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
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学生讨论并举例
例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例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开始下面的实验: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后边用一块白纸板衬托.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伸长一定的长度,其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笔在白纸板上标上记号.换用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实验前让同学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示的位置.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可配合将实验过程制成图,用投影打出.如图所示
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说明这个物体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将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这两个物体分别对弹簧施加了力 和 .弹簧伸长说明了什么?
说明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挂一个物体和挂两个物体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弹簧的伸长量相同,说明一个力作用在弹簧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弹簧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和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和 )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讲解中要求同学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学们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事例,前边举过的事例也可以重复.(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便于分析)
【例1】 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例2】 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顶上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线的拉力.
以上这些事例如果要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
有两个力互成角度的,也有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这些事例中,最简单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另一种是同直线方向相反.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猜想一下,这两种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关系?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猜想的大意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上两个实验示意图和相关说明,看完后亲自完成这两个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看书,然后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这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两个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个人都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大人一个人提一桶水,她对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效果相同.
[老师]两个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与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小孩所用两个力的和?
[学生]不等.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 和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
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
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
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
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师板书)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测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
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
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⑴、(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物体)这些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
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猜测。
⑶、提问: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滑动或滚动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⑷、教师小结: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今天先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轻重不同,哪个摩擦力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1、组织学生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时,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要不同?学生交流,教师填写在活动记录纸上。
3、同学们的猜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老师今天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测力计、塑料盒子(里面有两个50g的钩码)、一张砂纸。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吗?请你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计划表)
4、实验提示。
⑴、砂纸两面的区别
⑵、正确使用测力计
5、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6、组织交流实验计划表,教师适时询问: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它们不变?我们的实验做几次比较好?
7、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反馈,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体轻重不同,摩擦力哪一个大?”(整个过程放手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2、请同学们先猜测(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3、请学生谈谈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怎么改变?)
4、请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单2
5、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2,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反馈实验结果: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五)实践活动
1、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你发现了物体在运动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交流。
4、做个小小设计家
张大爷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这两天准备装修卫生间了,装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砖买回来。请你帮他出出主意,买什么样的地砖好呢?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粗糙和光滑
物体重量不同
接触面积不同
滚动和滑动
课后小记:
这节课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活动中。包括课件的制作、教学的设计、精心准备的有结构性的材料等。本课力求突出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关注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全面有效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2.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μ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四、教学准备
带绳的木块、铁块、弹簧秤、毛巾。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师:水杯受几个力呢?
生:两个,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新课讲解:一、静摩擦力
师: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内容,叙述一下摩擦力的概念。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生1:首先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生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生3: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师:(鼓励)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那么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概括成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怎样表达?生: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师: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应该怎样设计?
生:我设计的表格是这样的。多媒体投影学生的表格设计(参考表格)
木块的运动情实验次数况l 2 3 G/N数F/N木块(或含砝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师:根据实验结果,尝试讨论以下问题: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生:没有
师: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生:有。
师:其大小和方向如何?依据是什么?
生:大小与拉力大小相同,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与拉力的方向相反;依据二力平衡。
师: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固定的值吗?它与压力有关系吗?如何确定其大小?生: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与压力没有关系,可以用二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它的大小,在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相等。
师:当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最大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物块刚开始运动时的最小拉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师:大家讨论归纳一下静摩擦力的特点。
生: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师:(微笑鼓励)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师:对于静摩擦力,我们还要讨论几个问题,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生1:我看不可
生2: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静摩擦力中的“静”应该是指的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它应该是指的相对静止。
师:对,静摩擦力中的“静”是指的相对静止.第二个问题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生: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上面的实验,然后说出什么叫做滑动摩擦,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
生:从上面的实验可得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我们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生:接触面粗糙的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动手实验,“感受摩擦力”
学生做身边的实验,感受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考实验)在桌面上垫一张纸,把手压在纸上,然后手掌向前推,保持接触面的材料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朝前推手掌(材料可以是纸、塑料、毛巾、木板、橡胶等);然后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材料。
师:通过比较,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生: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师:下面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一下滑动摩擦力到底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大家考虑一下实验器材的选择,然后探究如何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也就是实验原理是什么,最后我们进行实验。
学生探究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
师:第一个问题,实验前你选择的器材是什么?
