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
学生视角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难点
了解德国小姑娘为出行所做的充分地准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自行商讨解决。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辩论文题是:长出独立的翅膀。
重点
在辩论中体会思想观念的不同,国家经济情况现状等。学习乌塔的独立品格,有爱的思想以及可敬的毅力。
设计特色
1.自学课文。
2,开展辩论活动,旁征博引,阐明观点。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的关于德国、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2.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 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有效地检查自学情况。)
二、质疑
1.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如何看待乌塔的?——板书“我眼看乌塔的”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乌塔及乌塔的做法。相信,在学生之间肯定要有不同想法,这是引起争论的开始。)
2.同学们对乌塔有了一定的看法,并分别发表意见,可见你们进行了充分地预习。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读书鼓励有独特见解的人,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同时,不脱离书中的语言,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又有了一个界定。相信,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3。可以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 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4。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三、激情
1,导入 。是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预习中查到的资料,准备一两分钟的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深入地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的能力。)
2。一分钟演讲。
(对学生的表达水平定位不要太高,只要表达出来即可。这种形式只在于鼓励学生长篇说话,认识自己。)
3.导入 “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板书。
4.谈谈我们自己该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5.师生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把下列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用“/”划去。
2.说讲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五、实践活动
你们都去过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放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
7* 乌 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乌塔》一课反思
昨天,学习了一篇课文《乌塔》,讲的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她不但自己挣路费,而且阅读了大量书籍。学完这篇课文,作业布置让学生写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想法。
今天作业收上来以后,我仔细阅读着孩子们的“心”。其中,陈浩淼同学写的《我要飞》给我很大的触动。他在习作中这样写到:向乌塔那样一个人游欧洲,简直是想都别想,而且假如家长真的让去的话,学校也不会同意。你看,乌塔是利用暑假去的,因为外国从不留作业,而我们呢?整个暑假都被排的满满当当,我们首先做完学校留的作业,然后呢,还得再做家长留的一堆课外作业,这还不够,家长还得给报几个课外班。所以我们连出去玩的机会都没有了。我想对全国的家长、老师们说:让我们玩玩吧,把我们放开,让我们展翅高飞吧!
看完他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孩子太累了。这也是我们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反映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身为他们的老师,如何能让他们学的有兴趣,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锻炼他们的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长大后,步入社会能向小鸟一样自由翱翔而不象虎皮鹦鹉一样,离开了鸟笼,却因为失去了觅食能力,饿死在大自然中!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呢!
生:旅游可以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
生:我不喜欢旅游。旅游太累了,我最怕吃苦头。
(大家都笑了起来。)
师:很好,你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和哪些人出游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生:我不敢,还没上火车就哭着要妈妈。
(全班大笑)
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外面太危险,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
生:我会一到那里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去接我。
(又是一阵笑声)
……
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好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地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
[ 反思:对于略读课文,特别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进行单元组训练。因此,首先必须让孩子充分地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前教师要求的提出,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读与思有效结合。课堂伊始,教师便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同时也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片段二:
师: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
生:她这样做,难道她的父母不担心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想像她那样。
师: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乌塔呢?
师:我们来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让你们亲自去问问乌塔,好吗?
生:(齐)好!
(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把学生分成了乌塔、记者两方,准备展开讨论。)
(学生开始合作:记者小队每队最多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乌塔方准备应答记者的各种问题,要求他们有备无患。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双方出谋划策。)
(十分钟后合作暂停。)
师: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了来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掌声)
师:下面我们请记者朋友和乌塔自由交流。
(指定一个记者组和一个乌塔组上台交流)
记者:你好,乌塔!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大家都笑了起来)
记者:我想向你提几个问题。
乌塔:欢迎提问。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记者: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你打工挣的钱够吗?
乌塔:因为我的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我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在旅游的过程中,我还得节约。(课文中讲到了乌塔对作者说: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一组示范完毕)
师: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间到。
记者:谢谢!
乌塔:不用谢。欢迎你们到德国旅游。
(掌声雷动)
师:下面,请各位记者和乌塔自由交流。
(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自由交流进行了十分钟)
师:请乌塔组和记者组分别评出各自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最精彩的回答)
(这里只摘取一个例子)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的指导,会增长见识吗?
乌塔:我在出行前不是准备了整整3年吗?在这3年里,我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见课文“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疑问展开辩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学生的见解也并非随意发表,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密切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后得出的。]
片段三:
师:此时,你最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生:乌塔,我真羡慕你,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
生:乌塔,我太佩服你了。14岁的你三年前就做出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决定,说明你很有胆识。你能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游,说明你很有恒心。在旅游的过程中,你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把旅游顺利进行下去,说明你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我要向你学习。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乌塔,你已经成功地周游了欧洲,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一定要和你交朋友。
师:大家对乌塔的壮举充满了钦佩之情,那么请你们站在客观的角度讨论一下:一个未成年人,应不应该独自远行?
