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3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习情境,不仅复习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习,从而形成对比,为学习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教学目标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连加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
第74页的第5至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习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1.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体验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 数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你说我摆”一课时,让学生听老师说自己动手摆物体。)(师:“摆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球体,在左边摆一个长方体,右边摆一个圆 柱体”学生摆完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摆的与对面的同学摆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为什么?学生:“中间的正方体与球体是相同的,长方体与圆柱体与对面同学摆的正好相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摆放的物体就相反。
2.练习的设计讲求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设计,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里的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说我摆”一课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小组把各自带来的各种物体集中并打乱,然后,学生把眼睛闭上,老师说出物体的名称学生凭已掌握的物体的特征,摸出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数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在尝试中,会有所发现,在讨论中会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46
+7
53
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
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师: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借助了什么学具吗?
让学生回忆起借助了小棒。
教师:今天我们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46+47的计算过程。
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分别摆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后,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出:把单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来,刚好凑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这时还剩下3根单独的小棒,整捆和单根的合起来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上显示:
教师:利用小棒同学们已经能算出46+47的结果了,如果没有小棒用竖式我们又该怎样计算46+47呢?首先你会写46+47的竖式吗?
请一生上台写竖式后教师用一块纸板遮住47的4。
教师: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遮住十位上的4以后的竖式和左边的竖式一模一样了。
教师取走纸板,十位上多一个4以后该怎么算呢?你会算吗?
如果学生有会算的,可请他来讲一讲他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计算的全过程,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依然从个位加起,6+7满10了,向十位进1,剩下的3对齐个位写,然后把十位上的两个4相加得8,现加上进位的1合起来就是9,把9对齐十位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6
+417
93
教师:比较一下两道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两道竖式后回答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都要把数位对齐,并且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师:除了这样算,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你会算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做第90页试一试。分别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在计算类似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再加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进位的1。
2.教学例4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了,让我们来看看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相互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集体抽一两个学生说出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师抽其中的一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师:这两个算式你会算吗?你准备怎么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小棒来算,也可以用竖式算,还可以用口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师:口算的过程和我们竖式计算的过程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种算法联系,其实口算的过程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
在学生基本都理解竖式和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2)小题并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