第4页
生:我们可以继续刚才那个实验,只不过是让木块运动起来。师:对木块的运动情况有没有限制?
生:木块要匀速运动或缓慢地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师:是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改变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的呢?生:可以在木块上添加砝码.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
生: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在不同压力下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大小,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我们要测量木块及砝码的重力从而得到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记录数据设计的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压力FN/N拉力F/N摩擦力f/N 1 2 3 4师:记录了数据以后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生1:可以用每组得到的摩擦力和对应的重力相比.
生2:可以作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二者成正比.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做法都很好,但是我还是建议用第二种做法,这样作出来的图象一目了然,很容易进行判断.如果你在测量中出现了错误的点,这个点可以在作图中舍去.以后大家要多采用图象的方法处理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师: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师:大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生1: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生2: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生3:可能与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师:下面大家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师: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跟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师:(总结)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FN,其中μ是比例常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生:滑动摩擦力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师:(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虽然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要把相对运动方向跟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师:为了加强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我们看下面一个例题。
注意: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受力分析的能力,为以后复杂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五、教学仪器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六、教学过程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
1、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B. 滑动摩擦
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2、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A. 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B. 与接触面平
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
知识可以得到: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增大。
继续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0<F≤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拿出尺子夹在书中合上课本,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课本用另外一只手对课本施加一个压力,再一次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
实验结论:通过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改变压力,得到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数,没有单位,叫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
3.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4 。 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难点:
(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图
实验器材准备
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
问题: 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
实验3:把两本互相交替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第一次,叠的页数较少,比较容易分开;第二次,叠的页数相对多一点,分开的难度增大。 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
(二)、探究静摩擦力
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
(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
(2)两个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有形变);
(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图实验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有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水平拉力的大小。
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
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利用提供的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操作中改进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演示可能的几种方案,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找出教师演示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设计合适的方案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正压力)有关。
(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静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触的�
6.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58 “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练习: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体验最大静摩擦的大小。将手压在桌面上,改变压力,拉动手。
谈谈有什么感觉。
三、新课巩固
1. 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三要素,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内容,还应该体会本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问题与练习。
3.补充练习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展示图片引出问题导入课题 展示两组图片,引出摩擦力课题。
图片一:带花纹的轮胎和鞋子。
问题:轮胎表面和鞋子底部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图片二:身体表面光滑的鱼。
问题:鱼类身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对自身有什么作用?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陶冶情操。
3.能初步明确课堂所要研究的任务。 1.利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设置情景
认识不同
类型的摩
擦力 情景一:小明同学需将一个很重的箱子从A处搬到B处,经尝试,小明很难直接搬动它。(要求:小明独自完成任务,使用力气最少。)
问题一:小明该如何去做?
情景二:在上述背景之下,小明尝试推动箱子,发现箱子不容易推动。
问题二:小明怎样改进方案,能让箱子更容易推动?
情景三:发现浇油不环保,也很浪费。
问题三:能否有更轻松的办法?
