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9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示例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110-8=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
(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
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学情预设:
①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6+5=□……
(6)优化算法
①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
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③优化算法:
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情预设: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
②因为9和8=17,所以8+9=17
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