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优秀2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

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2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 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平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回教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3

一、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二、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三、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四、说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内容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么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内容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内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么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么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可以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终于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面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激情地投人创作。

为了保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这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五、讲活动特色

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后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该避免的。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 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5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说说我家的人》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说课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推荐!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说课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推荐!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 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 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

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7

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这天我要说的是大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此刻的幼儿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父母都会对自我的孩子宠爱溺爱,导致幼儿不愿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变得懒惰,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课,透过生动搞笑的故事,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进幼儿构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还运用此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发展潜力。

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确立了情感、认知、潜力方面的目标,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明白砖房子最结实的道理。

2、能简单复述故事资料,并进行主角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一样特点,体验小黑猪的勤劳、聪明和勇敢。

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简单复述故事资料,难点是幼儿理解做事不要图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教学资料更加丰富,我作了如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视频;猪头饰四个(猪妈妈、小白猪、小花猪、小黑猪);狼头饰一个;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到达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说学法:

我打算帮忙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复述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幼儿简单复述故事资料;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明白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有三只小猪他们也想盖房子,你们想明白他们用什么盖得吗?请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听故事,找答案。1、故事里面都有谁?2、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3、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二环节: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生动的讲述故事。

2、回答问题:故事里面都有谁?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复述故事资料。

请幼儿大胆地讲述故事。

第四环节: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

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并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黑猪是怎样样一只小猪?(是一只勤劳、勇敢、聪明的小猪)如果你盖房子,会选取什么材料盖?推荐幼儿盖结实的砖房子,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环节: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选出扮演主角,分发头饰。运用多媒体课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师指导。

大班说课稿 8

大家好!

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

一、说教材:

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散文诗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她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歌中迎春花、翠柳、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等作为春的使者让它们充满自豪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之中,能够呼吸到春天的气息,不由自主地感觉自我像春天一样浑身充满活力。散文诗诗歌虽短小,却充满了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春姑娘悄悄地来了!

春姑娘来到田野上对着迎春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迎春花立刻"滴答滴答"地吹起了小喇叭。燕子、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听了春姑娘的悄悄话立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透过多种活动帮忙幼儿对作品的体验。"诗歌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贴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意犹未尽。学习散文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应运而生,孩子们透过学习散文诗能够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并萌发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文表达潜力和思维潜力。同时要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透过看图理解散文诗资料,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带给我们的快乐。

2、能用喜爱、充满趣味的语气说一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描述春天美的话句。

3、引导幼儿透过观察春天的变化理解诗歌,并透过比较,明白"滴答滴答"、"哗啦哗啦"、"嫩绿嫩绿"、"摇摇摆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活动的难点: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仿编散文诗。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透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观看课件、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格式,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诗歌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仪与诗歌匹配的课件。

2、春天的美丽景色图片五幅。

3、欣赏《春天》歌曲。

知识准备: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并进行描述。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与幼儿一齐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忙幼儿熟悉诗歌资料,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老师制作相应的课件。让幼儿透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春图和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诗歌诗。如老师提问:"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根据幼儿所说的出示课件中相应而论,有目的帮忙幼儿感受春天的美。"

3、动作表演法:本散文中有许多动词、形容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透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蹦蹦跳跳"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小青蛙优美的舞姿来表现。

4、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诗歌的美,体春天美的景色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春姑娘,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用心参与语言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词汇,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潜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音乐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听听、说说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大自然的奇妙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天的使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带给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用心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3、音乐游戏法:透过简单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4、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观看多媒体--欣赏散文诗相应的象声词--创编散文诗--音乐游戏(春天)

(一)激发兴趣(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从游戏《春游》引出课题:我扮春姑娘,带孩子们去春游,在布置成春意盎然的环境里观察,倾听春姑娘的悄悄话,并告诉同伴自我的发现。从形式和资料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好玩的游戏,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观看多媒体音乐课件(2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大自然,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三)欣赏诗歌(10分钟)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3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创编诗歌奠定基础。

(四)创编诗歌:

这一个部分我透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一开始,我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提问,你明白春姑娘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吗?,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对表达潜力差的幼儿及时鼓励和肯定。

(五)音乐游戏(春天)

