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优秀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新课程标准。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二、说教学重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设计理念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体现“五主一辅”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农远资源的声像技术为辅助的原则,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对海洋动物知之甚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光鲸的科学知识,掌握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并由此唤醒学生探索海洋动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此为善教者。”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交流心得。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1、教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采用自读感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2、学法:抓住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这一特点,我采用重点扶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小结学法,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合作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进行汇报。这样能让学生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

五.教学流程

课前积累:

请大家读一读这个词。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说几个词语吗?(齐读)

(一)导入: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棉花姑娘都忍不住为你们鼓掌了呢!看,他来了,我们一起把他请到黑板上来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巩固识字:

1、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带大家到棉花田里去采棉花,看,每朵棉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读对了才能把棉花摘走呢!你们有信心吗?

2、看来大家都是采棉花的能手,那写的本领怎么样呢?老师来考考你。(只星雪帮请就)

出示学习目标

过度: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的本领特别厉害,在座的老师也想来见识见识呢。

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要求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感受。

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蚜虫:看,这就是害得棉花姑娘生病的蚜虫!(播放蚜虫录音)你觉得蚜虫很怎么样?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可恶的蚜虫(指名读、齐读)

你的语气告诉我你非常讨厌蚜虫。

你看,你都读得咬牙切齿了。

词语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句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老师仿佛听到了棉花那哭泣的声音!)

孩子们,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棉花姑娘,可恶的蚜虫在你的身体里爬呀爬呀,他在吸你的血,吃你的肉。

(1)这个时候棉花姑娘最希望什么?

自由回答——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盼望)学生读。

(2)课件出示:(调动生活经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

自主扩展:(),我多么盼望()!

看来,最深刻的盼望都藏在了小朋友的心底。那么棉花姑娘盼望着、盼望着,

学习2-5段

1、棉花姑娘也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所以她不断向身边的人求助,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呢?(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

2、它最先是向燕子求助,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用“——”划出棉花姑娘的话,用“~~~~”划出燕子的话,赶紧读吧!

3、汇报:

4现在,老师要请两个同学读读,一个读棉花姑

娘说的话,一个读燕子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谁来试试?

4、老师听出来了,棉花姑娘和燕子都非常有礼貌。哪些词能说明他们很有礼貌呢?

是呀,请别人帮忙,要有请的语气。请你带着这种语气再来读读棉花姑娘的话吧!全班齐读棉花姑娘的话

5、燕子帮到了棉花姑娘吗?但是它却说了一句“对不起”,真是只懂礼貌的燕子。谁再来读读燕子的话?(你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6、同样,啄木鸟和青蛙也很有礼貌。那他们和棉花姑娘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注意用上我们学习第二段时用的方法。(出示幻灯片11)你喜欢谁,就读那一段。

7、展示:指名汇报所划的句子。请女生变成棉花姑娘,男生变成青蛙(啄木鸟),分角色来读读。

8、燕子、啄木鸟、青蛙都非常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可是它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

(板书:)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你能用 )七星瓢虫的本领可真大。小动物们还给她发了一张奖状呢。齐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变成被字句吗?

同学们,这么多动物医生都想帮助棉花姑娘,你能分清楚他们的特长,来完成这道题吗?

5、学习6段

a.善良的七星瓢虫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棉花姑娘有什么变化?长出了什么样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你还能用碧绿碧绿形容什么?长出了什么样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你还能用雪白雪白形容什么?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这样的词语,一起来读读吧!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之后,变得更美了,老师都忍不住想夸夸他了,老师来读读第6段好吗?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的心情怎样?(生:开心)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小朋友们就一起开心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板书:

棉花姑娘

燕子空中飞的

啄木鸟树干里的

青蛙田里的

七星瓢虫蚜虫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简析:

《称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是在学生通过快两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以继续抓好词句教学、落实训练重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说教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利用了简单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层次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以“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并相机指导写“称”字,目的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进入的学习情境中,再说生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生词和生字,指名认读,并正音,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接着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一步,我按照阅读教学从“整体---部份---整体”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由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课文教学我直奔重点,通过让学生默读,说曹冲称象的步骤,找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接着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口述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电脑课件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的文字表达是反映图中的事物。这一操作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接着抛出:“曹操有什么反应?”引出对第五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引出“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

(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

用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引出描写大象大的句子,进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像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便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

(六)课堂作业

我设计了连线的练习,对量词和名词的恰当搭配进行巩固。

课后,我觉得对于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还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读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4