生:我觉得不应该。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难免有意外发生,到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不少同学连连点头)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一个未成年人他的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是有限的,旅行的事等成年了再实现也可 我们应该从小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这样的旅行最能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既然出门前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那么有再大的困难我都可以克服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
生:老师,您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乌塔一样独自远行吗?
(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是跃跃欲试)
师:� 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在积极的讨论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给学生构建了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专家点评]
王艳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见片段三)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此可谓“四两拨千金”。
3、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 ”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六、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乌塔》: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学生字
二、记多音字
三、释词语
四、找词语
近义词:惬意---舒服 兴趣---爱好 疲倦---倦怠 精巧---精致 筋疲力尽---无精打采反义词:喜欢---讨厌 完毕---开始 惬意---难受 美丽---丑陋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五、知段意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在罗马认识乌塔。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通过叙述我和乌塔的交往,表现了乌塔热情、自立的个性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段(第11、12自然段):写乌塔继续自己的旅游。
六、品主题
本文叙述了“我”在罗马认识乌塔,得知她独自一人游欧洲,对她大胆独立感到吃惊和敬佩。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
(3)�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成人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习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下体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 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 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认读6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能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了解乌塔独自一个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个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自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汇报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组织讨论
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 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课前谈话:
《我想……》
我,很想有一双翅膀
那样, 我就能象鸟儿一样飞过广阔的天空
去那远方, 看看巴黎铁塔的模样
我,很想有一副船桨
那样, 我就能象鱼儿一样渡过无边的海洋
到那岸边, 听听太平洋海浪的歌唱
我,很想变一缕微风
那样, 我就能象风儿一样穿过广袤的平原
轻柔地飞, 悄悄抚过威尼斯的脸庞
我,很想对爸爸妈妈讲
……
师: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大家自由地来读读!你从诗中感受到什么?(渴望成长,渴望独立)
一:导入,揭题,初始乌塔
师:是呀,同样有一个充满理想,渴望独立的女孩,她如柳絮和蒲公英般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独自一人先后游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几乎游遍了整个欧洲。
师:这个德国小朋友叫乌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知乌塔
1、 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词语交流
(1) 瑞士 奥地利 意大利 希腊
威尼斯 佛罗伦萨 波恩 汉堡
师:这两组词语,都是外国的国家和城市的名字,比较难读,让我再读一遍。
(2)筋疲力尽 疲倦 一时语塞
睡得正香 惬意 马上反驳
师:自由读读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请你们上下两组最照着读读看)
(是啊,上下两组的意思是相对的。是啊,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起词语来就更有情味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组词语。)
3、现在,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
师:如果能抓住重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讲了一个德国小女孩…… 师:简洁明了,很精炼很完整!
三:细读课文,走进乌塔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精心准备)
2、读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多读课文收获会更多,默读课文,思考乌塔为此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在写下自己的感受。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师: 乌塔做了哪些准备?
(准备之充分,做事之周到、考虑之细心、)
师:能通过朗读读出乌塔的细心和周到吗?(抽生读—齐读)
3、 为了这次旅行,乌塔还作了哪些准备?
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读着这句话时,哪些词语跳入你的眼帘呢?
生:
师:(三年时间、每个周末)你感受到什么?——时间之长 过程之坚持不懈
想想,她还可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挣旅费呢?
4、乌塔挣旅行费的时候,你们可能在干些什么呢?
一个周末,当乌塔在街上分发广告单的时候,此时你正在——
又一个周末,当乌塔陪着邻家的孩子玩的时候,你正在——
一个假期,当乌塔忙着到餐馆帮忙洗碗时,你正在——
一个除夕的夜晚,当乌塔忙着帮邻居搬运年货的时候,你正在——
读到这里,这个14岁的女孩能够只身游欧洲,似乎也不是那么奇怪的事情了,因为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你们去旅行,钱哪里来?而乌塔呢?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生活上自立
四:读1-6自然段
师:正因为乌塔做了这些准备,再来猜猜,乌塔此行的旅途怎么样?(快乐、轻松)
是啊,请大家速读课文1——6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乌塔旅行的轻松愉快?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师:啊!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五: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8-9
1、过渡语: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是令人敬佩,那么在她身上还可以发现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我们来看作者和乌塔的两次争论中体会到什么?
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的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板书:思想上独立
是啊,乌塔不仅是个生活上自立的女孩,更是个思想上独立的女孩。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基于这种想法,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设计理念: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
(1)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
(3)�
(1)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设计意图: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5.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四、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 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意图: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受
1.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1)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7.乌塔
1.打工挣钱 有主见
乌塔——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胆大心细
3.懂得自保、自救 自立精神
教后反思:
《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体现了课堂教学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我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探究活动
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关于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调查报告,并写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设想如果真的到中国来旅游,你和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她来到中国会有何感受。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已的见解。
2、按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和中国小学生的不同在哪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哪些地方。
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 自学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交流读书的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一个14岁的小学生,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独出门?”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3.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期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有责任感、有计划。如:然后给家里拨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三、 讨论: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四、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可列成表格,和小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