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
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
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
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
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
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
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
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
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再次朗读,读出高兴来。(教师板书北京小朋友玩真雪)
15、孩子们又有什么疑问了?老师又是怎样回答的?理解“争着”。为何要盼着呢?我们和台湾是一家人,我们期盼着它的回归,让我们深情的将这两句再次读一读。
四、板书
指故12、看雪
盼来
北京小朋友一家人台湾小朋友
想去
看真雪玩假雪
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
(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理怎么想的?
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
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喜欢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学,谁来读读?
指名读,你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全班读一遍。
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
找找。(《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两课都有)
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边读边做动作。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得真好。
④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你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
再练习。指名读。
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⑤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⑥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讲台湾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
二、出示地图。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介绍台湾省的有关历史情况,知道台湾虽然现在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它仍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读情况。
1、这篇文章分几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五、指导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学会字: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会认字: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
2�
“银”是前鼻音。
3、�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指导写字。
(1)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完成“我会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重点)
2.朗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的写景手法。(难点)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重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中华书局20xx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朝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读准字音
拏(ná) 更定(ɡēnɡ) 毳衣(cuì) 雾凇(sōnɡ)
一芥(jiè) 喃喃(nán) 铺毡(zhān) 强饮(qiǎnɡ)
崇祯(chónɡ zhēn) 沆砀(hànɡ dànɡ) 更有此人(ɡènɡ)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古义:还 今义:更加)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 今义: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一词多义
白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大 大喜曰(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跟“小”相对)
一 上下一白(副词,全,都)
长堤一痕(数词,一)
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
更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更加,还)
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拥毳衣炉火(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客此(名词做动词,客居)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惊喜(“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新课导入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蕴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感悟精彩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吗?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为白描。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
2.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倍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湖亭心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如本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简的笔墨叙述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踪的延伸。从景的角度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试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下秋日的枫林。(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以“痴”为切入点。在整体感知中,找到关键词“痴”,然后通过找“痴行”、赏“痴景”、 识“痴客”三个步骤体会作者的“痴心”。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进行重点赏析、品读,在读中自然引出白描的手法,顺势引申,学而致用。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在朗读中较好地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多媒体运用力求简单有效,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方法指导:
体会文章中作者的心境
分析作者的心境或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作品常用的手法,分析景物特点,对理解作者心境至关重要。
(2)抓关键词。作品中有些词语或暗示或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
(3)联系生平。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往往通过其作品表达出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素材积累:
西湖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揣摩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感受作者描写雪景的手法。
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 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 走进作者孤傲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 (识字)
1. 猜谜:雨余山色浑如睡——打一字
2. 说文解字:雪
由甲骨文的“雪”字说起。
(1)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
(2)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3)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3. 猜题:湖心亭看雪
问:①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雪景。
设计说明:
以“雪”字作为本堂课的突破口,在猜谜和识甲骨文的游戏活动中,追根溯源,了解“雪”字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涵和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做铺垫。
二、雪中景(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古文里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老师把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重新修订了一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
3.下面文段是老师修改过的写雪景的句子,你觉得原文好,还是老师改的好?为什么?
教师版: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本句量词使用的特点,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断句、改词、文段比较等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鉴赏并感悟作者写景的高妙手法。
4.比较下面两个文段,思考:这两个文段在写作手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简洁?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展示两幅国画,一幅白描,一幅工笔。
设计说明:
通过文字和图画的鉴赏比较,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5.问题设计小组对抗赛:
比赛规则:
A.每个小组针对课文设计一些问题,其他小组回答。把小组设计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问题设计点:重点字词、难句翻译、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景物及其特点等。
B.问题设计好的,给加分。对抗小组回答正确的给加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设计说明:
小组对抗赛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问题设计,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在一问一答的对抗赛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雪中事(学习课文第二段)
1. 读文章第二段,翻译纠错:(抢答)
下面翻译,有的是错译,有的是漏译,共三处,请找出来。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高兴地说:“湖中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这里做客。等我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啊!”
