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0篇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机械制图教案 篇1

关键词:工程案例教学法;机械CAD/CAM;实践探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10

CAD/CAM技术也称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1],它是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技术,主要特点有综合性强、学科交叉以及知识密集等等。在许多领域中都广泛应用CAD/CAM技术,例如:建筑、轻工、纺织、船舶、汽车、航天、航空、电子以及机械等领域。CAD/CAM技术不仅是信息化、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基础,在对现代化国家工业、科学技术的水平进行衡量时,它也作为衡量标准之一。现阶段,CAD/CAM技术人才持续增加,CAD/CAM的技术、方法以及原理的掌握和学习,不仅适应当今形势发展,也是社会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

1 案例教学法

在1879年,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最早提出了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当时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法学院院长,他在《合同法案例》这本书中前言部分写到“原则和原理组成了科学的法律,任何一个原理达到现在这种地步均是经逐渐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漫长、经许多案例所获得的发展道路,此发展通过一系列案例。所以这些原理最快和最好的有效掌握途径,就是学习这些包含了相关原理的案例[2]。”这里强调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知识,随后,在哈佛大学的专业教育领域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教学等,并成为了“哈佛模式”的内涵和特色之一。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在课堂教学之中,编入真实案例。其中,案例背景采用真实情况,综合性描述几个或者一个有意义的事件,并通过一系列辅助手段,例如:计算机、照片以及图表等,可让人在其中获得启示例证。

在案例教学法利用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以是实践对学习目标的高层次认知。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的教学媒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相比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来说,即便两者均是采用案例分析来教学,然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理论―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案例不仅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案例,为更好的对案例进行探究,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而其它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案例――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不仅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分析案例是榱撕芎玫氖煜だ砺壑识,而掌握理论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说,可将其看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其主要为探索性、自主性学习,研究专题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中来确定和选择,采用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来进行亲身实践,并获得切身体会,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利用,使实际问题得以有效处理。

2 实践教学环节中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2.1 采取与处理案例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如何选取案例,不然只会流于形式。课堂中在对相关基础知识、概念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学案例一般采用工程设计实例,利用学生自主性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可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如何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培养,提高教学成效。在分解与处理案例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教学内容跨度要小,然后教学内容缓慢的扩展和加,达到知识深度、覆盖面的相关规范需求。案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符合专业特点,重视案例内容具有的趣味性、代表性以及实用性。在对“机械CAD/CAM”课程教学案例选择过程中,侧重关注实际与理论的密切关系,其具备一定程度的启发性、典型性,使学生可以感觉到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如何二次开发AutoCAD过程中,可在AutoCAD的主界面中以菜单形式插入工程制图中常常使用到的标注符号,大幅度提高了绘图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

2.2 组织互动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还需要有教学互动。学生对抽象术语、抽象概念的内化和理解皆由课堂讨论来巩固加深,让学生可以快速把实践体系、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是分析案例的关键点,把相关理论知识与案例内容相结合,想要满足此要求,需要教师将引导工作做好,使讨论氛围具有自由性和舒适性的特点。

2.3 上机练习与教学环境

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授课选在网络机房,在讲解的同时,授课老师对于相关实例进行演示,并且让学生根据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因为是实例典型,所以学生亲自操作过之后,留下的记忆较为深刻。练习、教学两者交替,提高掌握知识点的程度,防止出现课上听懂,课下忘光的现象。此外,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练习课堂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融入计算机操作,这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4 回收作业与总结

在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利用系列软件来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可将作业当作学生平时成绩,并且按照学生作业内容缩反馈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2.5 网络教学平台

以动画形式来制作各种教学案例,可以达到案例自动操作演示的目的,通过学校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构建,学生可随时随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将所需要学习的相关课件以及动画形式的案例下载下来,并可展示个人作品,按时提交作业,这样一来不但为学生提供消化课堂知识的条件,还减少了课堂笔记,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知欲,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无法为若干个班级同时解决疑难问题得意解决,利用主题讨论,提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技术交流、探究性学习以及技术沟通的条件。

