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字的读书笔记(实用14篇)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

读文学著作又是这个话题。从刚上初中到现在语文老师都免不了提上几句要多读文学著作。一听到这我就满头包了。缘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学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学所谓的满腹经纶既枯燥又烦闷。可以为了应付老师也要硬着头皮上于是挑了本巴金的。

激流者何许人也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溃败的杰作。作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我国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标志着巴金思想艺术的最高代表成就。作品富于意义的深刻思想内涵是通过极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得到揭示的。里的感情激流特别能扣动人们的心扉那是因为作品里许多悲伤的情节大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浸染着作者强烈的爱和恨。

人物者激游之魂也

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巴金的爱憎感情寄托着巴金的美好理想。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在中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不同性格的反比:觉新的懦弱和觉慧的勇敢克明的庄重和克定的轻薄琴的乐观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类比:觉慧的激烈与觉民的稳重琴的游移和许倩如的坚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的自比:觉新在晚香楼上的哀痛和下楼后又同淑英嬉戏觉慧在周报社的充实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对立和差别。这种对比常常通过在同一事件或场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现得到展现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侧面的映衬中更加鲜明。比如第36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又如第23章写土娼出身的连长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维护家庭的和自己的尊严大胆卫道护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却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节者激流之形也

是描写的情节曲折奇异既描写了鸣凤投湖兵乱之惊梅之死觉民抗婚克定挨骂捉鬼闹房祖父病故瑞珏身亡觉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定了划船观景炮烧龙灯年节团聚敬神守灵谈心聚会等等。高家内部以觉新三兄弟的遭遇、命运特别是婚姻爱情为主要线索又交织着其他人物、事件、习俗构成一幅谨严而又丰赡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反抗和斗争。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场或着重提到主要情节线索或初见端倪或埋下伏笔。此后各章波涌浪叠不断掀起浪峰直到瑞珏之死形成高潮最后以觉新初步觉醒觉慧出逃终篇显示出大家庭的没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长。

巴金不愧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他为青年而写作他的语言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能赢得无数青年读者的心也得力于它那充满抒情气质的语言。巴金小说的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值得一读。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2

我不喜欢20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历史,因为前一部分太多战争,后一部分太疯狂,尽是苦难,所以我很少读近代的作品,最多不过一本《活着》,可是不了解这段历史连评论的资格也没有,又恰巧有人推荐了一张近代优秀作品的书单,于是从中挑了几本,看的第一本就是《古船》。

起先看到封面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们是否真的有罪?”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本书里有着大量的思考,并且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痛苦。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3

这篇文章发表于1839年,这是一个阿拉伯的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可以找到它的原形。但安徒生却作了不同的处理,把它和现实的人生与世态结合了起来:那个商人的儿子的钱花光了,“他的朋友们再也不愿意跟他来往了,因为他再也不能跟他们一道逛街。”但是当他快要成为驸马时,他买了些焰火和炮竹,以及种种可以想象得到的鞭炮,使所有的人享受一番欢乐。这时大家都称赞他说:“他的眼睛像一对发光的星星,他的胡须像起泡沫的水!”“他穿着一件火外套飞行”,“许多最美丽的天使藏在他的衣褶里向外窥望。”他成了土耳奇的神。但是乐极生悲,焰火的一颗星星落下来,点起一把火。箱子已经化成灰烬了。他再也飞不起来了,也没有办法到他的新娘那儿去。他和公主结婚的安排成了泡影。这个故事有许多东西值得人们深思。

在这个故事中,以飞箱为线索,把主人公的人生起伏串连在一起,他因为贫穷而得到一个飞箱,也因为这个飞箱而失去了他的幸福。乐极生悲这个词语在主人公的身上得到了最佳体现。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4

暑假里,我看起了妈妈给我买的《格列佛游记》,我刚看了几页就被里面聪明伶俐、个性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有趣夸张的情节牢牢地吸引住了。航海家格列佛是一名随船医生,他勇敢、聪明,会说十几个国家的语言,航海的经验也很足。一次航海,他经过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发生了许多有趣又惊险的故事:他在大人国被一群巨大的老鼠抓走,但他临危不惧,拿出匕首,勇敢的和老鼠搏斗,最后竟然把老鼠全部杀死了。

我爱看这个故事,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特别了!每一个段落都会让我发笑,里面描写的人物怪模怪样,让我觉得滑稽极了,连爸爸妈妈这两位成年人都抢着看,这个故事真是太神奇了,我感觉这书有一股魔力,使我的眼睛无法离开书本,连吃饭都忘了。

