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9篇】,欢迎借鉴。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多音字“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敢做敢为

3.理解课文中古代的意思,对古典文学产生兴趣。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听一听《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2.走近西游。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原著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是指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者以神话为题材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是人类创作的神话小说。

3.西游故事知多少。

预设:交流西游故事。

4.走进课文。

《西游记》这部作品大家看过吗?书籍?动画片?电视剧?电影故事?还是话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

5.题目解读。

(1)从题目中你能猜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看到题目你能猜到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么?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芝遂迸涧獐猕猿耶

挈瞑窍楷镌挠劣呵

要求:把字读一读,给字注音,试着组词,比一比谁组词最正确。

预设组词:

芝麻、遂有、迸射、山洞、獐鹿、猕猿、去耶、挈领、瞑目、石窍、楷书、镌刻、抓耳挠腮、生性顽劣。

2.学习多音字:呵。

三、初读感知

(一)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代的,一些语句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比上一篇《景阳冈》的难度还大,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哪些好办法呢?

(二)读懂课文有办法。

要求:

(1)查阅字典以及有关资料,扫除语言障碍。

(2)遇到难懂的字词句子,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猜出来大概意思就好,继续往下读。不必字斟句酌。

(三)快速默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检查自然段标注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再次读文,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课文讲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拜为猴王的故事。

四、内容赏析

1.石猴出世。

读一读课前导语,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1)出示句子一: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石猴是什么产出来的?

(3)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4)石猴出世后是如何生存的?

2.石猴称王。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同学们把自己的感知分别说出来。

(1)找一找语言描写。

(2)语言描写体会石猴勇敢过人。

(3)找一找动作描写。

(4)动作描写体会石猴动作敏捷,本领过人。

(5)提问:石猴称的是个什么“王”?

预设:出示句子: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6)这个美猴王是个怎样的大王呢?

预设:说出自己的认知就可以。

3.我说我心。

把你对美猴王孙悟空的认识谈一谈,看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谁的认可?

四、课后扩展

讲一讲孙悟空的故事吧!

预设:三打白骨精等。

五、名著导读

《西游记》故事生动,情节紧张,孙悟空神通广大,一路斩妖除魔,和他的两位师弟一路保护唐僧西去取经,故事多多,艰险多多,一起读原著吧!

六、巩固练习

打开“同步解析-《猴王出世》”,一起完成练习吧!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词:天真地秀、喜有自胜、天造地设、拱伏无违、人而无信、不知求可。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字词,联系下下文理解词语:天真地秀、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拱伏无违、抓耳挠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3、自读第一、二部分,勾画石猴言行的重点句子,批注感受,你认为石猴有(  )特点。

4、自读第三部分,勾画石猴言行的重点句子,批注感受,你认为石猴有(  )特点

5、回读全文,石猴有( )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的?(  )。

二、练习提纲

1、选词造句:

天真地秀、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2、同步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234页《齐天大圣》本文主要写了( )的事,赞扬了孙悟空( )特点。

3、课外阅读:

选读《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你认为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神?写写读后感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指导学生,新词,理清思路

1、在初读中,联系上下文及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2、理清思路:

第一段(1):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状况。

第二段(2、3):石猴寻找山涧源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段(4):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二、抓住石猴言行深读深悟,体会孙悟空人物特点

1、导找源头,发现水帘洞(言行)──勇敢、顽皮、机智

2、拜石猴为王(言行)──为他人着想。

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点。

3、初步感受古代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生背诵诗歌导入。(3分钟)

师:朗朗书声,琅琅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师:非常正确。其中最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哪一部?

生:《西游记》

师: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

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生:孙悟空。他呀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呢。

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生的吗?

生: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从电视剧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知识真是丰富,还记得电视剧《西游记》开头石猴从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吗?我告诉大家那可是在我们北戴河拍摄的啊。

师:你知道孙悟空有哪些名字吗?生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的了解还真不少。孙悟空的这些有趣的名字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看电视剧。

师:先前我们对《西游记》乃至孙悟空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其实读作品可以让读者深入到作品语言中去,把自己头脑中形象与文字的融合起来,可以达到对名著的更深理解。为了更多、更好了解经典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

二、学文。

师:看老师写课题,注意“猴”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

师:《猴王出世》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这个改编不是改写,而是缩写,是原著第一回的缩写版。是用“古代”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却耐人寻味。(揭题1分钟)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全文。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文之前请大家明确阅读提示:

(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出不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指定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小任务,朗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文。(4分钟)

2、检查读文。(6分钟)

师:同学们都陆续读完了,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一定也是收获多多。考考你们怎么样?看一下这些词句能读得准确吗?

