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观察记录(34篇)

活动观察记录(通用34篇)

活动观察记录 篇1

观察教师:

观察班级:

中班

观察对象:

全班幼儿

观察时间:

3月

观察地点:

卫生间

观察背景:

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幼儿自己意识的不断增强,中班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严重时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引导中班幼儿在活动时按秩序,不推挤、会排队等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避免意外带来伤害。

观察实录一:

周一上午,课间的时间到了,宝宝们要去入厕,一个个都慢慢的进入卫生间,在卫生间内孩子们都想争抢第一个马桶,“我以前就是用这个,”“我也是用这个”,“我先用这个的……”这时候宝宝们你推我挤都不想排队等候,都在争抢起来。

观察实录二:

离开厕所来到了洗手间,都你争我抢的去洗小手,弄得浑身是水。

观察分析:

面对孩子们的变化,我陷入了深思:在幼儿的'意识中都知道,在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时要排队,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需要幼儿排队的时间很多,喝水排队,尿尿排队,上操也要排队。大部分幼儿做的都不错,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总想第一个就完成任务,所以就插队影响了整个班的秩序。

实施措施及效果:

俗话说“习惯主宰人生”。一切习惯养成了常规,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良好的秩序,排队习惯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培养才会见效的,我们要利用不同各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玩耍中,不知不觉的学会这种秩序。让孩子在玩中体会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一片爱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排队常规习惯,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活动观察记录 篇2

观察班级:大二班

观察对象:编织区的幼儿

观察时间:20xx年X月X日

观察地点:编织区

观察背景:

自我园开展《合理配置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区域活动》以来,我们便在各个区域投放了很多的乡土材料,其中编织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那里有玉米皮、茅草、纸绳、麦秆等。今日午时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区域中,可编织区竟然仅有两个孩子,问起为什么不愿在编织区活动时,孩子的回答是:用玉米皮编辫子时,接头的地方太难了,接不好,编起来也会断的,不好玩。经过编织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动手操作本事,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当前活动的重点。

观察实录:

编织区的雨欣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晨翔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实施措施与效果:

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孩子在编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果引导方法不得当,很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兴趣。但编辫子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接头的地方确实是个难点。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没有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经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我先给孩子欣赏了搜集的用玉米皮编织的图片,如:小熊猫、小老鼠、娃娃头等,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又给孩子供给了范例及图示进行示范引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对照练习,幼儿经过观察与自我的探索最终找到并掌握了接头的正确方法。由于这种编织方法是幼儿自我探索出来的,是经过他们的头脑建构出来的,我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忙作用。

2、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应对困难仅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我的作品欢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区域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如何更好的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将是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课题。

活动观察记录 篇3

当孩子们贴国旗时,他们在国旗右上角贴上五颗黄色的星星,而且排列不均匀。大星星和小星星排成一排。

评估和分析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的观察不够细致。他们只看到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和四颗小星星,却不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顺序。

教师的干预策略

教师了解星星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四颗小星星是如何围绕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标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应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顺序,粘贴时应注意个性引导。

活动观察记录 篇4

亲子教育个案:

0到3岁的幼儿经常会出现挑食,偏食的坏毛病。偏食、挑食不利于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会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必须予以纠正。但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不仅仅依靠幼儿园就能解决的问题。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需要家园共育。因此,我们就幼儿的挑食现象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但是,有些家长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好;有些家长则无可奈何,希望教师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如何既能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使他们爱上蔬菜,又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现象的重视,并且学会改变孩子挑食和偏食的有效方法呢?

对策:亲子活动——蔬菜派对

与家委会成员一同商量后,亲子活动“蔬菜派对”应运而生了。活动前,我们首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他们了解为什么采用蔬菜派对这样的形式,并一起商量了各自的大致分工。

活动当天,趁着孩子们午睡的时间,家长们一起忙碌起来。灵灵妈妈搬来了漂亮的餐具,荀荀外婆带来了已烫熟的新鲜碧绿芹菜,米米妈妈带带了红红的番茄,许多家长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制作了拿手的菜肴。派对讲究情调,于是,我们又在教室中间搭起了一张长桌,铺上精美的桌布,摆上大家精心准备的颜色鲜艳、新鲜诱人的一盆盆蔬菜。并准备好舒缓、优美的音乐。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跟教师着走进教室,刚一踏进教室门口,他们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看到漂亮的桌子上放满了五颜六色的蔬菜,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有的伸长脖子使劲地嗅,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啊——真香啊!太漂亮了!”有的欣喜地拉着教师的手不停地询问:“这些都是给我们吃的吗?” 得到教师的肯定回答后,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体会与反思

“蔬菜派队”不仅使幼儿对蔬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也使家长的育儿观念以及育儿方法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蔬菜派后幼儿对蔬菜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呢?活动后我作了深入的思考。

第一, 活动的形式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长长的桌子,精美的桌布,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搭配漂亮、新鲜诱人的各种蔬菜,这一切都吸引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对品尝这些蔬菜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第二, 第二,活动营造了轻松而温馨的环境氛围。托班幼儿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在这次特殊的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在餐桌旁等候孩子们的到来,让孩子有一种家人等待自己回家共进晚餐的气氛。这会使幼儿产生非常舒服、愉快的情绪。为进餐作了很好的情绪铺垫。

第三, 活动有效调动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活动中扮演蔬菜宝宝,并导演了一场让幼儿参与、互动的情景剧。教师巧妙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将平时看来极为普通的蔬菜变成了美丽的、可爱的、会说话的、希望和他们交朋友的、充满丰富情感的“蔬菜宝宝”,没有哪个幼儿想让蔬菜宝宝因为没有朋友而哭,于是,蔬菜宝宝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朋友。之后,孩子们与蔬菜宝宝对话,一起游戏,一起品尝各类蔬菜,这些互动使得幼儿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蔬菜宝宝,并愿意用行为——品尝蔬菜来表达自己对蔬菜宝宝的喜欢。

第四, 活动满足了幼儿自主的愿望。蔬菜派对借用了自助餐的形式,想吃什么,想吃多少,幼儿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幼儿还可以动手制作蔬菜沙拉。充分的自主性也是幼儿愿意尝试多种蔬菜的重要原因。

活动观察记录 篇5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大九班建构区

观察对象:

徐、陈

记录人:

观察过程:

集中活动后,徐若涵和陈飞宇一对好朋友来到了他们非常喜爱的搭建区。这个区是这两个孩子比较钟爱的区域之一。今天,俩人先在搭建区里一边翻找着材料,一边聊着天,说着各自喜欢的玩具。徐若涵在装有交通工具玩具的纸箱里找到了一辆小坦克,她对飞宇说:“我们今天也拼个大炮吧。你们男孩子老是拼这些东西,我也想试试。”飞宇想了想说:“好吧!”俩人就开始搭坦克了。渐渐的,搭建区又来了别的小朋友,一看他们俩人正忙着,就问:“你们搭什么呀?”一听说是大炮,就兴奋了起来,“我也要搭,我也要搭。”

