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关于生活话题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围绕“广告”话题练习说话。广告对于大家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因此,孩子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滔滔不绝,话如泉涌,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人人参与,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先交流课前收集的经典广告语,学生都很积极。接着让学生说说广告语的语言特点,学生总结出了:有趣、简洁、要说出商品的特点、适当使用修辞(夸张等),最后我让学生亲自操作,为商品设计广告,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说法描写了一天之内不同时间不同种类的鲜花开放的美好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有趣,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今天,主要是讲第一课时,在不同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
1.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围绕“花钟”这个题目,以学生质疑引入文章,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题意,寻找答案。
3.检查学生词语认识情况,通过多种多种读法(自由读、单个领读、齐读)解决字词问题。
4.对课文朗读进行指导,通过多种读书指导(自由读练习、个别读检查、默读、齐读巩固、男女生轮读),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悟。
5由题目花钟,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对哪种写花开的写法更喜爱,边讨论边以动作理解,在读中感受花的美。
6.师生欣赏图片,接读句子。
7.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写自己喜爱的花朵,以及它的开放方式。
整堂课比较完整,课前的预设,需要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时间上安排还欠合理,应把握好文章重点,分清主次。授课时掌握课文讲解的轻略程度。今后授课更应吸取教训,在备课时多下功夫。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习惯的培养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短短的学期教学工作快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数学,许多使用过这套教材的教师都普遍认为:教材较难,不好把握。但这对于我来说,刚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十分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年、月、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可能性与数学广角。其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年、月、日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又是本期的难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一般化,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潜力、表达潜力等;个性是对待差生学习用心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用心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所加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用心主动的学习。
由于经验的缺乏,在教学工作中仍会有许多不足,感觉时光少、任务重,对待差生的辅导仍有待加深,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高,小组合作仍有待加强,没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个别学困生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的意识等。
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克服我的不足,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群众中用心参与,主动学习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要追求综合效应,口语交际课属于语文课的一种,也应追求综合效应。口语交际训练要立足课堂,注重示范引路,为学生搭建平台,强化实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这节课围绕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注重双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与人交际中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能在口语交际课的训练中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唱《红星歌》,在听、看、讲、做、唱、演、舞等音乐活动中来体会乐曲的风格和情绪,由于这首歌出自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详,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这首歌的内涵,体会这首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所表现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豪、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在欣赏课上又往往因为歌曲太熟悉而缺乏兴趣,因而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去深化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单一的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表现形式,使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看来,在课改教学中,只要大胆尝试,做个有心人,会浇开校园更多的音乐之花,但在这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期待着老师对这节课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第一课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言语的形式上,即关注花开的不同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力把这种美读出来,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我把文中美丽的语言统统改成了“开花了”,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说说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文本的美,然后再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不同的花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从而更加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
此外,本文用词的准确还表现在表达时间的词语上,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句子,看看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发现“左右”一词),然后让他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示“左右”这样的模糊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也许、大致、大概、大约、差不多”等,通过连续上下文火换词的方法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又出示课件小练习(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其它花的开放。这项作为内容的延伸,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努力给学生带给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光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操作实践启迪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潜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我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忙下,透过自我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此刻培养学生自学潜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我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我看;只要学生自我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我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动手做。总之,只要学生自我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解决。
(1)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怎样算?
(2)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样算?