我佩服格列佛,佩服他的勇敢,佩服他的机灵,特别是他那种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要是我可以穿越时空,我会陪同格列佛一起上路,和他一起远航,一起冲破难关,一起打败怪物,一起获取知识,当永远的胜利者!要是我以后也当了一名航海家,我就可以游览各国的美丽景色,说不定还会发生像格列佛一样的奇遇……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5

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我更是无从下笔,完全不懂文章的主旨。现在我才明白鲁迅先生竭力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化的良苦用心。中国历朝历代通用文言文,不管你是否饱读圣贤之书清一色张口闭口君子曰,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整日挂在嘴上。似乎这就是饱读圣贤书的证明。时过境迁,到了民国仍然离不开之乎者也,不说这些仿佛就不会说话了。文言文更加叫人难以理解。民国初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在现代文化发展突飞猛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文化发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文言文已列入学校教学课程,已被尊称为国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受到现代文学家们的尊崇。

我反反复阅读了十几遍,文章的潜在思想在说明一个我无法理解,思考还不够透彻的思想理念。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从个侧面来讲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改革的一个趋势,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势在必行。先生提倡白话文主要原因,白话文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无论老幼都可以学会听懂。文言文繁琐寓意深奥,叫人难以理解。孔孟之道讲的无非就是三纲五常道德伦理,陈旧的封建教育理念。贵为哲学也有不可取之处,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鲁迅先生推广新文化,也并非一口否决了旧文学。先生写作时也会引用文言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下启下的作用。文言文之所以让人难以理解,是因为短小精悍蕴藏很深的哲理。博学的人一看便懂可以完全理解;知识浅薄的人看到文言文就想云遮雾罩,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

文章第一段,鲁迅先生一改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堕入地狱也绝不悔改,总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文,反对白话者。”其实这并不是先生真正的恶言恶语,他也不是厌烦了白话文,只是借着这些话来发泄内心的悲愤。白话文及新文学不能推广应用,绅士们和资产阶级文人一味追求古人的孔孟之道周庄之理,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并以此压迫剥削生活在黑暗底层的劳苦大众,使得他们永不的翻身。

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清朝政府灭亡,一切科举制度也跟着消亡。前清遗留下来的秀才举人虽说满腹文采,却没有用武之地,与一块朽木没有什么区别。民国时期仍要使用文言文,就是那些残留在前清遗老们心里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已根深蒂固,让他们顽固不化。民国初期的文人们不肯放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只知追求儒家学说。

鲁迅对那些所谓的知识学者以老卖老非常痛恨。绅士们就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小有成就,就会原形毕露的进行言论攻击。文人们也一定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绅士们自认为鲁迅先生提倡新文学,有违背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学礼教,也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违孔孟之道周庄之理。鲁迅先生文笔犀利刻薄讽刺辛辣,对那些枉称文人的大学问家们一通胡劈乱砍,让他们遍体鳞伤羞愧难当。对那些资产阶级文人冷嘲热讽横眉冷对,毫不留情地揭开他们的伪善面具。

“幸而还没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以开拓出一片天地,也并非徒有虚名。先生在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却遭到了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排挤,因为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先生的文笔严厉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腐朽,揭露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假仁假义道德败坏的丑恶行径;揭穿他们文人外衣下隐藏的伪善的罪恶。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他们感觉如芒刺在背,永远感不到舒服。

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的青睐。先生也是从前清走过来的,但骨子里却没有绅士和资产阶级文人的那种顽固不化保守的腐朽思想。激进爱国人士和学生喜欢阅读他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先生对新文学的创作激情。文章中融进了作者的灵魂,将他个人的新思想、人生观、道德观毫无保留地剖析在世人面前。没有虚假,更没有高谈阔论,显然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和鲁迅先生比起来,他们就是龌龊小人。

另一个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文言文使用较少白话文较多,读起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先生大力提倡白话文,所以先生首当其冲多使用白话文,以此来感染他身边的人都来学习使用白话文,也将所有人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白话文就会发展壮大。

鲁迅在校任教期间,陈西滢杨荫槐等为一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与先生水火不相容。他们反对白话文新文化的推广应用,极力阻止先生的倡导。陈西滢常对鲁迅先生进行言论攻击,还以此镇压学生响应提倡白话文新文化的运动。借此污蔑学生的爱国热情,破坏学生的爱国思想。鲁迅还借阴阳之说论证公正公理,谈论正义是非。在黑暗统治下的旧中国,仍是专权当道,谬论肆意横行,根本没有公正公理可言,这也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锋一转,谈到了家藏的老书。唯先生专有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应言而生。孝无非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而在先生年少时看来实在太难。对于《二十四孝图》我很陌生,也是一次偶然在网络中浏览看到的并未在意,想不到这次写博文它帮了我大忙。当我再次查看时心中不免认同先生的言语。

从远古帝王舜的《孝感动天》到宋朝的《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为古人的孝行感动但却不能完全苟同。其中《戏彩娱亲》或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点和先生看法一致。我不是故意附和先生讨好先生,实在让我觉得古人太过迂腐。这样的孝也可以被公认为孝吗?