搭建区里的几个孩子仿佛进入了工地,有时翻找着自己需要的材料,有时将搭好的又拆掉,觉得不够满意。又过了一会儿,徐若涵和飞宇的大炮建成了,一旁小朋友的战车也搭好了。他们相互观赏比试着。“我们的大炮可厉害了,我们有三个口呢,能一下子打三个炮出去。”“我的更厉害,是万能的轮子,什么地方都能去,我的车先开出去找到敌人,你们就打炮。”大家都很棒,孩子们真开心。

观察分析与评价:

1、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

从小朋友们的活动情况能够看出,他们对班级搭建区的材料比较熟悉,日常区域活动时经常参与这个区的活动。对搭建区的材料,能认真比较其形状,依据形状选取适合的搭建自己所要的部位。比如:徐若涵小朋友的“大炮”,选择了充分利用了圆柱体的奶粉筒和薯片筒,根据大小排放,使炮筒由粗到细,非常符合正常制作的特性,也是作品更具有层次性。

此外,还用了两个杏仁露的圆柱体铁罐,放在了“大炮”的最顶端,就像望远镜一样。真是巧妙的构思,一点也不像出自女孩子之手的作品。旁边的孩子也不弱,“战车”创作,将搭建的对称、架空、加盖等技能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2、活动时专注程度与探究能力:

这次的自主活动中,两组完成作品的孩子的专注度是非常高的,班级搭建区的材料比较杂,多为收集的纸箱、盒、筒之类的材料,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中,会按自己所需要的寻找、选取材料,会用自己的观点,调整、更换材料,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按自己心中的所想去完成。从他们对材料及作品成长中,可以看出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也比较好。

3、教师情况:

本次活动中,老师基本未出现直接,搭建区投放的材料,给予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小朋友们选择的玩具坦克就是他们口中所谓“大炮”的原型。另外,在之后的搭建活动中,教师通过展板,为小朋友们选择了一些成品的照片供。这些都是不教的。

活动观察记录 篇6

观察班级:大二班

观察对象:陆 睿

所在区角:数学区

观察时间: 20xx年10月

观察情况记录:

陆睿在数学区域活动《统计动物数量》的游戏中,他把整家操作材料都涂满了。我都看不清楚我问她:“毛毛,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毛毛很自信地回答:“吴老师,你看,我都涂满了。”听了他的话,我知道他可能没有了解游戏要求,于是我对他说:“毛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看这是什么动物呢?”“这是小蚂蚁。”“我们到前面图上找找小蚂蚁吧。”于是,我请毛毛在图上边找蚂蚁边数,最后他说:“吴老师,这儿有10只蚂蚁。”我问他:“那你该怎么记下来呢?”他想了想说:“我可以用点点来记。”在一个格子里画上了10个点子,然后他开心地笑了。

评价与分析:

毛毛小朋友从小由爷爷带大,爸爸妈妈感情不和,缺少父母的爱。而爷爷觉得亏欠孩子的童年,于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而且他的家庭教育几乎就是没有,数学方面必须要有老师陪同才能完成区域游戏,如果让他独自完成游戏,那他一定很快地圈,很快地连,很快地摆,很快地画。

教师指导策略及改进措施:

1.与他爷爷联系,希望他的父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他有安全感。在幼儿园内,多关心他,关注他。发现他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与奖励。

2.在区域活动中,尽量多给予帮助,以便他能顺利地完成游戏内容。生活活动中,培养他一定的自理能力,树立他的自信心。

活动观察记录 篇7

时间:

班级:中班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周雨欣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黄玉琦、张秀清也来到了桌子面前,她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黄玉琦、张秀清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周雨欣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活动观察记录 篇8

观察教师:李玉俊

观察对象:部分午餐宝宝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时间:20xx年3月4日—至今

观察地点餐厅

观察背景:

新学期开始,小班增加了刚入园的宝宝,离开父母,年龄又小,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情绪有些不稳定,每天的午餐成了问题,有的宝宝有挑食现象;有的宝宝吃饭很慢,还有的宝宝连勺子都不会拿,从小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观察实录一:

周一中午,我们分完了饭菜,然后和宝宝们一起认识:白菜炒肉、黄瓜炒鸡蛋、蘑菇鸡蛋汤,主食是馒头,说完后宝宝们吃了起来,只见士杰的盘子里只吃了黄瓜,鸡蛋都挑了出来,那两个菜一动没动,并且勺子还用左手拿着,舀菜也是歪歪扭扭的,吃到嘴里的还不如洒到外面得多。

观察实录二:

嘉怡、国恒呢,每次其他宝宝都吃了一半了,还不见他动勺子,碗里看上去就像没动过似的,提醒几次才嚼到嘴里一点点馒头,但是只嚼不咽,所以每次都吃到最后。

观察分析:

面对此现象,我想家庭因素是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就像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忙于工作,爷爷奶奶宠着护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自己吃饭,允许孩子边吃边玩,甚至跟在宝宝屁股后面追着吃,赶着吃,因此出现了以上状况。

实施措施及效果:

面对这些宝宝的进餐,我经常给他们讲《爱挑食的宝宝》故事,让他们知道: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有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壮,了解了挑食的坏处;并且让大哥哥姐姐(因为我们的餐厅是混合班)示范及提醒的方式教宝宝学习正确拿勺子的姿势。

对待吃饭慢的宝宝,我采取少盛多添的方法,每次给他们盛的饭菜相对少一点,等他吃完了再添,这样他就会有成就感,也可消除孩子视觉上的恐惧感,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优势。另外我还经常尝试让几个用餐慢的宝宝报菜单,让他们介绍饭菜的名称,来激发他们的食欲,以达到加快用餐的速度。

另外,我们对吃饭特殊的宝宝还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求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在家里要求孩子,也像在幼儿园一样学会自己用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几个宝宝的就餐习惯有了明显转变,他们逐渐学会了正确拿勺子吃饭,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一些,挑食的现象也慢慢消失了。

从小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对于幼儿今后的生活意义深远。因而,对于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观察记录 篇9

观察老师:

观察班级:

中二班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优秀: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己。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老师心目中的最爱。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己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

观察实录:

今天的操作活动是用橡皮泥装饰《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三组时(紫涵那组),操作盒刚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书展告诉我: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紫涵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紫涵时,她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

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紫涵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紫涵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活动观察记录 篇10

美丽的纸盘,美工区里孩子们在用装饰画的形式装饰纸盘子。逸逸拿到纸盘后在盘子的底部写上学号和名字,然后开始装饰图案。在绘画纸盘的过程中,逸逸先在纸盘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看旁边睿睿的盘子,不时和睿睿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逸逸看到我,说:“我在画半圆形,一个黑色半圆形,一个空白半圆形这样有规律排列的”说完她又在空白半圆的上面增加了一条弧线,弧线画完,逸逸又在边上画了一圈爱心图案,这个时候活泼好动的逸逸开始没有心思了,开始讨论起来,所以爱心画完以后只有两个个爱心的中间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其它的爱心里都没有画,最后逸逸在爱心图案外边又画了黑方块图案,就这样纸盘装饰好了。

