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周记(合集33篇)

关于数学周记(通用33篇)

关于数学周记 篇1

今天,我学会了怎样用方程解应用题。

首先,我给大家讲讲解方程的要点:做方程先要解:设·····,再写方程,方程的等于号要对齐,最后几步算式开头的数字要和“解”对齐。

既然讲了要点,咱们做一道题吧!

例1.四一班有60名同学,其中男生是女生人数的3倍,这个班有多少男生,多少个女生?

解:设女生有x人。

x+3x=60

4x=60

x=15

15×3=45(人)

答:有15个女生,45个男生。

关于数学周记 篇2

今天,老师教我们面积。

面积的`意思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通过学习面积,我知道了1平方厘米差不多有我食指的指甲那么大。1平方米地面约可以站16个同学。4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平方米。我们新课桌面大约有24平方分米。我们新黑板面大约有4平方米。我还知道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不同,1厘米是用来量长度的,而1平方厘米是用来量大小的。

我知道了这么多,那你们知道了吗?

关于数学周记 篇3

数学老师,在学生的眼中,都是文质彬彬,戴着眼镜,弱不禁风,身材却又带着一丝“杀气”的中年“地中海”男人。呃,我们的数学老师呢,恰好相反!他是一个长相粗犷,浓眉大眼,膀大腰圆却又性格开朗的“真汉子”。他的风格,可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说出来的,下面我就给你讲讲这个可爱的“汉子”吧!

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一切都静了下来,此时,我们“英俊的男神”数学老师正迈着稳健的大步踱踱而来,我们刚要大喊出今天的考题,可“男神”却径直走向了隔壁班。这时,靠门的同学小博会毫不客气地喊:“老头儿!在这儿!”老师又缓缓地走了回来,站上讲台,收了收他宰相般的肚子:“不用着急,我就是去视察一下他们班的纪律。”数学老师竟然可以如此“厚颜无耻”一本正经地为自己记不住是哪班的课而开脱。我们也只是“稍稍地”大笑了一场。还没等我们喘上来气,他自己又来了一句:“小博同学,我不是老头儿,看过愚公移山吗?我是智叟。”这下我们可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要知道老师说这话的时候是带着浓厚的鼻音加上“洋气”的普通话。

正式上课了,老师当然是要检查作业的。这时,小博的同桌——一向完不成作业的小旭却什么也没拿上来,“智叟”说:“今天又找谁证明啊?我不想再听是你姥姥了,你姥姥和智叟我差不多大吧?别老折腾她老人家了,没有用,亲属不能作为证人出庭。”我的智叟呀,这分明是蒋昌建附体啊。良久,小旭才红着脸说了一句忘记带了。“智叟”又来了一句话:“理由啊,太苍白。”我们再次笑得前仰后合。所以,每当听到隔壁班级像搞实战演习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智叟”在上课呢!

感谢您,幽默风趣的数学老师!感谢您的平易近人,感谢您的机智……老师,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

关于数学周记 篇4

数学无处在,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数学,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在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天我在学校打完乒乓球,出来我很渴,妈妈给了我5元,我买了一个2。7元的汽水,售货员找给我2。3元,我拿着钱出去了,我一想,我给她5元买了一个2。7元的汽水,售货员应该找给我找给我3。3元,我想来想去觉得售货员少找了,我一转身妈妈问我:“你去哪里?”我回答:“我给她5元买了一个2。7元的汽水,售货员应该找给我找给我3。3元,她少找了。”妈妈笑着说:“你真笨,5——2。7等于多少,我说等于3。3元呀。”妈妈笑着说:“再想想。”“我说:”等于2。3元,我算错了“。

生活中一定要细心,可不能学我呀!