分别出示:

第一组:

仙胎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第二组:

石崖 石窍 石灶

第三组:

食草木(食是什么意思?吃) 饮涧泉(饮是什么意思?喝)

采山花 觅树果(觅是什么意思?寻找)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猕猿为亲

师:看来古代很容易读懂嘛,大家掌握的多好啊。

第四组:

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指名读。

师:这三句话有不理解的吗?

师生释疑。

师:把这些词语大家不仅读得准确,而且知道了意思,待会儿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3、复述、概括。

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讲得是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再次浏览课文,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二)学习石猴出世部分(15分钟)

1、师:石猴究竟是怎样出世,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文。

交流指读(3生)。

2、师:大家再读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与众不同、神奇等)

师:老师也觉得很神奇,这是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居然内育仙胎,见风化猴?大家不妨来个猜想。

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3、师:其实啊,原著中对这块石头描绘得特别具体,丰富,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怎么样,看看这是块怎样的石头吧。

生读原著文字。

读后交流,你从原著中知道了关于这块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较阅读感受。

师:大家说原著好,还是课文好?

生:原著好。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师:大家真的很懂得评价和鉴赏,有机会的话就把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之处的。

4.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剧中猴王出世这场戏是怎样的情景?

生说出情节。

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或原著,比较一下石猴出世与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学生活动:再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文中描写的画面与电视画面的不同之处。

5、假如现在请你来当导演排练石猴出世这场戏,你将怎样处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描绘的画面感觉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有意思,可见依赖文本展开想象,更能给我们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但是有时候画面也不好实现文本的表达,所以想解读经典,只看电视剧是不够的,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多来阅读。现在就让我们再读文字,感悟古代的精妙所在。

自由读

指名读

(三)学习石猴生活的部分(7分钟)

师:石猴来到世上,怎样生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读(2生)

师:通过阅读,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结合你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生交流(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师:你觉得石猴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生交流

师:高声朗读此段,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2生)。

师:品味语言,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指读(一生)

师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逍遥自在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石猴就这样生活了许多年。文中一句话表达——大家齐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结束语: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是一块内预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异的出生方式为后文描写猴子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且听下次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猴出世以及称王的过程,对这只猴子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只石猴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它。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引导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

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相关语句品读,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二、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由石卵开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这是一只争强好胜的猴子,群猴不语唯他敢于应答;

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进出水帘洞无人能及;

这是一只识文断字的猴子,竟认得楷书大字;

这是一只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随口道出??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还有反衬等描写方法,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任选一项)课件出示

(一)故事话西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二)比比谁收集得多:收集与“西游记”有关的典故、俗语、歇后语!

(三)发挥特长,以你擅长的方式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西游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猴王出世》教案 篇4

猴王出世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做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教法、学法

教法:导读、谈话、点拨法

学法:自学、朗读、交流讨论等法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西游记》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优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勇敢跃然纸上。)

4.“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喊叫”

(这些动作描写突出了胆小猴子丰富复杂的个性。)

5.“枪盆夺碗”“占灶争床”“搬”“移”

(此句把“众猴”找到“安身之处”的狂喜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

六、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再次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美。

七、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八、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美猴王

九、教材拓展

我的观点:

1.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检查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

3.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

4.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公开课《猴王出世》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猴王出世》猴王是谁呀?

生:孙悟空

师:猴王还有别的名字吗?

生: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

师:弼马温是他最不喜欢的名字,你们说的这些都是他当了猴王以后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刚出世的猴王。

二、初读课文,指导学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生:……

师: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太熟悉了,但课文却是以古代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我们以前接触过古代吗?

生:没有。

师:想想我们学过哪篇课文是古代?