从逸逸装饰纸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逸逸喜欢装饰盘子,装饰盘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盘子的中间慢慢的往边上装饰,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使原本普通的纸盘变得越来越漂亮,从逸逸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开心和成就感。但是由于逸逸自身比较活泼好动,到后来装饰盘子的时候总是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边说边画影响了逸逸装饰盘子的时间、速度以及完成的效果(只有两个爱心里画了黑点,一个爱心涂黑),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醒和督促逸逸安静作画,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本次活动的内容来看,我们在原有装饰画的基础上增加用装饰画的形式绘画人物的脸部形状与表情,进一步满足了大班孩子自主表达创作的愿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色块来表现人物脸部特征,增加孩子对色块的认识,感受装饰画活动中色块变化的美。根据《指南》中精神:“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美工区中,装饰活动室。

活动观察记录 篇11

我想逐步针对不同类型动作慢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开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动作总是慢吞吞的,观察一段时间后,我总结出原因:

1、孩子动作慢主要与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家长照顾太周到。家长总觉得孩子慢就着急自己做了

2、不自信的孩子也会慢慢做。孩子缺乏自信,总害怕自己做不好,妈妈只注意孩子速度的快慢,而忽略了好坏。

3、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往往一件事未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最后哪件事都做不完。

4、没有时间概念。孩子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做事边做边玩。那么,针对班上这些孩子做事慢的原因,想出了一些方法

1、限定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件事。

2、陪孩子一起做,对于一些不会做或做的慢的事,孩子会观察成人做,那么教师陪孩子共同做就会有兴趣提高效率。

3、惩罚法。

通过具体事让孩子体验动作慢带来的后果。但不体罚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竞赛法。让幼儿与同伴比赛,有一个竞争对手,幼儿的兴趣就会增加,但比赛的幼儿水平要相当。

我想逐步针对不同类型动作慢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活动观察记录 篇12

观察对象:

性别:男

年龄:6周岁

活动资料:生活活动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不打断别人讲话,耐心倾听的习惯。

观察实录

团体活动完毕,孩子们去喝水了,子墨来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教师,我想给小朋友们唱首歌,行吗?”“能够啊!”我十分高兴地回答他。我组织好孩子们,说了子墨的想法,子墨开始唱了,可刚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会”;“他唱得不对”......活动室乱作一团,子墨的歌声被淹没了,只听见嬉笑声。子墨难过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景,教师话说到一半,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经常插嘴,不等教师把话说完就急于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分析记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表现欲十分强,可是不知等待、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话听一半的坏习惯也凸显了出来。在大班时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

1.首先让幼儿换位思考一下,体会子墨的心境。

2.告诉幼儿随便打扰别人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是十分厌恶的。

3.团体讲读相关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4.组织一些团体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如“传话筒”“听指令做动作”“和我说相反”等等。

5.班内安排一些师幼对答小游戏:如“小嘴巴—没声音”“—请注意”“听我说—请您讲”等等。

6.教师自身找原因,要耐心听幼儿说话以身作则。

活动观察记录 篇13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观察记录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原始记录不描述内在的心理事件,而只描述“能够被充分定义为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可以从物理上确定的行为”(参巴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第43页),这些被描述的行为都应当能够得到操作性的定义,应当容易标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幼教之友《幼儿园教育活动观察记录》。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

2.表格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

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1)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该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记录个案幼儿的发展情况、园务制度和班级规范等成文条款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活动的整体概况、幼儿园各部门的一般活动情况等等,也就是日常进行的、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录应当进入幼儿园的管理,形成习惯性的制度,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教师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常常需要在采取具体的措施之前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行动方案,检验计划的效果并作出反馈。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较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最终的决,那么根据有关的因素和方面设计表格,以进行阶段性的、系统连续的记录,就很有必要。

另外,针对现在占据主流地位的综合主题教学和新近兴起的项目(方案)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了便于教师在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同时能够灵活地、然而又是在一段时间内有保障地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了便于教师自身和管理者根据一定的指标,从客观效果而不仅仅是活动过程上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针对一些长时间的(可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项目或主题,由教师和研究者、管理者共同制定一些活动内容、资源状况以及幼儿发展等方面的表格,以确保教师的灵活性和自发性不会只是完全随兴之所至的发挥,以确保内部和外部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

(3)研究性、定期的、间断进行的记录表格。

前两种记录在时间上都是被动的,即记录的时刻取决于活动的内容,处于什么环节、发生怎样的内容,就进行怎样的记录,因而也是随意的。而这里的第三种记录在时间上则是主动的,因为什么时候进行记录、记录多长时间,由观察者根据他的研究目的而不是根据活动内容来确定,因而它也是不随意的。前两种观察都是连续性观察,而第三种观察则是取样观察;前两种观察都针对一个整体性的情况,而第三种观察则针对局部的发展或专门的行为。(参见庞丽娟《婴儿心理学》,第31页)

由此可见,一般需要使用固定表格的记录,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时间多长、是否连续,都不是一次两次的行为,可以多次使用、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并且都具有比较严格的结构。

显然,质的记录和量的记录、结构的记录和开放的记录,是需要互相补充、也可以相互印证的。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的转化:①成熟的或规范化的轶事性或日记式记录,如上所述,不可能是完全随机的和任意的,而是有特定的要求,有一些固定的、必须包含的要素,因此它也应当是部分表格化的。只不过这里的表格不是填空式的和选择式的小表格,而是简答式和描述式的大表格。②质的行为记录可以随时为量的记录补充新的项目,或作为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③量的记录所获得的数据,可以随时补充到对于质的记录的整理中来。

(二)根据观察的时间划分:

1、现场记录

大量的需要和能够进行瞬间反应的表格式记录(有些涉及到态度的表格是不需要、也不大可能进行瞬间反应的)、特定事件中的速记,以及一些临时的感悟和发现,通常都需要甚至必须在现场立刻记录下来,以免事后的遗忘和混杂。 现场记录所获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资料,相对而言容易保证局部和细节的真实性,缺点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它只能记录行为(广义)的片段,以及一些突出的或者有显著意义的行为,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完整的和连续的,尤其不容易注意到一些潜在的、次要的、或场景外部的因素和影响,因为观察(有时候甚至是参与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在时间和精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有专人进行辅助记录,或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辅助记录,那么上述困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这些辅助记录在条件上和适用范围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专人的限制性显而易见,而设备又缺乏灵活性、反应性和理解性。由于上述限制,我们就特别需要下文中的两点作为补充。

“现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它并不完全是即时进行的。在时间取样观察中,观察者通常以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记录若干可以量化的行为,如在半小时的观察时间里,以5分钟为单位来记录某一行为出现的数量或者某些行为的发生情况。大量的侵犯行为研究和各种社会性的行为研究都采取这样的方法。

2、事后回忆记录

这种方式用于开放的、质的记录。采用事后回忆记录通常与如下因素有关:观察者采取深入的参与式观察,要求完全卷入当前的事件中去,不能分心做观察记录,或者为了避免对对象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不得不采取事后回忆的记录方式;记录一个连续而完整的事件;人对于环境的知觉是整体知觉,其间获得的大量信息都是本人没有意识到也不能意识到的,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联想或触动而回忆起来,从而可以大大丰富记录内容的背景和细节。

