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帮大伙儿找到的5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08年1月4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应江宁区教研员周爱华之邀前来江宁实小执教观摩课《我和祖父的园子》并作了《好的语文教学是什么样的?》的讲座报告。《我和祖父的园子》(原苏教版五年级下)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是一篇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课文。现撷取他在课堂上的一些精彩片断,绝对原汁原味,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词语教学真“古怪”
师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面向学生,满面笑容)同学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齐答)姓薛。
师:课前,老师已经告诉你们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每人一支粉笔,下面同学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词语。台上三位同学一人写第一组,一人写第二组,一人写第三组,竖着写,每组写好后接着写一个同一类的词,只报一遍,用心听,用心记,如果默不出,就画个大圆圈或鸭蛋。
评析:此举告诉了学生听写的方法,同时暗示了学生要学会倾听,可谓一举两得。
师:(语速很快地报了第一组词)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生很不适应,不少同学急得抓耳挠腮。)
师:有的同学忘了在四个词语下面写上同一类的词,看看上面四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默好的请举手(约有20几人举手)。
师:(依然很快地报了第二组词)玉米、黄瓜、倭瓜 、谷穗
(生面面相觑。)
师:有的默不出,有的在偷看,可以偷看,让你偷看要找的到。(台下老师大笑)预习过了,偷看在哪里呢?
评析:语言趣味丛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距离,同时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没有充分的预习肯定是不行的。
师:(很神秘的样子)第三组,有点难,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默好了,请举手,没默好的,要正大光明地圈出来。
师:再报一个词:“草帽”,想想在哪组下面?(讲台上三个同学焦急地讨论,就是不能判断“草帽”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下面。)默好的请举手,一定要默,不能不默,人人都要举手。
师:看讲台上默写的人,他读一个,你对一个,看你默对了吗?一边读,一边想。
(对第一组词)生边读边打勾,(当对到“臭虫”时,全场一起大笑。)
师:你为什么写这个词呢?
生:它是昆虫类。
师:还有其它词语吗?
生1:小鸟。(又是一阵笑声)随后改成了“蜂子”。
生2:苍蝇。
生3:蚊子。
生4:蠕虫。
师:你很有研究,全默对的打个五角星。
(对第二组词)生边读边打勾。
师:“韭菜”的“韭”对吗?注意写法。写错的在大圆圈里订正。五个词语都对的请举手。
(教师数了数,只有14人左右全对)
师:显然少了许多,默对的同学真了不起!
(对第三组词)生边读边打勾。
师:(领读第三组词)不对的只得“三角”,缺两个角,第三组默对的,说明你预习非常认真。为什么这样默呢?
生:我这样默,因为第一组是昆虫类,是名词……(后面有些语塞)
师:第一组是昆虫类,第二组是农作物类,第三组是动词。“草帽”是“农作物”吗?
生:(齐答)不是。
师:(认真指导“帽”的写法,并在黑板上板书。)你们知道了吗?第一次对的得五角星,第二次对的得红五角星,自己的字能得五角星吗?(七八人左右)看来不是太多,说明我们还需要练习。
评析:在学生感到困惑时,适时进行了点拨和引导,遇到难写的字亲自指导示范,鼓励学生也恰到好处。
师:以前做过这样的练习吗?
生:没有。
师:我们要对词语进行归类,这样使用就更加准确方便,预习课文要归类,一定要注意重要的词语,一定要认真地画下来,一定要认真预习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习的课文。
评析:生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可在薛老师的课上,几组词语,一个“草帽”,竟闹得满园春色,情趣颇生。再平常不过的听写把学生迅速吸引到了学习活动中去了。一切就这样地自然、轻松,就像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满心欢喜地跟在祖父后面一样,学生也满心欢喜地跟着老师,或听写或思考。而且这种听的训练,必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倾听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具备了这种能力,语文是不愁学不好的。
二、朗读指导真“有心”
师:齐读课题。
(生有些拖腔)
师:你们的朗读有问题吗?
生:(齐答)有。
生1:是一个一个地读的。
师:(在“园子”下划了一横线)前面的“我和祖父”要读得紧凑些,后面要读得慢一些。
(指导后,学生读得明显没有拖腔了,很干脆利落。)
评析:课题的正确朗读,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往往被我们指导得拿腔拿调,而最自然的朗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师:在孩子眼里,写了昆虫、农作物、农活 ,找到开头和结尾,好好用心读一读,感受一下祖父的园子在小女孩的眼里是怎样的?一定要大声读,让我听得见,不要齐读。
(学生没太听懂老师的要求,在读全文。)
师:读哪两段?不要全读,没读完的,把它读完,读好的请举手,课文读过了吗?
生:读过。
师:读课文有讲究,哪位来读读昆虫那一段?想读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老师想找不举手的和不看我的读。(找了一个不举手的人)我们用心地听。
(生1读得有些结巴,丢了一个“了”。)
师:谁来评价一下呢?
生2:(毫不留情)他读得不好。语句不通顺,添字、漏字。
师:是这样的吗?请举手。
(生陆续都举起了手。)
师:(点头赞同,话锋一转)但老师觉得他读得不错,人是要锻炼的,他把这段话基本读懂了,问题不是太大,纠正两个字的读音“则”和“侧”,拿不准的要查字典或请教人,把不懂的写在书上。
师:请你读第二次,轻松点,你读给自己听,不要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师范读了一次)这样读,行吗?