(3)两步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三步混合运算与两步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5)提出自我的疑问,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纲用心参与到自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获取了新知。营造出主动用心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情感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参与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透过讨论或互相帮忙去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潜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合作交流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此刻数学教学活动中,它并不必须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潜力,逐步构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声》这堂课我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后来的小英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给学生进行场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现,或传递情思,或渲染气氛,力争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情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
教学中更存在许多遗憾,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在朗读指导上,品读上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不够及时与机智。作为低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
1、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我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学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单词教学、对话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或头饰、道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2、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所以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内容。这样学生活学活用了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领读时声音、语调都带有感情色彩,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演时拿出自制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并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带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另外我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兴趣特浓,走在校园里,走在马路上碰到我就主动用英语和我对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认识三原色,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能够以红色为主创作一幅画,并且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在认识红色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色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我在课堂中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调颜料,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红色,并结合学生所带的学习用具,将自己的彩笔或油画棒中找出属于红色的笔,找自己身边有关红色的物体等,这样来加深学生对红色进一步的理解。接着欣赏以红色为主的作品,以启发谈话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种红色画的画有一种层次的美感,同时强调色为主的画,还可以用少许别的色,以此来培养他们运用色彩的能力。另外采用示范的方法强调构图的“满”和“大”以及指出色彩搭配的优劣。
总之,本课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是丰富多彩的色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这节课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基于科学,探讨真实世界——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的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观看一组地球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采用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地球是个水球。学生虽然知道水的大致分布,但并不清楚这些水的特点,利用课件播放水的相关资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水体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且初步建立咸水和淡水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这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深刻的感受淡水资源的匮乏,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我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滴管滴一滴水代表淡水资源,这一滴可以利用的淡水还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真的很可怕。
第三块是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水的污染和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的印象更深刻。通过对水污染危害的了解,更感受到了人类这些行为的愚蠢。
最后通过体验节水的必要性,播放视屏: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设计节水广告语,做成宣传牌,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随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展这类活动,是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秋去春来,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许多使用过这套教材的教师都普遍认为:教材较难,不好把握。但这对于我来说,刚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十分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旋转与平移、方向与位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年、月、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其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年、月、日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又是本期的又一难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潜力、表达潜力等;个性是对待差生学习用心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用心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所加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用心主动的学习。
由于经验的缺乏,在教学工作中仍会有许多不足,感觉时光“少”、任务重,对待差生的辅导仍有待加深,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高,小组合作仍有待加强,没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个别差生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的意识等。
