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学习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2、集体交流。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广泛的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吧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3、你认为短文重哪个句子含义深刻,你应该怎么理解?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启发思路
1、启发谈话。张亚昆是我们班的长跑运动员,平日里她刻苦训练,发誓要在明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假设明天就开始了,今天晚上他做梦了,请大家看录像。
2、请你来说说他做的梦?
3、交流。评议。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具体。
二、我们都做过梦吗?下面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梦吧
要求说的清楚具体。讲明白。说自己的梦要说实话,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畅谈理想
1、假设你们穿越时空,来到了20年以后,那么你现在什么样呢?
2、畅谈自己的未来。
3、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么作呢?
四、把自己的爱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引导学生复习《挑山工》
二、引导学生复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做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e sou guang liu liu jie zou
ping heng song du ju su
dan wu zhui dao ai ma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折( ) 转( )
( ) ( ) ( )
正( ) 传( ) 挑( )
( ) ( ) ( )
3、给句子换个说法:
⑴ 因为挑扇工不能直上直下,所以他们走的路要比游人多一倍。
⑵ 因为多年当挑山工,所以他们的个子大多又矮又粗。
4、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 我心悦诚服的点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意味深长的哲理。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这就是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塔远眺时,设法让她看到的事实,那么父亲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她欣赏风景而已吗?那父亲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应该读出什么呢?(充满希望和慈爱)请男同学扮演一下父亲来读。
4、父亲的这些教导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第3段)
(二)结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过渡:父亲的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加以说明?
第一件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板书)
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思考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是什么?她怎样解决?学生读、交流,自由发言。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2、学生发言,总结作者遇到的困难(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40件,而维黛安太太却无法在两星期内编织出40件毛衣。)
3、交流: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40件毛衣的订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
A.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①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并造句。
②指导学生读出“我”当时异常兴奋、喜悦的心情。
B.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
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
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
A.伤心、难过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难道就这样放弃?此时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5、一个“猛然”一个“一定”,我感觉作者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
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
6、作者走这条路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引读: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指导读出时装的多;读出作者的自豪;读出作者的喜悦)
7、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此时,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父亲的教导,“我”怎么会有今天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第二件事──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板书)
1、作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多亏了父亲的教导。接着,作者还介绍了她取得成功的哪件事呢?
2、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作者又遇到什么困难呢?(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3、是怎样克服的?结果──(生答:时装展如期举行……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作者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
四、回归文本,领悟写法
“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
(开时装展之所以成功,也和父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它和“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同时印证了父亲的教导是正确的。)
①这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件事作者介绍得详细,第二件事作者写得简略。)
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既能点明中心,又详略得当。)
五、总结课堂,延伸生活
1、师:就是这样善于另辟蹊径克服困难,作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
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千万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走另一条路,就一定能成功。)
2、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预设回答)
生1:画画时,我本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
生2:叔叔本来开的是时装店,赚不了钱,后来他就去开了饮食店,生意十分兴隆。
师:老师也了解到一个事例想和你们分享。(爱迪生的事例)
3、老师还想送一首小诗给你们,请齐读。(课件出示)
4、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第二次获胜的原因。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语气也能为学生分析人物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以疑导读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并完成初读任务。】
二、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同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 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 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 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神奇效果,再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演示讲述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 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 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 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 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 自己研读。
(4) 交流感悟。
【解放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个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浅、或深、或对、或错,只要是在思考,只要敢说,都应该鼓励,从而激活课堂。】
3、 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随机板书: 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孙膑 齐威王傲慢、轻敌
↓
认真思考分析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训练。在读中内化课文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同时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五、 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实践训练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创造发挥,训练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 】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 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
四、 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 】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 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长相思》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
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四、悟词意
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
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写片段: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
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