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精选2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课《推敲》教案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4

陈冬云 发表

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三点体会:

1、找“推敲”的近义词,积累词语。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积累词语。读了课题,我先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学生先在书上找到了“斟酌”这一个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查字典、词典,学生找到了“锤炼”、“琢磨”、“思索”等词。接着我让学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学生通过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学生学到这儿非常兴奋,因为他一下子学到了、积累到了这么多词,收获真大呀!当然很开心呢!

2、学“推敲”,用“推敲”。

学习了“推敲”的故事,我让学生也学一学贾岛,推敲一下文中的词语,看看用得是否准确。如:(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这里的“拜访”是否能换成“访问”;(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这里的“即兴”是否能换成“即时”;(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这里的“宁静”能否换成“安静”等,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从中受益。

3、养成“推敲”的习惯。

课文讲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其实在文坛上,“推敲”的故事不胜枚举,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比比皆是。为此,我让学生搜集、讲讲名人写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细节或语录,营造浓浓的氛围,使他们内心有“推敲”,要“推敲”。还让学生翻开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学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词句,看看用词造句是否精当,这样,长期以往下去,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养成“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推敲)

推敲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zhēn zhuó)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设计意图】先通过优美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 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像韩愈一样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交流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

2、出示诗句: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 )春烟。

3、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2)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认真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一些。

2、出示:春风吹绿了树荫,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3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推敲》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四年级上册仍遵循了这一特点。本册教材的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价值。本册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人故事和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推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贾岛与韩愈之间的故事。课文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接着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最后“推敲”被后人用来形容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经过了阅读训练以后,已具备了一些略读的能力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限时让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同时了解内容大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使每个学生深入掌握略读方法,达到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故事往往情有独钟,而本课又具有故事性较强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会更受欢迎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综观《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对略读做了整体安排和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略读、精读都是阅读方法,同样重要,因此在本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改变以往教学中那种“略读”就是“略讲”的认识,不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成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

五、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做事的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

六、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七、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前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了解贾岛与韩愈。2、做推、敲的动作,体会推与敲的不同意思。3、搜集其他文人故事、学习故事及推敲的例子。

八、环节设计

1、激趣导入

课前先板书课题“推敲”让学生来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来试做“推”和“敲”的动作,感受推和敲的不同意思,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推敲'故事。”中年级的孩子仍存在好动的特点,特别是我班的孩子肢体语言极为丰富,课前就让孩子动起来有助于他们有较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2、读故事、讲故事

(1)读故事、找优点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同学们来读一读,“唐代大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早已是民间典故,今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的故事,”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并为其找优点。在这首先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情况的机会,同时其他同学找优点既满足了学生渴望展示得到认可的需要,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字词把故事读正确通顺的目的,进而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整个过程。

(2)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老师平时最爱听故事,相信同学们也一样,那么刚刚读完贾岛的故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出示这一问题后,会激起同学们讲故事的欲望。同时这一问题的提出有正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3)明确要求、讲故事

当学生有了要讲故事这一心理准备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来讲,而是让同学们先说一说,讲故事要注意什么,做到什么?相信此阶段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同时对他们能更好更快的讲清故事并且绘声绘色有很大的帮助。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以下要求:1、说普通话2、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故事讲述完整3、入情入境,绘声绘色。(讲故事听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此时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4)小组合作、讲故事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新课程改革所一直倡导的,此外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在读好读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才能讲好故事。所以,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将另一个问题放在学生面前“要想讲好故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要做好什么?”学生会清醒地意识到老师是在提醒他们先去读。接着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讲。

(5)全班交流、评故事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讲、评故事。生生之间的互评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6)个性展示、演故事

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于是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使学生更深入的领悟贾岛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其严谨的态度,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再次得以提高。

4、拓展延伸,放开来

(1)在领悟了贾岛做事的严谨态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其他文人故事或学习故事。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正好实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旨,并且课前也让学生做了准备,相信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并有极大的信心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学生渴望展示的要求得以满足,同时也达到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各个文人创作、学习态度的目的。