3、现场和事后相结合

该方法通常用于质的记录。在当前的社会科学中,在进行个案记录或深入访谈的时侯,由于基本上不可能在现场记录完整的事件或行为,但又要保证第一手的、真实的和一些瞬间的信息,所以研究者经常采取现场记录和事后记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观察者用速记的方式或者借助录音和录像的手段记录下若干重要的片段,然后进行事后的整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记录。这种情况对于教师的局部观察或特定事件的观察记录——无论是旁观的还是参与的——也同样适用。

该方法类似于社会科学现场研究中的“现场笔记”(《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349-353页),其要点如下:

由于记忆信息的遗忘与时间成正相关,所以尽可能在观察结束后立刻记录,或补充现场记录中遗漏的内容。

以印刷体打字并存档比手写更为可取,便于阅读和传播。这一点对事后回忆记录同样适用。

记录应至少制作两份,一份保存备查,另一份用于随时可能的修改。这一点,对于写和打字是同样适用的,而它实际上也是教师处理一切个人档案资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活动观察记录 篇14

编织区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梁慧楠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面对困难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己的作品快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活动观察记录 篇15

观察对象:

小宇

性 别:

观察地点:

活动室门口

观察目的:

根据幼儿的变化,师幼共同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

观察内容:

今天早上小宇来到幼儿园门口就躲有妈妈后面(平时能主动大声问好),不愿意跟老师问好。妈妈给换完鞋后又躲到妈妈身后,不愿意来到老师身边。我赶紧说:“小宇过来吧,让老师看看,今天怎么了?”他“哇”的一声哭了:“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要回家。”妈妈告诉我:“今天小宇不知道为什么,早上就不愿意来幼儿园,在家里就哭过了”。我说:”来吧,小宇,告诉老师你怎么了?”我从他妈妈手里将小宇抱过来,他妈妈就走了,我把小宇抱到水房,他还是不停的哭,不断地挣扎要找妈妈,我一下子看出来小宇为什么哭了,我就告诉他:“你听我说说,你为什么哭了,我知道。”怎么说也不行,他就是不听,还是那么倔,我立刻大声一个八度:“你先听我说,要是我说的不对你再哭行吗?”他一下子静下来了,我蹲下温和的对他说:“你是不是因为昨天你打皮皮,老师对你生气了,你才哭的?然后就不愿意来幼儿园了?”他看着我,一下子愣了两秒说:“是!”我又说:“老师批评你了没有?”

“没有”

“老师是生气了,但之前老师给你们讲道理了没有,自己的小手在没有经过小朋友同意时不乱碰别人。”

“说了!”

“那皮皮对你生气了吗?”

正好皮皮在旁边洗手,我让小宇问了一下,皮皮说:“我不疼了,我原谅你了!”小宇这才不哭,我说:“老师说对了吧,皮皮已经原谅你了,他爸爸也原谅你了,因为你是不小心的`,老师都帮你跟他爸爸道歉了,你还哭吗?”

“不哭了”

“那你笑一个,亲我一个!”小宇果然像往常一样笑了,搂着我亲了一下。然后高兴地去洗手了,他吃饭的时候还坐在那看着我不时地笑一下。

分析:

接连两天小宇都会时不时伸手动到小朋友,老师提醒和引导全班小朋友要友好,同伴说他都不听,可能在昨天老师一句“你怎么又这样啊?”刺伤了孩子,但没有在全班面前刻意批评他,这也使一向倔强的他受伤了,所以他回家不敢对家人说,今天来园的时候以另一种理由找借口,说想妈妈,不想去幼儿园,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幼儿能够再次将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信任老师,“只要你自己知道错了,能够改正就还是好孩子,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孩子爱听,所以老师在处理孩子事情之后将这个作为结尾。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顾虑了。

在那天之后,老师观察发现小宇不用手动别人了,再也没有小朋友“告状”,有小朋友家长向老师反映小宇的情况了。

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了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位幼儿教师成功教育的技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成就自己。

上文是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相信对

活动观察记录 篇16

美工区 晓菁 振骁 佳芮 东珂 鹏欣 萱萱

活动目标:在手印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几种基本的配色规律

手印添画

材料投放:红、黄、蓝等几种颜料 白纸

活动时间:5月11日

这一次,孩子们印出了很多的小手印,但是孩子们蘸颜料太多了,白纸竖起来的话就会有颜料流下来,添画的活动不能继续完成,只好放在教室窗台边的桌子上晾干

讲评:颜色和颜色都是好朋友

这一次我没有给孩子们提供绿色,因为我想让孩子通过自己配色,调出绿色,就像晓菁偶然发现红+黄=橘黄一样,引导孩子们发现了兰+黄=绿,从而发现基本的配色规律。但是孩子们这一次的兴趣则在于用已有的颜料小手印画上,我也没有刻意的引导,而在讲评的时候侧重:告诉孩子们有的颜色和有的颜色是好朋友,就像晓菁手上的红色,和黄色好朋友在一起,就变成了橘黄色,很多颜色也都是好朋友,能变出不同的漂亮颜色来呢,请小朋友在下一次活动时实验一下,还有哪些颜色在一起变出更多颜色更漂亮的小手印,引起他们对下一次活动的期盼。

教师介入:哇,你们的小手印好漂亮啊!一定会变成很美的热带鱼的,咦?你们怎么不画啊?振骁说:彩笔一画上去就脏乎乎的。鹏欣说:纸还没有干呢,不好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想想看”佳芮说:可能是颜色蘸多了吧。“那么少蘸一些啊,手上沾满颜料的时候,在盘子上面停一停,我们的桌子上也会变干净,印的画也会很快变干的。”这时我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很高兴的说:“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呢,我们试试吧!”我拿来毛笔,晓菁指着毛笔问:拿毛笔做什么用?我做了一下示范,用毛笔蘸颜料涂满手掌,然后再印,孩子们马上就去实行了,萱萱想要橘红色的手印,祖涵就把自己第一次活动中的发现告诉了她,而且萱萱用的是毛笔,所以颜色变在了她的手掌上,而不是颜料盘里。

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到两点:首先,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是“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我采取了教师直接干预的办法,以活动角色的身份参加到印画中来,时常看一些教师在游戏中的介入以及如何介入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很难把握住分寸,该怎样介入何时介入呢?一直是困扰我的大问题,需要在更多的实践中去摸索

其次是玩色常规的培养:我认为在小班,很多示范都是必要的,我特别展示了“毛笔蘸颜料——在调色盘上刮两下——涂色——洗毛笔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常规,孩子们认真地看我做了,也认真的模仿我在做,和第一次活动时相比较,由于我事先考虑的不周到而导致的结果,虽然也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是应该在活动前告诉孩子们的。孩子们终于画出了美丽的热带鱼,那么,小手印还能变成什么呢?我在网上搜集了一部分手的艺术图片放在主题墙上,还搜集到20xx年汉城国际卡通动画影展中来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画大师的一段精彩沙画表演,相信会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奇和启发。

活动观察记录 篇17

观察时间:3月1日

观察地点:晨间区域

观察资料:

在区域活动开始后,如果没有教师跟随指导的话,昀昀比较喜欢各个区转悠,由于不太喜欢与别人交流,加上教师常常在一个组指导,昀昀似乎不太喜欢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这一组

的要求,所以基本不能定定心心的坐下来玩一样区域。在教师的陪同下,比较喜欢玩美工区和美术区,因为昀昀在绘画涂色和美工方面还是不错的,之前有一次美工区是用各种种子来贴画,她比较喜欢,区域一开始,自我就坐在位子上,先探索了一下应当怎样玩,然后望望我,想得到提示,在我告诉她怎样制作之后,是能够按照要求来贴画,贴画的水平与正常儿童持平,在贴画的过程中也会努力的进行字节的发音,但讲的还是比较的模糊,听不太懂,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陪在旁边,贴完一条之后也在尝试与同伴进行交流,还想教其他小朋友该怎样贴,边喊边指图“那里”“那里”!这次区域昀昀坚持到了最终,坚持了较长的时间。

分析与措施:

从开学以来这段时间来看,昀昀在玩区域和其他游戏时必须需要有教师在旁边陪同,并且她有与小朋友共同交流的欲望,可是还讲的不太清楚,还是要在日常生活的中请她多讲讲,每一句话要讲清楚,并且,还需要训练她的常规意识,在活动中集中注意力,美工区和美术区对于她的动手操作是有益的,可是对她的语言与交流并不促进,在教师多同她交流的同时,也要多发挥小朋友和“爱心使者”的作用。

活动观察记录 篇1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常问“为什么……?”如:“裤袜这么小,怎能穿得上去?”“羊角球最好玩,坐上去变扁了,不坐它又变圆了,为什么?”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弹性。1、因为幼儿掌握物理常识依靠的是作用于物体的动作,同时,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所以本设计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幼儿大胆动手尝试,从而发现物体的弹性特征。2、本设计致力于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的探索活动从无意转向有意,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延伸及系列活动在启蒙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方向,感知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弹性带来的乐趣,使幼儿对物体弹性的认识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停止。

教案目的:

1、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尝试,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并乐意交流探索中的发现,表达探索中的感受

3、体验弹性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案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前已认识所提供物品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体操垫若干。

(2)有弹性或带弹性的玩具或用具。(拉力器、弹簧称等)

(3)师生共同收集有弹性的物品。(各式橡皮筋、丝袜、弹性衣服、有弹性的布、沐浴条、手表带、弹簧条、海绵块、各式皮球、轮胎等)

(4)其它物品:积木、石头、玻璃片、瓷砖、蜡烛、报纸、手工纸等。

(5)弹力公园道具:木房子、栅栏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通过探索获得有关物体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难点:运用语言描述、归纳探索中发现的现象。

活动流程:感受——探索——比较探索——体验(弹力的乐趣)

教案过程:

1、(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地在体操垫上走一走、跳一跳,初次体验弹性的乐趣,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想想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师生动手探寻奥秘。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物体在拉、压、捏下的变化,重视幼儿的发现,鼓励互相交流。

个别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语言描述物体变化现象。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对不同物体变化结果进行归纳。

(2)师生集中交流讨论操作的经过与发现。(幼儿可将刚才操作过的实物带过来,边讲边演示,以增强讲述时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我玩的是?怎样玩?结果怎样?)

教师进行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拉或压时,它会变形,但手一松,它又能变回原样,这就是物体的弹性。(小结完后把幼儿手中的实物集中放在塑料篮里)

(3)引导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特点。

师:弹性物体可爱又有趣,大家一起来模仿它。(教师带领幼儿将自己假想成弹簧、皮球等物体,并用身体长高变矮和弹跳步等动作将弹性特征表示出来。)

3、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出示一些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尝试比较,幼儿可随时将新发现告诉同伴或老师。

(2)师生集中交流讨论操作中的新发现。将前后两次发现的物体变化现象进行对比。(幼儿可将刚才操作过的实物带过来,边讲述边对比,以增强讲述时的直观性。)

教师进行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小结完后,将幼儿手中的实物集中放在塑料篮里。)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师生共同找找身上有没有的弹性物体。

(2)在幼儿园里还见过哪些富有弹性的物体?

5、玩“弹性公园”,再次体验弹力带来的各种乐趣。

让幼儿找出一样有弹性的物体作为公园门票,到弹性公园玩。

弹性公园内容设置:

(1)弹跳区:体操垫、羊角球、各式皮球、轮胎。

(2)拉力区:拉力球、拉力器。

(3)智力区:百变橡皮筋。

(4)实验区:弹簧称、法码、石头等。

(5)美工区:丝袜、海绵变脸。

活动延伸

1、增设弹力区角,投放弹力物体,让幼儿继续探索。

2、让幼儿到家里找找弹性或带弹性的物体。

系列活动

1、做做玩玩:自制拉力器。

2、探索活动:床垫里的奥秘。

3、体育游戏:跳跳跳。

4、参观活动:我爱大轮胎。

活动观察记录 篇19

实录:今天的制作狮子活动内容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狮子,张子杰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狮子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

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张子杰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张子杰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观察者随感: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张子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幼儿对本区域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的,所以活动的兴趣较高,尤涛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活动观察记录 篇20

幼儿观察记录的写法 教研活动过程:

首先,请各位老师讨论如何写好幼儿观察记录

教研组长总结

分享优秀的幼儿观察记录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写观察记录,写好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幼儿,改善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我写观察记录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定观察原则

首先,通过本次观察,希望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解观察目的,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体地记录下来,根据观察记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实记录幼儿的表现。这是幼儿真实情况的表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好坏,但记无妨。从而使观察记录真实化。

最后,写出自己对本次观察的分析,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无论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表现是好是坏,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幼儿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等等,考虑加强或改善哪些教育行为,制定或调整哪些教育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选择观察对象

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好表现自己,有的性格内向,还有的活泼好动,所以要先确定观察的对象,再采用个体观察或全体(小组)的观察,也可以连续几天的观察。

例如观察幼儿任晓芸,观察时间:20xx年2月28日

目的: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观察实录:下午午睡时,任晓芸脱掉鞋子、外裤、坐在床上开始脱衣服,先将头往下缩,衣服往上拉,拉了一会儿脱不下来,再拉袖子,由于两手配合不熟练,就是脱不下来。旁边有同伴看见,开始帮助她脱,由于用力不对,还是没有脱下来。最后请求老师帮助。

分析:从观察中看出,任晓芸平时在家根本不自己脱衣服。

原因有二:

1.家长包办代替太严重了,在家里她母亲都代她做了,因此她觉得不会做可以让老师和同伴帮助代她做。

2.孩子本身依赖性太强,一遇到困难就不动了,影响了她的动手能力以至于什么都不会。

措施:

1. 帮助任晓芸学会穿脱衣服,先教她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或游戏时间让她练习。

2. 和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过了一星期,再次观察任晓芸,发现有明显进步了,但穿脱衣服的动作还是不熟练,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次与家长联系,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又过了半个月,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现在在家自己穿脱衣服了,再也不要我们帮助了。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很高兴,

