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秀3篇】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自相矛盾的例子有哪些呢?这里是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幻灯片)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幻灯片)

3、出示:楚国   卖    矛        盾         戳穿(幻灯片)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议。

4、试一试:  (   )盾      (  ) 矛     锐利的(   )(幻灯片)

5、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齐读全文

2、师: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尽可能展示产品的优点,本文商人卖什么产品?他是怎么推销的?

理解“夸口”

板书:我的矛                我的盾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3、师:你了解矛和盾吗?(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矛: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4、你这个小商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矛与盾的呢?(抽生读)

5、小组竟读:

(1)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吗?

(2)为了突出矛的锐利,盾的坚固,他把矛与盾与谁比?

(3)一般人买矛与盾都是成对购买,用来防守别人的矛与盾

(幻灯片)他知道商品要打广告才能卖出去,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剧小表演。

四、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五、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