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克服我的不足,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群众中用心参与,主动学习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赵州桥》这篇课文现在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但是在老教材中也是一篇重点课文,所以,课堂上我特别对课文的分析,而放松了学生课文朗读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朗读句子时是疙疙瘩瘩,完全是在朗读词语和字了,缺少课文语句的连贯朗读的美感,反复提醒也是效果甚微。没有办法自己领读课文,效果是有了,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就变得长了学多,以至后来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变得有些走过场了。
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课文中重点围绕着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来写。作者为了突出桥的坚固雄伟,重点又从桥的设计入手来描写,可是在课文中学生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的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又是找不到点了回答,我只有凭借自己那点蹩脚的绘画功夫,在黑板上画下了赵州桥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从图上和古代的一些桥相比较,总算是知道了这种设计只的是,“赵州桥不但自身设计的时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还特别之处是大桥洞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通过比较寻找,学生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设计指的是那种设计,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是“创举”这个问题。
应该说,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却远远超过我自己课堂上的预设时间,归根结底,一是自己没有课前抽查好学生的朗读,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朗读;二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导致二课时可以结束的课,现在要花三课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也提醒自己,在课前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思。
一、教材简说:《检阅》这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文章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即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和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时的情景。
我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学生的回答,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学生很聪明,马上概括出了检阅前的准备和检阅时的情景。于是,我指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1—9自然段讲了检阅前的准备,第10—16自然段讲了检阅时的情景。
二、剖析“棘手”:
在第一大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来读读,再进行质疑,很多孩子对“棘手”一词不明白,所以我就从“棘手”切入,展开教学。
首先解决什么是“棘手”?有学生说是“难办”,也有学生说是“麻烦”。接着,我便问学生:“让儿童队员们棘手的事是什么呢?”话题便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学生都很会想,有的说:“因为他们怕说出来后,会伤博莱克的心。”有的说:“假如叫博莱克不参加吧,有点不好意思说,让他参加吧,又怕他会影响整个儿童队。”有的说:“就算让他参加,但是把他安排在哪儿呢?安排在前面会影响大家,放在中间或最后,又怕博莱克不高兴,真的很为难。”有的说:“他们其实也想让博莱克参加的,因为虽然他的左腿截肢了,但他们毕竟在一起很长时间了,都已经成为好朋友了。”……真是众说纷纭,说出了儿童队员们的左右为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件难办的事,麻烦的事,棘手的事。
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们也渐渐地进入了情境,觉得“博莱克的问题”真的很“棘手”,让他参加吧,怕影响整个团队,不让他参加吧,又怕伤了博莱克的心。就这样,“博莱克”这个人物形象慢慢地跃出了书本,呈现在大家面前。他成了讨论的焦点,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紧紧扣住“博莱克”,通过适当的想像,使这个人物形象逐渐地丰满起来。
三、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博莱克:
当博莱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我顺势问道:“大家有着那么多的想法,那么坐在一边的博莱克呢?他的心里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学生们说道:博莱克觉得很伤心,因为别人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而他好像成了大家的包袱似的;博莱克其实很想参加检阅的,毕竟这是一年才有一次的好事,假如今年轮不到的话,就又要等上一年了;他也很矛盾,因为他想是想参加的,但又怕自己的腿有问题,到时拖累大家怎么办;他觉得很难过,因为那天还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呢;他也有点不想参加了,怕自己的腿会让人笑话……学生们从各个角度猜测了博莱克的心理,从而使一个伤心、矛盾、沮丧的博莱克出现在大家面前,感受着他的无奈和难过,以及想要参加的迫切心理。
接着,当队长宣布要让博莱克参加,而且还要安排在第一排的时候,而别的队员也大声地赞同时,博莱克又是怎样的呢?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他非常的高兴,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有的说“他从原先的阴云密布,变成了现在心情很好的阳光灿烂”,有的说“他心中暗暗下着决心,一定不要给大家丢脸”,还有的说“他非常感激大家,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队列训练开始了,此时的博莱克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马上结合博莱克自身的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像,说:别人休息的时候,博莱克没有休息;他可能很多次地摔倒,再爬起来,甚至连拐杖也不知摔断了几根;到了晚上,大家都睡觉了,休息了,可是博莱克还在继续地练着,练着;为了能和大家的步调一致,博莱克一遍一遍地练着,不断地摔倒再爬起来,爬起来再摔倒,但他却没有哭;他有可能摔得皮都擦掉了,有些地方还可能流血了……学生们想像着博莱克那艰苦的训练,因为他拄着拐杖,所以他的行动是那样的不方便,付出的努力也就是别人的好几倍呢。
经过了艰苦的将近4个月的训练后,博莱克终于盼来了检阅的那一天,大家看看他是怎样走的呢?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他抬头挺胸,大踏步地走着,与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从课文中找到了“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对于博莱克,大家谈到了他的自信,他做的有多棒等。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谈博莱克的心情,学生们说道:他非常的自豪,因为他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参加检阅仪式了;他很激动,因为有那么多人看着他,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他很庆幸,因为自己的刻苦训练,现在没有给儿童队抹黑,还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他很自信,因为他能走得很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假如别人不看见他的拐杖的话,绝对想不到他是一个残疾人。
就这样,学生们一步一步成功地把博莱克这个人物形象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大家讨论时他的忐忑→知道能参加时的激动→训练时的刻苦和毅力→检阅时的自信和出色。也正是从这样的想像说话中,学生悟出了博莱克的自强不息、坚强的毅力、自信,勇于向生活发起挑战。同时也悟出了儿童队员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心、照顾,他们都有着一个美好而又善良的心灵。
博莱克的成功塑造,使得课堂跌宕起伏,学生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道理,特别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并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两节课下来,自认为在对博莱克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成功的,并且通过博莱克让学生感受到了其他儿童队员如金子般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