但马上我又为任晓芸制订了下一个目标:提高动手能力,为同伴做好事,继续进行观察。

三、详述观察内容

幼儿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可以观察。如幼儿的兴趣、好恶、特长、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等,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

根据教育目标决定观察内容。如幼儿顾成,由于年龄小,家长教育不当,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脾气又很倔。“我”确定他为观察目标。

第一次,有一天早上,他一进来对我看了一眼,马上就跑到自己座位上去玩了。我知道他的个性,如果这时一定要让他喊我,他一定又会发脾气,呆呆地站在那儿。所以为了让他感觉到我在注意他,我就故意和他靠近。这时,其他幼儿进来向我问好,我也热情地回答。顾成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小声地说:

“老师,早。”于是我在班内又进行了一次礼貌教育。过了一个月,我第二次观察顾成,那天,眼光看见顾成走进了活动室,他一直走到我身旁对我说:“汪老师,早!”我抬头高兴地说:“顾成,早!”他快乐地跑过去玩了。以后几天,我观察到他每天到园时都很有礼貌地说:“汪老师,早!”我觉得他有进步了,又进一步提出要求:“以后声音响一些,好吗?”他点头答应了。果然以后他每天都大声地喊我。有时放学时或路上看见我也很有礼貌。家长都说孩子懂礼貌了。

活动观察记录 篇21

今天我们上手工课>,我先讲解了一遍制作方法,又给幼儿示范了一遍做法,在准备让幼儿自己操作时,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就大声喊:“老师,我不会”。我以为是在后面看不清就走过去想再示范一遍给他们看,谁知刚走到他们身边这几个小朋友就停止了动作,习惯性的将材料往我面前一推,大有要我帮他们做的架势,而且动作是如此的熟练。要在往常我会立马去帮他们,但今天我没有,只是又示范了一遍做法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说“别急,老师回来再帮你们,不过,你们要自己先动手做做试试”。说完我便走了。

我忙着帮别的小朋友,转眼的空隙看到了这几个嚷嚷不会的小朋友正在很认真的做着,仔细一看,居然做的还不错。仔细一想,我恍然大悟,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依赖着我。以往为了提高速度,在孩子们说不会时我都给予帮助,孩子们便找到了省事的不用费功夫的捷径。今天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又要偷懒找捷径,我很庆幸自己给他们多了一份选择,让我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差点被我认为是“笨孩子”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误,看到了孩子们懒惰的一面,并及时给予纠正。

手工制作完以后,我刻意表扬了这几个小朋友自己动手克服了困难,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他们自豪的笑了。而我却深深感悟到,,老师要善于洞察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了解情况。如果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在孩子们喊不会时我就急于帮助,那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们是如此的优秀,也不会知道孩子们也会找捷径。那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思想,久而久之,后果会很严重。

活动观察记录 篇22

观察对象

程彭水

年龄

性别

位置角

结构面积

时间

3.18 - 14.25点

观察记录

插入一个非常宏伟的飞机与雪花。机身和机翼的轮子都是可用的。插入的平面非常生动。

评估和分析

孩子的潜力是很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插入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平面。教师期望孩子在此基础上有更好的突破和创新。

教师的干预策略

教师引导幼儿能够插上另一架战斗机、直升机和未来的飞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标

对于潜力大的孩子,教师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

活动观察记录 篇23

游戏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

游戏名称:

玩“办家家”游戏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只见周佳安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做声。听了我这么一说,周佳安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我说道。“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可以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

改进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观察记录 篇24

观察时间:3月30日

观察地点:晨间区域、日常人际交往

观察资料:

本月,昀昀的常规意识不太好,常常自我分心,举手明显没有中班上学期那么进取,所以其它小朋友都不太愿意和昀昀一齐玩,从昀昀的角度出发,可能是想和小朋友一齐玩,可是由于表达不清,又不明白用什么方式。经过观察我发现,昀昀很喜欢当图书管理员,只是每次都会很凶,小朋友稍微说了一些话就立刻把书收掉了。

在区域活动中,昀昀还是没有很明显的选择意识,区域开始后,就到每一个地方转转看看,看看其它小朋友是怎样玩的,如果有兴趣会坐下来玩一玩,或者继续转转看看,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喜欢去美术区,这次美术区正好是画大马路上的东西,在给她讲清楚要求后,能够定心的坐下来画一画。昀昀妈妈也很重视孩子口齿不清的问题,所以在园外报名了语言培训课。语训课的主题正好是汽车,所以她画起来也相对熟练,画完以后还涂色,边涂还讲

“汽车”“汽车”,还给我介绍说这是“消防车”“119”发音很清楚,画完的汽车要求要剪下来,固定到马路的模板上,跟她讲了几遍,都没有效果,她很执着的指着她的画要放到衣帽柜里去,表情严肃的说:“我想要带回家”。整个美术区的时间都能坚持坐定,画完后还有很欢乐的满足感

在有一次的晨间桌面游戏中,由于下雨,所以能够多搭一会,还能够请小朋友介绍,几个小朋友拿了自我搭的玩具到前面来介绍后,昀昀也举手了,很难得,我就请她来介绍,她拿着自我的玩具,不太清楚的说是“月饼”,听了几次才听清楚,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拍拍手表扬了她,并且请她和其它介绍玩具的小朋友一样,把玩具放到自然角上展示,那天早上,昀昀开心了好久!

分析与措施:

由于喜欢画画,所以昀昀对于美术区很感兴趣,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去漫无目的的画一画,如果以后区域中,有意识的引导她去参加一些阅读区,看图讲述,让她有机会说,也锻炼锻炼她其它的本事。

尽管,昀昀是个表达本事比较差的小朋友,可是从日常观察中发现昀昀还是很渴望和大家一样需要交流和鼓励,只是昀昀在交往的过程中似乎没有注意到方法,我也将观察资料及时与昀昀妈妈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对于她有提高的地方就应当及时的表扬鼓励!

活动观察记录 篇25

走进美术区,开始画画。却陈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安静地在一处画画,反而和几个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户外活动结束。

陈志信有时很文静,不够大胆。有时很活泼,户外活动时,他跑的最快,说话声音也很大,老师没有去制止,目的是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活动观察记录 篇26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我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十分开心。今日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我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教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依靠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理解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我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资料。这样的幼儿缺乏必须的自信心,总认为自我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靠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资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具有必须的依靠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我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提议。以直接提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我所喜爱、兴趣的活动资料。帮忙幼儿构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靠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靠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进取、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我,并对她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我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活动观察记录 篇27

音乐游戏活动观察记录1:音乐游戏《种豆豆》观察记录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先给孩子们看了一段豆豆发芽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议论起来,看孩子们说的起劲,我便暂停了视频问他们:“你们知道它长大了变成什么吗?”