生:《景阳冈》

师:对呀,那想想我们学《景阳冈》的时候用到过什么学习方法?

生:查字典,问老师。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内容。

生:查资料理解内容。

生:和同学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

(出示学习方法)

师:除了同学们谈到的这些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视剧、动画片和漫画书中的情节理解内容;通过反复阅读,理清脉络,把握内容;还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语句,做批注来感悟人物形象。

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呀?学习阅读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读懂阅读提示,读读吧,看谁先找到。

(出示阅读提示)

师:说说吧,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看看石猴是从哪来的,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谁能现在就谈谈石猴是从哪来的?

生: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有意思,那我上凤凰山上找块大石头来,看能蹦出猴子来吗?

生:不能。

师:看来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那是怎样的一块石头孕育出了这只石猴呢?看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石猴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然后再去了解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出示两个问题)

三、品析课文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石猴的生长环境和最初的形象是怎样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

生:……

师:谁来说说?

生:第一自然段讲的是石猴从哪来的,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那第四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呀?

生:讲的是他当上猴王以后。

师:是吗?仔细看看。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才是他高登王位呀!看来我们还需要时间仔细读书。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的是第一个问题,二、三、四自然段讲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下面就用我们学过的勾画、做批注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试着解决这两个问题。

生:……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谁先来谈谈石猴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说说。

生:那座山正当顶上……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生:石猴的生活环境超级大,并且在山顶上。

师: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生:一块仙石。

师:仙在哪里?

生:无树木遮荫,左右到有芝兰相称……遂有灵通之意。

师:该自开辟以来呀,什么意思?那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这块神奇的石头,所以它能迸出石猴来。看来正可谓是海外有名山,山顶有仙石,石有灵通意,迸裂出石猴。那小石猴什么样?找找,读读。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师纠正字音)

师:这句话在语言文字上非常有特点,仔细读读,找找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这句话)

师:谁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一开始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后来是四字四字的,最后是六字六字的。

师:她从字数上发现了规律,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前边写的是静物,后边写的是动物。

师:静物?

生:是植物。

师:写到什么植物了?

生:草、花、树……

师:你忽略的前边那个字有什么规律吗?

生:前面三个字都是猴子干的事,后边四个字都是石猴的亲戚。

师:前面三个字三个字的都有动词,让我们看到石猴再干嘛。后面四个字四个字的,写的都是什么?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概括,那是他的—

生:亲朋好友。

师:又玩友和亲人在一起,多快乐多幸福哇。这么有特点的句子,咱们得再来读一读。

生:……

师:都读完了,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刚才读了一句,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一会儿我找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在拥有苍松、翠柏、石崖、飞瀑……都竖起了大拇指。

师:你真有想象力,谁还想说?

生:在一座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天渐渐黑了,石猴和大家告别,回到山洞开始安眠。

师:我仿佛看见你就是那只猴,一会儿上窜下跳,一会儿采花摘果,一会儿又在猛兽群中与他们嬉戏玩耍。听他这么一说,我都想变成这只猴,也去享受享受那快乐的生活。还是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生活。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

师:谁来读读这一句?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这是一支玩累的小猴,你先休息休息,来只精力充沛的。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你是充满朝气,是不是刚吃饱跳不起来了?谁再来试试?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就是这样一只猴子,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你能不能在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

生: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还有“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遂称美猴王。”

师:我听出来了,他找的内容中两次谈到凡是有本事的,就可以怎么样?

生:当王。

师:所以石猴说,我进得来出得去,应该当王。他称王了吗?

生:当王了。

师:那说明他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生:有本事的猴子。

师:那他都有什么本事呢,让众猴拥他为王?

生:他会72变,神通广大。

师:是吗?这会他还没学艺呢。那他有什么本事,是别的猴子不具备的。

生:他勇敢。

师:你从哪感受到的?

生: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它能在群猴中站出来,去寻找源头,说明他很勇敢。

师:这是对他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还有什么描写?