① ② ③
设计说明:
此活动,打破让学生直接翻译课文活动的沉闷和枯燥,让学生在找错中明确重点字词的含义。这三个错误,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点。
2.闯关题:
规则:闯关一道题,得币一次。
1、 作者写作本文,似乎漏洞百出,本文是他晚年写《陶庵梦忆》,当时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文章开头交代“独”往湖心亭看雪,可文中却出现了几个人,是作者写错了吗?为什么?
2、共赏奇景品雅趣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独”、“喜”和“痴”。(也允许学生说其他的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的情怀。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合理设计全文诵读,并展示。
设计说明:
两个闯关题,有一定的难度,课堂在这里已经进入最难的地方,属于难点突破。所以名之为闯关。意图让学生在貌似错误的文本中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养成质疑书本,并认真研读书本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诵读的过程,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天人合一,随性的孤傲情怀。
四、雪中意(整体研读课文)
活动:冥想
冥想语:雪花、洁白、融化……
雪落在冬天的西湖上,落在远处的白堤上,落在湖心亭上,落在张岱的衣服上,落在他的心灵上……大地一片苍茫,这洁白的雪花掩盖了春夏的斑斓,还世界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思考:根据刚刚的冥想和雪的特征,你能赋予雪一些思想文化意义吗?
设计说明:
本环节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通过缓慢的冥想语,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理解雪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和诗句。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看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前鼻音。
三、认记生字
1、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2、借助偏旁认记。
四、巩固练习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看橱窗、看雪花
看雪、盼、堆雪人
想北京、打雪仗
【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pū tǎn jiǎng chú yín zhàng
毯讲仗橱铺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shēn qí xiāng
北()()体神()互()
已()()办尤()故()
()奇()手下()()水
12看雪(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教学后记:
12看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如果现在他们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
3、借助图画,美读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各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的句子。
三、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表演朗读
老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五、写字
1、出示5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12看雪
到处洁白
看雪堆雪人盼望祖国早日团圆
打雪仗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识记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播放雪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学生字。
3. 课件出示生字。(1)只张口形,不出声。
(2)出声读。
(3)小老师领读。攻克难读的句子。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哪几个字可以用动作帮助记忆。
指、接、讲、铺。重点识记“铺”:多音字。
(2)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轮读。
(4)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字。书写“讲、打、指、接”四个字。
1. 先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 老师范写,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3. 评价同学的字。
4. 再写,同位互评欣赏。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四、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汇报展示标自然段结果。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情况。
3.你们知道哪的小朋友想看雪?出示地图,指出北京、中国台湾。
4. 思考:
假如你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打 指 接 ”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指、接、打”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台湾小朋友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省”揭示课题:
1、老师范写:省,谁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2、我们中国有23个省份,你知道哪些省?
3、简介台湾:在我们中国地图上有一个“台湾省”,它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中间隔者台湾海峡,与我们大陆隔海相望。台湾平均气温22度,台湾是没有冬天的。因为没有冬天,所以台湾人是看不到雪的。于是,看雪就成了台湾小朋友的一种期盼,一种渴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课文——看雪。一起去倾听台湾小朋友的心里话。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⑴圈出本课的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并划出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⑵划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检查交流 :
第一组(生字带拼音):台湾省 商店 橱窗指了指 接着 讲起
打雪仗 银装 铺着 雪毯
第二组:省 橱 指 仗
店 毯 银
省 讲 仗
堆 雪人
第三组
打 雪仗
看 雪景
读着这些词语,你感觉如何?请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些词语。
第四组:飘着雪花 披着银装 铺着雪毯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带着你刚才的想象读读这些词语。
3、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过渡:每年的冬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都可以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赏,而台湾地小朋友却只能——(出示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会想起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请大家带者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3、交流、读描写台湾小朋友的句子。
①读好“问句”
②了解台湾小朋友渴望看雪的心情
4、指导朗读,引导感悟(1——7自然段)
现在,你们就是一群从未看见过雪的台湾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我?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读出了问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①当老师微笑着点头的时候,你心里事怎么想的?