孙晨萱说:“陈老师,这是豆芽菜。”

孙璟悕说:“这是种子呀。”

铭铭说:“老师,我知道这是菜菜小时候。”还有的孩子说长大了变成可以吃的。孩子们猜的很兴奋。“拿我们来看看长大了到底是什么好吗?”当孩子们看到种子最后长出了豆豆的时候都笑着说:“是豆豆“、“是豆豆”、“我吃过的”、“我家里有的”。

“那你能不能用动作来学一学豆豆是怎么样长大的呀?”听完我的话,孩子们都开始离开小椅子跃跃欲试了。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有的孩子身体在扭呀扭呀。但是有部分孩子却只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孩子在捂着嘴巴大笑。

发现的问题:在今天的游戏中,有些孩子表现的相当兴奋,有些孩子则表现的非常胆小。

问题的分析:在活动中出现部分孩子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也有极少数的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了不礼貌的行为。

对策:小班幼儿的坚持性比较差,甚至比较胆小,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多多鼓励那些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要在活动中加强活动常规的管理。

音乐游戏活动观察记录2:大班音乐游戏观察记录反思

情景描述:

我班的主题活动“过年了”开展了将近两周,孩子们对新年里放鞭炮、烟花的兴趣很高,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音乐活动“烟花舞”。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拿在手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放烟花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两手放在身体两侧,飞快地转着圈,动作很优美;有的两手抱肩转起了圈;两手放在下巴处,扮成一朵花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吃惊和欣喜,韵律活动达到了高潮!

教师反思:

《幼儿教育纲要》强调: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活动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在自主活动基础上,积累和扩展感性经验,培养认知和审美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二期课改提倡给孩子创设一种可选择的多元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设想如果一节音乐活动一统的歌词、节奏,无非是学唱,追求即时效果,更谈不上选择与独立自主的创作。所以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我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选择与独立创作的机会。如在上述活动中,我就在如何放烟花上启发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律动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动作,而富有新意。我们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没开始多久,孩子们就兴趣全无了。我想关键不是学习内容的深浅,而是这个内容是否能满足孩子当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欢的,是否经验范围之内。

措施:

1、在选材时,我们尽量要从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2、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来创设自主的时间空间等环境。

活动观察记录 篇28

观察时间:

第三周。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对象:

永琦、宇博等。

观察目的:

永琦为什么不跟宇博玩了。

背景资料:

开学没多久我们就学习了《白雪公主》这一课,小家伙们十分喜欢故事里的白雪公主,常常在区域活动时间玩扮演游戏,对能扮演公主和王子更是着迷。这不一大早,邵永琦就带领着一群小朋友玩开了。可是却因为由谁来份演王子和公主争执不下,大家都想当公主,于是吵到我那里。我只好提议轮流当公主和王子。

游戏结束后,永琦带着小朋友走到我旁边问我:童教师,公主是不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故事里只能有一个公主对不对我不疑有他,就回答说:当然啦!那你说我们班谁是公主永琦之后问我。她这一问,所有小朋友的眼光都看向我,那一双双眼睛里都是企盼,我读懂了那眼神,却也犯了难回答哪一个都会伤害到其他的小朋友。我只好使出才教师们的必杀技,笑着对他们说:“嘿嘿,这可是个秘密,我不告诉你们。哈哈……”所有小朋友在一声“唉——”的叹息中失望的回到了坐位。显然他们对这个回答一点也不满意。

活动结束后我抽空找来所有女孩子,逐一对着他们的耳朵说:在教师眼里,你就是公主。但这是我们的秘密哦,不能告诉别人哦。看着孩子们欢喜的眼神,我对自己这个小聪明能保护孩子们的情感感到窃喜不已。

观察实录:

最近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白雪公主》的时候,宇博总是可怜兮兮的站在一边看着别的小朋友们玩。这是怎样了他平时可是很活跃的啊小朋友们可都很喜欢他当王子的,难道是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了可他明明就很想玩的样貌啊带着这个问题我就特别留意他。几天下来,我就发现不是宇博不想玩,而是小朋友们不跟他玩。每次他走过去想玩时,永琦就说,我不跟你玩。永琦一这么说,其他小朋友也都随声附合,宇博就这样被排除在外了。

分析与措施:

永琦之前和宇博可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玩,可是此刻她为什么不跟程宇博玩了呢宇博平时有点调皮我是明白的。于是我先找来宇博了解情景:“宇博,告诉童教师,你跟永琦怎样了你们吵架了吗她为什么不跟你玩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也不明白啊!”小家伙委曲的说。“嗯,那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让她生气的事,而忘了道歉呢”小家伙低头想了想,摇摇头。“嗯,那好吧,你先去玩一会,我去问问永琦,看看是什么原因。”我找来永琦:“琦琦,你跟宇博吵架了吗”“没有啊。”“那你为什么不跟他玩了”琦琦听我这么问,低下头,犹豫了半天才说:“我说我是公主,可宇博非说我不是公主,佩君才是。所以我再也不跟他玩了。”我一听她这话,才猛然惊觉,我之前的那个小聪明其实一点也不高明。小家伙们并不懂得保守秘密。

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不着痕迹的把所有小朋友都聚到身边,带着他们重温了一遍《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我问永琦:“琦琦,你能告诉我,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是王子呢”“我觉得梓灿是王子。”“啊,原先你心目中的王子是梓灿啊!那你心里都有自己的王子了,宇博也会有心目中的公主啊!”我笑着说。琦琦一脸不理解的样貌,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好像一下子也不太理解的样貌。于是,我又叫来另一个小朋友:“怡鑫,你能告诉童教师,你心目中的王子是谁吗”“我心目中的王子是伟杰”怡鑫回答说。那伟杰,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公主是谁。“嗯,我心目中的公主是晓晓。”徐伟杰说。晓荣你呢子涵你呢……

我在一个个的请了所有的小朋友来说出心目中的公主和王子后问道:“宝贝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每个小朋友心目中的公主或王子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齐声说。

“啊,每个人心目中的王子和公主啊,都是不一样的啊!看来,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王子和公主。原先,每个人都是王子和公主啊!!”我做恍然大悟状。小朋友们一看我这个样貌,一下子也就明白了,兴奋的对身边的小朋友说:“原先是这样啊!!哈哈,那我也是公主(王子),你也是公主(王子),哈哈……。

我笑看着琦琦:“琦琦,那你此刻还要不要和宇博做朋友,要不要和他一起玩呢”

“嗯,我还是要和他做朋友,和他一起玩。”琦琦笑着说。

“嗯,这就对了,要记住哦,每个人都是王子和公主哦!”