生:语言。

师:对。通过对他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他是一只勇敢的猴子。你就是那只猴,就要进水帘洞了,你能读出这份勇敢吗?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要是我,我早着急了,就怕别的猴跟我抢,所以你还缺少猴子的自信。谁还来?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我看见了一只勇敢的小石猴,嗖一下就进去了。我把猴子说的话改成这样了,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进去,我进去!”可以表明石猴迫不及待的想进去,“我进去。”好像是别人逼他进去的。看不出他的勇敢。

师:看来这重复性的语言有帮助我们表达语气的效果,像这种重复性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你还能找吗?

生:石猴道:“没水没水。”

生:石猴喜不自胜……“大造化,大造化。”

师:看来猴子都这么说话。文中像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找了。我记得刚才那位同学还找到了动作描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竟跳入瀑布泉中。”从这儿还能看出他有什么本事?

生:动作灵敏。

生:石猴很机灵。

师:怎么机灵了?

生:不机灵就不能一纵跳起来。

师:我注意到了,他在说石猴进洞时是瞑目蹲身,什么意思呀?瞑目—

生:闭上眼睛。

师:蹲身—

生:往下一蹲。

师:为什么要这样呀?

生:因为太高了,不这样石猴怕掉下去。

师:石猴满山乱窜,还有恐高症?

生:石猴怕不舒服。

生:石猴往水里跳,他这是自我保护。

师:这只猴子岂止勇敢,他还很—

生:聪明。

师:正是这样一只勇敢、聪明的石猴,为群猴寻得了一个洞天福地,让大家可以在里面安眠稳睡,所以石猴当仁不让,有理有据要求众猴拥他为王,兑现承诺。正应了课文最后一句: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四、小结:

师:此后,他领一群猿猴、猕猴、玛猴……(齐读)何其有三五百载……再后来大家就更熟悉了,他习得72般变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你还知道什么精彩的故事吗?

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

师:我相信大家谈到的这些,大多是从电视中看到的,我还是希望大家读一读原著,在原著中,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还有许多经典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品味,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更多。

下课。

《猴王出世》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这篇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讲了石猴跳入瀑布泉中,发现水帘洞,欲带领众猴在这里安家。

第三部分:讲石猴成为猴王称美猴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2、提问题一起讨论。

1)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谈的?

2)花果山位于哪儿?

3)这块仙石什么样?

4)花果山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芝兰”是什么意思?“开辟”是什么意思?“既久”是什么意思?

5)这个石猴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练习

1、讲讲石猴出世的故事。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都讲了些什么?

2、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3、集体讨论问题。

1)理解词意。

乃 挈 瞑目 冲贯 石窍 石碣 造化

2)石猴是怎样跳入瀑布泉中的?跳入后的情景怎样?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什么叫“喜不自胜”?

3)看图说说图意。

二、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内容讲的是什么?

2、众猴进洞后的表现怎么样?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什么意思?石猴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4、理解词语

供伏无违 序齿排班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

3、讲讲你知道的《西游记》里的故事。

板书设计:

花果山:仙石 石猴

水帘洞:天造地设    猴王出世

美猴王:高登王位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另外,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这篇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是一篇古代,但有些词语还是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 、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一)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二)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四)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二)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三)指名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快速浏览课文,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生浏览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生读文中句子)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这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吗?

预设:

生:这是一只很神奇的猴子

生:这是一只吸收了天地之精华的猴子。

……

师: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生: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生:跳进去,又能出来。

……

师:读完这里,这时候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生:勇敢

生: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生:勇敢,有自信

……

(五)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简要的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吗?

四、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读了《猴王出世》这个故事,了解了我们喜欢的孙悟空的来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是啊,吴承恩的故事写得真好,塑造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吸引了一代代读者的美猴王形象,真不愧为经典名著。那么,他具体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四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用精读、默读、写批注等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顽皮可爱、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2. 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 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 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 “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犹豫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付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顽强、无私无畏)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的,孩子们,《西游记》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原因之一就是它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了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美猴王”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出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生齐读。

师: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品味石猴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本篇课文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点,理解相关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我们心目中这位神通广大、疾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孙悟空究竟从哪儿来?是怎样成为叱咤风云的美猴王的呢?相信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文章吧。

设计意图:

本文主要讲的是猴王出世,所以一开始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让学生很快就想到石猴从石头崩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课下注释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总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及1个多音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呵[hē]①怒责:呵禁。②呼气:呵冻|呵气。[呵呵]笑声:笑呵呵。[呵护]爱护、保护。③同“嗬”。呵[ɑ]同“啊”。

3、同学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交流自学情况。

三、品味语言,研读“石猴出世”。

1、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2、重点语句:“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石猴的出世过程)

(3)谈谈自己知道了石猴的来历后的感受。

3、石猴的生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山中干什么?