关于数学周记 篇5

这周三,我们五年级举行了数学竞赛,我也是其中一员。

周二周老师上数学课,不知道怎么就变了话题,说明天我们班要去是个人参加数学竞赛。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心想,我能去吗?但十秒钟后,我的大名就从周老师嘴里蹦了出来,我兴奋极了。回到家,就赶紧告诉老妈这个好消息。周三一大早,起床了,平时遇上考试,老妈还唠叨几句,说什么“仔细、认真”之类的话,可那天她好像没睡醒,啥也没说就把我放走了,我只好告诉自己要认真仔细了。

中午,我和九位同学按时进了考场,和平时一样,我还是一点都不紧张,很放松。但放松不等于不认真,试卷发下来,我就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有些很简单,而有些却很难。平时我做题就像在玩“扫雷”游戏一样,把难题全部解决。我正在“扫雷”,身旁的同学的“悄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只听见他一会说“不对,不对,唉……”时,我就知道他遇到难题了,当他说“YES”时,我就知道他也“扫雷”成功了。他的动静或多或少影响了我,老让我分神,可我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思路不要被打断,好好比赛。

周五,比赛结果出来了,我是“一等奖”,我很高兴,哈哈,我真天才!

关于数学周记 篇6

以前,我的数学很差,觉得算数学很麻烦,所以常常“看”数学,数学成绩始终低迷不振。

升上初中,我终于认命,拿出计算纸,把解题过程写下来,无论多么简单的步骤,即使是一加一的简单算式,也要写下来。我听从老师的指导,但是心里半信半疑,这样浪费时间多写一个算式,数学实力真的会提升吗?

一年暑假,来家里作客的表弟正在写暑假作业。表弟忽然问我︰“等一下可不可以教我数学?”我听完脑袋一片空白。我的数学是有名的烂,但是我实在没有脸说不会,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我一看题目感觉好像很简单,于是我认真的为他讲解细节和关键,他不时露出困惑的样子,我突然发现他虽然很认真听我讲解,但是桌上的笔始终没有拿起来。于是我要求他把算式一一列出来,身为过来人,我明白他的问题所在。我特别强调,算数学有很多方法,我们都希望“一眼”就可以知道最快、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步骤,就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写下来,不要怕麻烦。每个步骤都是我们思考的路径,只要不怕麻烦,多多尝试,再复杂的数学也能慢慢明白。最后,他好像听懂了,露出开心的笑容。其实,他不知道我更高兴,我在教他的过程中体会到“勤能补拙”的重要,也对数学更有信心!

当我们面对陌生的事物,面对自己不熟练的部分,下意识都会回避,会不由自主产生畏惧。唯有自己诚实面对,按部就班的克服,就像算数学一样,勤奋的耕耘终将获得甜美的果实。

果然,读书就好像耕耘一样,起初看不见成果,但是如果认真施肥、锄草,最后一定有丰硕的收获。

关于数学周记 篇7

5月15日 星期天 天晴

星期天,妈妈给我100元钱,要我去买学习用具,我高高兴兴的拿着钱来到超市,就买了一个橡皮2元,书包32元、文具盒5元、彩笔12元、一大捆铅笔10元钱,收银员要我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钱?

我想起在学校的数学课上学过的连减计算方法,列式:100元—2元—32元—5元—12元—10元=61元,收银员夸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关于数学周记 篇8

张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她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她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

张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想出了各种办法,总能使我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学习。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让我们做。如果谁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和老师拍手的奖励。我全做对了,心里很激动,想到老师和我拍手会有什么感觉和景象。

“叮零零……”放学了!做对的同学争着往张老师那儿跑,我也不例外。轮到我了,我慢慢地把手伸过去,一只温暖的大手在我的手上轻轻地拍了一下,我觉得一股热气充满全身。从此,我更爱学习了。

