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研室规章制度(合集三篇)

高校教研室规章制度(通用3篇)

高校教研室规章制度 篇1

创空间艺校教研室管理制度

一、教研室要创造求实、拼搏、创新、进取、和谐、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环境。

二、教研室主任职责:教研室主任应能够以身作则、不谋私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面地讲,就是要达到政治强大学网、业务精、工作实、作风正的标准。教研室主任应从精神调节与利益调节两个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对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要十分关心,要注意总结他们的事迹和优秀事例,及时宣传、推广。

三、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教研室对每位教师的要求不仅是精业务、重科研,还要重思想、重品德,才能优质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觉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教师业务档案制度:教师业务档案记载每个教师的学历、工作经历及科研简

历等基本情况,记载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核、科研及科技开发活动的实践与业绩、在国内外进修情况、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以及各类奖惩情况等。

五、职业道德培训制度:每年对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严

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做出表率。

六、考勤制度:依据教师工作特点,制定出考勤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为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教研活动制度:每学期均进行教研活动的组织,至少每月一次,包括集体备课、新教材试讲、新课程内容试讲、新教师试讲等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多项内容。要求每位教师都参加,并由专人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出席情况做记录。

八、科研进展汇报制度:对教研室每位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坚持共同探讨、互相支持、集体参与的协助方针。为每一项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为青年教师提供现场实践的锻炼机会,为教研室积蓄科研后

备力量。

九、实习课程专人负责制度:由课程主讲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安排实习内容,分析学生实习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习课使用的教学用具由专人包管。

十、教学综合评定制度:基础评教包括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教师定期与本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的有关专业及同行的负责人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为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依据和素材。

十一、相关课程听课制度:每位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而且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前要去相关专业听课,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删节重复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十二、学期工作总结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期末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检查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比。

十三、要求教研室的教师及教辅自觉遵守学校及教研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高校教研室规章制度 篇2

一、学习及教研制度

1、每周安排一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

2、学习时做到严肃认真,不迟到、不早退、不闲聊、积极参加讨论 、认真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外出学习时,事先准备好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记录并主动向领导(园长)汇报。

4、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工作汇报。每月写一篇教育笔记,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年龄班一日教育活动、环境布置、游戏活动的相互观摩、检查。

5、各年级组根据学校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制订学期教研计划,及时吸取国内外幼教信息,有计划地组织保教人员 搜集、整理、编写资料,定期组织学习与讨论,并在实践中探索,不断交流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有特色性。

6、园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育计划、教研组计划、教师的教育总结笔记。检查保教人员一日组织活 动或某生活环节,及时与保教人员交换意见

二、卫生保健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学生所、学校保健制度》和省、市、区有关卫生保健制度。

2、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注意饮食卫生;每日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3、每2个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测视力一次,对弱视学生每2个月测查一次;每学期验血色素一次;每2 个月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登记、 统计制度。

4、坚持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新生入园和新工作人员到岗均要先做体检,以后半年验血复查一次。

6、配合卫生部门做预防接种工作。

7、为学生提供合理膳食,每周制定带量食谱,定期计算营养摄取量 ,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

8、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开水,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学生饮水,培养学生自觉饮水的习惯。

9、培养学生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学生每天大便一次。

三、安全检查制度

1、教师保育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各项活动家中的安全。

2、上班人员交接时一定要认真清点学生人数,户外活动外出返回均要认真清点人数,家长来接孩子一定要按学校的接送程序进行,不能违返。

3、值午睡班时,工作人员勤巡视,细心观察防止学生在被窝内发生意外。

4、经常检查学生的口袋,不让学生玩带玻璃、硬币等呈尖角的危险 物品,以防伤害学生。

5、必须妥善保管药物,喂药时要仔细核对,有毒物品由专人管理, 严禁在班上存放,药物的保管和服用由医务人员负责。

6、开水瓶要加锁,热汤热粥时要加盖,防止发生烫伤和中毒事故。

7、注意房屋、场地、家具、用具、玩具、活动器械、电器设备的安 全使用,每月检查一次,大型体育器械、电器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避免触电、砸伤和摔伤等事故发生。

四、学校安全防火制度

1、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安全防火知识,学会消防栓、 灭火筒操作,学会保护孩子。

2、学校安全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学校电路、电器、防火设备 情况,做好记录,消除隐患。