(2)读完故事、讲完故事后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旨在锻炼学生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教学应该把握到哪种程度最为合适,我们同组教师再次作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本课进行了以上的教学设计,仍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推敲教案 4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11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材教案 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贾岛的资料。

3、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斟酌、妥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

谈话: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猜猜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练习表达。

师述:从同学们刚才对图画的描述中,老师想到一句古诗(学生一起读一读):“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大家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唐朝诗人贾岛)诗句中的“敲”字,颇费了贾岛的一番功夫,还因此成就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生字词,你都掌握了吗?指名读

第一组:贾岛、韩愈、(他们的身份是?)

第二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最容易写错的字)

第三组:即兴 妥帖(近义词) 吟哦 斟酌(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齐读词语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预设: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4、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事情的发展过程吗? 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第2-7自然段)(整篇课文都在说推敲的来历,这样分段似乎不合适。)

2、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3、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小组交流

4、交流

A有情有义的贾岛

(1)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学生回答预设: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小结: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B才华横溢的贾岛

(1)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预设: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C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贾岛

(1)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严谨认真、锲而不舍)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2)(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a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b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c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3)你体会得很深刻。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 (学生回答预设: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D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贾岛

学生回答预设: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1)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学生回答: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2)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学生回答: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3)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学生上台表演

(4)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E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贾岛 学生谈理解

F、有礼貌的贾岛

(1)何以见得? 学生回答: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2)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5、故事讲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人物也很重要,他就是—— 学生回答预设:韩愈。

6、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7、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 学生回答预设: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8、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9、小结: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 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其实在写文章时,善于推敲的何止贾岛,宋代的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也留下了千古佳话……出示《泊船瓜洲》,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

板书设计:

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推敲教案 6

《推敲》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安排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躲避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标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推敲》教案 7

看了特级教师贾志敏《推敲》的教学实录,感觉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给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一、精彩的导入。

贾老师的导入轻松自如。“趣”贯穿始终。他通过“木”、“休”的造字方法;“左”、“右”单独、合起来不同的意思,引入“东”“西”分开、合起来的不同意思。最后引出“推”“敲”,引出课文。他这样围绕有趣的汉字导入话题,学生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增强了亲和力。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趣味。

二、实践的训练。

在对课文的时候,贾老师通过:(1)贾岛在()去(),结果()。(2)他对诗中的()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3)结果冲撞了(),()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1、()2、()3、()。这样三条填空,让学生反复练说,最终比较流利的说出一段话。正是通过课文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对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

1、“这一句,完全可以做别人的示范”

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某段时,读了一大段,只有最后一句,读得稍微好些。贾老师没有婉转地批评他,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出人意料的对他读的最后一句,大加赞扬。“哎呀,最后一句读得真好!完全可以做别人的示范,请你把最后一句再示范一下。”学生十分激动,因为这也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他在贾老师的鼓励下,把最后一句又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更好了。我想: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更爱读书,更爱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只有随时发现学生朗读时的闪光点,不断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才可能真正喜欢阅读,真正喜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不要紧,没关系,再来一次”

一个女同学在读到最后一段时,短短的一行字,竟出现了几处错误。“斟酌”读错了,停顿也没有停好,十分地不熟练。贾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耐心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同时和蔼可亲的对她说:“读得不好,主要是我们没有预习好,没有多读几遍。不要紧,没关系,再来一次,一定会读好的!”那个女生定了定神,又读了一遍,读得比上一遍好了些。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指导上,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也是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原因吧。[

贾老师的课堂有充满情趣化的语言,鼓励的声音,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扎实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推敲教学设计 8

【教材解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一词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五年级学生基本能自己读懂。但课文所蕴含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以及“推敲”所体现的不同意蕴学生是难以体会的,需要教师在言语实践中去引导、揣摩。

【教学目标】

1.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在推敲字词的妙用中学会推敲文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在推敲中学会推敲。