②请带着这些疑问,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听出来了,你感到很奇怪)
③句子里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我们内心的奇怪——惊奇
④让我们一起惊奇地问一问。
c、结合地图:理解“不太远”
d、师生对话: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话吧
5、指导朗读,引导感悟(8——10自然段)
a、小朋友们,愿意听老师讲讲老师小时候玩雪的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我们北京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树上披着银装,地上铺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有趣极了。
学习目标:
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
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
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写出了西湖的什么的雪景?学生会到许多答案,教师总结: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些两句的意境是多么的相似,可见此二人都有什么样心境?
学生答:孤独。
3、我们来看“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句中“沆砀”是什么意思?白气弥漫的样子。
句中三个“与”是不是太多了,有些啰嗦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去掉。学生答:(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如果是去掉了,就显得界线分明,没有苍茫之间意了。)
你说的太好了,大家给他鼓掌!
4、我们再来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
我们平时来说长堤应该用一什么?亭子用一什么?船用一什么?人用两三什么?
学生说:一条、一座、一艘、两三个。我们能把这些量词换掉吗?
学生答:不能,用痕、点、芥、粒,显示出这种景物在天地之间的苍茫,渺小,如果换掉了就显不出其渺小之境了。
你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四、赏雪悟情
1、张岱能写出这么美的雪景,如果用文中一个字来评价他的话是哪一个字?学生答:“痴”
那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到他的“痴”呢?我们小组之间可以做适当的交流。
学生答: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去看雪。
在更定之后去看雪。(更定:时间上是晚上五、八点钟)
张岱在这种情况下去看雪,不但可看出他的“痴”,更能看出他的孤独与清高。
2、等张岱来到湖心亭,亭中已经有人了,这真是:莫道君来早,更有早来人呀!
如此说来,亭中早到之人,也应该是“痴”于雪景了。
那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金陵人的痴?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比张岱来的更早,准备有酒食,预计停留时间很长,在时近年关,却不回家,在此看雪。
金陵人见到张岱是怎么说的?
学生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用自己的话怎么说?学生答: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我们把句中的这样空白,你能填上什么样的词语?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的人?学生可自由发言,鼓励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3、张岱遇到金陵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什么金陵人邀张岱饮酒,张岱却“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做何解释?强是勉强)而不是多喝几杯?
学生答:张岱独自赏雪的兴致已经没有了,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停留的想法,就离开了。
你说得真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还真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也足见其不愿与他人为伍的孤傲。
4、张岱见到亭中之人,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这不是所答非所问吗?难道是他们有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学生可能很难抓住重点,教师此处经总结一下。
这更显出张岱对故国的思恋之情,还文章开关,用崇祯的年号,张岱是清朝人,却用明朝的年号,在简介中还有,张岱明亡后不仕,这都说明张岱的遗世独立,以及对故国的思恋。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张岱,赏了雪景,也理解了张岱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就一句话来概括张岱的特点吧。请用好一个xx的张岱来作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下认真完成练习题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小时候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表现了师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指导学生体验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还记得去年冬天的那一场雪吗,雪非常大,大家还尽情地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呢,能看到真的雪,真好!那么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雪,他们的心情怎样呢?相信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的。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12课 看雪,伸出小手跟老师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想读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找拼音,问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有的同学读了一遍还在认真读,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好老师来考考大家。
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 齐读。
真是难不倒大家,你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
3、这篇课文题目是看雪,写雪景自然是少不了的,请同学们快速地读,找出课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认真读。(注意:把句子读完整,不漏字、不添字)
三、品读感悟
1、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出示填空:冬天,天上雪花,地上雪毯,树上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 )雪人,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谁来填空,指名填,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谁还想读。一起读。(听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能看到什么?师读
你看到了什么?随机板书:雪地 堆 打 高兴
师:能在这样美丽的雪景中玩耍是多么高兴、幸福的事情啊!你能读出这种高兴和幸福吗?好自己试试。指名读,谁能读得再高兴些,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课件《威海雪景》
师:大地就像穿上了洁白的婚纱,使这洁白的冬天成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太美了,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雪地,再来美美地读读,注意那些动词,你可以加上动作读。我们班的女生读书一向很有感情,女生读。男同学也不甘落后,你们也来试试,男生读。
师:这段话很美,美的句子我们就要把它积累下来,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背下来了,来我们试试看,不会背的可以看着读。
同学们发现这段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由景到人的顺序写(初步渗透写作方法)
2、同学们发现这一段中有两个生字“毯 装”。
找朋友
出示多媒体。
看老师也给他们找了朋友,谁来读。歇后语、成语、诗词
3、你们都是识字小能手,光认识不行,我们要是能把它们写得漂亮那就更棒。
指导写字(在田字格中)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评价
4、师:同学们,我们尽情地享受雪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雪是什么样的?指名读,板书:橱窗里 棉花做
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板书:向往
你能读出他们对雪的向往和喜爱吗?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