3 引入案例教学法

3.1 案例教学法重要性

“机械CAD/CAM”课程教学关键点是讲授所学的工具条和软件命令,从初学者的角度来看,三维设计具有较多的指令。传统的“机械CAD/CAM”课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讲解软件工具条所具有的一些作用,而学生则利用模仿来熟悉此软件的一些相关指令。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能力,培养F队协作精神,增强思维水平等等。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更为突出。在讲解“机械CAD/CAM”课程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加入已经完成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突破传统的操作方式,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充分认知和熟悉CAD/CAM软件中相关的操作指令和工具条,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软件设计流程和实例设计方案,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使用CAD/CAM软件。

3.2 三维设计软件选择

例如三维造型软件NX(UG),这种高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易于操作、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特点,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通用机械、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等。它可以提供给丰富的功能选项给用户,如分析与模拟、机械加工、机械设计、外形设计等。笔者认为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能力和特点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软件作为“机械CAD/CAM”课程教学中的三维设计软件。

4 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4.1 案例设计

在“机械CAD/CAM”课程中,教学案例应结合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基本内容,利用实际操作训练之后,使学生可以充分了掌握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教学。本文中选择阶梯轴总成和直齿渐开线齿轮作为课程教学案例。此案例中主要内容有工程制图、装配模型和实体建模等,需要应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满足课程的需求。

4.2 三维造型

在三维造型中,主要模块有两个,一个是模型装配,另一个是实体建模。实体建模的时候,学生应充分掌握操作三维实体建模的方法,其中包括了绘制维草图的基本方法,绘制出几何图形,如矩形、圆弧、直线等;掌握三维实体形成方法,如:特征编辑、放样、旋转以及拉伸等。而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模型装配属于重要环节之一,利用模型装配根据一定关系把各零件装配成一个整体,可实现一些指定的功能。模型装配模块的常用工具有装配件特征、约束创建、移动、约束等。

在学生对三维实体造型相对简单的工具条和命令了解之后,每个小组均需要按照案例来完成三维造型(见图1),为了保证每小组完成的模型存在差异性,依照学生学号来对案例规定尺寸进行相应改变,学生经研究和讨论之后,使操作问题得以解决。

4.3 工程制图

尽管未来发展方向以图纸设计为主,但在其应用未广泛之前,机械工程师们仍然以工程图纸来进行设计,所以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工程制图设计属于其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在此模块中,应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工具命令,如尺寸生成、尺寸标注、绘图、视图等,以上一阶段为前提下,各组分配组内任务,把先前构建的阶梯轴工程图,标注好粗糙度、尺寸等(见图2),将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点进一步的结合。

5 结束语

在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作为改革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素质,还会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机械CAD/CAM”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信心,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有效加强了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和工程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机械CAD/CAM”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慧。项目教学法在机械CAD/CAM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时代教育,2016(15):222-222.

[2]康瑜。基于工程案例的CAD/CAM项目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163-164.

[3]石春娜,王育晓,田敏等。案例教学法在专业法规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营销专业法规”为例[J].求知导刊,2016(04):144-144.

[4]敖培云。工程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0):235-235.

课题:2015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课题《工程案例教学法在“机械CAD/CAM”课程中的实践探索》,编号2015zcj002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篇2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是培养技术工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已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绘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这次课程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使学生们把已学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有关课程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本尺寸标注和工艺要求、绘制《机械制图》的正确格式,要基本看懂和绘制中等及以上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 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训练,能运用国家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和资料,培养和提高绘图和查阅资料等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要求:

1.针对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复习教科书上的有关章节和内容。

2.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照抄照搬、敷衍了事、容忍错误的做法。

3.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经认真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

4.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地和有重点地满足可靠、耐用、安全、经济、先进和外形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三. 课程设计的工作量:

在规定的学时内(30学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以下设计工作量: 轴结构装配图一张(3号图纸);零件图三张,即:联轴器、齿轮和轴(4号图纸);设计所明书1分。

四. 准备工作:

准备好设计资料,绘图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计算器、图纸和报告纸等。

五. 其他:

1.轴的技术要求:

调质硬度HB=217—255;过度圆角R=2;倒角为2×450。

2.齿轮计算参数:

m=4; z=20;α=200

4.滚动轴承型号:0207(GB276—64)

机械制图教学总结 篇3

《机械制图》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243班的《机械制图》教学工作。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教研组会议,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评互学,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