老师对上述三个场景对应提出的三个解决方案进行小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做出肯定,并同时介绍学生,解决方案中涉及的三种摩擦力分别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1.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三个问题:
回答问题一:推箱子。
回答问题二:给地面浇油。
回答问题三:给箱子底部放木棒。
3.学生跟随老师的分析,深刻思考,总结规律。
4.学生进行观察,从中发现: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条件,与初中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发散思维,不再只受物理条条框框的公式限制,尽可能的发散思维,考虑解决方案,自己引出三种常见的摩擦力。
3.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4.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学生对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为下面的探究打基础。
探究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会受到另一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的条件:
a.直接接触
b.接触面粗糙
c.两物体间有弹力
d.有相对运动
扩充: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进行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
C.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压力FN
摩擦力Ff
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即: F=μFN
“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4.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相反”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所谓“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分别以�
观察A在B上滑动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相对运动含义。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并确定探究的方向。
2.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得出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3.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探究过程,并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4.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它们的特点。
5.就此结论进行实验探究。
6.鼓励学生在学习完静摩擦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更深层探究。
7.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就此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8.学生进行实验时进行个别指导,使得后进生能完成实验进展。
9.分析论证后形成结论: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10.学生就实验结论进行分析、深层拓展,达到最优。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6.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能从中了解到解决问题的规范和过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
反馈练习
例题: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雪撬上,马拉着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撬,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撬匀速前进?(已知钢与冰之间的μ=0.02) 学生运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μF来解答问题。
通过例题,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初中学习方法。
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对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是非常清楚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摩擦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摩擦力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教师: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0;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三、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7、8.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课题:摩擦
(一)教学目标
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五、教学反馈及矫正:
(举黑板反馈,教师口头予以矫正)
第4、3节 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 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 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乒乓球、烧杯、水、木片、松紧带等物品12份;记录单12份;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寻找常见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你们将继续走进《夺宝之旅》,一起成为 生:夺宝奇兵。 师:为了夺到宝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将要解决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课件)师:啊,问题出现了,看样子我们有麻烦了?好,下面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给定的事物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呢?找出一个力,记在宝盒钥匙上一上。注意组长要组织好,人人都想办法啊,边商量边实验!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师:我看有的同学连书包都利用上了,可为用心良苦啊。哪个小组谈谈你研究的情况!在说的时候尽量以“我是这样研究的……这个力叫……”形式说吗?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弹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吸力。 师:吸力!这个名字起的不错。我也给他起个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压力。 …… 师:还真多,同学们细致又认真。找出了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啊。你们能举出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请小组一起完成宝盒钥匙的第二项,但这次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每种力与实例填进去!时间5分钟。来吧!(课件) 师:谈谈行吗? 生谈实例。 师:看样子力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密切,离不了。 师:哈,那你们想想,这么多力太乱了,能分一分类吗?分成两类,想想你们刚才先实验的情景! 生:可以把压力、摩擦力、压力……分为一类,还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类。 师:很棒!那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给的力,另一个是地球或其他人给的。 师:是啊,人给力的时候都是怎样的?地球或其他的物体给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给力的时候都挨着物体,而地球引力却没有。 师: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师: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听? 师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师:牛顿也遇到了问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他是想� 记在宝盒钥匙三。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实验,记录。 师:是谁使他们动起来的? 生:地球。 师:怎么做的? 生:给了他们一个吸引力。 师:说的有道理,那么想更准备的认识地球引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课外书,上网,向老师,父母请教。 师:是啊,那咱们书上的科学在线上就有它的资料,我们里面学学吧,但学后我们要交流感想,对电视中的小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科学在线。 生交流读后感。对地球引力加深了认识。
(三)、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夺宝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个小组的宝盒钥匙一定能开启宝盒,得到自己喜爱的宝物。好下节我们继续走进夺宝之旅,寻找科学宝物,因为你们是非常棒的 生:夺宝奇兵。 师:下课。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主持,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小结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漫漫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漫漫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太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反双方,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教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6.5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
课堂类型
新课
课时
1
课标要求
对于“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从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体现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程讲授、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问题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环节)
批注
一、新课内容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视频播放:冬奥会冰壶
问:冰壶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它离开运动员后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生:不会,最终会停止下来
问:冰壶从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结: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问:滑动摩擦力阻碍冰壶的运动,使其最终静止,你知道这个力的方向吗?
生:与运动方向相反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运动员一直刷冰面对冰壶有什么影响呢?
