蝉》――法布尔。

3.写一篇关于蝉的小思。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大家还记得吗?

1、让学生复述回忆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说《自然之道》的中心。

对了,作者出于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理解。

2、指明读课文,教师纠正。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4、苏格拉底为什么彻夜不眠,是什么这么打动他。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重点指出,自己感悟。

1、重点读蝉拖壳的艰难过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有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样的玉肌。

虫儿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

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孩子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 ”

2、怎样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通过上面的一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真实。(观察细致)

4、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5、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把这些程序做完,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苏格拉底的劳动换来的是什么?

二、 点明中心,重点感悟

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开美丽的翅膀,都变成了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想象一下这时候,苏格拉底得内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三、教师总结

自然总是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全体讨论,小组交流。大胆发言!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瘸蝉

脱皮 艰难 正常 (任其自然)

帮助 容易 变瘸 (帮助)

适得其反,尊重规律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一。导入

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这首诗写了蝉的什么内容?想通过蝉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2.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精彩!

三。品味精彩语句,体味虚词作用

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1.比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

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烦蝉】

2.(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有什么区别?(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

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 “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思考: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虚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集体朗诵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

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5.(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教学反思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在写作方面要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另外,可以给学生推荐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借蝉和贝壳这两种微小生命的历程,提醒人们要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充实而有意。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

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

(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7.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幻灯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