2011年1月10日

机械制图教案 篇4

一、课程设计中融入创新设计的提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的、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环节。即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给定功能要求,拟定机械系统的传动方案、结构方案,并结合生产和使用条件(如选用材料,考虑制造及装配工艺等),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完成机器零部件的设计。其中总体方案设计及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是整个产品设计的关键,最具创造性,它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及市场竞争力,因此课程设计重点放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上。通过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机械结构设计能力、运用现代设计手段绘图和工程设计计算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中创新设计的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进行创新设计,首先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题目的设置上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次,授课安排上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教学方式,解决设计内容多而时间紧的矛盾。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创新设计选题创新设计题目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满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既包含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即按照机械预期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确定机械工作原理、运动形式的变换,又包含了机构设计(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等)、传动设计(如带传动、齿轮减速器等)。以生产线上的步进式工件输送机为例(图1)。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工作机构驱动滑架往复移动,工作行程时滑架上的推爪推动工件前移一个步长S,当滑架返回时,由于推爪与轴间装有扭簧,推爪能从工件底面滑过,工件保持不动。当滑架再次向前推时,推爪已复位,并推动新的工件前移,前方推爪也推动前一工位的工件前移。其传动装置常由减速器和一级开式齿轮传动组成。输送时滑架受到的阻力F视为常数,滑架宽度为250mm,高度H为800~1000mm,使用折旧期5年,每天二班制工作,载荷有中等冲击,工作环境为室内、较清洁,三相交流电源,工作机构效率为0.95,按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该题目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综合的课程设计题,符合创新设计的要求。该题工作机构除了用曲柄摇杆系统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构实现步进输送,如凸轮连杆(加返回弹簧)用于小行程快速推进输送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方式。

(二)授课方法和时间安排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探索对一个问题有尽可能多的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多方向练习、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变化。但这势必造成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我们将课程设计内容贯穿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先分散后集中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如将执行机构设计的内容融入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连杆机构内容教完后就将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连杆机构将执行机构部分设计出来;以后每讲完一种机构,学生就可以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最后,当其他常用机构讲完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教师辅导和讨论等方法,可以设计出多种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然后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当带传动、齿轮传动讲完后,就让学生进行传动方案的拟定,并对传动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当轴系零、部件讲完后,要求学生完成轴系的结构设计,同时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集中教学时间内完成减速器设计,又可以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基本设计能力培养循序渐进,还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在课程设计集中教学的2周时间内,主要让学生完成以下内容:第1周,完成优选的执行机构方案的运动简图的绘制,减速器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并手绘完成装配图。在这期间,教师在现场随时指导,有问题及时解答,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及技能得以提高。装配图手工绘制,方便教师对学生现场指导,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立性限制了相互之间的抄袭,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第2周,用计算机绘制完成轴、齿轮、箱体等典型零件的图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在这期间,各位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装配图拆分零件图。学生在此基础上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答辩。

(三)辅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将现代三维设计、分析与制造的理论及实践全面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如UG)进行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完成零件与系统的设计。先建立三维模型,再形成二维投影,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机械制图教案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74-01

笔者长期从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的教学工作,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将这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即以实物为载体,学生通过对实物进行测量、分析并绘制草图,然后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正式图纸;使测量、草图绘制、计算机绘图、读图有机结合为一体。整个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的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教学法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全部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多数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实施一个"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分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一定要主动,学习过程将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这方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部过程。

2.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本项目在进行时采用 "六步法"教学,即资讯学习、计划决策、任务实施、阶段检查、结果评价、学习小结。教师首先需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考核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以任务驱动、过程考核,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过程中控制,控制的重点是检查进度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阶段教师要随时巡视、观察、监控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错误,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或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和示范,规范学生行为,协调、引导、督促学生完成工作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评价主要反馈的是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控制等方面的信息。

以轴套类零件的测绘和识读为例:

2.1学习目标制定

2.1.1知识目标:通过本项目使学生熟悉轴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方法;掌握轴类零件工艺结构--退刀槽、倒角、圆角及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与标注; 了解轴键槽尺寸的查表; 熟悉游标卡尺、螺纹规的使用方法;掌握正多边形、圆弧、倒角、多段线、剖面线等绘图命令; 掌握复制、移动、旋转、偏移、阵列、缩放、拉长、倒角等编辑命令。