《郭巨埋儿》真可谓是迂腐之极。不说现代人的不孝,换做是我也绝不会埋掉亲生儿子来奉养老母。郭巨为夫,可以耕田种地打柴度日奉养老母,也可供养孩子。郭妻可以纺纱织布做些女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生活。为奉养老母节省粮食宁可埋掉儿子却不寻求生活出路,这和愚人有区别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此完结不是太悲哀了太可怜了吗?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知道玩乐正是享受父母爱护的年龄,面临死亡都已无所知。一个地坑,一抷黄土,两个愚蠢的脑袋就要轻易断送一个鲜活的生命。愚蠢!以我看来这样的孝行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样的孝千万不要有人拿来效仿,否则孝就会变成罪恶的帮凶。

《戏彩娱亲》虽然是孝子行孝,但也有不妥之处。高龄双亲在堂,老来子行年七十。挑水跌倒只要站起就会过去了事,即使父母心疼说些安慰的话,也不至于要装作小孩子哭闹来哄双亲高兴。这样一来倒显得做儿子的有失大体,不会让人认同,孝反而让人觉得掺了假也不会有教后人行孝的意义,只当是一个笑话来讲。

其他孝子图做起来倒也容易,只是当今社会不同于往昔,行孝也没有那样艰难。父慈子孝社会风气日渐好转,作恶忤逆也不多见。孝子图宣扬孝字当前含义颇深——为人子孝,育子承孝。让我感动的是《卖身葬父》孝子董永家境贫寒,无钱安葬过世的父亲就卖身为奴,真可谓之大孝。但在现代社会早已没有卖身葬父的说法,只是董永行孝为之感动为之钦佩。

孝的寓意广泛,并不拘泥于点面,也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对父母没有忤逆行为,经常和老人沟通增进与老人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称为孝。孝是人的情感行为的基本准则。我想,对于孝有人会比我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

难以理解的是文章最后一段。《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宣扬孝道的故事,故事也着实感人。关键一点,用封建思想旧的观念宣扬这样的孝道让置疑。“老玩意”一词鲁迅先生似乎隐藏了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坚决提倡推广新文学的决心,还是藐视旧观念的陈腐?“本来谁也不实行”从本质上讲这种旧的思想观念驱使下做出来的孝道已经太显陈腐,应该淘汰。孝应该传承下去,但要切合实际的生活。

鲁迅先生学识渊博,虽然提倡新文学,但并不表示他反对旧文学。旧文学中也有精华,可取而代之为我所用。他忧心父亲因家中贫困担心自己被父亲的孝心卖掉,其实另有玄机。时逢动荡年代民不聊生。倘若天下孝子都如法炮制该有多少无辜的性命丧生,就会家破人亡,哪里还有父慈子孝可言,孝又有何宣扬的意义呢?

含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祖母故去自己仍安然无恙,儒家宣扬的孝也就是一个失败,事实证明孝也会有错误,不一定要依他们所说去做孝子必须履行的孝子行为。

我的文学知识浅薄,只能凭我个人的感念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二十四孝图》为介质,阐述了儒家学说并非尽善尽美,也会有瑕疵。这样的瑕疵对人文教育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将人的理性扭曲异化,就不再是真理,是悖谬是人类恶行的起端。旧文学旧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环境需求,就应该去掉糟粕,取之精华继续发扬光大。这就是社会所需求的,实际也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的。孔孟之道固然要学习,但绝对不可盲目是从,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6

格列佛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奇怪的事情,并且也到很多国家游览了一番,第一次他来到的是小人国。99年,格列佛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和威廉船长一起到南太平洋去航行。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列佛和船长的船被大风刮倒,遭遇了袭击,多亏格列佛被冲到了浅滩才脱离了危险,可当他醒来时,自己却动弹不得,原来他的手脚已经被左右分开,牢牢地绑在木桩上了;他的头发也被钉住,浑身上下被很多细绳子捆绑着,只能仰望天空。