活动最后环节,教师和幼儿边唱边玩游戏,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让幼儿在简单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以上是我对组织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教学的初步理解和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课题来源: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 家长们忙于加班、应酬,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假如在家中幼儿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让孩子能安全、健康、快乐地在家独处,已� 《纲要》中明确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此,我设计了《一个人在家》大班安全教育活动。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为:(1)知道一人在家时要注意安全,不给陌生人开门。这是这一次活动的重点。(2)能够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这是这一次活动的难点。(3)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我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做了如下准备:(1)视频《小兔乖乖》。(2)多媒体课件《一个人在家》。(3)操作材料图片每组一份。(4)各种玩具(剪子、刀子、火柴、打火机、塑料袋、书、积木、电池、电源、布娃娃、小汽车、药品、球、布子、积塑等)。(5)安全盒子与危险盒子各一个。

三、说教法

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这一次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教学法:以多媒体课件直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获得形象具体印象的同时,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2、讨论法:让幼儿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它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在操作游戏“谁对谁错”中,让幼儿分组自由讨论,给幼儿自由讨论空间和机会。幼儿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与危险行为。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在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分组进行“谁对谁错”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游戏法:游戏活动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游戏能激发幼儿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设置了操作游戏“谁对谁错”和游戏“玩具总动员”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了一个人在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这一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交流讨论法:

在这个活动中,讨论贯穿了整个过程,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下,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而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视听讲结合法

《纲要》中指出:“活动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看、说、听、做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3、游戏练习法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游戏“谁对谁错”幼儿能够辨别一个人在家的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通过游戏“玩具总动员”使幼儿能够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大班幼儿仍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将活动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动画,激发兴趣,知道一个人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播放动画《小兔子乖乖》,创设一个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熟悉的情境,通过观看动画、讲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这一问题引出下一环节。

(二)观看课件,大胆表达,初步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的出示,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观看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激起讨论交流的欲望,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幼儿观看课件后,在这环节中,我作为幼儿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幼儿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一个人在家时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使幼儿初步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三)游戏体验,学习提高,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收获快乐、提高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游戏“谁对谁错”和“玩具总动员”,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明确一个人在家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四)活动延伸,家园同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结束后,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一个人在家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个人在家的感觉,并将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进行展出。

在层层递进的整个活动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即教育,教育为生活:把活动与日常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教育凸显实用价值。

2、情境激趣、兴趣教学:让整个活动在幼儿快乐的观察、讨论、游戏中进行。

3、家园同步、良性互动:时刻不忘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良好伙伴,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努力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让教育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学活动的一些认识,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0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动物吃什么》

说学法

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资料呈螺旋上升,表达潜力自然提高。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养。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潜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潜力。

说过程

《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其基本目的是透过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发现――组织讨论。扩散思维――动物分类。提升经验――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动物园又来了新朋友。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透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鼓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

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谢谢小朋友。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那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带给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

部分潜力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那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语言潜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应答的环境,透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即了解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动物的种类繁多,前面几种只是代表。经过幼儿讨论想象,会说出更多的动物,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使本活动重点得到突破。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它又吃什么呢?当老师问讨论结果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些动物只吃草,有些动物只吃肉,这样就为下一步动物分类打下基础。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如果简单的让小朋友给动物分类,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动物联欢、共进午餐的场景。你的朋友是谁?它就应在几号餐桌上,为什么?为了减少盲目性,每号餐桌上先送上两个小动物。老师简单总结,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置其它小动物。每位幼儿都十分兴奋和愉快。兴奋和愉快是幼儿活动的最佳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敢说,敢做,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用心性比较高。在那里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落实化解了难点。

5、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动物范围的广大,让探索没有止境。如果就此结束。刚激起的兴趣也持续不了多久。本活动的生成、延伸也是必须的了。动物不同,喜欢吃的食物也不同。请小朋友注意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带到幼儿园来,大家互相交流。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本次谈话活动我将“快乐”作为主题,主要是考虑它有以下特点:第一,幼儿对“快乐”这一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二,幼儿的“快乐”每天都不一样,具有一定的新鲜感;第三,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总是尽自己的一切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但是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找不到快乐了。这一主题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要求,所以选择了这一主题进行教育活动。

活动中将“快乐口袋”做为承载幼儿快乐的工具,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激发幼儿寻找快乐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为此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围绕快乐主题进行谈话,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快乐。