还有一次,我马虎了,做错了一道题,名字被记到了黑板上。张老师对我说:“马虎了吧?蒿晨,努力吧!老师盼望你期末考好呢!”我听了,含着泪点了点头。

我虽然没跟她多说过话,但我心里深深地爱着她。

关于数学周记 篇9

4月15日 星期五 天晴

这几天,我们又学了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分数练乘。计算时要先空一行把算式抄下来,然后约分。我发现有时只有两个数能约分,但有时约分好了的数还能继续约分。如果不够细心,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同学们往往会把这一步忘了,或者还有同学把约分后的数写得太小,然后自己也看错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作业本和试卷上把约分后的数写大一点,写清楚一点,尽可能做到做一题检查一题。

关于数学周记 篇10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我的小实验》: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关于数学周记 篇11

“有种比数学!”这句牛气冲天的话,出自我班曾同学之口。偶尔说说也就罢了,这是他的口头禅。

在我看来,曾同学的数学也不咋样啊?一次测试,选择题全班就一个全对的,不是他。“有种比数学!”这句自信满满的话,曾同学对很多同学说过,是不是得罪了很多人?不知道,有心人可以调查一下。

12月26日晚修(星期四),也就是毛爷爷诞辰的日子,曾同学第一次对着我咆哮:“有种比数学!”哟呵!好嚣张!我也不是吃素的,回怼道:“哎哟哟!我怎么没种了?我两次数学测试选择题全对,你对了吗?”我知道他选择题没全对,戳到他的痛处,他脸一下就红了。我早就看不惯他了,继续怼:“有种你跟我比政治、比语文啊!”

曾同学是我班公认的小强,不会轻易服输的。他冷笑道:“可是我数学总分就比你高!”他一边说一边自嗨地鼓起了掌。

我毫不留情:“骄兵必败!”

客观来说,开口闭口“有种比数学!”也是一种自信,可我无法接受这种语气。曾同学,“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想必你也懂,我劝你还是谦虚一点的好。

关于数学周记 篇12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分米,测量不像应用题那样难,也不像1加1这样简单。吃过早饭,我想测量一下我的跳绳有多长。因为没有那么长的尺子,我不知道怎样测量。我就跑过去找妈妈帮忙,妈妈说:“既然你已经学过了,妈妈相信你,只要动动脑筋就一定能测量出来。”我说:“可是我的尺子才刚2分米啊,跳绳那么长。”妈妈说:“这才需要你想办法啊,你可以把你的绳子变短啊。”妈妈的一番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想到了把跳绳对折,然后就动起手来,我对折对折再对折后,用我的尺子一量,正好是2分米。然后,我又想: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变成同样长的两段,对折两次变成4段,再对折就变成了8段,2×8=16(分米),16分米也就是1米6分米。

我兴冲冲地把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只要动动脑筋,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你要做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让大人直接告诉我们答案,我们也可以做一次大人啊!

关于数学周记 篇13

20xx年X月X日 X天

今天,我遇到一道数学题,并得到了一些窍门。

第一题:幼儿园买进大小两种毛巾各40条,共用58。8元。大毛巾比小毛巾的2倍多0.12元。这两种毛巾各多少元?其实,这道题还是较简单的。只要用解方程就行了。先算出大小毛巾的价钱,在计算,不一会,我就做完了。

乔布斯水果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即利润是成本的100%)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后来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62.5%。第二次降价的利润是:(1.302-40%×1.38-0.6)÷(1-40%)=25%,价格是原定价的(1+25%)÷(1+100%)=62.5%。接着道题要把这批苹果看成1,价格也看成1,这批苹果总共分两次卖,第一次卖了0.4,第二次卖了0.6。总的利润是30.2%,总的售出价格就是1.302,第一次卖了40%×1.38,1.302-40%×1.38就是第二次卖出的总货款。再减掉二次的成本60%,就得到第二次多卖出的钱。利润就是销售价比成本价多出来的钱再除以成本,所以用这个钱除以第二次的成本1-40%,就等于第二次降价后的利润,这时候需要注意,原来的定价应该是(1+100%),所以用(1+25%)÷(1+100%)相除就等于所要答案。不要担心题目有多难,无论什么数学题总会有答案的`,数学就是这么简单,就要看你逻辑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否强。希望你们也爱上数学!