【教学过程】

一、动作引入“推”“敲”,初识推敲意蕴

1.板书课题,齐读。

2.“推”是一个动作,谁来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关着的门,你会怎么敲?你看这位同学,他敲得很有礼貌。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

4.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理解是个难点,让学生从做动作中初步理解推与敲的本意。这也是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竟然会产生一个与本意相去甚远的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解释这个词的句字,使学生对“推敲”的理解有了一个搭石。

二、亲历推敲过程,认识推敲方法

1.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故事哪几节讲贾岛“推敲”的经过呢?(三—七自然段)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七自然段,思考:关于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3.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4.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5.总结推敲字词方法。

再读一读韩愈的话,你觉得推敲字词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①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②要符合当时的生活情境。

③要讲究音韵。

【设计意图】直击故事的高潮部分,通过自言自语的表演再现韩愈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学生演说的过程就是言语实践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对推敲字词方法的总结为下面利用文本学习“推敲”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没有逐节学习的原因。

三、依托文本推敲,领会推敲内涵

1.我们知道了推敲的方法,请大家再读一读三—七节小节,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得特别好?

预设①:“闯”字用得好。符合人物情境,因为当时的贾岛非常投入。(指导朗读投入的语段,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其次“闯”有闯祸的意思,结合文中行人、仪仗队的表现,贾岛的行为已经“冒犯”了大官。

第三符合人物的性格。补充故事:一年秋天,贾岛骑着毛驴经过长安大街,阵阵秋风吹得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贾岛诗兴大发,信口吟首:“落叶满长安。”又经过一番寻思,耸突然想到了很适合此句的上联“秋风吹渭水”,心中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在他是意洋洋之时,已闯入了当时正在京城当官的刘栖楚的仪仗队。结果贾岛被抓了起来,关了一个晚上。

可他却没有吸取教训,这次又闯进了仪仗队。是贾岛胆儿特别大吗?从这个“闯”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通过“闯”字在文中的意思、用法、意境的比较,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对贾岛思考时的全神贯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一个“闯”字,借助文本实践了推敲字词的方法。通过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完成了三—七小节的学习。

预设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

宁静的程度比安静更“静”,更准确地写出了深夜的情境。

四、走近推敲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五、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

1.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为什么?(生交流)

2.请根据对画面的理解,完成诗句。

淡月( )梅花 轻风( )细柳

3.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如何推敲文字,通过推敲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精妙,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创作时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推敲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课本剧表演,比一比,哪组演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让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的提纲,要求有顺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组练讲。

(3)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讲。

(4)集体评议,发给小红花。

四、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查一查,找一找,把“题李凝幽居”摘录下来,并背一背,体会“推敲”的妙处。

[板书]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斟酌(发展)

11 推敲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五年级语文教案:《推敲》 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斟尚愈

课《推敲》教案 11

【案例】

《推敲》课后作业: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的词语能换括号里的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到郊外去拜访(访问)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师:“拜访”能否换成“访问”?我们也来推敲一番。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访问”好像带着问题带着事情去的,而拜访则是礼节性地看望。

师:哦,你是这样理解的。这么说,如果没有事情就不能“访问”了吗?(学生为难的样子)看来这个答案不够准确。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拜访”是带着对对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访问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贾岛对李凝应该是怀着敬意的,所

师:嗯,你感觉很“准”。是的,“拜访”和“访问”其实是一组近义词,但是,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他们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他们之间画一个等号的话,�

师:好!(老师板书“+带着敬意”,     拜访=访问+带着敬意)

师:呵呵,今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表示了这一对词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会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于学生这样的笑。)

师:下面还有两对这样的词语,你有没有本领也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试一试。

学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时+兴致=即兴。(第二句)

生2:即时+诗兴=即兴。

生3:宁静>安静。(第三句)

师:解释一下。

生:宁静比安静更静。

师:好,有道理。

生4:宁静=安静+美。

师:不错,很有意思,安静加上美能否等于宁静呢?