2.1.2技能目标: 能绘制传动轴零件草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螺纹规测量传动轴的各部分尺寸; 具有查阅手册和标准的能力;能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绘制传动轴的零件图;会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传动轴零件图样。

2.1.3素质目标:培养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善于交流,诚信、开朗;培养文明使用工、量具的好习惯;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2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2.2.1资讯学习

1)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及传动轴零件。学生接受任务并对任务书进行解读;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轴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方法;退刀槽、倒角、倒圆的画法和标注;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与标注等新知识。学生根据任务工作单通过查资料、听教师讲解等构思该零件的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

在此阶段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2.2计划决策

1)在老师协助下完成分组,并推选组长。

2)小组讨论选择传动轴零件的表达方案,并确定传动轴零件的表达方案。

3)老师对方案合理性给出意见,并帮学生最终确定表达方案。

在此阶段教师应作为一个策划者兼指导者

2.2.3任务实施

1)学生根据所选表达方案绘制传动轴草图并选择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尺寸标注。

2)学生互相检查图纸的正确性

3)手工绘制传动轴零件图

4)教师演示Auto计算机绘图软件基本绘图命令及基本编辑命令,学生观察并练习(正多边形、圆弧、剖面线等绘图命令;复制、移动、旋转、偏移、阵列、缩放、拉长、倒角、倒圆、打断等编辑命令)

5)运用Auto计算机绘图绘制传动轴零件图(只画视图)

在此阶段教师应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协作者

2.2.4阶段检查

1)教师检查学生所绘制传动轴零件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构和尺寸是否表达完整;计算机绘图图样画法和计算机绘图命令使用的正确性。

2)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3)图样汇报每小组选一名成员公开讲解本小组作品:内容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

在此阶段教师应作好一个检查者和听众

2.2.5结果评价

1)各小组对上交图纸进行互评

2)教师点评和总体评价并记录,对这个项目中学生表现给予相应评分。

2.2.6学习小结

1)教师总结轴套类零件的一般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

2)总结本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好的地方和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绘图项目教学对教师及教材要求

3.1教师要求。项目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即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项目教学法在本门课教学中要求教师除具备教授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加工设计经验,懂得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3.2教材要求。现有的大多数教材是将这两门课分开讲解,且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它已经不能满足项目教学法,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4.结论

1)经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法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验证,项目教学法使高职教育的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实现一体化教学,并有效的促进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教案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金工实训;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54-02

一、前言

《机械制图》被称为工程界的通用语言,是机械和机电类专业培养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必学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前人的不断摸索积累下,它已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律[1]。为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它的课程内容设置大体上按如下的顺序来搭建:投影理论—三视图的形成—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零件图—测绘—装配图。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累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2,3],但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调查交流,仍有一些教学漏洞:一,当时学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就忘了;二,学生的读图能力比绘图能力差很多;三,对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没有深刻体会,不知对生产和应用具有多大意义;四,学生画的图纸不够规范、内容不齐全,不能指导实际生产。

针对以上这些反馈意见,我们做了深刻的反思。《机械制图》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都是学生绘制的工程图纸,老师对其进行考核评分。但实际上,工程图纸的作用是用来指导生产,进行技术交流,图纸的好坏没有高低分的区别,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结果。所以最终检验学生有没有学好《机械制图》,要看学生的图纸能不能用于指导实际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图纸的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就弥补了课程存在的以上漏洞。

因此,《机械制图》与《金工实训》结合起来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比单门的课程教学效果要显著得多,也能为学校节约教学成本。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对《机械制图》与《金工实训》新的教学发展

(一)合理目标的确定

在实行一体化教学当中,要将《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指导性的理论,让《金工实训》成为专业技能,同时必须强调表现它们的实用性及现实性,亲手做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再对作品进行检测、装配来验证、体会、理解理论知识。每一次实训要对理论部分取精去杂,突出重点,更主要的是要以实训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感。

(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

正确合理的实施方案是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遵循学习规律[4],通过反复实践和修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供参考,如表1所示: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模块6时,教学结构流程如图1所示。

(三)一体化教学成果

依照上述的实施方案,在历经两轮的教学实践后,我们也惊喜地收获了看到了一些成效,收获了一些成果和心得体会,仅大家交流:

1.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以前学生通过图片、三维造型对相贯线理解不到位,绘制相贯线的问题较多;现在通过实物制造、装配过程对相贯线理解较深刻,绘图错误明显减少。

2.学生的机床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图纸进行生产制造,对图纸了解更深,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于难加工的结构,我们建议学生用形体分析法分开制造,然后粘合到一起,为不影响美观,再喷砂,效果很好。

3.丰富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老师可事先有目的地做好计划,给每小组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做出的零件不一样,最终学生汇总到一起的作品,可直接作为今后的教学模型。因而节约了购买教学模型的成本,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图2所示为学生制作的部分教学模型。另外,此教学模型还可供同专业的《公差与测量技术》、《三维产品造型》、《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共享使用。

三、总结

《机械制图》与《金工实训》的并轨,是我院校的一项新尝试,得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一致肯定。这两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沉睡很久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励。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并为学校量身定做了一批宝贵的教学模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说《机械制图》与《金工实训》实行一体化教学,是我院校的一大成功创举。

参考文献:

[1]胡春亮,王维昌。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李莹。谈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效率[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

[3]王海燕。《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20).

机械制图教案 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CAD与机械制图 教学实践

引言

高职机械专业所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2]。《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接受工程训练最早的一门课程,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过去教学实践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浓,教与学互动  较差。为此我们进行了该门课程的改革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明确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目标应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我院《机械制图》的授课对象是机械制造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生产一线从事零件加工、产品装配、工艺编制、设备管理、维修、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包装、销售等工作。通过企业工作岗位调查、毕业生反馈和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建议,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我们把《机械制图》课程的能力目标确定为:

(1)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工程图;

(2)能测量机械零部件,绘制出表达合理的图形;

(3)能熟练应用一种二维软件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应用一种三维软件构建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模型并进行装配。

因此,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大一上下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机械工程图;能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零部件测量并草绘出图形(零件测绘);能运用CAD软件绘制出符合标准的零件、部件工作图并进行三维造型;培养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体实施方案

(1)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将传统的黑板、挂图、模型与现代的多媒体结合进行教学,起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1]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可演示各种动画,零部件的内外结构都能够表达清楚,让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明白的内容变简单,变直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信息量,但是学生只了解了工艺过程,减弱了绘图技能的培养,违背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而此时,适当的通过模型和挂图解释一下作图过程,必要的时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一起画图,培养一下绘图技能和技巧,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

(2)分阶段教学:我院对该课程进行分阶段教学。大一上学期,主要培养基本的绘图能力,从国标、点、线、面、体到视图的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采用合理的表达方案手工绘制零件图的目的。大一下学期,主要培养读图能力,在这一学期同时开设了CAD课程与之同步教学,一方面通过CAD的学习可以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复习,能运用CAD软件绘制出符合标准的零件、部件工作图并进行三维造型,另一方面通过CAD软件使由零件图组装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表达的更直观,学生通过CAD练习既能提高兴趣又能节约时间。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为期一周的零件测绘的实训,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且绘制图表达合理的图形;另一方面,由于测绘的分组进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大三上学期,制图模块强化。主要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制图强化,结合企业的需求,分模块,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制图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跟上企业的步伐。

3、小结

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实施方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论证,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反应良好。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大涨,学习机械专业的信心倍增。

参考文献:

[1]兰芳等。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1.8.

机械制图教案 篇8

一、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的整合绝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相加或混合,而是以能力为主线,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改变原有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或“任务”,以完成专业技术工作的过程、行为为导向,将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门新的课程。课程在形式上,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逐步培养工作能力;在内容上,必须涵盖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上,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编写新教材。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方案

(一)整合的依据

课题组走访了唐山北车集团、小型机加工厂、民营焦化厂等单位,并对近几年从事机械技术操作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家制图标准并能正确使用国家制图标准绘制机械图样和进行尺寸标注;掌握正投影规律并能用于解决“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的问题;掌握零件基本的测绘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掌握AutoCAD机械绘图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具备的能力:(1)使用绘图工具并按国家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1)正确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3)根据零件图拆装装配图的能力;(4)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CAD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二)整合方案

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主,将三门课程的学习内容系统的划分为三大知识模块、六个学习情境;将计算机绘图与所学制图理论相结合;公差配合知识与零件图绘图理论相结合,从而实现三门课的知识相互融入,自然衔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完美结合。