一、说设计理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课本

《特另外葬礼》是一篇关于情况掩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茂盛到枯竭的历程及人们的体现,阐明情况粉碎给大自然带来严峻危害,报告我们要爱惜、掩护情况,敬服我们配合的故里。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辞而别”、“招呼”造句。

3.借助课文语言质料,了解情况掩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干系,了解到掩护情况的紧张性,从而经济秘诀生热爱大自然,掩护大自然,敬服地球的情绪。

教学重点:

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情况的粉碎渐渐枯竭,领会情况粉碎给大自然带来的严峻危害。

教学难点:

接洽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况后的局面。

三、接洽现实,说计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演示法

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础。

(2)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特另外葬礼”举行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另外葬礼?”“为什么要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呢?”“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不但让学生自动探究,并且造就了学生的思想本领。

(2)朗读感悟

凭据课本的特点,捉住课文的精美片断,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孕育发生对教学内容的奇特感觉,睁开想象,并有时机渗透排泄语言训练,击生路生的思想,使孩子们从心田猛烈发出要掩护情况,敬服地球的呼唤。

(3)查阅资料

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自学本领,充实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开掘这些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掩护大自然的情绪。

四、说流程(略)

正所谓教学定法,烦请老师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5

一、设计理念

本课1、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语文本色——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教材处理和课时目标

教材处理: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依据以上的理念和教学法,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如愿以偿、援助、善良、同情、仁爱、体贴、诚挚”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一层一层加深对“给予”“给予树”内涵的感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与文本对话、朗读感悟,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4、拓展目标:学生根据对“给予”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仿写一句“给予是……”的句子,然后集体创作一首小诗,更加深对“给予’”的理解,并能运用。

三、教法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教与学要高度统一。结合三年级的已有基础和本文的特色,确定以下教法学法:

①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借助生活体验等方法。如“援助、同情、体贴、诚挚、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的理解。(这是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②语文实践——即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生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即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朗读感悟,读写结合等。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 。下面我就依托这四大环节,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一)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给予树》,谁能告诉我“给予”是什么意思?请你围绕课文的内容用“谁给予谁什么”说一句话。(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给予”导入新课,不仅帮学生整理了课文内容,还为学习金吉亚的给予做了铺垫。)

(二)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绚丽多彩的圣诞树,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问:引述:这明明是一棵圣诞树,可书上却给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 ”。读课题,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里提到了给予树?学生反馈后,请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哪个词语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教师随机抓住“援助”作为重点,进行识字教学,力求音形义并借助字形使学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给他温暖。

之后教师进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请学生再好好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金吉亚眼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样的?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凭借语言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让学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借机我追问:“小女孩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体会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然后为了加深体会,教师出示出示穷苦女孩的图片,配上悲伤的背景音乐,教师解说。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着,她什么都没有。在学生体会深刻的时刻,再次指导朗读。接着教师引述,是啊,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发出了一个求助之声,她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拥有一个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干什么呢?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洋娃娃对小女孩来说太重要了,指导学生读出她迫切的心愿,读完后引述:面对这么可怜的小女孩,金吉亚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找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的句子,指名读再齐读,来体会金吉亚的快乐,并结合情景让学生理解 “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

1.接着教师讲述:以给予是快乐的,可金吉亚在向妈妈讲这件事时,说话的声音却很低,显然还很难过,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抓住“沉默不语、声音很低、像样的礼物、到处逛、我的钱……”等词语词句来体会金吉亚难过的心情,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读中留下语言,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为一体。】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师:妈妈了解了整件事情后,看到难过的金吉亚,会怎么安慰她呢?接着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交流,个别交流等说话训练,引领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然后请学生带着激动的情感读最后一段,明白为什么把援助中心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知晓给予树也是 树。(给予爱心、温暖、快乐、帮助、希望、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让人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树……)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

师说: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给予是快乐的,有时……

出示小诗:给予是快乐,给予是给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让出座位;给予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给予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是……是的,给予永远比得到更快乐!