生:是“约等于”。

师:好,改成“约等于”。“宁静︾安静+美”呵呵,看来,这个“宁静”还有美的意思在里面啊!(因为我的网名是“宁静”,多数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会意的眼神投向我,暧昧的眼神投向发言的学生,呵呵,得意。)

(下课了,黑板上就剩下了这么多“公式”,还有点舍不得擦掉。)

【感触】

这个点子也是突如其来。用一种比较新鲜的形式包装传统的训练内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敲公开课教案 12

9.推敲(第二课时)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学故事《推敲》,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故事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上节课我们通过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学习了课文内容,谁来说?你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上节课,通过读故事你都知道了什么呢?(你很会读书、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体会情景,品味“推敲”。

1. 这是一篇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故事中有很多贾岛写诗推敲的感人情景,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令你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预设(一)

(1)你为什么对这一处印象这么深呢?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谁能加动作读读这句话。

(2)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吟哦”是什么意思?读读这一段的内容,说说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僧敲?)

(3)(出示贾岛推敲的图片)这就是当时的贾岛,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贾岛,能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斟酌得多投入啊!)

(4)指生评价,通过XX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让我们对贾岛推敲古诗的情景印象这么深刻呢。这里加入了人物的动作描写。下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么?

预设(二)

(1)指生读,说说你的感受。贾岛一心想着心中的诗句,用心思索、推敲竟然闯进贾岛的仪仗队,可见他是多么专心致志呀。

(2)下文中还有哪些情节令你印象特别深刻?(韩愈与诗人的对话)

自由读读课文5、6、7自然段,同桌一人扮演贾岛一人扮演韩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同桌之间试着对话。(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对话,这两位同学再现了课文中的文字。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指生对话。前面我们提到动作描写,这里是运用了语言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三、确定用字,明结果

预设:

贾岛把推敲诗句的事告诉了韩愈,这位大文学家韩愈建议是:用敲,理由有

三。理由一:说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这是基本的生活礼节,理由二:能衬托月夜的宁静。理由三:读起来更响亮些。你认同韩愈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文中的宁静能不能换成安静行不行?(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情很安静,表示静得程度深。)大家回顾上文,从哪个地方看出当时的环境确实是很宁静,

便有了流传千古名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斟酌文字严谨认真的精神,也在文坛留下了一段佳话,(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1.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故事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你能再现当时的情景,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小组练习讲,推荐学生前台讲。

温馨提示:借助小标题,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会讲得更清晰。

加上适当的动作、语言、环境描写,你的故事会更生动。

找两生表演。指生评价:我们怎样才能讲好故事?指板书: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语言描述。

2. 推敲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了千年,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推敲的用法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推敲诗句呢? 3.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品味一下推敲的乐趣。

(1)春风又江南岸” 《泊船瓜洲》( “到、过、入、满”)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谒金门》(动、拂、翻、皱、起)你觉得用那个词更好?

同学们,也学会了推敲字句,老师真高兴。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在以后的读书写作中也能做到这样的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四、布置作业:

课下把推敲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五、板书设计:

9. 推 敲

(起因) 留诗赠友 环境

(经过)斟酌诗句 动作

(结果)选用敲字 语言

课《推敲》教案 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个字念——推——请同学们做一做推的动作。

再看,这是一个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吗?一起把这个字念两遍——敲——也来做一做敲的动作。 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由来的典故。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到底有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齐读课题——“推敲”,关于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放声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们知道,唐朝是诗歌最旺盛的时期,出了好多诗人,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呢?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诗人,也写了不少很有名的诗。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就学习了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们一起背一背。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从这段资料上看,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认真、一丝不苟······)而《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出示该诗) 宁静的夜,明亮的月亮,贾岛轻轻叩响了友人家的门,多美的夜色啊!描写了诗中的景象?(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宁静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宁静那,你还能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什么?