关于数学周记 篇14

我想知道我们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但是卷尺不够长。我就测量地砖的面积。

每块地砖长70cm,宽40cm,面积:70cm×40cm=2800cm2=0.28m2。

我家书房有26块地砖,面积:26×0.28m2=7.28m2。

客厅有48块地砖,面积:48×0.28m2=13.44m2。

卧室有42块地砖和14块长70cm,宽10cm的地砖,面积:42×0.28m2+14×70cm×10cm=12.74m2。

过厅有20块地砖,面积:20×0.28m2=5.6m2。

阳台有12块地砖,面积:12×0.28m2=3.36m2。

最后算出我家的总面积:7.28+13.44+12.74+5.6+3.36=42.42m2

关于数学周记 篇15

数学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四十二名同学去外校上课,我们一路上哼着小曲儿,还到外校,“教学楼”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进入教学楼,来到五2班教室坐下之后,才发现有许多老师在听课,黑压压的,最起 码也得几十个。

开始上课了,教师问了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只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老师让小组讨论,我们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我把三角 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胡乱地拼着,同桌惊奇地说:“杨人瑜,快看,你拼成了一个平角!”我看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平角怎么了?”“平角是180°呀!”我还不懂:“180°怎么了?”“这证明你剪 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呀!”我一看,哦,还真的是!于是,我们两个又剪了其它形状的三角形,拼完之后充分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老师把我们小组叫到讲台上给大家做演示,我讲的 非常好,为我们组赢得了一颗星,我高兴极了!

回到学校,老师夸我讲得好,并给我们得了星!这真是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呀!

关于数学周记 篇16

哎呀,数学课又来了!

这几天不知怎的,只要一上数学课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惧怕,也许是那天上课发生的事让我这样怕吧。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是代数,而且是代数练习课,这节课很安静—因为我们的班主任就坐在后面。时间过得不算快也不算慢,我在这里坐着,仔细地计算我的每一道题,生怕“老雷”(老师)叫我。我一边想着题,一边提心吊胆。“呀!这道题我不会做!”可就在这时,不知是老天爷想捉弄我怎么着,雷老师恰在这时把我叫了起来。我慢慢地站起来,心里一直在想,这可怎么办呀?等着被批吧!可正在这时,不知是哪位仁兄把答案放在了我的面前,我一激动,差点没乐晕了。

我站在那里读着答案,可好景不常,雷老师好像看出了什么,快步走了过来,把我的答案拿在手里问:“这是谁的本?,是不是你的?”没法子,雷老师的“火眼金睛真厉害,我们只好交代了。可是更糟的还在后面。这时,班主任发话了:你们两个人每人写50道题,明天交给我。雷老师就势又把我们翘了一顿。

唉!本来是可以逃过去的,但为什么……

关于数学周记 篇17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呢?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大声说:”数学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说在我们用的人民币上就有数字,还有……我知道还有时钟,电话,日历上都有现在我终于知道数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们开心的笑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单位组织去公园游玩到了公园,游玩到了公园,门牌上写着:“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的团体票可以优惠百分之十。我们有37人,怎样买最合算呢?妈妈问我说:“当然买团体票合算啰!个人票每张票要5元,而团体票每人只要3元!我们可以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妈妈说:”不对!买4张团体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说。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请其他的几位游客一起来买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对呀!”爸爸说着便请了13位游客,一起买了票。开开心心的玩了公园。

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烙饼吃,要烙3块,一人一个,:”爸爸,我们最少要多长时间才能烙完3块饼呢?每块饼要烙2分钟。“爸爸自以为是的说:”当然是6分钟啰!这是难不到我的!“是吗?”妈妈说:”应该是3分钟吧!怎么可能?2×3=6分。”我大叫。“不信,我弄给你看!”只见妈妈先放进二块饼烙一分钟,再放第三块和第一块烙1分钟,最后再放第二块和第三块烙1分钟,”好了,完成!妈妈大声欢呼。只见3个金灿灿的大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块,哇!“好吃!我们大喊。我们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了。