让学生根据学生实际,仿写一句,教师巡回,选择优秀的集体创作一首诗。

【这个环节的设计课堂练笔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围绕“给予”展开,由扶到放,从简到难,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31 给予树

援助

善良 同情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分为二个部分:一、二、三自然段讲水的形态,四自然段讲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根据教材和二年级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为:知识目标: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对人类的利弊关系。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教学重难点: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二、说理念本课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遵照《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一要求让学生读中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三、说教法由于低年级儿童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和低年级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运用多媒体集成性、图文并茂的特点,形象地演示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让学生了解水,喜爱水,珍惜水。鼓励欣赏法:小组和班集体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信心。朗读感悟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语言,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有兴趣。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上两种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读、说、演、写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力求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和学生一起学习,分享学习之乐。为此,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 读读“我” 上课开始,教师就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对,我是水,是天下最棒的魔术师,很会变哟,你知道我会变成什么吗?快读读找找吧!” 1、找形态。 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这时教师及时鼓励,“孩子们,真能干,找出了我变的样子,那你喜欢我哪种样子?快来读读吧!先自己练读,再在小组里读给你的小伙伴听。”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2、读形态。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主要利用了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喜爱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个性。下面我就按照课文的顺序,说说我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训练的。实际教学时,按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当学生读到描写汽的句子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水变成汽的过程,再让学生朗读,评议后再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认识到水是如何变成汽的。随后教师以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孩子们,天空中各种各样,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的云朵,带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播放课件)把学生带进美轮美奂的云的世界中,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起来朗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 “孩子们,看见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还会怎么变?”过渡到第二自然段。教师让学生轻声朗读后,利用课件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颗大颗打下来,轻盈飞舞的雪花飘下来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带着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挑战读、接龙读、比赛读这段话,就更能体会到这三个词所包含的韵味。学到这儿,教师总结并提问:“孩子们,你们能排排我的变化吗?”学生排出水的变化过程后,再让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孩子们,我从天空中落下来,又到了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用课件范读:“ ”。让学生感受倒水在地面悠闲活泼的样子。再让学生配乐齐读,通过语气、音量、气势由弱到强的变化感受水的静态和动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孩子们,我的脾气实在有点怪,说我老实吧,的确很乖。但是发起脾气来又很坏,在课文里找找我都有哪些脾气?” 3、说利弊学生通过朗读就能找出水“温和”和“暴躁”的一面,接着教师提出“你还知道我干了哪些好事和坏事呢?”这一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最后,让学生看着图片以“水能……水还能……”的句式练习说话。 “孩子们,你们一定了解我了吧!我是一个魔术师,会变得很漂亮,也会变得很坏,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夸夸我,劝劝我吗?”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说说“我” 学生同桌互相练习说话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要爱护水、珍惜水,让学生明白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的说话练习就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演演“我” “孩子们,刚才表扬了我,也给我提了许多建议,你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在四人小组里把‘我’表演出来吗?” 教师让学生戴上汽、云、雨、雪、雹的头饰,通过自己的理解模仿云在天空中千姿百态和云变成雨、雪、雹落下来、飘下来、打下来的情景,以及水在地面上睡觉、散步、跳舞、唱歌的样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低年级儿童特别爱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训练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为背诵课文和后面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四、写写“我” 《假如我是一滴水》从读到说到演到写,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了儿童爱展示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是其第二课时。我会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和各位考官一同分享下我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瞎子摸象,囫囵吞枣。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以后,就进入到本堂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好的导入,由于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通过引入“爬山虎的脚”这一个话题就可以直接进行到今天的新授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读,圈点批画,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并分别出示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对比喻句如“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读赏析,层层推进。在这一步,首先会先让同学们自己默读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细思考,然后小组探讨演练模拟脚爬的动作,然后上台表演,在这里我会对学生先进行鼓励,再进行客观的点评;其次让学生齐读描绘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而我也会拓展提升到这样爬体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精神?最后全班带着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齐读该段,将最终解决同学们对爬山虎如何爬这样一个难点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读赏析,小组分享。在这一步,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默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和同组进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这样的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构建了团结互助的氛围。

说完了新授环节,就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环节,叶圣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我也会鼓励我班上的同学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神奇,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最后就是布置作业的环节,由于本篇是说明文,讲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我会布置一个长期作业就是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谢谢各位考官,我的说课完毕!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以上为《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地图、图片、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单元,我们泛舟漓江,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攀登了藏龙山,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把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浓缩到一张纸上,就是祖国地图了,看,祖国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呀!出示课件,站在祖国地图前,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这首诗每小节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师板书

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描绘蓝图

二、品读诗歌,感悟语言,升华情感

1、读第一小节

(1)诗歌是怎样写出祖国地域辽阔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3)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4)拓展想象,看祖国地形图,结合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一小节里,你还从哪里读出了祖国土地辽阔?感悟省略号的含义以及“九百六十万,巨大摇篮”的含义。

(6)指导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

2、读第二小节

(1)小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祖国哪些壮丽山河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观?�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对读,齐读

(4)模仿第二小节写诗。

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风景?