生: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4.分析论证。
三、摩擦力的分类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静止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请另一个同学同时向右拉气球,气球静止。
师: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同一直线的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演示:用力提起气球,静止不动
此时气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小结: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四、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五、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
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
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
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
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
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
13、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15、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
17、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18、例1、例2、例3、例4、例5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大木箱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你用一个水平力推,没推动,什么原因呢?大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0、静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21、如果你用10N的力推箱子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你用100N还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又是多大?那如果你用500N还是没有推动,静摩擦力是多大?
22、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计算?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3、用一由0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当该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始终静止;当推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如何呢?试作出(摩擦力-推力)图象。
2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试分析:
①人用F力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
②三角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③放在汽车里的箱子随汽车由静止启动过程中与汽车没有相对滑动。
④人行走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⑤自行车前后轮与地面的摩擦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25、例6、例7
26、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滑动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27、实例:①汽车启动时,放在车里的箱子相对于汽车向后滑,这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箱子对汽车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②缓慢(以接近0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B,AB相对静止,弹簧伸长。这段过程中B对A的静摩力是动力还是阻力?A对B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三、经典例题
例1:砖横放和竖放在地面移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哪一个大?
例2:那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呢?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C. 受弹力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D.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
例4、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
(2)汽车启动时,车上货物向后滑动,分析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汽车刹车时, 车上货物向前滑动,试分析货物受到的没动摩擦力的方向。
(4)接触面均不光滑。
(5)已知:传送带静止时,将物体轻轻放上,物体将由静止开始下滑,若传送带反向转动时,会不会减缓物体下落速度甚至物体不下落呢?
(6)看图,斜面光滑,传送带不光滑。若带子不动时,物体从高处下来后会冲出带子,若带子反向转动呢?
例5、一物体正在水平桌面上沿正东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的质量为m=10kg,g=10m/s2,此时物体正受一个沿正西方向的水平拉力F=2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例6、一物体如图所示,F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物体刚要开始滑动,则整个过程中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 逐渐增大,当刚要开始滑动时达到最大。
B. 大小不变
C. 方向一直水平向左
D. 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例7、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1、人紧握瓶子水平移动
2、 3、 4、
例8、G=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120N,μ=0.25,若分别用70N、150N及180N力推,求f。
四、巩固练习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 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 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 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A错C对;摩擦力有两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大小正比于压力,D错;滑动摩擦力正比于压力不是重力,B错。
2、【答案】BD
【解析】静摩擦力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并不是指物体是静止的,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分别对A进行受力分析有:
6、【答案】μmg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
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理解摩擦力概念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以及游戏:让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学比较拉力的大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引导总结: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变因素变化因素摩擦力实验结论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的大小
3)实验探究、搜集证据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写进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与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1)问题的提出:通过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问题和将粉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科学世界”。
2)自主、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
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巩固和提高
1)如下图中汽车正在水平向右运动,当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向中部滑动时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无)摩擦力,箱子和车厢____(有或无)若有则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那条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3)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握杠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师生共同研究自行车(教师把儿童自行车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构造,自主提问,解释加深知识理解)
六、交流、评估与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与分类。
2)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业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运油时总是将油桶放倒向前滚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自行车气不足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3)写一篇科学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摩擦力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教师: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三、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7、8.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
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跟滑动摩擦力条件的区别是:
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实际大小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
4、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①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比如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没没有摩擦,物体将沿斜面下滑,即物体静止时相对(斜面)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设法。其操作程序是:
A.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B.选参照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且施加静摩擦力的物体;
C.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体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D.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一一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受力物体上。
【例一】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例二】用水平推力F把重为G的黑板擦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力,当把推力增加到2F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来的几倍?