经过了这几件事后,我更加热爱数学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并感受数学,数学的快乐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关于数学周记 篇18

嗨呀!这个……和数学的事情嘛!我可是有很多经历的噢!掰着指头数来数去,总也数不完,不过,光说可不行,总要有点实事来证明吧!嘿!正好,我最近可是碰上了一条大大的“拦路虎”……

回到家,我取出数学作业,准备就绪,然后“抽出宝刀”“跨上战马”开始了我的题林战斗。

“哎呀!怎么这么难呀!”做着困难的数学题,我的脸憋成了一张苦瓜脸,真不想做啊!可是这是老师的作业,不做完就要罚更多的题呢!我只好使劲捏捏笔,继续往下做,突然,我一愣,在作业本上发现了一只庞大的“拦路虎”,天哪,我顿时头晕眼花,那只大大的“拦路虎”猛地朝我扑过来,就快要把我吃掉了,我转身准备“逃跑”可转念一想,不行,一遇困难,自己不先试一下就去“搬救兵”那样,不是显得我太软弱了么?于是,我又回头举起了“宝刀”向“拦路虎”发出了猛烈的进攻……

我仔细地观察着那只“拦路虎”,想找到他的弱点,然后一举歼灭,“刷刷刷!”钢笔飞快地在纸上飞快的上下演算着,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关卡,到了决战时刻,空气里透着浓浓的火药味,我用笔墨喷洒着“拦路虎”,而他也不甘示弱,向我扔来一个又一个的“纸老虎”,不过是“纸老虎”嘛!太好打了,终于,“拦路虎”的部下全部被我歼灭,“拦路虎”也缴械投降了。

哈哈!终于把最困难的那只“拦路虎”给打败了,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所有的“拦路虎”都不在话下,都变成了最软弱的“纸老虎”!

关于数学周记 篇19

1

今天,老师让我们自己举例用计算器验证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我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比如:例1:16÷2=8例2:6÷2=3例3:1200÷200=6160÷20=860÷20=3120÷20=61600÷200=8600÷200=312÷2=6…………1.2÷0.2=6……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知道了,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关于数学周记 篇20

x月xx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x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关于数学周记 篇21

x月XX日星期五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关于数学周记 篇22

今天的数学课本应该是第二节课上的,可由于数学老师有点事就改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就调到了第四节。

上课了,张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用甜美的声说:“上课!”我们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好!”就开始了这节课的课程。老师这节课讲得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老师先出了几 道题,让我们试着回答。说是说对了,可是用词不准确,“小数点向右移,小数点向左移,”我们有时说成左右,有时说成前后。就在我们读错老师纠错的时候,时间悄悄地溜走了,老师一看表,心急 的她生气地说:“三班现在新课都讲完了,咱班还有很多题没讲!”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老师又讲了一会儿,让张浩喆来说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扩大了多少倍。他刚说:“10倍,”就有一个声音说:“100倍,”他又马上改成100倍。老师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好不容易让你们懂了,怎么 又被带到沟里了?”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又拖堂做了几道题,才气呼呼地走了。

这一切都被武老师看见了,她走上讲台,说:“马硕荣给我写一篇检查,为什么插嘴?其他人一人一篇日记,就写这节课。”原来这个捣蛋鬼是马硕荣。以后,我可不在课堂上多嘴了。这样既不尊重 老师,也会被罚写作业的哦!