(三)具体做法

1、对原有《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计算机绘图》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2、由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重点强化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3、以模型、实物为依托,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熟练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4、以装配图或实际的零部件为样本,掌握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可摸、可见的具体实物。

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机械制图教案 篇9

机械制图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的设计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制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1)教授学生读取视图信息的能力,即通过二维视图到三维空间的联想能力,这样的能力同样会体现在工业设计相关课程中;(2)根据绘图规范完成产品、零件等在工程图纸和软件中的视图绘制;(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

同时,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机械、土木、材料、电气、化工等专业中都会用到机械制图的知识。因此,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侧重,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工业设计作为一个以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为主的交叉学科,对于机械制图教学也有其独特的需求:(1)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以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主要是以塑料件为主,并不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机械零件、机械设备;(2)课程针对的学生和工科学生在生源上存在差异,工科类都是面向理科类招生,而设计类的学生包含了理科、文科、艺术类多种生源,不同生源对于课程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差异;(3)适当与相关课程联系,如在产品的三视图表现中可以和产品的2D草图、效果图做相应的交叉教学应用。

目前,随着工业设计专业逐步的成熟和完善,相对应的机械制图教学也应当更具有针对性,而不仅仅是“拿来主义”。简单地将机械工程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无法更好地将课程和专业结合在一起,因地适宜的改革十分必要。根据上述提到的关于机械制图教学目的中的要点和工业设计对于机械制图的需求点,总结得出:充分利用设计中的图形化元素进行辅助教学,可使机械制图的课程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设计类学生的需要,且能够和后续课程进行很好的结合。

首先,完善教材和教学课件中产品设计针对性的图形化案例教学,在关于机械制图的相应知识点、制图方法、制图规范讲授完成后,实际应用案例在常规、简单的机械零件演示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经典产品在相应环节的演示。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做完作业后无法及时得到反馈,有些空间理解力差的学生也无法想象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模型。传统的机械制图是把机械制图规范、方法等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手工绘图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手工绘图作图繁琐、枯燥,劳动强度大,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对此,在制图教学中,应适当地引入合理的产品设计案例。如在产品案例(如图1所示)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将制图与后期相应的产品制造工艺、产品的2D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建模等课程知识有侧重地引入,可避免简单的就事论事,这些经典的产品图形案例是任何严谨的文字和详细的规范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知识点能够更深入的消化吸收。

其次,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组讨论是设计类课程在上课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但由于机械制图往往是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容,因此基本没有关于课程讨论的环节。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类似制图与设计表现等结合的专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给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分析、研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对于一个概念产品(如图2所示)或者一个超现实概念怎样用最合适的视图表现形式来展现。

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想要的效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以便让他们对于工业设计、机械制图能有很好的认识和掌握,讨论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以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

再次,加快完善针对产品设计的制图教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教材能够突出工业设计专业对于机械制图内容需求的特点,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教材作为课程的基础,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合适的教材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机械制图教材大多数分为两类:机械和非机械两类,对于设计专业来说,针对性还不够强。即便有一些针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但基本上还是对于非机械类制图教材的一个简化,并没有实质性的知识点之间的整合。针对这种现状,非常需要一本能够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的机械制图教材,以加强这门基础课程与专业的集合程度。明确机械制图在整个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机械制图教案 篇10

1.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例如: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图》和《Auto CAD绘图》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围绕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职业学校分别进行三门课程的教学,人为地阻断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机械制图》教学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过测量和公差的相关知识,对零件图中尺寸的标注无法理解和掌握;《Auto CAD绘图》课程只学习软件功能与使用,教学与机械图样脱节,学生既便学会用软件中的各种功能,但不知在绘制图样中如何灵活使用,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两门原本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课程进行整合,在一门课程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那么以上由于原有学科体系而形成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培养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2.教学要有创设的情境

《机械制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3.预期目标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1目标的选择确定。教学目标的选择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选择确定目标时,要注意所选对象能涵盖某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并考虑到能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所接受。选择的对象可以是一次课或一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可以完成的。第二,选择的目标要尽量贴合实际。如尽量选择机器部件中的零件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目标的直观和现实,亦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克服学习理论的畏难心理,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愉快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