摩擦力没变,一直等于重力。
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f=μN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问题: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
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吗?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由μ=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3、如图所示,一个重G=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答案:1.ABC2.ABCD3.D4.B
阅读材料: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了十九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示:,(通称“尺缩效应”)、(通称“钟慢效应”)、(通称“质—速关系”)
上列各式里的v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0和t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m0和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继狭义相对论之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体的分布,使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四、教学方法
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滚动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六、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5)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释常见的现象。(6)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存在。(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重 点教学重点: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设计思路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究归纳,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主动设计实验,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知道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且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器材 教师:一杯米、筷子学生:长方体木块以及细线每两人一套、弹簧测力计每两人一只、毛巾、棉布、砝码、圆珠笔心要能够满足一个组同学的使用量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一、引入课题 认识摩擦力 1. 演示“筷子提米”引入摩擦力 2. 指导学生探究书图 8-22实验。 要求:拉物体的力要由零开始缓慢增加,直至将物体拉动为止。 3.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例1:判断下列摩擦分别属于何种摩擦 a、铅笔芯与纸之间的摩擦 b、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 c、圆珠笔写字时笔与纸面间 d、黑板擦与黑板间1、观察、思考:为什么竹筷能将杯子提起来? 2、按图8-22所示的方法,动手实验,归纳出感受: 拉 力大到一定程度物体才滑动,滑动后还要一定大小的拉力作用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3、思考并回答 a、滑动摩擦 b、静摩擦力 c、滚动摩擦力 d、滑动摩擦 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感知桌面对运动物体有阻碍作用 建立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概念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活动:8.5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 你能改变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吗? 2、 引导学生对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进行研究 3、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引导学生分别对课本上的思考内容进行研究 4、 点评,鼓励学生 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1、 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2、 阅读“信息快递”并实验几次 3、 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收集证据,交流研究结果 4、 完成课文中的填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为学生的交流合作,语言表达提供了机遇三、生活中的摩擦 1、 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 2、 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总结: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减小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变滑动为滚动摩擦d、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例:下列情况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摩擦力大小的a、自行车把手上刻有花纹 b、体操运动员上杠前涂镁粉 c、刹车时用力捏闸 d、轴承e、加润滑油或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1、观察图8-23四幅图,讨论、回答问题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害摩擦,哪些有益摩擦 3、思考并回答 a、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c、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变滑动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e、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来减小摩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四、研究自行车活动8.6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问: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哪些摩擦是有害的?分别采用了哪些方法增大或减小了摩擦?学生上讲台对照自行车图片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六、布置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科幻作文。学生作文科幻小作文,使本节知识得到升华板书设计1、摩擦力产生条件: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时, 静摩擦力 种类 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压力大小 b、接触面粗糙程度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减小压力 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变滑动为滚动摩擦 d、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每组放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有机玻璃垫板(用积木垫起来一点)。
2、记录单(见附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让幼儿尝试操作。
(1)教师: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用塑料小棒去吸一吸纸屑,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2)教师:小棒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再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引导幼儿拿小棒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吸)。
(3)教师:碎纸屑吸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二、记录操作中的发现。
(1)教师:有些小朋友用小棒把纸屑吸起来了,有点却吸不起来,到底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你们两人一组再去试一试,仔细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2)教师出示记录单:这是记录单,请把你用的什么方法画在第一个格子里,在后一格中记录你看到纸屑吸起来的样子和你有趣的发现。
三、师幼讨论,纸屑为什么会被吸起来。
(1)幼儿分别介绍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幼儿的记录单。
教师:纸屑为什么会被吸起来?(静电)
教师:平时你还发现什么时候会产生静电?
(2)教师出示挂图《有趣的静电现象》:这里还介绍了哪些静电现象?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看看有哪些材料,想玩的小朋友可以收集这些材料,在科学区里去玩一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
[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
[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教师]由上面的猜想看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也叫变量控制法。
[教师]在本节课,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变什么因素?
[学生]压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压力大小不变,而又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师]同样,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学生]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的条件下进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块上加上一个钩码,就可以在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压力的大小了。
三、小结与反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学生叙述)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具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摩擦吗?”待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列举了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四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七、教学反思
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
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