5、 课文中还有他们说的四句话,看谁最先找出来。
出示四句问话,自由读,你从这四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问第一个问题(可根据学生问的情况适当点评)老师也可范读,老师点头。
看第二个问句,谁来问,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惊奇)师答
第三个问句,指名读,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到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师答
第四个问句,齐读,师强调(什么时候、真)要重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同学读老师的话,女同学读中国台湾小朋友的话,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四、融情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儿有春节,那儿有龙舟,那儿有浓浓的乡音,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同学们,现在你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打个电话,你想跟他们说什么?板书:盼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先讲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的雪是用棉花做成的,再写老师向他们介绍小时候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最后讲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孩子,他们看雪、玩雪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很难体验到中国台湾小朋友那种企盼的心情。在备课的时候,我想打破常规教学顺序,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急切看的心情。
1、在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抓住第九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把冬天玩雪的美好回忆和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可怜”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验中国台湾小朋友那种企盼的心情,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对话放在后面,有了前面的对比做铺垫,就可以水到渠成。另外,也有利于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在反复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打电话,电话的内容不限制,学生可以结合实际讲自己在威海看到的美丽雪景,邀请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威海玩,还可以介绍大陆的风景名胜等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奇闻趣事等。想通过学生的电话表演,巩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设计是这样的,但结果是很糟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差,时间把握不当。在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因为这一段文字比较优美,产生让学生积累的想法,因此在操作时读得太多,时间浪费不少。所以后面师生对话部分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知领悟,特别是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悟“学生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究竟应该怎样去读?尽管重点词语在屏幕上做特殊标志,但指导朗读依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教师备学生不充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不准,� 特别是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老师问: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橱窗里棉花做的雪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本认为学生会很快的回答他们很喜欢雪,很想看到真的雪。在我看来是很简单的问题,竟然没有学生回答。现在想想,是老师没有站在他们的认知水平上考虑,他们看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根本无法与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产生共鸣。
通过本次优质课的评比,我听了各位老师的课,收获很多,吸取了许多精华,我将不断努力,取长补短,力争使自己在短时间内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改革。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中国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讲、指、接”三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课件出示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2.教师板书“雪”,学生书空。(“雪”字上面写一个“雨字头”,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课件相机出示动态的雪的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雪啊?有没有玩过雪?”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洁白、美丽的雪的吧。”(板书:看)
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看”字上面是“手”变过来的,最后一笔“竖钩”变成了“撇”,下面写一个“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远。)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这篇课文有很多段落,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表上段落。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把生字拼读两遍,尽量把生字记住。
3.“记住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拟的同桌是不是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将“我会认”里的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认一认,读一读。”
4.哪些小朋友能将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举手看一看?
真棒,老师要请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
5.课件出示词语
(1)小老师领读(两位)
台湾省商店橱窗手指接着讲话铺着雪毯
银装打雪仗
(2)教师领读。
(3)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出谜题。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再读课文感悟
1.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给记住了,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跑回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正确又流利地读出它们吗?
“边读边从课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样的?”
2.“读好了吗?谁已经找到了?”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指板书:句子里“雪花、雪毯、银装”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那真是一个北京的雪景可真美丽啊。(板书:洁白)】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瞧,小伙伴们玩得多高兴啊,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结合这幅图片,谁来读一读,读出高兴、开心的感觉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5)教师范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北京看一看真的雪。(播放雪景视频)
4.看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5.齐读这段话。
四、书写指导
1.投影出示“我会写”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讲、指、接);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评析学生例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呢?