(生1继续读,读得明显好多了。不过把“羽毛”读成了“绒毛”,后来纠正过来了。)
(生不由自主地给予了掌声。)
师:(亲切地问生1),读得怎样?
生1:(较为自信地答道)比以前进步多了。
师:(继续问生1)在你的眼中,谁的朗读比较好?
(其他学生情不自禁地和生1一起推荐了李雪琛。)
(李雪琛读得非常投入有感情,生一起由衷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师:(问被推荐的学生)你有什么经验,有什么秘诀吗?
生:我读进去了,仿佛自己融入了课文,是带着真感情去读的。
师:(肯定地点头)这叫“如临其境”。(再问生1)以后老师不在,可找谁?
生1:李雪琛。
评析: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薛老师可谓是个“有心人”。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显得有些拖腔,感情过于丰富时,薛老师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而是及时引导学生把课题读得朴实无华,其间又无声地教育了学生要做个“朴实无华”的人。当生1读后,不是自己直接评价,而是先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此举目的是让生1明白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紧接着在学生评价后,薛老师又继续引导其他学生鼓励了该生,并适时地做了示范朗读,该生的第二次朗读便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又保护了该生的自尊,可谓是“用心良苦”。薛老师这种朗读指导的境界,真的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学习。
三、课堂语言真“幽默”
(其一)有关“齐读”的趣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要齐读。
(生不由自主地齐读起来。)
师:你们不约而同地齐读,齐读要训练,要像一个人。就像一个人看园子,很有意思,大家一起看,一起喊“一二、一二”,还好看吗?
(生轻轻地笑了,顿悟了朗读的真谛所在。)
(其二)学习第13小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师:(一生看着老师读)不要看着我,弄得我不自在,发现是什么句式?
(生讲不出来)
师:愿意……愿意……愿意……(学生若有所悟)
师:我们在课堂上愿意打瞌睡就打瞌睡,愿意唱歌就唱歌,愿意玩就玩,自由吧?
生:自由。
师:(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
(又是一阵会心的笑声。)
(其三)对照板书小结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
祖父浇花——(生接)我也浇花。
祖父抽袋烟——(生接)我也抽袋烟。
(学生顿呼上当,会场老师和学生一起笑了起来。)
评析: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要一本正经,要宽松,思维才能最活跃。这样的课堂才能给人以愉悦感。薛老师的课堂,充满睿智,诙谐幽默,学生充满了笑声,但又不失教育的本真,这样的课堂,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也是我们做语文老师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词句,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预习导航: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读读下面体会三组词串,,你们发现规律了吗?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谎花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4.搜集萧红的有关资料,结合阅读文后的“作家卡片——萧红”。
5.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2.简介原著,引出课题
这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
有人说这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3.(板书课题)读课题。
4.通过课前预习,说说你对萧红的了解。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有二:(1)是标好自然段,(2)是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课文。
2.出示词语:
(1)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2)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
(3)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3.读词语,注意一下几点
(1)读准字音,尤其是“下种”,明晰“蜂子、蚂蚱、倭瓜”意思。
(2)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你这么一概括倒引起我们的注意,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是否也围绕这三组词语来描述的?
4.指名读课文。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园子?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2.根据课文的主线——园子、我和祖父给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描写园子里的蜂子、蝴蝶 蜻蜓、蚂蚱。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写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我”也学着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耍。
第三段(第13~14自然段):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中,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鲜活的,都是自由的。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自然段,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自然段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自然段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预设: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3.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 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3.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祖父的慈爱,读悟中领会“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预习导航:
1. 默写生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园子有什么了解?
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品读,感受“我”之自由。
1.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预设: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你读出了什么?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抓住“踢飞”,想象画面。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指名读。)
⑤(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小猫钓鱼》《猴子下山》《学棋》)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3.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二)想像,悟祖父之爱。
1.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动植物: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指名读。(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园子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个“愿意……就……”?读出了什么?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景于情。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嘘!她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______,睡醒之后她又会闹出什么好玩的来?
(四)延伸,渗透园子之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
3.听了这么多,你有什么童年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
三、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补充习题》第三题。
2.读一读《山里的孩子》这首诗歌,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爱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展示
◎学习导引 (一) ——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 (二) ——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 。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 ,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 ,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 ,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 ,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 ,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 。我要做什么, ,要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 想……就……)
五、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 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 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一:学生抓住课文中快乐的事,体会小女孩的自由。无论栽花、拔草,也无论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更勾起孩子们的回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我也用这样的感叹来回应着孩子们的朗读和交流:“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是呀,玩得累了,玩得睡着了,玩得多尽兴呀!”……
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是这份温暖的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甜甜的笑时,萧红的心中的园子,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园子,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园子。”至此,孩子们才从更深的情感中感受着课文的内涵。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于是,教学的重点和大体思路也随之顺利出来了: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这个句式进行多层面的练习,达到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使课堂洋溢出浓浓的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复多遍的阅读、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调整教学预案,课堂上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如果我们仅仅考虑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想要达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学生会不卖你的账,课会上得很累的。因此设计中还要多问几次:这里学生能跟得上吗?我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该怎么引导?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