不一会儿,他的耳边响起了一阵嘈杂声,他忽然感到有许多个小东西在他脚下爬行,正朝他胸脯上走来,他尽量往下看,终于看到一个不到英寸高的小人,它们手里拿着箭,背上背着弓,在它的身后,还有许多的小人在往上爬,格列佛不禁大叫一声,没想到那些小人一下都掉了下来,有的居然摔断了腿。正在这时,小人国的国王来了,随后问清楚格列佛的由来之后,觉得他不是坏人,于是就热情的款待了他一番:面包有子弹大小、烤肉也只有那么大、一桶酒呢?只有一个手指的大小……无论什么都那么的小。

过了一阵子,格列佛要回自己的国家了,临走时还帮小人国打了一场胜仗呢!这就是格列佛经历的第一件奇怪的事情。

又过了几天,格列佛又分别去了:大人国、飞岛国、马慧国……

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就可以亲自阅读一遍,可好看了!

这本书为青少年们的成长提供了全面的丰富的“养料”,不但可以提高小孩们的文化修养,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成长做一个很好的指导,书里包含着:想象力、好奇心等,就像……就像一块浓浓的巧克力糖,含进嘴里,除了一股股香甜以外,更能回味无穷,永远的记住这本书。快来体验一下读书的快乐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喜欢这本书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7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学习教育阶段;对照检查阶段;整改提高阶段;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方式、对照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问题,找准主要矛盾、根据自己对照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有关的条款,使自己师德师风建设逐渐走上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积极调整心态,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开展“三查三促三提高”活动以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召开教师个人自查自纠民主生活会,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将我个人学习师德师风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教师。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

二、学习教育阶段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方式。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有关的政治理论外,重点学习《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教师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思......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8

在我用金丝编织的童年里,我认为,书是不容错过的精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它们好像浩瀚苍穹中的一轮明月;更像茫茫大海的一盏航标灯,把我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本书令我终身难以忘怀,使得我浮想联翩。《希腊神话》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阅读过,以前可能不大能理解,现在重新来看这本书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希腊神话》讲述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等内容,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同时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让我走进了神话的世界,让我同天神们一起主宰着地球和宇宙,认识了古希腊奥林匹斯的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的一种回顾。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神者永生,无死亡期;而人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这本书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这些天神们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他们彼此和平相处,用一种特殊的力量支持起一个家。

随着岁月的脚步,这本书慢慢被人们所忽略,但它在我的脑海里记忆忧新。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中震撼了,神话是那样的神奇,让我进入幻想的境界里,让我领略人世的真谛。《希腊神话》让我受益匪浅,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着的奥妙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我爱读书。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9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住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主人公保尔对生命的见解,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见解。

是的,这本书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一部鼓舞人斗志、激励人向上的好书。保尔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保尔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保尔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保尔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 作 斗争。

保尔自强不息、勇斗病残 、 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感动,比起保尔,我们实在是差很多,经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哀声叹气,怨天尤人,不是积极地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学习时总是偷工减料,还说什么“向伟人学习”这样的大目标。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要一下子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先从生活的细节开始改变。

“一个人改不掉坏习惯,那就一文不值。”保尔曾经是吸烟的,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从容地戒掉了烟,从此便不再碰烟一下。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多坏习惯呢?有多少已被我们彻底摆脱了?丢三落四、经常开小差、挑食 …… ,它们都是我们通向成功的绊脚石,想移除它们,不下功夫是不行的,保尔做到了,我们难道做不到吗?

“岁月给我们经验,学习给我们知识。”保尔的学历只有小学三年级,但他不甘落后,发愤读书,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没有知识,又哪儿来的成功?说起学习,似乎和书有着很大的联系,“书 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活,有时就是变幻莫测,一会儿乌云满天,一会儿阳光灿烂。”人不可能天天都那么顺,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我们不能情绪低落,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才会感到快乐。

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能不能让生命发出光辉,就看你的了!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0

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 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业情况)、政治(政治组织的结构及其与非法团伙活动和警方的关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大牛股如此庞大的计划。更合理的做法是:先进入这个领域,然后随着工作的进展,再慢慢建立一只工作队伍。”幸运的是,怀特对他的研究设计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也是伴随着他的研究不断进行的。修改的研究计划更合乎社会学的研究,把重点主要放在对人们的友谊模式进行某种社会测量研究。然而,怀特最终的行动就更为简单而有效,他渐渐发现可以直接通过观察人们的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

这对我的启发是研究设计时要从小处着眼,量力而为。我们在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往往被宏观的各种理论蒙住了眼睛,以至于在研究设计上出现偏差,让研究变得空洞无物。我们想研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但是以目前大学阶段我们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来看,要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何不从简单处出发?怀特可以从观察人们的行动入手来研究社会结构,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化我们的设计,从最直观而基层的角度分析社会呢?