① 贾岛尊重他的朋友。 ··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不遇,但却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向当时的情景。(板书: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同学们,访友不遇即兴成诗这是故事的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先看小组学习单(课件出示1.自读课文3-6小节,想一想,贾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按序交流自己的观点) 谁先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贾岛?(严谨、认真)

②小组交流 A:“贾岛骑着毛驴······长安城” 谁来学一学贾岛当时的样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时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了,简直是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贾岛推敲诗句如痴如醉的状态。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应反衬了贾岛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C: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竟然”闯入的是韩愈的仪仗队,当时汉语就在京城做官,同学们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古代官员的仪仗队,谁来说说?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谁来读读? 韩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风,难怪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并非有意作对而是——沉迷于诗,忘乎一切。 同学们,尽管人们在笑话贾岛,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无人,依然如痴如醉地推敲着,此时此刻,他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中斟酌,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着,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快乐着,这就是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情景,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想说的? 贾岛为了一个字,在痴心斟酌,这就是故事的发展。

③同学们,贾岛在不知不觉中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韩愈宽恕,故事就此进入了。(出示: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那么,韩愈宽恕贾岛了吗?谁来朗读第7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吗? 那韩愈主张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韩愈说的话。(出示)

韩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诗人!他从两个方面帮助贾岛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那么,韩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音节,它们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呢?其实,古人是很讲究音韵的,“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加显现出环境的安静。 下面我们读读韩愈说的那番话,再读读这两句诗,来细细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学们,韩愈经过思索认为用“敲”字好,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出示:韩愈表态,贾岛点头(结局)) 读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四、讲述故事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练习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这个讲得很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呢? 是的,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要把课文读熟,使贾岛和韩愈的形象在我们的脑子里鲜活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吗?读熟了课文,就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纲来试着讲这个故事,在讲的过程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尽量用上文中的语句。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发生)

为了一字 痴心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韩愈表态 贾岛点头(结局)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同学来讲这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看她讲得怎么样? 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练一练,然后把它讲给别人听。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在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做事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下面我们也来学者贾岛推敲一下词语的使用。

“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李凝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刻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用“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宁静”与“安静”。

“宁静”指环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用“宁静”能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推敲》优秀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脉络,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4.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难点: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指名读、交流、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的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填空、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批注、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写法。

4.借助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动词。(托、扔、抬、推、敲)

2.说起“推敲”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3.师板书课题,并提醒“敲”字右半部分的写法,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做动作学生猜,并用准确的词表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又为力求用词准确的推敲精神作了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师重点指导生字“睡”“貌”“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和尚即兴大街毛驴吟哦斟酌妥帖闯进

第二组:簇拥仪仗队思索宽恕礼貌莽撞

(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和尚”的“尚”读轻声,“吟哦”“斟酌”的读音。

(3)说说对“妥帖”、“仪仗队”的理解。

3.了解课文主要人物

(1)了解贾岛:

①读了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谁?(贾岛)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介绍贾岛的句子,说说对贾岛有了哪些了解。

③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贾岛的资料。

(2)了解韩愈

①同学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这次你又想到了谁?(韩愈)

②找到文中有关韩愈的句子,用一句话介绍,学生借助课外搜集资料增加对韩愈的了解。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快速浏览这些段落,同桌讨论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韩愈最�

(2)找出对应的段落,并用几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

(3)师小结作者的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种顺叙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的层次同事情发展的过程相一致,脉络清晰,有头有尾。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时,先让学生听故事,再引导学生填空并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学生对照图读读第二段,用“—”画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的宁静、美好,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出示画面,再现情境,目的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环境的“幽”,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场景。)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比比划划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纷纷避让)

(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贾岛推敲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受贾岛严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同时,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联系身份,联系语境,联系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来考虑,不迷信,不照搬,这才是真正的推敲。用字用词不是因为对错,而是为了妥帖,为了恰当,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推敲的过程。正如古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联系上文理解“斟酌”“推敲”。

(3)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让学生联系实践,明确今后写诗和作文时,也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指导讲故事。

1.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也来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吧。

2.讲故事不能像读课文那样死板,但也不能信马由缰,要有一定的条理,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出示故事脉络表(附表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每一环节的关键词语。