2、能从身边发现快乐,体验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故事,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我先由“快乐口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再通过故事使幼儿初步感知别人的快乐,为后面讲述自己的快乐做准备。

第二部分:看图片,围绕已有经验发现快乐,并能用语言大胆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快乐。

首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的快乐。这里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幼儿可以说任何有关“快乐”的想法。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

其次,引导幼儿逐步扩展对快乐的认识,并能用语言大胆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快乐。我所选择的图片都是幼儿生活中的照片,是幼儿身边刚刚发生的事情,幼儿熟悉,感兴趣,能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并能使幼儿有话可说。

在这里我将“快乐”大体分成了三种:

1.自己的快乐。通过看图片“过生日的情景”引起幼儿回忆自己的快乐。

2.帮助别人后带给自己的快乐。利用图片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理解“我们在帮助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幼儿情感的体验要知道使周围的每个人要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体验集体的快乐。出示“奥运冠军领奖”的照片,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引导幼儿体验国家荣誉感。再借助“神七飞天”,扩展幼儿对快乐的认识,提升幼儿快乐的情感。

第三部分:通过玩游戏,体验快乐的情感,并愿意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游戏“装快乐”,鼓励幼儿对着“快乐口袋”大声说出自己感到快乐的事。使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照顾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向“快乐口袋”里装小球,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多,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

同伴间的交流,是为了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让幼儿自由选择交流对象,一对一或是三三两两交谈,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想说、敢说、愿意说。这样幼儿谈话的气氛会更加融洽。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的快乐汇集在一起,幼儿的快乐体验更加强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快乐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数学活动《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选自儿童之家出版社的数学潜能大班教材中的一个排序活动,要求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按规律排序:家里人的服装可以大小排序、环境装饰上的规律排序、物品包装上的规律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美的感受。

2、设计意图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其实从小班就开始学习了,但基本上都是两个维度的有规律排序,而本次数学活动是三个维度的排序。大班年龄段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规律排序的现象,有时也在美术活动中表现这种美,可是小朋友还不善于发现它们到底有什么规律,如何来表现这种规律。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活动设计成小朋友喜欢的探险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规律的秩序感与美感。

二、说目标

1、说目标。根据《纲要》精神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确立了如下认知目标: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能力目标:学习发现物体的序列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喜欢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教学目标分析

找规律的内容其实从小班就开始学习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喜欢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善于找出事物的细微差别。但在物体出现第二特征时,欠缺对同类特征的事物归类、排序的能力。此外,对于两两物体特征的分类,大班的孩子基本上是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稍加梳理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排除第第二特征的干扰,懂得发现物体量的差异性,如;由多到少,由粗到细,由高到矮,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发现学具中的差异性规律进行排序,并进行创意建沟。

三、说教学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四、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通过“探险”的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动中通过给智慧大门镶嵌宝石以及给迷宫修路这两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差异性的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2、游戏法幼儿在初步了解排序规律后,通过1-10数字两种不同的排序游戏,让幼儿在活动的同时再一次感知数字的差异性排序规律。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多方位的。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物体差异性排序的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整体思路意图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根据学习内容,把活动内容融入故事情境,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音乐谷”“智慧大门镶宝石”“走迷宫”“智慧果排队”“自主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故事情境中设计了以下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1、以“去探险”情境引入,在“魔法手号变变变”的歌曲中,初步感受音的高低,手位的高低。此时歌曲导入即使活跃课堂气氛,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启。

2、设计“给智慧大门镶宝石”的活动,是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和主体地位的学生,双边互动的一个教学过程。大班孩子对于两两物体的物体特征都能清楚表述,当出现第二特征干扰时就不能准确的寻找到序的规律。这时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种类数量形状都不同的宝石,并采取依照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让幼儿在不经意中,把已有的经验加以梳理形成新的知识点。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提高。

3、设计“修路走迷宫”的环节,是把孩子视觉感受的差异排序规律的经验,通过整理铺路材料让孩子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直观感受物体的差异性,并利用物体的差异性进行建构游戏摆迷宫、走迷宫,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寻找差异规律的乐趣。

4、设计“寻找智慧果,给数字宝宝排队”的游戏,是在充分利用修路的材料的同时,让孩子感知他们很熟悉的数字宝宝。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排列关系,也是一个递增或递减的差异性排序。