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式也来赞叹祖国壮丽山河吗?练习写诗,指名说

3、读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4、师读第四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相依偎在妈妈身边……,小作者对祖国那样深深眷恋,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5、情感升华总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祖国妈妈,我爱您!”板书

三、拓展延伸,激发爱国情感

1、配乐朗诵诗歌祖国颂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

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

哦,祖国,您是什么

你是昂首挺立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2、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课堂教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里办一个“祖国知多少”比赛活动。

3、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祖国读诗歌。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及学情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14课《弹琴姑娘》。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西师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关键:组织学生抓住优美句段、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在朗读、想象中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 、“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并充满人文情怀,由此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听后有什么感受?随后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喜欢钢琴曲吗?想自己弹一曲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钢琴演奏师。从而揭示课题。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二)自读课文,扣重点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课文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描写琴声的句子。再引导学生以填空形式明白琴声是什么样的?填空:( )的琴声。

这样以填空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好课文,在读中解惑,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琴声和弹琴姑娘,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三)想象画面,读中品味琴声美。

本文没有过多的语言对琴声进行描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并读勾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等,紧紧围绕琴声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读句子的优美,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同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四)看图,品读,深入感悟。

引导学生看图,用词语来形容图中正在弹琴的姑娘。( )的弹琴姑娘。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道,弹琴姑娘琴弹得好,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学生边读边找这两个词语。随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找间接描写小姑娘品质的句子情感朗读。读后让学生谈感想。(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叹、赞美以及启发)

小姑娘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打动了作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在感情朗读中得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

(五)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品读所学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优秀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____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____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现如今,孩子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倾斜的伞》这篇课文适时地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

《倾斜的伞》是第三单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主要写了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把伞倾斜于我,他自己却淋湿了;长大后“我”为外公撑伞,“我”自己也淋湿了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我”与外公之间的温馨亲情,学会关爱感恩亲人。

二、说学情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谈一谈我所面对的学生: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是他们司空见惯却不曾认真思考过的。但孩子们都有着一颗易于被感动的心,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浓浓的亲情,明白“爱”不仅仅是接纳和享受,同时还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眯、惑、”等5个生字,会写“歪、淋、丹”等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段落, 这同时也是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3、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我”和外公之间的至爱亲情,进而感受人间真情。这也是我本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读悟法、练习法和自主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爱

这时我会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下雨天校门外有许多撑着伞等待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为你们撑上伞时,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伞倾斜的方向呢?(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我通过课件出示家长接送孩子的图片,引出“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

这样的导入,既触动孩子对生活细节的回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了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体把握,体会爱

在温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章,开始我们新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步骤:

第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在充分朗读字词后,课件出示:淅淅沥沥惊讶灰蒙蒙困惑等词语,然后我会以“淅淅沥沥”这个词语作为示范,从词的结构和笔顺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书写。同时,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我将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做相应检查。(板书:淅淅沥沥)

第二、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在关键处加以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倾斜的伞”为线索,以“我”和外公为主人公,分别写了“我”小时候和成人后与外公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板书:“我”、外公)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现爱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仔细阅读外公为我撑伞的情节,感受外公对“我”的爱。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从“困惑”一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几个原因,再结合文中对外公进行细节描写的词语,如“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了起来”等词语来感受外公给予我温暖的爱、无私的爱。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情感步步升华。

第二个环节:阅读“我”为外公撑伞的情节,感受“我”对外公的爱。我用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内容: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抓住这一段中的三个“仍然”进行品读。启发学生做这样一个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样”,是什么让一切和以前一样?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对,是爱,是外公给予的爱,是“我”读懂了爱,是“我”回报的爱,是倾斜的雨伞蕴含的爱。(板书:爱→←)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一起感受这人间的真爱。

(四)激情延伸,感恩爱

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课文学到这里,学生一定有了初读课文时不曾有过的情感体验,这时我会询问学生:文章中的伞,仅仅是一把伞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进行适时总结归纳:不,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把爱的雨伞下。(顺势完善我的板书)

在情感升华之际,我会为学生播放一段手语视频《感恩的心》作为我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在欣赏视频,感悟旋律的同时,引领学生和我一起学习“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句话的手语表达,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情感推向一个高潮,使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稳稳的扎下根。

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小任务:让同学们回家以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一个爱心卡片。

六、板书设计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是以一个形象的伞字贯穿文章脉络,直观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