3.哪些地方的语气需要特别变化一下?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总结和提示:故事情节要完整、清楚,还要关注故事转折点,讲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4.学生在小组练讲,指名上台讲,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反馈。

(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故事脉络表的运用使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关键点,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清晰、生动,这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

(六)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拜访”表现了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宁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学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实。)

作业设置: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2.你有没有见过像贾岛这样严谨认真的人?出示图(一个学生在认真学习,旁边的学生在玩耍打闹)要求:试着运用正侧画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话,并推敲自己的习作片段。

(推敲是一种文化现象,让学生搜集推敲故事,也是一种对推敲文化的熏陶与传承。给学生提供场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片段,并自己推敲既是对“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一能力目标的落实也是对实践推敲精神的深化,可谓一石二鸟。)

《推敲》教学课堂实录 15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看课题,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做这两个动作,这两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连在一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义: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贾岛和韩愈,还有一个未出面的李凝。

引导学生构建一个阅读话题: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贾岛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课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贾岛韩愈的资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此处还可以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发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写贾岛在途中斟酌诗句。"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贾岛的行为好笑吗 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

贾岛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这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

误入仪仗队的贾岛请求宽恕,韩愈和她一起斟酌诗句。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第七自然段写韩愈和贾岛一起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 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最后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学习�

作业布置:让学生修改自己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踏实的学习方法。

推敲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脉络,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4.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难点: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指名读、交流、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的情况。

2. 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填空、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批注、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写法。

4.借助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动词。(托、扔、抬、推、敲)

2.说起“推敲”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3.师板书课题,并提醒 “敲”字右半部分的写法,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做动作学生猜,并用准确的词表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又为力求用词准确的推敲精神作了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师重点指导生字 “睡”“貌”“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和尚 即兴 大街 毛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仪仗队 思索 宽恕 礼貌 莽撞

(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和尚”的“尚”读轻声,“吟哦”“ 斟酌”的读音。

(3)说说对 “妥帖”、“仪仗队”的理解。

3.了解课文主要人物

(1)了解贾岛:

①读了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谁?(贾岛)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介绍贾岛的句子,说说对贾岛有了哪些了解。

③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贾岛的资料。

(2)了解韩愈

①同学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这次你又想到了谁?(韩愈)

②找到文中有关韩愈的句子,用一句话介绍,学生借助课外搜集资料增加对韩愈的了解。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快速浏览这些段落,同桌讨论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 )。韩愈最�

(2)找出对应的段落,并用几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

(3)师小结作者的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种顺叙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的层次同事情发展的过程相一致,脉络清晰,有头有尾。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时,先让学生听故事,再引导学生填空并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学生对照图读读第二段,用“—”画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的宁静、美好,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出示画面,再现情境,目的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环境的“幽”,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场景。)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 比比划划 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

(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贾岛推敲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受贾岛严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同时,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联系身份,联系语境,联系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来考虑,不迷信,不照搬,这才是真正的推敲。用字用词不是因为对错,而是为了妥帖,为了恰当,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推敲的过程。正如古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联系上文理解“斟酌”“推敲”。

(3)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让学生联系实践,明确今后写诗和作文时,也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指导讲故事。

1.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也来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吧。

2.讲故事不能像读课文那样死板,但也不能信马由缰,要有一定的条理,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出示故事脉络表(附表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每一环节的关键词语。

3.哪些地方的语气需要特别变化一下?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总结和提示:故事情节要完整、清楚,还要关注故事转折点,讲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4.学生在小组练讲,指名上台讲,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反馈。

(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故事脉络表的运用使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关键点,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清晰、生动,这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

(六)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拜访”表现了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宁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学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实。)

作业设置: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2.你有没有见过像贾岛这样严谨认真的人?出示图(一个学生在认真学习,旁边的学生在玩耍打闹)要求:试着运用正侧画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话,并推敲自己的习作片段。

(推敲是一种文化现象,让学生搜集推敲故事,也是一种对推敲文化的熏陶与传承。给学生提供场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片段,并自己推敲既是对“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一能力目标的落实也是对实践推敲精神的深化,可谓一石二鸟。)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 1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 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 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 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 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春风又绿江南岸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附:板书设计:

9 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严肃认真

《推敲》教学设计 18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此,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揣摩“推敲”。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导入:

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则诗话讲述的推敲典故,将带你进入唐代诗人贾岛的炼字境界。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

这是故事的结局: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

二、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这是从部分又回归整体。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至此,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案 19

【教材简解】: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努力落实“双基”教学,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思路】:

教学开始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演、自悟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推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更是贾岛做事专注,刻苦钻研的精神体现,从而产生敬佩与学习的感情。课文题目是“推敲”,这其实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点”,教学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自我推敲,学习文本,并设计有关的推敲训练,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体验推敲的快乐,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推敲的含义,学会推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

【这是故事的结局】

四、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值得我们赞叹。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五、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 ”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六、布置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附: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严肃认真

课《推敲》教案 20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三、精读课文3—6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想象这一部分写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贾岛在返回长安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

2、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这一部分,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a、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c、从大街上人们的反应体会到的,“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d、从课文第四节中知道的,“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总结:同学们读书理解得真细致,是啊! 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现在老师考考你;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学生b就站起来也说是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学生c也填字同上,但说法却又与前两位学生不同。仅仅一个”绿”字,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d认为此处填“醒”较好;因为春天来了,熟睡了整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有了勃勃的生机。学生e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站起来高声说道:“我认为填‘俏’更妙。原句中已出现‘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吹俏’既避免了词语上的重复,又把小草当人来写,春天里的小草犹如俏丽的姑娘,一个‘俏’字就把小草写活了。)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8、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学生上台做动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1、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

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 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

的动作。

2、 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

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 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7、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4、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

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同桌正在分角色读,评议。

1、 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生读书上句子:“接

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3、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2、 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6、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7、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8、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

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

9、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韩愈”:我认为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10、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11、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马上齐读:“这时,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12、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师;(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板书:“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 “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 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

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21

为什么后人要把唐代僧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为千古绝句世代相传?为什么我们要把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家喻户晓的吟诵相传?因为这一字一句都是斟酌出来的。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贾岛字斟字酌就为了那一“敲”字,王安石千锤百炼就为了那一“绿”字。“敲”和“绿”和其它的字一样,是平凡的,而和其中的字相比又是不平凡的。

为什么锤炼出的字有感觉?为什么推敲出的字有味道?为什么斟酌出的字有精当?为什么琢磨出的字有韵味?因为它们是用心体会,用心聆听得来的。学语文,我认为也一样。

老师说学语文,要有韵味,在酝酿的同时,要像王安石一样心情景色相柔和。在品味的同时,要像贾岛一样不受外境干扰,仔细斟酌。

为什么文字有甲骨文的风采?为什么文学会有春风沁人的清凉?为什么文字有着刚阳之魅力,塑造希望的未来?

因为她耐人回味,因为她有能令人心旷神怡的魔力。因为她越斟酌越有味道……

《推敲》教学教案 22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将这个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僧。

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

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名认读。

简介贾岛。

认读词语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虑实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揭示课题。

听读课文

边读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默读,理解下列词语。

幽居 皎洁 吟哦 妥帖 冲撞 宽恕 莽撞 仪仗队

犹豫不决 簇拥

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词。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

细读课文

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读课文,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练读这句。

细读第3自然段。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朗读

细读第4至6自然段。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的时候,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怎么会这样?

读后讨论。

自由读第7节。

为什么说敲更好呢?

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什么叫推敲呢?

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以诗赠友(发生)

11 推敲 反复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课《推敲》教案 23

作者:仲怡新

师:(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评析]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第29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之 24

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

2.工业革命

二、欧洲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1.城市建设

2.社会发展

三、欧洲日常生活的变化

四、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生活

《推敲》优秀教案 2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同学们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同学们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者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斟尚愈

第二课时

教学的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的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同学们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同学们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同学们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同学们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同学们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同学们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同学们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同学们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