关于数学周记 篇23

春天到了,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那里风景可美了,到处是鲜艳的野花,绿毯似的草地,茂盛的大树、清澈的小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公外婆精心培育的那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当我正被这如诗如画的景色迷住时,外婆走了过来,说道:“这是我和你外公最骄傲的地方,思嘉,你帮外婆算一算这块菜地的面积吧!”我爽快地说:“嗯,好的。”我拿来了卷尺,和外婆一起量了这块长方形菜地的长和宽。这块菜地的长是25米,宽是20米。我按照张老师教给我们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非常轻松地算出了长方形菜地的面积就是25×20=500平方米。我对外婆说,我还能算出这块菜地中的白菜和萝卜各有多少棵呢。我数了数,白菜共种了16行,每一行种了60棵,萝卜共种了12行,每行种了90棵。数完以后,我不假思索,立即报出了白菜的棵数是60×16=960棵,萝卜的棵数是90×12=1080棵。外婆对我的计算能力赞不绝口。

中饭过后,我看见外公正仔细地端详着那块菜地,我走上前,问道:“外公,你怎么了?”外公愁眉苦脸地回答:“菜地里的菜总是被鸡鸭糟蹋,所以我准备围上篱笆,可是我不知道要用多少米的木材呀?”听了外公的话,我胸有成竹地说:“外公,包在我身上!”于是我一溜烟似的跑进屋,拿出了笔和本子,当我正准备动笔解答时,忽然记起菜地的一边是靠墙的。我心想:既然菜地的一条长边是靠墙的,这条边就不需要再装篱笆,那么我就可以先算出菜地的周长,再减掉靠着墙的那一边吧!不一会儿,我就算好了。25×2+20×2-25=65米。外公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还使劲地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外婆的菜地给了我无限的乐趣,让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更能让我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是受益无穷。

关于数学周记 篇24

数学,带给人们很多便利和方便,但是,数学也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还有许多让人捉摸不透的骗局,平均数里的骗局可不少呢!

刘木头开了一家生产儿童玩具的工厂,最近很多商家都来这买货,生意蒸蒸日上,每天刘木头都忙不过来呢!

工厂里的管理人员是由刘木头、他的弟弟及刘木头的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是五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的。工厂最近缺少人手,需要招聘一个新的工人。

刘木头来到了招聘中心,在重重选择下,找到了一个帅气、强壮的年轻人。年轻人接到电话之后就火速赶往招聘中心。

“你就是那个年轻人吧?怎么称呼?”“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年轻人,称呼我小齐就行!”“在我们工厂工作,一周的周薪平均是300元,一个月平均工资是1200元——1300元,还有年终奖品、奖金,一月5天休息日,享受公司福利。小齐,这样的待遇行不行?”

小齐细细思考了一下:“这样很行呀!一月还有5天休息日、享受福利,这样的好工作,在哪找啊?”小齐立马接受了这条件优厚的工作,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小齐工作了一个星期后,要求找刘木头谈话,谈谈这个工资问题,因为,这一周他只收到工资100元。

“喂!刘木头,你骗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一周的工资明明是100元!根本不是300元了!”

刘木头奸诈地一笑,“小齐,不要激动,激动伤身体!

平均工资明明是300元,怎么是100元呢!我来给你讲解一下!”

刘木头拿出一张“工资表”,来个小齐讲解。“我每周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六个亲戚各得250元,五个领工得200元,10个工人每个人得100元。总共是每周6900元,要支付给23个人,6900÷23=300元,看,每个人每周平均工资是300元,对吧?”

“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实际根本不是这样的!我每周所得工资还是100元!”小齐彻底被激怒了。

“呦,你自己都说我说的是对的了,那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赶紧去工作吧,不要耽误时间了!再说了,当时我说的是平——均。”

“算你狠!我不干了,你再去找其他工人吧!”小齐一跺脚,离开了这个邪恶的工厂,而刘木头则去寻找其他的工人了。

数学,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便利,但有时候,数学,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个故事里,刘木头利用了小齐错误的理解“平均”的真正的意思而让自己占了便宜。却给小齐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数学中,不要被表面的意思所迷惑,要懂的真正的意思,从而节省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数学周记 篇25

今年国庆节,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说,你们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爸爸要来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啊,请出题。

