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由于对社会环境的陌生,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对家庭的依恋表现在对幼儿园的拒绝,包括对老师有距离感。集体生活,使具有自我意识的萌芽却又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感到约束而不快乐。因此,本活动通过游戏及游戏中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等,逐渐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消除对老师的陌生和惧怕的情绪,萌发幼儿与老师喜爱之情,逐步建立快乐的玩伴关系、合作关系,乐意亲近老师。

同时考虑到小班孩子来幼儿园不久,与同伴不太熟悉,尚存拘谨感,对活动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厚,因此鼓励幼儿大胆地投入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让幼儿看老师与姐姐的表演、和老师一起参与活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变“观摩、旁观活动”为“参与、投入活动”。

活动目标:

1、从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中,体会老师对孩子的亲呢感情。

2、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念儿歌。

活动准备:教师与一个大班幼儿排练儿歌表演。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老师”

1、我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用手把眼睛蒙起来,听到我说一、二、三就来找一找。

2、(教师躲在门后、柜子后、钢琴下等幼儿容易找的地方)如果找到了,要叫我一声“戎老师!我看见你喽!”,我就出来了。

3、对能把老师找出来的孩子,教师以拥抱、亲亲、抚摸等方式,表示对他的喜爱,并说“你真行!”

(二)应答游戏

1、你们都知道我叫戎老师,你们也有自己的名字。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我叫到谁的名字,谁就答应我“哦,我来了!”(可示范一遍)

2、对回答的对的孩子老师说:“乖孩子,老师叫你会答应,真乖!老师喜欢你”并以握手、亲亲、拥抱等方式表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加深对红色、圆形的认识。

2、巩固4以内数的点数。

3、知道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并简单了解几种常见的取暖用具。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玩偶小兔、故事《小兔找太阳》、挂图四幅、

活动流程:

谈话导入:宝宝,你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小动物?(请幼儿自由回答)今天也有一只“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路蹦蹦跳跳”的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看看它是谁?出示玩偶小兔!宝宝,来和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你好呀!欢迎来做客!”“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欣赏故事:边听故事,边放挂图!

提问:宝宝,故事里有谁?(小兔、兔妈妈)小兔要去干嘛?(找太阳)

师总结: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找太阳》

小兔到什么地方找过太阳?(屋子里、菜园子里、天上)它把什么当做了太阳?(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分别有几个?最后小兔找到太阳了吗?在哪找到的?宝宝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吗?(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寻找圆圆的、红红的东西:

宝宝,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红红的圆圆的?(苹果、西红柿、樱桃、小红点)

了解冬天的取暖用具:

宝宝,早上来上幼儿园的时候感觉外面怎么样啊?(冷)小朋友穿上了什么样的衣服?(棉袄、棉裤、棉鞋、棉帽、棉手套)师小结: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宝宝,咱们的教室里冷不冷?为什么?(有暖气片、空调)你家里是用什么东西取暖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取暖?(暖手宝、暖水袋、电热毯、电暖风)

这些东西都是冬天的取暖用具,宝宝想一想,太阳照在我们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暖和、暖洋洋的)师小结: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

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现在天冷了,小朋友就不想出去玩了,但是这样是不好的,天冷也要坚持锻炼身体,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才有好处!现在咱们就到外面去跑跑步,做做运动,锻炼身体,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管,尝试用小麦管进行吹画。

2、发展对色彩的想象力,体验吹画过程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颜料(红、白)、小麦管、黑色卡纸、麦秆。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小麦管进行吹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有一幅画要给你们看看。(教师出示范画)老师画的是什么呢?

2、师:小朋友说的都对,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认识小麦管

1、师:这幅画是老师吹出来的,这就要请一位好朋友了,咦,这是什么呢?(出示小麦草)这是小麦的家,老师用剪刀剪了一小节,这就是我们吹画的好朋友——小麦管

2、师:那要怎么吹呢?我们先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嘴巴对着手心吹,有没有风?