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

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对于资料的收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进入研究环境,要了解环境,要和研究对象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环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怀特能够成功的“打入”科纳维尔内部,与多克的介绍密不可分。

怀特在开始研究时对如何进入科纳维尔也“心中无数”。科纳维尔就在眼前,而怀特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于是怀特试图通过与街坊文教馆联系而进入这个街区。但是,直到经介绍认识多克以后,怀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多克是科纳维尔街角青年,也是诺顿帮的核心人物。多克广泛的人脉资源为怀特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多克了解科纳维尔的规则,并以此对怀特提出一些忠告, 并把他介绍给诺顿帮的其他成员。怀特通过多克认识了萨姆, 从诺顿帮认识了萨姆所在的米勒帮,后来又认识了科纳维尔著名的非法团伙成员托尼·卡塔尔多。在这一过程中,多克与怀特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开始时的担保人、重要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变成了怀特研究的合作者。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应该怎样进行调查,找哪些人,怎样获得材料。

可以说多克的支持对怀特顺利进入街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往往要找到一个重要人物,通过重要人物,我们才能真正的进入研究环境。以社区研究为例,与社区能人联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获取有利的资料信息。社区能人不仅能成为我们与社区内其他人联系的担保,同时,由于社区能人本身能力很强,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和观察比社区中其他人要清晰,社区能人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研究也是一种启发和指导。

4、研究者和研究环境的相互作用

我们总是说研究过程应当抱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要中立,要价值无涉。然而研究中的状况可能复杂的多。以怀特进入街角为例。怀特为了收集资料就需要让诺顿帮和其他群体接受他,要尽量使自己能讨人喜欢,以便人们愿意和他在一起。同时,他又尽力避免影响研究群体,希望获得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影响到群体的情况。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者中全神投入的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们看到街角青年在与怀特交流时会注意尽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总是试图美化自己的形象。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要进行的调查中也有可能发生。研究对象展示给你的状态,可能是一种加工过的,他所建构出来的希望的状态。我们在分析资料时,就要注意还原这种建构,尽力探寻事物的本来面貌。

二、对于科纳维尔小社会潜规则的体会

怀特提到中产阶级将科纳维尔视为一团糟,认为它没有组织,充满犯罪,呈现一种社会混乱状态。然而,了解科纳维尔真实情况的人却能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制度”。

吴思先生所著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提出,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者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特定环境影响、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运行并不总是由正式规则支配。维持社会运行的实际上是各种势力平衡下的潜规则体系。

中产阶级认为科纳维尔秩序混乱,是由于支配科纳维尔运行的并不是中产阶级认可的正是规范。支配科纳维尔运行的是另一套规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潜规则。

(1)社会流动方面

中产阶级认为社会流动的正途就是劳动者从最下层起步,靠着智慧和勤奋爬上成功的阶梯。对于科纳维尔人来说,要爬上这个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级也是十分困难的。对于科纳维尔人和意大利人的刻板印象,让人们认为那是一个秩序混乱、无法无天的社会。意大利人很难靠社会流动得到发展,因此意大利人不得不建立他们自己行业的等级制度。当这种制度经过时间的发展逐渐完善时,人们就更难突破这种制度找到提升了。

(2)治安方面

怀特在书中提到对科纳维尔的形式所作的观察表明,警察部门的重要功能不是执法,而是对非法活动加以管理。这也是中产阶级观点所不能容忍的。中产阶级认为必须对非法组织加以打击治理违法必须施以惩罚,而在科纳维尔,人们和景观本人则认为,警察应该信任他这个地区的人民,从而能以一种个人的方式解决许多难题,而不必逮捕人。科纳维尔的这种灰色规则是其环境、警察个人利益与科纳维尔人获益率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支配科纳维尔治安管理的真正规则。

怀特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的街角社会——它并非人们惯常认为的混乱无序,非常有组织、有结构的一个社会。可以说,质性研究方法的选取在怀特成功的研究中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1