(句子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石猴的饮食、交友和起居,读起来朗朗上口)

(2)老师小结: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

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谁再来读读,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石猴的重点语句,再析词解句、体会写法、感受形象,小组自主、合作阅读,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交流感受,赏读“石猴称王”。

1、过渡:就是这只活泼可爱的小石猴,他还很聪明、勇敢、有担当呢!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样称王的吧!

2、课件出示句子: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1)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石猴动作的词语,并体味写作特点。(蹲、纵、跳、睁、看)

(2)从这些动作中你体味到石猴什么样的品质?(勇敢无畏、身手不凡、敏捷可爱……)

3、老师总结:是的,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了解了石猴怎样进入水帘洞后,再来看看它又是如何让众猴兑现承诺的?请大家找出关键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5、想象石猴说话时的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说说现在你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6、交流文章中其余描写生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不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想象石猴表情、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脑海中的美猴王形象渐渐清晰。

五、体会猴、人、神集一体的形象。

1、同学们,这美猴王他真是当之无愧。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板书:猴、人、神)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板书:猴+人+神=神话人物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等)

2、老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但全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朗读。

教学流程:

一、 课前三分钟。

教师简笔画出山水图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评:课前导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共同参与,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走进神话,激发兴趣。

1、 课件展示出《西游记》课文中的插图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以前听过吗?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西游记》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大家对《西游记》了解多少?(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外积累)大家的课外积累还真丰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部古典小说的一个片断,师板书: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评:走进神话故事,让学生的课外积累服务于新课的学习,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优美。)

2、 紧扣提示,明确目标。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7页,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提了哪些读书的要求。(学生自读并在提示中注出要解决的问题。)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多读一遍你就会多一些收获。(学生自由读文)

(评:过渡语言不仅提出了下一环节的学习目标,还暗示了学生多读书就能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直观学文,感悟猴趣。

1、 观看课件:

石猴出世充满神奇、十分有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请把你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评:读文感知了石猴是怎样出世后,再播放动感课件,让学生由感知——感观了石猴出世的全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 这只猴子怎样生活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过渡:同学们,俗话说亲自耕耘才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所以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课文,感受一下这只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3、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

四、多项互动,体验猴勇。

1、说收获: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体验)

2、知猴勇: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归纳出:(用引读的方式)

师:这是一只勇敢的石猴,表现为——

生:它面对瀑布,一听“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既称它为王。”

师:这是一只聪明、机灵的石猴。表现为——

生:它引众猴进洞享受这天造地设的家当,它引众猴说话要言而有信。

3、看影片,悟经过。

播放《西游记》中石猴成王的影片片断。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成王的经过。

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体验,有所收获,学生在已有的感知、感观的基础上,再来评说,这样做将书面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感知体验。

五、再品词句,欣赏美文。

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虽精彩,但我觉得同学们的介绍更精彩!能这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石成王的经过这说明今天的学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可是学贵有疑,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请提出(师生共同质疑)

评: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注重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同学们,人们都说会发现美的人,往往也是最会欣赏美的人,《猴王出世》一课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你出现了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美在哪儿。

评: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遂心表达。

1、借想象放飞理想。

勇敢机灵造就了猴王,它就是西游记故事中的孙悟空,它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能上天入地,能呼风唤雨,如果你是这只孙悟空,你准备干什么?(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自己 的理想)

2、谈故事,激发积累欲望。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什么小故事?

同学们在课外能这样主动看故事、听故事、看整本的小说真好,希望今后也能这样在课外广积累,勤读书 。回去把这些小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让大家都来分享读书的快乐。

七、歌曲结课,无尽回味。

播放《美猴王》主师曲,在歌曲声中结课。伴随着“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的歌声,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听着这《猴歌》唱着这猴曲,记着这机灵勇敢的猴王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