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个人素养(合集3篇)

好的译文有助于人们很好的理解原文,了解原作者的思想和态度,译者个人素养有哪些?下面是百范文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译者的个人素养: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翻译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包括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文学艺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知识,还包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不给出社会背景知识会影响翻译效果,然而社会背景知识是无限的,译者的职责是向读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而没有义务给受者对象补上背景知识课,所以社会背景知识的添加要适当,并且译者传播的背景知识应与读者的信息通道相符。翻译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信息的传达过程,需要研究文化语境和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与个性,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性,不能为表层现象所迷惑。如果译者不顾这些,直接将原文译成目的语,或按译者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来翻泽,就会出现文化短路现象,引起误解。例如,霍克斯在译《红楼梦》时,把“怡红公子”译成了‘`GreenBoy",而将“怡红院”译成了“GreenDelights",就是忽视了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化信息传播的失真,没有起到真实传播文化的目的。在这种情形下,应向国外读者介绍背景知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统。

又如,我们以“狗”为例。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对狗的传统看法相差较大。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令人厌恶、鄙视的动物之列,反映在语言上,狗经常与坏人坏事联系在一起。而英语文化中,一般人们都对狗有好感,喜欢把狗作为宠物来养,并视之为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在语言上,经常用之来指人,而且绝大多数不含贬义。了解了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一些与狗相关的句子时,就需根据具体语境做相应处理。如:I’mtoooldadogtolearnanynewtricks.

A.我是条老狗,学不会新东西了。

B.我年纪太大,学不会新东西了。

第一种译文没有考虑中西文化差异,采取直译的方法,在中国读者看来,这无异于自己骂自己,因此难以理解和接受。第二种译文充分考虑到了中西文化差异,采取意译的方法,摒弃了原文的形象,虽然在语言生动性上有所损失,但符合译入语习惯,容易为读者接受。

译者的个人素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由于中外读者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读者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翻译中如果对某些特定文化意象不作任何修润(ModificationofCulturalImage)处理,就事论事直译,会造成这一文化意象的缺损,文化涵义支离破碎。汉译英也是如此。不掌握一些地道的习语、固定搭配和词语的地道用法,就只能满足于传达意思。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A.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sinceitsreformand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

B.Chinahasseengreatchangessinceitsreformand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

看到“发生”就想到takeplace,这是一般的译法,也是一般的汉英词典上所提供的译文。第二种译文中的谓语动词see也是大家常见的,但这种以时间或地点名词作主语与之搭配的习惯用法则是中国学生很少用的。虽然两句译文都符合英语语法,但第二种译文读起来要来得自然地道,而且用词简洁。

译者的个人素养: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

翻译是一种职业,从事翻译工作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虽然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实践,但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了解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知识,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把翻译工作看得很简单,以为懂一点英语,再弄来两本词典,便可做翻译了。这种翻译质量可想而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相差很大,不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就会拘泥于字词,无法摆脱原文的束缚,往往出现死译、硬译,令读者不知所云。如:Healwayslivesaheadofhissalary.

A.他总是生活在他的工资之前。

B.他的生活开销总是超过他的工资收入。

第一种译文是不懂翻译技巧的结果。译者还可能振振有词,原文就是如此,译文非常忠实原文,但这只能算死译。第二种译文运用了增词法,增加了“开销”,并把aheadof转换说法,译为“超过”,读起来自然地道,意思简单明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