《丁丁历险记》讲的是一位小记者名字叫丁丁,他和小狗白雪以及他的好朋友阿道克船长去好多国家探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不怕困难,不害怕危险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在许多国家历险的时候还结交了好多朋友并帮助警察抓到了很多的坏蛋。我真的很喜欢丁丁和小狗白雪。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红色拉克姆的宝藏》,故事讲的是丁丁和阿道克船长要去海里寻找250年前的红色拉克姆的财宝,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科学家,科学家的耳朵不好用,每次丁丁问东他答西,总是答非所问的,特别搞笑。但是他制造了很多的机器,其中有鲨鱼潜水艇给丁丁帮了很大的忙,丁丁用这艘潜水艇找到了传说中的沉船。经过大家一起配合,最终找到了拉克姆的宝藏。其中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善始必善终”。

我很佩服丁丁的勇气,他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还很聪明。遇到困难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总是可以化险为夷,他也是幸运的。我要向他学习,遇事情多动脑筋,不怕困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2

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仿佛有数千个波涛在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我的心。记得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我觉得当书本给俄罗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而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一个新世界,更给了我一片属于我的蓝天。

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家庭当中。他11岁时就到车站食堂当童工,在1919年加入了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 年~1924年,保尔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1925年加入了共产党。但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使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可是他最终还是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后来他不仅以自己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还写出了世界文学名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联系生活实际。现在的小孩别说是让他们去当童工,补贴家用,就算让他们在家洗洗碗,做做饭,他们也不愿意。在他们的“帐户”中一直以来都是没有进,只有出的状态。这不是因为国家的快速发展,而是因为父母的溺爱。孩子们在家都像小公主、小皇帝一般,只会花钱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回家,更是把家长当成奴隶使唤。餐桌上没有大鱼、大肉或没有自己爱吃的菜,就发脾气,又哭又闹,不吃饭。像我们父母那一代,有饭吃就不错了。而孩子会说时代不同,但现在山区的孩子只吃地瓜和地瓜干,照样考全班第一。而我们这里的孩子要风是风,要雨是雨,天天都吃大鱼大肉,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可为什么成绩一直提不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上进心,整天泡在糖水里,都忘了苦是什么滋味。

保尔他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可他照样写出了一部文学名著。我们这代的孩子就算让他写一篇作文,也会皱起眉头,说到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就会眉飞色舞地讲,根本不愿意做作业、看书,整天就知道玩,我真希望能把山区的孩子和我们这里的孩子一调换,让我们这里的孩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受益非浅,我想这本书一定可以不断地激励我勇往直前!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3

这本书,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真正感受到“保尔”这个名字的伟大,领略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工地上的磨难和病床上的痛苦等种种考验,让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让他具有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磨难的可贵精神,让他战胜了人生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把自己铸成了一块坚不可摧的 “钢铁”。那是什么力量支配着他呢?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

书看完了,然而书上的一件件事,一幕幕都使我感叹,如何看待人生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人的一生究竟应当怎样度过?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什么只属于文我们自己,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前,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在想,保尔为什么能够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再工作,以至于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呢?是什么在激励着他呢?正是这种完美的人生哲理和信念一直鼓舞着他奋斗不息。

与保尔相比,我们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与残疾人相比,我们又拥有健康的体魄。这些都为我们的成才创造机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努力而虚度年华呢?也许正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多,所以才不容易感觉到他们的宝贵,才不懂得珍惜。然而有一天当我们不再拥有旺盛得精力和强健的体魄时,回首往事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也许是更多的空虚和追悔吧!

以前,我有一个不小的缺点,做事缺乏毅力,常常中途打退堂鼓。比如刚学英语时,觉得挺新鲜,还能大早起来拼读英语单词。不久,觉得记单词既枯燥又乏味,慢慢地就没劲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好书。保尔的故事曾使多少人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前进。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日坚。希望之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延伸,但愿会留下更多闪光的,属于我们的足迹……

更多读书笔记尽在读书笔记网!

八百字的读书笔记 篇14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英国一个名叫格列佛的外科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胭国的冒险故事。

我被大人国、小人国离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小人国里的一切都非常小,他们对格列佛来说就像玩具一样。而大人国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们的“宠物”一样为他们表演,逗他们开心,还要提心吊胆,以防被他们弄死。我不喜欢飞岛国中的人们,他们只重视音乐与数学,我觉得他们很多的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慧胭国的故事。慧胭国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干净,热爱劳动,有礼貌,举止端庄,乐于助人,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他们的社会充满了友爱、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厌恶邪恶,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国度吧。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胭国那样,只有真诚,没有虚伪,这也许只是个理想吧,但是,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