爸爸想用一块长1。5米,宽0。8米的红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标志用,小旗的规格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你帮算算这块布总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们班随便挑一个学生都能算出来,还想难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150×80=120xx(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xx÷800=15(面)。一会儿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给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我很纳闷。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来一张纸,试着让我用画图的方法去解答。一画图就发现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画不到边,这样我不就把剩下的边角料也算进去了吗?肯定算多了面数,不可能有15面。我仔细分析刚才画的图,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几个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几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满意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爱动脑筋,不愧是我们家的数学小博士。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大图形的边与小图形边的长度不成整倍数时,不能用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来计算。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得活,用得灵。

关于数学周记 篇26

我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我非常喜欢奥数,觉得奥数十分有趣,做奥数题,像走迷宫一样,有迷惑,有开心,很想探究到底是什么。前几天,我们第一次举行了奥数比赛。

一天,数学老师高兴地说,谁想参加奥数比赛?报名者一人交一百元,我心想,还是不去了吧?

还能省一百元钱,但我又一想,还是拼一拼吧?万一拼过了,还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同时也已可以证明一下自己。

我们班报名的没几个,我,张毅豪,翟金哲等,中午,我回到了家,把这件是告诉了妈妈急切地说,吃完饭,咱俩一起复习数学。

考试已经不远了,我在家里疯狂复习数学,做习题,有的复习到是在瞌睡了,才去睡觉。

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数学老师给我们参加奥数比赛的人都发了一个参赛证,还说,明天的早上九点到十一点,比赛,在六年级三班。

星期六的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学校,老师把六年级的门都打开了,我的座位时21号。玩了一会儿,比赛开始了,我拿到卷子一看,吃惊的想,好难啊,我把卷子里的题认真的写完了,有专心致志的坚持查了一遍,交给了老师,。

过了几天,奥数的荣誉榜出来啦,李义卓先看见了,高兴的跑来告诉我,老曹。你获奖?了?我有点不相信,不会吧?跑过去一看,真的?我,曹桢源,三等奖,激动的心要崩出来啦?别提有多高兴啦。

谢谢我的数学老师,辛苦了,还有我的努力呀,我一定好好学好奥数,为班争光。

关于数学周记 篇27

最近我陪老妈去市场时,看见了很多笼子里的鸡,由此老妈便给我讲了一个经典的数学故事——鸡兔同笼问题。我和老妈回家后便一起了解了这一有意思的数学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

鸡兔同笼问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假设法“思想,更是十分新颖。我虽然对其中的要领与奥妙都不太熟悉,但通过这个问题,我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更激发了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关于数学周记 篇28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关于数学周记 篇29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关于数学周记 篇30

一次数学考试,相信都是大家在生活中,会经历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令我最难忘的一次数学考试,还要数前不久的期中开始了。

还记得期中考试之时,我的考试成绩中只有数学最好,得了满分,我在高兴之余,也要总结总结经验,以便下次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考前复习:考前的复习当然重要,在考试之前我寻找例题,做习题,回忆概念,解题思路,忙得不亦乐乎……

考试前最后的几十分钟:考场里十分寂静,众考生提前入场,场内只能听见书本翻动的“哗哗”声和笔尖划过书本的声响,没有一个人说话。同学们都认真地复习着,为了这次考试,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也不例外。上次考试没有考好,考出了“历史最低分”,还未达到优秀,这次我一定要“雪耻”

考试中:同学们一脸严肃,有条不絮地接过前方传过来的卷子并飞速地写上姓名,班级……大家看着试卷上似曾相识又朦朦胧胧的题目,个个大汗淋漓,有的人在飞速演算,有的人在苦思冥想,有的人在抓紧画图,没有一个人“闲”着的。

考试后:同学们有的无精打采,有的兴高采烈,有的人在对比着各自的答案。我站在一边,低着头,眉头微皱,回想着我“正误之处”。终于,试卷发下来了,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得了满分。