5、设计自主操作过程,目的在于给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学具,让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按规律建构出各种图案。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建构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通过操作,幼儿对学具差异性排序有了认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蒙氏”中就有:我听到了,就会忘记;我看到了,就学会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从这段话不难理解,操作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六、教学反思

经过周密严谨的教学活动的制定,我的这次活动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仍存在一些遗憾:

我的活动材料准备的很丰富,孩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目标都已达到。但由于没有启发到位,孩子们没有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如果幼儿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这样便于教师知道每一位幼儿对数学领域的学习情况,能关注到个体,不至于“拔苗助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3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明确的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 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之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就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

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14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风车的转动、水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

许多转动现象幼儿虽然能接触到,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这些极易被忽略的转动现象却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帮助和用处。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了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什么东西会旋转》这一科学活动。

二、分析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能力。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说活动目标

怎样使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在操作活动中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操作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课件、利用大量的材料帮助幼儿探索转动,激发幼儿对探索转动现象的兴趣。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顺利开展探索活动获得丰富知识经验,我做了以下准备:

1、陀螺,可转动的玩具用具等。

2、课件。

3、绳子、筷子、牙签、橡皮泥、雪花片、纸板等。

这些准备能使幼儿理解转动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突破活动的难点。

六、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启发提问法、课件展示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来进行教学,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经验。

课件展示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观察课件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转动是来自某种力量。

2、学法:本次活动从幼儿角度出发主要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分类法等。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操作中体验转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操作法中幼儿能通过亲自动手而获取知识经验。

其次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视觉器官来感知事物。通过幼儿对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物品来理解转动。

七、说教学流程:

(一)通过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发幼儿探索转动的兴趣。

1、幼儿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并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

自由的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安全感,愉悦感,有了心理上的放松幼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探索中去。

2、通过亲自观察,探索,体验幼儿具备了大胆自信讲述自己的发现。所以这一环节就请幼儿说说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么运动的。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动起来呢?

(二)课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兴趣。请幼儿观看课件,根据转动需要的力量来源进行分类。

借助电力旋转:电风扇、洗衣机、录音机、电吹风、VCD机

借助风力旋转:风车、风力发电机

借住水力旋转:水车、磨面机

(三)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根据做中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幼儿进行猜想,怎样才能使它们转动起来呢?(可以两件物品合作)

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用亲自实验来验证刚才自己的猜想。教师为幼儿投放丰富的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操作并做好记录,记录形式没有过多要求只要幼儿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时有的幼儿在寻找材料,有的幼儿在与伙伴商量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有的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教师也参与其中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跟幼儿一起探索讨论,可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最后,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并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用大记录表来帮助他们总结:能转动的用笑脸表示,转不起来的用哭脸表示。如果实验有疑义可以共同验证一下,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己验证得到的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让幼儿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能转动起来,然后让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个部位转动起来了。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在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全身的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感觉,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五)活动延伸部分:。"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请你到周围去找一找哪些东西能转动,找到了,想一想,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能使一个好的科学活动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5

一大班综合说课:动物过冬、说教材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渴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1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 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17

一、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跃的发展等等。具体目标如下:

1、感受童话故事的深刻思想,懂得为他人着想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2、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并寻求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能大胆地想象,表现自己的情感。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难点分别如下:

活动重点:鼓励幼儿能大胆地想象,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操作表现对故事的理解。活动难点:对于现今的独生子女,为他人着想这一美德离他们越来越远,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童话故事的深刻思想,懂得为他人着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定位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并非通过说教来解决,是在理解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美好意境,从而产生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

二、说准备

教具准备:关于童话故事《巫婆与黑猫》的多媒体课件、绿底和黑底的猫图案、画彩色的猫所需的油画棒、建构材料:积木等、角色表演的道具、巫婆和黑猫的头饰。

课件中色彩鲜明的人物,能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起到一种生物(幼儿与课件)互动,运用课件演示,达到逼真的效果,同时我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声音,丰富的情感表现吸引幼儿,根据每个环节的需要,将课件、教师生动讲解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最终的一个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故事,同时获得故事以外的能力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多媒体演示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借助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将巫婆丑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及黑猫可爱却又常常受委屈的样子生动的表现出来,将情境的感染和语言的感知融为一体,突破活动难�

2、层层深入探究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也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活动以黑房子为线索,以开放性问题作导路,问题从表层次到深层次,从感知性提问到创造性提问,引起幼儿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层层深入,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获得新知识。

3、逆向思维法:故事中的巫婆与黑猫不断发生冲突,让幼儿随着情节的起伏兴奋不以,当巫婆经过几次改变小猫颜色,反而制造出更多的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逆向思维:“既然改变小波的颜色不能解决巫婆遇到的问题,那还能怎么做呢?”等让幼儿交流,并引导他们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班说课稿 18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中洋溢的对树的赞美和珍惜,体验、感受生活中有大树的美好,懂得爱护树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2.初步尝试朗诵散文诗,了解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清清爽爽。

活动准备

1.《树真好》教师教学资源。

2.《树真好》语音CD。

3.《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教师教学资源。

4.轻柔的背景音乐。

5.每个幼儿一套拼图。

6.幼儿学习资源3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观看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的课件,了解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提问: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我们可以怎样做。

(二)合作拼图,感受大树的美好。

1.请幼儿通过拼图继续找出大树的好处。

2.幼儿拼图,给大家讲一讲拼图的内容,说一说大树的好处。

3.教师出示相应挂图,并尽可能用诗中的语言小结。

(三)借助挂图,教师配乐示范朗诵散文诗。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散文诗的题目。请幼儿仔细听,思考自己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散文诗。

3.请幼儿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集体学说。

(四)利用《树真好》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了解诗词中的重叠词。

1.了解重叠词。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

2.播放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请幼儿认真听,找出重叠词,说一说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3.播放课件,师幼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五)发散思维,尝试仿编诗歌。

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诗中说的,大树还有那些好处,并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可以加上合适的重叠词。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19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20

说学法

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资料呈螺旋上升,表达潜力自然提高。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养。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潜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潜力。

说过程

《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其基本目的是透过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发现――组织讨论。扩散思维――动物分类。提升经验――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动物园又来了新朋友。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透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鼓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

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谢谢小朋友。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那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带给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

部分潜力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那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语言潜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应答的环境,透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即了解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动物的种类繁多,前面几种只是代表。经过幼儿讨论想象,会说出更多的动物,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使本活动重点得到突破。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它又吃什么呢?当老师问讨论结果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些动物只吃草,有些动物只吃肉,这样就为下一步动物分类打下基础。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如果简单的让小朋友给动物分类,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动物联欢、共进午餐的场景。你的朋友是谁?它就应在几号餐桌上,为什么?为了减少盲目性,每号餐桌上先送上两个小动物。老师简单总结,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置其它小动物。每位幼儿都十分兴奋和愉快。兴奋和愉快是幼儿活动的最佳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敢说,敢做,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用心性比较高。在那里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落实化解了难点。

5、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动物范围的广大,让探索没有止境。如果就此结束。刚激起的兴趣也持续不了多久。本活动的生成、延伸也是必须的了。动物不同,喜欢吃的食物也不同。请小朋友注意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带到幼儿园来,大家互相交流。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21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 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潜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潜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透过教材资料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潜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用心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潜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潜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6、问幼儿挂图中的图画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7、分组让幼儿把图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儿把图形送回家的结果。

六、说教法

运用准备好的图片及教具营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理解再这一活动中,我们要认识新朋友,用引导的方式进入主题,突破把图形分类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认识新的朋友和新的颜色,老师正确的指导,然后请幼儿自由的讨论,想一想再他门的家中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

七、板书设计

出示挂图,板书主题《图形找家》,认识各种图形;

板书:各种图形的名字,贴图形卡片;

送图形回家。

八、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欢的卡纸颜色剪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并向其他的幼儿介绍做的是什么,怎样做的,用到什么技巧等,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进一深化。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2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孩子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孩子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孩子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孩子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孩子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孩子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针对孩子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孩子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孩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孩子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孩子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孩子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孩子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孩子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孩子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孩子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让孩子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孩子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孩子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孩子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孩子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孩子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孩子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孩子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孩子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孩子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孩子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孩子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孩子纵向观察: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孩子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孩子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孩子,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孩子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孩子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孩子,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