3、学校的所有电器(电热水器、电吹风、洗衣机、电视机、录象机等)在用完后,马上拔出插头并要放置在干燥地方,以保安全。

4、保育员下班前,要关好所有电器,电热水器每天晚上要切断电源,不能开过夜。

5、各班睡室、活动室之间的门口,通道要保持畅通,孩子在室内时,不准上锁,发生火灾事故时,教师、保育员要沉着镇静,迅速从安全通道疏散学生,不能丢下孩子不管。

6、经常对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使学生懂得不能玩电插头,发现情况及时报告老师。

五、班级外出活动制度

1、要事先熟悉活动地点的环境,了解周围是否有水塘和其它危险物 。

2、每次活动必须事先写好计划,必须有5名以上工作人员跟随照顾 。

3、出发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清点学生人数,编好组,检查学生衣物和身体。

4、行进时工作人员应时刻走在学生队伍的外侧和两头。

5、上汽车时老师必须在两头照顾,行车时,不能让学生探头手出窗外。下车时,必须有一名工作人员先下车接孩子。

6、活动时,每换一个活动地点或内容都要及时提醒幼注意安全,并清点人数。

六、班务财产管理制度

1、分配各班使用的财产、物资要分类编号,立册登记,由副班主任负责保管,每学年结束前,班主任及保育要协同副班主任清点班务财产,如数交班。新接管的副班主任按册验收,数目相符在交接栏内签名,以示班务财产物资交接清楚。

2、各班保管使用的财产、物资,非本班人员不得擅自拿用,特殊需要的可向该班的副班主任借用,定期归还,如有损坏负责赔偿。

3、班务财产在使用期间有损坏、遗失,由副班主任向后勤组长报告,属合理损耗的准予注销并根据需要重新补发,登记入册。如无需要不补发,属不合理损耗,当事人负责赔偿。

七、其他制度

园所管理,除了上述提及需用到的这六项必备管理制度之外,还有许多内容,包括劳动纪律制度、学校奖惩制度、园所考勤制度、园所室内安全检查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班级交接班制度等等。

高校教研室规章制度 篇3

为了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充分返回教科研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拟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校工作总目标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及教师教科研素质为根本。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教科研促教育创新,以教科研促教育质量,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踏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

二、工作思路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突破口,以制度管理为把手,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踏实、深入地开展。

三、教研室的工作职责

教研室在学校行政领导下,对学校教育科研进行组织、管理,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

1、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办学实际,在学期初制订好教研室工作的计划,并落实好各项教科研工作,认真实施,并在20xx年终做好总结。

2、建立健全全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和激励制度等。

3、对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管理。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工作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负责各类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重视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工作。做好教科研阶段性检查工作,督促课题过程性研究的开展,为结题打基础。

4、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科研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

5、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及时介绍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及教育科研知识,向教师推荐、提供有关学习资料,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服务。

6、组织校内各类课题研讨会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7、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档案,包括学校各级课题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等。

8、认真做好教科研成果的评优及奖励工作。课题评选小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结题状况对教科研进行评优,对教科研先进个人及优秀的`课题做好奖励工作,鼓励先进,便于教科研的顺利开展。

四、管理制度

(一)课题管理

1、立题:教研室或教研组根据资课教育教学实际,选定课题,拟定课题实施方案,于每学期初报教研室审批。

2、实施:课题申报审批后,主研人员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方案实施。实施过程中注意搜集相关理论资料和实践案例,校教研室组织指导、管理、实施。

3、阶段总结:每期或半期召开阶段总结会,并交阶段成果。

4、结题:按计划实施课题后,申请结题鉴定。教科室负责校课题的结题鉴定,校级以上课题由教研室向上级教研室申报。课题过程实施由教研室负责督察,各课题组长全面负责。

(二)学习制度

集中学习要求每月组织学习一次,由教研组或教研室组织实施。课题组组长、课题主研人员翻阅选择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大家学习讨论。自学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平均每月学习一篇教育教学理论,并有文字记载,摘录精彩语段,写读书笔记

(三)研究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时”与“不定时”开展课题研究,“不定时”是指平时课题组成员就某个环节,甚至就某个细节都可以有感而发;“定时”指每月集中研究一次,研究内容可以事先布置某个专题,或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疑难棘手问题,组长及时做好记录。其中定期组织学校教育科研的研讨周,由各课题组进行集中会课,分组研讨。创造课题研究氛围,形成课题研究制度(暂定每学期一次)。

(四)奖励制度

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奖优罚劣,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特制定相应考评制度。

对课题研究人员一学期考评一次,主要考核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安排、负责任务是否保质保量完成;有无阶段性成果。成果奖励(必须是教育科研成果)与期终个人考核相结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