2.(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因为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
(都很惊奇)
(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
【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
【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这位老师可能已经十年,也可能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故乡的雪了,当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还是那么美吗?……】
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
【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提示:深情】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读课文1~9段,配乐)
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1)指导正确断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只盼望着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预设提示:身在老师盼望着中国台湾能和祖国母亲早日团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全中国的人民都盼着中国台湾能早日和祖国团聚。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橱窗——棉花惊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兴
树上——银装
五、作业布置
1、摘抄与雪有关的好词好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指导老师在旁听课,课后给了我很多指导。首先是关于课堂调控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调控课堂记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坐端正、安静”这些词是无动于衷的,要想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集中精神,就应该表扬、树立榜样。第二就是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有简单而清晰的指令,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课文的讲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为朗读服务的。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环节,使学生感悟文本,但最后还是读的一塌糊涂。经过师傅指导,我暂时归纳出两点原因:1、还是纪律问题,很多学生读书不专心,滥竽充数。2、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认字学词之后之前对重点段进行教学。所以导致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读不好课文,因为连课文都还没有读通顺。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中国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中国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雪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上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雪》。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了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我知道了中国台湾是我国的领土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复杂,那里物产丰富了,我们称它为宝岛。那里属于属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气温在12~18度,很难看到雪的,不像北方气候寒冷,冬天有雪花飞舞。
2、出示动画图1,师:是啊。当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板书:中国台湾
生:雪景真美啊!雪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们怎么从来没看见过雪呢?到底哪儿可以看到雪呢?
二、读悟课文3~11自然段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所想的所说的和同学们一样了,请大家打开书p52页,自由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课文中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大家边读边想: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
1、检查初读:(1)师:老师也找了找,是这几个句子吗?大屏幕出示四个问句。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试探性问)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惊讶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好奇、猜测)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迫切希望、无限向往)
(2)生齐读四个问句。
(3)师: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句子读好呢?
生:我认为读句子时要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错字,不数读。
生:我还认为,读书时要注意长句的停顿,问句要注意语气上扬。
(4)师:你们的建议真好!现在我们就把他们放回课文中,注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联系上下文再边读边想,他们的话到底该怎么读呢?还可以和同伴商量商量。
(5)指名读,生评议交流。
2.创境朗读。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都来做做演员,好吗?你们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呢?就是那位“老师”,现在,我们正式登台表演了。谁先来问问老师?
(2)指名读第一个问句。
师:请生评议。你们觉得他读得好吗?为什么?
生:他读出了好奇、试探性的语气。我们是想从老师那知道哪儿有雪。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指名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3)师:看见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孩子们很惊讶,很奇怪,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您是在哪儿见过的”还有谁也想问问老师?
师:你读得不错,说说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真没想到老师看到过了!
再指名读,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弄清问题,老师是不是真看到雪了。会不会是撒谎吧
生练读,让生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问句“您是在哪儿见过的”,老师出示地图,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回答:小时候,在我的故乡。板书:北京
(4)接着问第三个问句。
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您的故乡在哪儿?很远吧?雪景一定很美吧?……
谁想问呢?指名读“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这儿”指哪儿?(中国台湾)
师:北京离中国台湾很远吗?谁能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
生:远。我查找过资料,有一两千公里。坐飞机也要飞两个多小时。
师:谁还想问?大家齐问吧“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回答:不算太远。
师:可这位老师为什么说“不算太远”?
生:因为那位老师的故乡在北京,他走过这条路,所以觉得不算远。
生:因为老师很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去北京看雪,所以说不算太远。
生:老师知道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到北京看雪,再远的路也应该不算远。
师:说得真好!老师说完,就接着给孩子们讲起玩雪的情景……
①师描述:冬天的北京,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同学们,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第9自然段有几句话?喜欢其中第一句的同学来读读吧,指名读。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为什么画这些词语呢?
