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分析:

《责任》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写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三篇讲度课文全部为写中外优秀人物事迹的文章,要求通过学习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责任》就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批注自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喜欢表现自我;虽然不全是独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呵护宠爱之下,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意识。根据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

自学—辅导式、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教学手段:

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技术准备:

将“打碎玻璃——借钱——还钱”这三个场景的图片,做成幻灯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抓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2、通过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3、合理想象。并能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 指明“剧本”

(设计意图: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本课主要任务和内容)

(出示里根小时候的图片和成为美国总统后的照片,幻灯出示)

同学们,这是谁?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里根一些成长经历。在小里根成为美国总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影响至深,你知道是那件事吗?

1、指明学生复述事件。

2、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责任

起因 经过 结果

打碎玻璃 —— 借钱 —— 还钱

小里根行为

小里根心理:( ) ( ) ( )

3、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演员,小组合作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场景研究透彻并把它表演出来,课后让大家评评谁是本节课的最佳演员!

二、 “演员”排练

(设计意图:第1/2/3部分是重点段落,采用学生自学批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为下面表演做准备。)

1、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要求。

(1) 其余同学边听便勾画出三个场景中有关小里根行为的词句。

(2) 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

2、学生根据要求读书、圈画,小组交流安排角色及剧情教师巡视。(注意确保每一个场景都要有人来演)

三、我是小演员

(设计意图: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此同时观看表演的同学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评价表演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顺其自然地认同并产生责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伙伴若干,老人,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伙伴“纷纷逃跑”;

小里根“低头认错”、“哭”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难过、委屈。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第二幕:借钱

人物:父亲,母亲,小里根,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飞快地跑”

父亲“冷冰冰”、“严肃”

母亲心疼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为难、胆怯。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父亲母亲(演员)你们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父母的表现大相径庭,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第三幕:还钱

人物:父亲,小里根,餐馆老板、收废品老板等若干,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终于”、“郑重”

父亲“高兴”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自豪。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四、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重点内容重点提示,让学生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朗读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1、文中出现了父亲的三次语言,每次说话的语气都一样吗?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语气的不同?

3、成年后的里根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感想?齐读最后一段。

4、教师小结。

“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就是要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课后练习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设计意图:强化教学效果,并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一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3.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

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用具: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 才华横(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 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 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一说

(3)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 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 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体会三者间的关系。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1、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2、“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板书)

3、“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

4、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一个是《负荆请罪》。(板书)

5、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

6、(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7、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负荆请罪)

“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指名读。齐读。

(2)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3)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他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板书:英勇善战)

(4)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1、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

出示: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卿”qing正音)

(2)、引读:引起他们不和的原因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

3、师归纳小结: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讲叙了言和的过程。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一)从廉颇的语言着手,了解廉颇不服气的原因及他的性格特点。

1、结合屏幕上的两句句子说说将相不和的原因。 (不服气)

2、课文如何把廉颇的不服气表现出来的?找到相关句子。出示第10节。

这段话是通过语言写出了廉颇的不服气。读一读,思考廉颇讲了几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在书上作分层记号。(三层)

(1)指名交流。

(2)引读:他先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再说——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最后说——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3、再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三层意思。

(1)第一层的意思是:廉颇认为自己功劳大。

2从句中哪些词中看出他功劳大?

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就是“战功赫赫”)

2这句夸赞的话出自他自己的口中,你读一读,读出什么味道?

2出示词卡:居功自傲(自认为有功劳而感到骄傲)

(2)他认为蔺相如没能耐。 (换词:没本领)

(3)廉颇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

板书:为难

(4)谁能连起来把廉颇这段话的意思说给别人听?

4、请你再读读这段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豪爽耿直、居功自傲)

小结:课文就是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男生齐读。

(二)学习《渑池之会》,抓住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品读描写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

1、面对他的挑衅,蔺相如怎么做?找到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出示: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他就请病假不上朝。

(2)课文又写了有一次蔺相如路上偶遇廉颇的做法——指名交流

出示: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就赶紧叫车夫往回赶。

2、你们发现蔺相如怎么做?板书:避让

3、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就像廉颇所说的仅仅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划出重点语句,写出感受。

4、渑池会上,秦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占赵王的便宜,羞辱赵王。读一读渑池之会的内容,说说面对什么情况,蔺相如怎么说。

(1)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说——

出示:

“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出示:瑟、缶的图片

你们看,瑟是一种弹弦乐器,而缶是一种瓦器,用以盛酒浆。

(2)秦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蔺相如忽的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

出示:“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跟你拼了!”

(出示词卡:声色俱厉)解释: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再读。

5、这就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的表现。从蔺相如的语言中,你认为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他的能耐表现在哪里?同桌交流。

2有智慧。(和秦王针锋相对,让秦王击缶,使他在言语间占不了便宜。)

2有勇气。(蔺相如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敌人刀光剑影地相拼,但是凭着智慧和勇气,与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捍卫赵国的尊严,怎么说没能耐呢?)

小结:综上所述,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张嘴,而是靠着聪明才智、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如果蔺相如就在你面前,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对他说:——(你真有能耐!)

(三)继续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通过品读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关键语句,体会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同时感受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1、这么有能耐的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为难的?师引读:廉颇要为难蔺相如的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他——;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就——。蔺相如对廉颇的挑衅是——避让。(生答)

师;蔺相如为什么避让廉颇?是真的怕他?默读课文,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出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从这里你们读懂了什么?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才这样委屈自己,这就叫——板书:顾全大局

5、出示: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那里。他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地位,不顾国家利益,真是不应该。

“不应该”什么?(为了地位,不顾国家利益。)

6、引读。

师:廉颇知道自己不顾国家利益,觉得自己真是罪人,——(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可见他能——板书:知错就改,(请罪态度相当诚恳)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热情”一词可见他不计前嫌)从此以后,——两人结为知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7、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8、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9、从《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10、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总结。

板书: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英勇善战)廉颇蔺相如(有勇有谋)

为难知错就改避让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噪音花岗石蜷捐躯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