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第1---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

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

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 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 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 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 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3、 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4、 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学生排法中:①排成两行的:;②差相等的;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

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

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复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课堂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能根据100以内两个数的比较大小,能正确运用“ 〉、〈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重点分析

100以内数是一年级学生刚刚才认识的,两位数比大小有十位相同和十位不相同两种情况,较为有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两位数比大小有十位相同和十位不相同两种情况,较为有难度。

教学方法

1举例说明法

2引导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旧知

给数字宝宝找房子。出示数字2 38 46 5 63 9 68 100

第一个房子是一位数的房子,第二个房子是两位数的房子,第三个房子是三位数的房子。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今天一大早,小松鼠和小白兔出去采蘑菇,采着满满的`一篮子蘑菇回来,小松鼠兔采了46个蘑菇,小白兔采了38个蘑菇,同学们,你们说说谁采的多呢?为什么呢?

1利用小木棒比较46和38的大小。

用小木棒摆一摆:46由4捆小木棒和6根小木棒

38由3捆小木棒和8根小木棒

左边是46,右边是38,谁来说说这两个数谁大谁小,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呢?(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6在38的后面,所以46>38。

(2)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所以46>38。

2.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1)在两个计数器上分别拨出53和56

(2)比较53和56的大小,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方法一:根据数的顺序来比,53在56的前面,所以53<56。

方法二:53和56的十位上都是5,表示有5个十,所以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上的数,53的个位上是3,56的个位上是6,所以53<56。

(3)训练比较大小。

35○39 46○48 63○69

3.再次观察42>37和23<25这两组数,归纳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点拨及小结。

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25○23

86○89

99○99

谁大?

小结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2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3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页。

教学案例

师:说一个你最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并说说为什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把学生编好的算式卡片贴到黑板上。)师:看着一黑板乱七八糟的卡片,你现在最想对它们做什么?谁愿意帮这个忙?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这个课例就本着这一理念为指导,创设了一个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用卡片写下自己所编的算式题;小组讨论分类的标准、依据,各自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开放思维空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学问”的素养。本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猜想、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数和双数。

1、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请学生比较两个队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找特点,分类。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形状进行分类。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师:右边边框是折线的数图都是单数,右边边框是直线的数图都是双数。板书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

4、反馈练习:要求:先判断数图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说出它表示几。

二、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1、提问与猜想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两张数图拼成一张数图,结果会是什么数?接着小组合作,每人拿两张数图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然后观察小组4个人的拼图,问学生发现什么规律了。

2、实践与验证

小组上黑板边操作边汇报。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提示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结果?

(板书: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双数=单数)

3、巩固练习书本第2大题第一行(看数图,写算式)。

三、实践与运用。

1、计算:(第3大题)

⑴先判断和是什么数,再计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独立计算。

2、出示题4

口答:大组找规律接龙赛,每组开火车往下接5个数。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组派代表说说接的是什么数?

3、数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两个队伍要接成一个队伍往回走,想想,它们的队伍里有没有单个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四、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谁的表现最棒呢?和是双数和是单数

(学生畅所欲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