生:我画了“飘、铺、披”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我看出来,老师特别喜欢雪哩!这美丽的景色是雪花带来的啊。
生:我画了“银装、雪毯、洁白”,我觉得这些词把雪景写得很美。
生:我喜欢“洁白”这个词语,但是和他们的感受不一样。因为看到这个词,我就想起了“白鸽”,因为白鸽不是象征和平吗?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我希望世界和平,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们就能早日来到北京看雪了。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真会读书。你们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体会)读出来。
全班同学齐读一遍,注意: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这样就会读得更好了。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在这儿了。
④出示动画雪景2
师:请生看大屏幕,你们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就是银装。
师:哦,原来这样啊,白雪落在树上,厚厚的一层,就像给树木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真形象,那雪毯呢?又藏在哪里?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踩上去软软的,很舒服,就像毛毯一样。
师:哇!你真棒!掌声欢送他上位。
师:这下老师可有一个新问题,你们看课文中说天上“飘”着雪花,我能不能用“落”下雪花,也很美啊?可以吗?
生:不一样的,飘是轻轻的飞扬,落是掉下来。
师:飘是轻轻地飞扬?我要拿朵小雪花来试试看,是不是像你的那样(师用事先准备好的纸雪花演示)
师:嗯,你们看他说的对不对啊?生:对
师:那如果是雨点,我们还用雨点飘下来吗?
生:不是,用落下来,雨点速度很快,不能用飘。
师:真不错,既然雪花是轻轻地,随风飞扬着飘下来,那我们应该怎么样读这句话呢?
生:声音要轻,还要读得慢
师:你读读看,生读
师:真动听,那我们就连起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⑤学习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去年冬天,那罕见的大雪持续半月之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一夜间,大雪把大地上的一切都覆盖了,清晨,当你推开窗子看着洁白的一片时,你和家人,或者和小伙伴做过什么呢?指名说。
说说你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读。
同学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边读还可以边加上动作。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请站起来再读读,边读边想象边做动作。
师:你们读得真好!从你们的动作表演,感情朗读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粉装玉砌的冰雪世界。老师也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我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嬉戏,我们是多么开心,多么快乐!现在,让我们想看雪吗?
⑥出示雪景,生欣赏
师:说说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
(5)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们也想看到真的雪,你能带我们到您的故乡去感受一下吗?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师:是啊。那我们去看看同学们怎么问老师的,出示问句4: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哪位同学想把这里读读?谁还想读呢?
师:孩子们为什么要“争着问”?你们也学学“争着问”吧。
(6)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师范读。师:“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全班交流讨论解决:“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她心里在想什么?
生:老师也是生在北京,长在中国台湾,时隔多年,祖国大陆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师多想回去看看,远在北京的亲人也在无时不在思念着她,
生:今年,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两个盛大的奥运会,全新的北京让世界人民耳目一新,中国人的热情更是让外国人难以忘怀,而祖国宝岛台湾迟迟不能回来,因此,老师心中充满热切的期盼……板书:盼望
3、师生合作表演读。
师:刚才我们扮演的角色还比较到位,现在我们再合作表演读读3~11自然段,请一名学生读叙述的部分。
师:这次我们合作成功,让我们表扬表扬自己吧!
4、角色朗读。
现在,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两人分别读老师和孩子们的话,试试看谁读得最好。
全班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男生当“老师”,女生当“中国台湾小朋友”。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师: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宝岛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他就像祖国妈妈失散多年的孩子没有回到她的怀抱,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台湾的孩子们向往北京,我们也盼着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看飘飞的雪花、可爱的雪人和迷人的北京风景,我们还想和他们一块玩儿哩!同学们,我们和中国台湾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2、说话练习
(1)同学们,你们想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北京吗?把你要对他们说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然后再写下来好吗?
(2)也可以把你玩雪的的快乐情景写下来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歌曲《北京欢迎你》,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那带上我们的热情一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我们的真挚的邀请吧?(播放《北京欢迎你》乐曲)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望
教学反思:
上完课,我的心里重担也全部卸下,疲惫也随之而去。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 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我坚信,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
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⑴ 自由练读生字。
⑵ 开火车读生字。
⑶ 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⑷ 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⑴ 看词语,心里默读。
⑵ 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⑴ 齐读一、二自然段。
⑵ 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⑴ 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⑵ 指名朗读。
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① 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②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③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①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② 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③ 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⑴ 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⑵ 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⑶ 完成课后连线题。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⑸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⑹ 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⑵ 学生填空:
( )的小朋友正盼着( )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⑶ 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⑷ 欣赏中国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⑴ 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⑵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⑶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 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