虽然此次数学得了满分,但我不能骄傲,应总结此次经验,以便下次取得优秀的成绩。

这一次数学考试,虽然我得到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一直谨记着:“骄傲使人落后”的至理名言,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缺点,希望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成绩。

关于数学周记 篇31

晚上,爸爸找了一道题让我算。题目是这样的:“有10个教室,每个教室又有6盏灯,现在关掉了5个教室的灯,还有几盏灯?”我听了后,心里暗暗开心,这种题目对于我来说小菜一碟,我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不好办!用6乘以10再减去6乘以5,不就算出还有30盏灯吗?”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爸爸笑着摇了摇头,我有点不服,生气地问道“难道不是30盏灯吗?”

爸爸说:“你错了,问题问的是有几盏灯,并不是问亮着几盏灯,你怎么能减呢?”我听了恍然大悟,又仔细思考了一遍,“哦,原来正确的解法是6乘以10等于60盏灯!”这时,我也想到了一道智力题,便去考爸爸:“一个渔翁去钓鱼,钓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问一共钓了几条鱼?”爸爸听完后,就开始算了起来,可是怎么算也算不出来,我得意洋洋地解释说:“ 6条没头的,就把‘ 6 ’的上部分去掉,成为‘ 0 ’,9条没尾的,就去掉‘ 9 ’的下半部分,成为‘ 0 ’,8条半截的,不管去掉‘ 8 ’上下任意一个部分,还是得‘ 0 ’,所以就是一条也没钓着。”

爸爸听完,哈哈大笑,连声说:“有趣、有趣。”

关于数学周记 篇32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说我现在只上四年级,但大大小小的考试也经历过很多次。可以说身经百战,每次都是凯旋而归,因为咱学习好呗!但这次,哎,马失前蹄呀!

在这次数学小考前,我复习了一遍课本,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不想再复习了,甚至看见课本都嫌烦。时间过去了几天,有一天下午,老师说:“我们下节课要小考一下,请大家趁这节课抓紧复习复习。”看见别的同学都在又读又背,学得热火朝天,我也拿出课本装模作样地读起来,但我读得并不认真,一目十行,像蜻蜓点水一样,哈哈,厉害极了。

到了第二节上课,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我大致一看,题太简单了,于是很快就做完了。做完以后只是略微检查了一下,就开始东瞧西望,心不在焉,一直到下课铃声响。

过了好几天,我几乎都忘了考试,那天下午,数学老师拿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双眉紧皱,不高兴地说:“这次考试很不理想,大家好好看看自己的分数吧。”我原本以为自己考了高分,可一看卷子,真叫人大吃一惊:什么?我才考了80分,这不可能!80分呀,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打击,我可从未考过这么差。“呜呜”当时我就放声大哭,惹得全班同学一阵嘲笑。

痛定思痛,抹干眼泪后,我认认真真地检查试卷,发现许多错题都是因为我的马虎而造成的,真是大意失荆州啊!

“骄兵必败”,现在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我们只有认真去对待,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于数学周记 篇33

那天,我在教室里做试卷,因为题很简单,所以我很快就做完交卷了。我交卷后心想:“这次试卷上的题这么简单,我一定会得满分”。

第二天,老师公布了所有同学的成绩,当我听到我的成绩时,吓了一大跳。我居然得了93分。我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试卷,没想到错的全是一些最简单的题。比如说:18.6÷1.55,12.6÷0.8……这些题我应该做对的,我一细看,只不过是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没扩大相同的倍数。

放学后,爸爸看了一下试卷很不高兴,“只不过是没扩大相同的倍数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向爸爸说道。爸爸对我讲起了道理来:“不对,如果你长大了是一名做生意的人,当你卖车时,一辆车是2458.3元,因为纸上有一个点,你把24583元看成了2458.3元,那么你能负的起一切后果吗?”我一想,也是呀,要是把小数点弄错的话,那事情不是很严重啊!

小数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疏忽,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只要人们用心去看,就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