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2、初步让学生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3、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重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一、 激趣导入
1、 师提问:开学了,你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啊?
数一数有几个?
你能用小圆点表示出这个数吗?
2、现在还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
谁会提一个问题?
一、 指导看图,巩固深化
1、 师: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一块去郊游!
2、 引导数数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给一分钟时间)谁来说一说?
3、 逐一在图上数出1~10种物体的个数。
4、打开书10幅图说说图意
提问:7、8、10个圆点分别表示哪种东西的个数?气球下点几个点?画圆点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符号代替圆点?
一、 总结提升,发现乐趣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还可以数一数,你能数出来吗?
2 小练习:在本子上画出相应的圈。
你家里有几口人?
今年你几岁啦?
你书包里有几本书?
你这一排有几个同学?
师:希望小朋友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教幼儿初步学会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注意唱准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2、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用歌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3、在学唱绕口令歌曲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唱准字音。
教学难点: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教学准备:
自制图片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秋天多么美》做小跑步进活动室。
2、出示图片,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3、发声练习
1=C2/4
1234|5—|555|555|5432|1—||
兔子跳又跳,跳跳跳跳跳跳,兔子跳又跳。
二、基本部分
1、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回答问题: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
2、学习听前奏:
3、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听歌词,说一说歌词中说什么了?
4、教幼儿朗诵歌词并理解词义,提出要求:朗诵歌词要清晰准确。
5、教幼儿学唱新歌,用整首演唱的方法教唱,要求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6、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重点指导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7、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8、分组演唱歌曲,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9、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学习情况,对本节课守纪律的幼儿进行表扬。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而不再是学习的容器。在唱歌教学中最难的解决的是幼儿机械记忆歌词的环节。以前很多教学中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有写歌词幼儿怎么听都不懂,只要音似胡乱唱一通的现象存在得不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在设法将自己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即利用视觉符号或运动觉符号,利用创造或利用教师暗示的线索等。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图例的运用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为下面幼儿创编歌曲作了准备,使幼儿的思维、记忆有了形象、具体的依据。歌曲结构中休止符的区别则用“红花”来代表,即帮助幼儿区分又帮助幼儿记忆对比,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区分结构中的难点。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是在唱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歌曲是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由此记忆歌词,熟悉曲调并不难,幼儿能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地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韵脚发音“U”,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感受儿歌的诙谐。
2.通过手指游戏和动作匹配,感知、理解儿歌。
3.培养准确发音的意识,提高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图片:虎、鹿、猪、兔、鼠及背景图片。
2.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1.依次出示虎、鹿、猪、兔、鼠让幼儿一一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发音。
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虎)小朋友看,谁来啦?(帮助幼儿正确发音)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虎”。
(依次出示鹿、猪、兔、鼠。)
2.教师变换指图的节奏,引导幼儿进行有趣的表达、正音活动,感受儿歌的诙谐。
教师:小动物都到齐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谁?(教师指图,幼儿练习发音。)
教师:现在啊,我要加快速度了,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灵,一看就能说出小动物的名称了。
(二)引导幼儿感知韵脚发音“U”,熟悉儿歌内容。
1.教师借助PPT课件,诙谐地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老师给还这些小动物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边出示PPT边诙谐地朗诵儿歌。)
2.借助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儿歌。
教师:在这首儿歌里,老虎在哪里的呀?(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山的图片并学习儿歌第一句。)依次提问鹿、猪、兔、鼠在哪里,学习儿歌二、三、四、五句。
教师:数一数(出示数一数及数字的图片)1、2、3、4、5----都有谁呀?(出示虎、鹿、猪、兔、鼠图片)
3.师幼完整朗诵儿歌1-2遍。
教师:这首儿歌真有趣,让我们看着图片完整地读一读。
4.用抽取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教师:小动物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一个游戏,看谁躲起来了,你能不能记住它?
(三)师幼共同创造性的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运用“重复儿歌句尾词”的方法朗诵儿歌,并用眼神、手势引导幼儿参与朗诵。
教师:老师朗诵:“山上一只虎——”宝宝们朗诵:“虎虎,虎虎虎……”教师朗诵:“林中一只鹿——”宝宝们朗诵:“鹿鹿,鹿鹿鹿……”
(四)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按照儿歌的句式和韵脚,继续寻找其他动物仿编儿歌。
教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它们也想要编进这首好听的儿歌里呢!我们等一会儿再来编一编。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图片进行有规律的裁剪,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拼图游戏。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
班级幼儿年龄在5岁半到6岁,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一些经验,能较清楚的说出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幼儿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在前期幼儿已有了一些对正方体、长方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数一数》,想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设计中幼儿数立体图形的过程是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守恒,同时也让幼儿可以掌握数立体图形的不同方法,如:竖着一列一列数、横着一排一排数等。能在组合的立体图形中找出各类立体图形,进行计数,初步感知数与体的关系。增进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
3、个别操作验证、体验数与体关系。
4、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2、体验数与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活动难点:感知数形关系,推断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1、一只摸箱,内装正方体、长方体各一个。
2、幼儿实物操作纸,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3、平面立体图形操作纸,大正方体积木若干。
4、PPT
活动过程
1、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出示一摸箱,玩“神奇的魔术箱”小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摸箱,这次的玩法和我们以前玩法不同。是要你们的双手去摸去感觉,并把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给大家描述出来(请幼儿在魔术箱里摸一个积木,并说一说)
——我摸到了一个什么立体图形,下面幼儿要回忆来描述它的特征。
——幼儿将摸的物品进行特征上的描述,让下面幼儿来说出事什么立体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全体幼儿来说出名称和其特征。(教师不断改变立体图形的方向位置)
小结只要记住立体图形的特征,不管立体图形怎样变换位置和方向,他还是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守恒)
二、学习数立方体
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立体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最喜欢玩,拼一拼、藏一藏的游戏,他们是几个几个拼在一起来,再把自己藏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立体图形都找出来。
——看看这几个立体图形都是由什么立体图形,再数一数每一种立体图形有几个。
——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谁用的方法数的又快又准确。
(1)幼儿自由做操作纸后交流。
(2)将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你是怎么数的。(幼儿有争议,教师用实物验证)
小结: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竖着一列一列的数,可以横着一排一排的数,或者是几个几个的数,还要把藏在后面看不见的立体图形也要数到,这样才能数的结果又快又最准确。
三、看平面立体图形
——你们太厉害了,一下就准确的数出了他们的数量,把藏起来的也数到了,这些立体图形还要和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这些立体图形变呀变,变成了什么。
——我们用刚才学到了方法来数一数,看看谁数的最快、最准确。
小结:看来你们用到了刚才学到的方法以外,还发现了当用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搭出来的,相同形状、相同高度的立体图形,我们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数量就是相同的,这样我们也能很快数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四、延伸活动
——我们幼儿园需要新修一间保安亭,看看这间保安亭需要多少长方体的块砖呢。(观察柱子的数量,算出砖的数量)。
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猜测出被遮挡的立体方块的数量,知道体是在数量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本课的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