3、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吹画了。小嘴巴对着小麦管的一头,另一头对着颜料,用力吹一吹,上吹吹、下吹吹、这边吹吹、那边吹吹,可以往各个方向吹一吹。

4、请一名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回到座位旁边,每人一根小麦管,老师为幼儿的纸上滴几滴颜料。

2、重点指导幼儿进行吹,而不是吸

四、展示

师:小朋友吹得都很棒,谁来说一说你吹得是什么画呢?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等画干了之后可以把我们吹得画拿到教室给小朋友一起看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选择麦秆作为材料,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对于农村,麦秆很常见,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在家人的庇护下,很少见过麦秆,加上玩颜料宝宝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本次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利用小麦管进行吹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不大,有些小朋友能很好的吹出美丽的画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操作的纸选择不当,导致颜料不能很好地吸收;颜料调的不稀,有些小朋友吹不动颜料。第一次上科研课,虽然失误很多,但也给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小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思考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实际上是馍,它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各种人物、动物等造型。其制作材料简便易得,制作灵活方便-§ ,色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配,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寿辰生日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少不了面塑的点缀和烘托。因此,在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那些色形俱佳的面点常常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尝一尝、做一做的欲望。在小班,开展《面塑》活动,应以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情感及过程中方法、习惯的培养为主,重视区域自选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引导幼儿通过欣赏面塑作品、观看艺人表演、学习童谣以及尝试揉、团、捏等操作活动,感受面塑活动的乐趣并产生喜爱的情感,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主题活动总目标

1、通过欣赏面塑作品及观看民间艺人制作等活动,初步感受面塑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2、初步认识一些制作面塑的简单工具,了解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面的可塑性,尝试用搓、团圆、压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塑造活动,体验想象和表现的乐趣。

4、喜欢面塑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把面泥按颜色分放、收拾散落的碎泥等)。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1

面泥真好玩

艺术

区域、分散

2

好看的面塑

社会

区域、分散

3

我看叔叔捏面人

社会、语言、艺术

集体

4

童谣《捏面人》

语言

集体

5

我学叔叔捏面人

艺术

集体

6

我们的面塑展

艺术

区域、分散

环境创设

(1)小墙饰:①幼儿收集的有关面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②幼儿与捏面人艺人共同捏面人的照片;③捏面人的步骤图;

(2)展览:①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面塑作品和图片;②捏面人的艺人制作的一些作品;③幼儿自制面人的展览;

(3)区域:分阶段提供各种颜色的面泥以及模具、牙签、小棒、豆子等辅助工具;

(4)游戏:《面点屋》。

小班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使用废旧海报进行撕贴创作。

2、通过撕、贴等方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自然、朴实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学习使用旧海报撕贴成水果。

活动难点:根据观察、想象撕贴出各种水果,表现水果特征。

活动准备:画有大树图的画纸(人手一份)、废旧海报若干、胶水、

小毛巾、布置水果展。

活动过程:

一、参观水果展

1、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水果展,提出问题:

(1)秋天的水果有许多,除了我们班里之外,你还认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哪些水果?为什么?

二、观察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画有大树图的范画提问:这是果园里的一棵果树,可是它的果子被小猴子全摘走了,你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水果呢?

2、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看法

3、师:你们说的都很好,那我们来给大树结出苹果来吧。

三、师示范撕贴过程

1、先拿出纸对折后,撕出水果的形状,然后涂上胶水贴在树上。(注意贴好水果后把手在小毛巾上擦一擦)

2、师:水果还可以贴在哪里呢?

四、幼儿撕贴

幼儿撕贴、师巡视个别指导。

一、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

2、布置“秋天的果树园”(张贴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出汗后的处理方法,逐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出汗时人正常的散热现象。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身干净的衣服。 2、毛巾,幼儿人手一条。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让孩子们进行锻炼,引出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进行走、跑、跳、钻、爬等体育活动,直到幼儿稍微出汗为止。

二、讨论运动后的感受,知道我们出汗了。

1、引导幼儿观察出汗的现象,亲身感受出汗时的`感觉。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呢?摸摸自己的背上、头上和没有运动对比,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观察并摸一摸自己的身体,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小结:小朋友觉得很热,身上黏糊糊的,还湿湿的,大家都发现自己出汗了。

2、让幼儿知道出汗时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1)教师:身上出汗了,我们觉得黏糊糊的,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舒服一些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吃冷饮、吹风扇、换衣服、洗澡、擦身体等。)

(3)教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当运动出汗了以后不能马上吹空调或风扇,也不能立即吃冷饮,应该换一身干衣服或洗澡擦身。

(4)教师组织幼儿分批到水池用温水擦身,并换上干净的衣服。

(5)请幼儿讲一讲换洗后的感觉。

教师:现在你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教师小结:现在换上了干净的衣服,那么我们的身上也就没有汗了,我们的身体不会臭臭,同时也不会黏黏的了,所以我们就感觉舒服了!

三、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出汗的作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人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吗?

(2)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天气热时、运动后、生病等时候我们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能帮助人体排出过多的热量和毒素,使人体恢复正常的体温。

四、教师带领幼儿终结活动内容,并鼓励幼儿在今后遇到出汗情况时能及时擦汗换衣、懂得照顾自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