“嗯,我明白啦!宇博,我们一起去玩吧。”说着,小伙伴们高兴的玩去了。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貌,我才放下心来。

幼儿到了中班年龄阶段,心里发展逐渐成熟。有独立的思考本事、确定本事和必须的人际交往本事和虚荣心。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此刻社会都是独身子女,往往养成幼儿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现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朋友,当然也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排斥别人。但同时,他们的心灵又很脆弱,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否定的话语——假如当琦琦问我谁是公主时,我若随口回答一个,无疑就会伤到其他小朋友——说不定会留给孩子终身难已抹去的阴影。所以,在日常生日中,作为教师,需三思而行,慎言慎行,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同时,正确引导幼儿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本事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观察记录 篇29

观察对象:龚方怡

班级:幼儿园大班

测量活动:我有多高

观察实录

龚方怡小朋友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她和自己的同伴选择了一堆牙膏盒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她躺下去让她的同伴来测量她的身高。她躺下后两脚并拢,动作还是比较标准,等待她的同伴来测量她的身高,躺了一会,她的同伴半天不来测量,她起来走掉了,直接去玩数字卡片,老师把她叫过来,她抱了一堆牙膏盒玩了起来,当老师说要结束第一次测量时,她还在玩,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慢吞吞的回到了座位。

个案分析

这个孩子在活动时很不专注,有时还捣乱,偶尔有时想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可能嫌他闹,没请她。 后来老师让她展示测量方法的时候,她现编,说她用了走的测量方法,她的同伴揭穿她没用这个方法,她也觉得无所谓。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操作兴趣与困难,并跟进指导,使他的探索兴趣能进一步深入,已获得更多的测量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指导措施

针对她的这种情况,老师在活动中要特别关注她,要给她提出具体的要求,建议她选择适合她操作的材料,教师应注重幼儿操作中的观察,加强幼儿的个别指导尤其当她说谎时,老师一定要用合适的方式指出,帮她改正

活动观察记录 篇30

实录:

幼儿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这几天中我让幼儿来观看已经完成绘画的瓶子,知道用各种线点块的线条进行作画。还有是让幼儿体会蓝和白的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怎样,我们称它为青花瓷,让幼儿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通过许多天让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都在蠢蠢欲动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都画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条一样的线等等。幼儿对于整个过程很感兴趣,每个幼儿画出来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样,很好看,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满意,非常的想带回去。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在完成的过程中是非常的认真。

幼儿对本区角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实录

画螃蟹时,我们这次的作画纸张与平时的不一样,纸张采用的是宣纸,这种纸比较的薄而且比较的容易破损,再画螃蟹的我们采用水彩笔和蜡笔相结合的图色的方式。幼儿对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幼儿都是积极的去完成这幅画。有个别能力差得幼儿他们会把纸弄破了,这里需要幼儿技巧,一笔画出不可停顿,出现难题二的是幼儿需要涂蜡笔时要注意轻重,太重会把纸弄破,太轻是颜色上的会不均匀。大体上幼儿这幅画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对这样的作画方式幼儿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画面整洁,物体突出;幼儿对自己画大表达多非常的生动。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x班级:小(2)班时间:20xx、

4、22观察区域:美工区观察者:

过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和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活动观察记录 篇31

日期:20xx年3月1日

开始时间:上午10:05

结束时间:上午10:25

成人数目:1

儿童数目:3

儿童姓名:小Q、小萱、小雅

年龄:6岁

环境:室内区域游戏,巧手区开设了《花儿朵朵开》游戏,提供了彩纸、花瓶、彩笔、双面胶、剪刀等材料,孩子可以自主取放。

目的:观察6岁孩子在巧手区的游戏,了解孩子对手工游戏的兴趣、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水平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运用情况。

目标:记录孩子在巧手区的表现,观察孩子动手能力的水平,对游戏材料是否感兴趣。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玲、小宣和小Q等孩子,选择了巧手区的“花儿朵朵开”游戏,他们取来了彩纸、彩笔、瓶子、枯树枝、剪刀还有双面胶,便坐在桌子旁边开始制作小花。只见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画画、剪剪、贴贴。

小Q取了一张绿色的纸,他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两片绿叶,用深绿色的彩色笔在绿叶上面画着叶脉,接着,他沿着绿叶的轮廓剪下叶子。

小萱做的是一朵黄色的三层花,她仔仔细细地画了三层花的轮廓,每一笔都非常精致,她开始剪花,剪完一个花瓣,她调整一下手指捏纸的位置,又继续剪起另一个花瓣,使用剪刀动作流畅。

小玲在紫色的彩纸上画了一朵五瓣小花,她剪下花,在花儿后面贴上双面胶,用手指甲抠出双面胶粘住的地方,接着把花儿贴到树枝上。

孩子们耐心地制作了许多的美丽的花,原本干枯的树枝上迅速地“长”出了一朵朵小花,一片片绿叶,并把这些美丽的花儿摆放到巧手区的展示台上,教室里的氛围变得充满灵气和生机。

结论:

孩子们能自主取放材料,小Q、小萱和小玲对于教师提供的巧手区《花儿朵朵开》游戏材料感兴趣,他们愿意动手画画、剪剪、贴贴,在枯树枝上装饰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和绿绿的树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里获得动手制作的快乐。

评价:

这三个孩子愿意自主地去巧手区游戏,积极地投入到花儿朵朵开的创作中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根据《指南》中相对应的大班年龄段幼儿发展指标:“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这三个孩子都能达到这个指标。

建议:

在巧手区提供一些废旧材料,如泡面盒、瓶子、橡皮泥等,让孩子自主选择材料。再制作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范例作品,供孩子参考制作。

活动观察记录 篇32

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时间:

班级:中班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周雨欣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黄玉琦、张秀清也来到了桌子面前,她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黄玉琦、张秀清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周雨欣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实录:今天的制作狮子活动内容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狮子,张子杰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狮子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

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张子杰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张子杰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观察者随感: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张子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活动观察记录 篇33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对童话剧的兴趣。

观察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是否积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现象描述:

今天我们进行了班级特色活动:童话剧欣赏《丑小鸭》。在欣赏之前我问幼儿:“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孩子们都说听过。然后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重温了一遍。听故事的手管梓烨很认真,脸上的表情还会跟着书中的情绪变化呢。听完故事我问道:“故事里讲了什么事情呀?”很多小朋友都举手,讲了故事的一些片段。当我问管梓烨时,她慢慢的站起来,轻轻地说:“别人都说丑小鸭长得难看,它很伤心很难过。”于是我又追问:“那他伤心难过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她把头一低,嘴巴一厥,就表现出了不开心的样子。于是我接着鼓励全班孩子一起来表现伤心难过的样子,大家都学着她的样。

思考与分析

在这次的欣赏活动中,我的`重点放在了欣赏剧本上,也就是分析故事。所以孩子们对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听得很认真。在分析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管梓烨在听故事的时候比较认真,但是在我提问的时候她不太愿意举手。于是我故意让她来回答,她就显得有些拘谨,声音小小的,但是回答的还是比较好的。还模仿了伤心难过的样子。案例中管梓烨还是比较胆小,不敢表达,虽然她都知道,但是不愿意说。以后我们要多鼓励她,多给她表达的机会,让她提高自信。

活动观察记录 篇34

区域名称: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羽

记录者:

观察重点: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小羽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最终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正在小羽认真的拼插积木时,我看见他对面的小宇拿了她几个玩具。而小羽看见了却不说话,但脸上有些不高兴。过了一会小宇又拿她的玩具,只见小羽一把把自我的玩具全拿了回来,还把他的玩具给打烂了。当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为分析:

1、从案例看,小羽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小羽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期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而在交往中她却不善于用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2、针对小羽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中了解到,小羽在家里就很乖巧、不大爱说话,很依恋父母,父母也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平时父母交际很少,不经常带她出门,将她封闭在自我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机会。

教师后续的支持:

1、增强孩子的自信,抓住时机表扬她

2、游戏时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

3、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4、开展主角活动,让小羽参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