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论文1优秀5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编辑sky为家人们整理的中医养生学论文1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生论文 篇1

1.试验条件

(1)水泥池:试验基地面积26亩,共建有水泥池495口,包括亲虫培育池34口,幼虫培育池28口,每口水泥池长8米、宽4米、高30厘米,每相邻的33口水泥池组成一排,共有15排。水泥池周围搭有简易钢架大棚,大棚上可盖薄膜。水泥池进出水均经筛绢网过滤,养殖用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蓄水沉淀池:蓄水沉淀池2口,面积共20亩。

(3)亲虫:选购山东野生沙蚕亲虫,要求个体完整、反应灵敏。

(4)饲料:分两种,粉料(以硅藻粉为主)及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2.生产管理

(1)前期准备:水泥池刚建成时,放满水,浸泡1~2个月,使其碱性消失。育苗前,用30克/米3的生石灰彻底消毒蓄水池、供水管道、亲虫培育池、幼虫培育池。

(2)亲虫强化培养:2013年11月25日从山东引进野生亲虫(共8箱,13.5千克/箱)进行强化培养。亲虫培育池泥床厚度15厘米,进水没泥3厘米。亲虫强化培养需3~4个月,强化培养水温保持在10℃以上。

(3)人工繁殖:当亲体性腺成熟时挑选体色鲜艳、无机械伤、活力强、性腺饱满的亲虫放入塑料桶内进行人工繁殖。桶的体积为1米3,一只桶内放21条亲虫,亲虫雌雄比例为2∶1,并加入适量海水诱导产卵和排精。桶内水每12小时换一次,共换两次,36小时后幼虫孵出。孵化过程中注意充气,以免受精卵下沉,造成缺氧死亡。幼体出膜后投放到幼虫培育池继续培育。

(4)幼虫培育:幼虫培育期泥床厚度5厘米,进水没泥15厘米。

(5)成虫养成:幼虫经过1个月培育、规格达到1~2厘米时,把幼虫连虫带泥轻轻撒入成虫养殖池,每口养殖池投放幼虫7万尾。成虫养殖期泥床厚度15厘米,进水没泥3厘米,当气温高于33℃时,进水没泥5厘米。

(6)日常管理:水质管理。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水质,避免遭到原生动物的入侵,所用海水在进入水泥池之前都先进行24小时沉淀。人工繁殖及幼虫培育阶段,通过覆盖薄膜的方法,使水温保持在10℃以上。成虫养成期要经常干露晒滩,以达到促进底面残饵氧化分解和底栖藻类繁衍增殖的目的。增氧。在受精卵孵化至幼虫转为底栖匍匐生活这段时间内,要注意充气增氧,以免造成缺氧死亡。模拟海区涨落潮。在幼虫培育期,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开始转为底栖匍匐生活,此后,每天模拟海区涨落潮2次,进水没泥15厘米,保持2小时后排干。在成虫养成期,每天模拟海区涨落潮1次,进水淹没泥床后,保持1小时后排干。投饲管理。亲虫强化培养期间,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日投喂量1千克/池。幼虫在转入底栖匍匐生活后开始投喂硅藻粉,选择在水排干后开始喂料,每天投喂一次,日投喂量60~150克/池。养成期间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日投喂量2~3千克/池。巡塘。每天早晚巡池,发现敌害生物(如蟹类、螺类等)立即清除,定期记录水质、饵料消耗、沙蚕生长状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7)收成:7月中旬开始,当沙蚕规格达到800尾/千克即可上市,成虫采收采用捕大留小、多次轮捕的方法。采用人工扒泥获得成虫方法进行收获。根据要求,将采收的成虫进行筛选,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放回池中继续养殖,符合规格要求的进行包装出口。每次收捕后,须将泥床重新铺平,以利于剩下成虫的继续生长。

二、分析与讨论

1.沙蚕规模化生态养殖,水质处理至关重要。为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抑制敌害生物与病害的入侵繁殖,确保沙蚕良好安全的生长环境,首先,必须对育苗及养殖用水实行24小时沉淀砂滤、消毒后方可使用;其次,对亲虫培育池、幼虫培育池、使用工具和场地必须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2.养成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沙蚕数量的变动,将过于密集区疏散到非密集区。

3.从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来看,4月中旬幼虫进入养成池,一般经过3个月左右的养成管理就可达到上市规格,成虫采收采用捕大留小、多次轮捕的方法,几次采收后可再补充一些幼苗进行第二茬养殖。

养生和健康论文 篇2

提 要:自明初开始,随着朝贡贸易和民间海洋贸易的相继兴盛,东南亚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长期以来被社会上层独享的香药自明中叶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饮膳类书籍及日用类书中香药出现的频次创历史新高,添加香药的食谱纷纷涌现,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成为社会各阶层烹调食物、腌制果干、酿造美酒、制作香茶的重要调配物料,曾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俨然变成了大众生活必需品。作为海洋贸易标志性产品的香药在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明人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全新变革,也促发了奢靡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及走向日常。

关键词:明代;香药;饮食风尚;社会阶层;奢靡观念

DOI:

有明一代,在海洋为纽带的连接下,东南亚香药通过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民间贸易及西人中转等途径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加之商品经济的繁荣,长期以来,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不再是富贵阶层的专利。它们逐渐跳脱出原有的身份局限,从最初宗教祭祀的供养圣品、达官显贵享用的奢靡物品、文人雅士品评的清雅之物,转变成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治病疗疾之良药、饮食调味之原料,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明人的健康、饮食观念。然而,关于香药对明人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问题,学术界鲜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香药贸易与明人日常生活关系的笼统探讨上。1此外,关于明代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较少涉及对香药的考察。2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日常生活史为研究视角,以香药为切入点,以食谱、日用类书为核心资料,初步呈现这一历史场景,并藉以探讨以香药为代表的舶来品在明人日常饮食领域的运用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新饮食风尚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传播与流变,从而揭示明中叶前后中国奢靡之风的兴起之源。

~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明清香药贸易研究”(项目批号:15LSC003)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海洋文明史研究”(项目批号:09JZD0015)成果。

1 参见张维屏:《满室生香:东南亚输入之香品与明代士人的生活文化》,《政大史粹》,2003年第5期;李曰强:《胡椒贸易与明代日常生活》,《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黄瑞珍:《香料与明代社会生活》,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陈冠岑:《香烟妙赏:图像中的明人用香生活》,台湾逢甲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参见S田y:『中国食物史の研究, |京:八坂房,1978年;K. C. Chang,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伊永文:《明清饮食研究》,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刘志琴:《明代饮食思想与文化思潮》,《史学集刊》,1999年第4期;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侯波:《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陈秀芬:《养生与修身――晚明文人的身体书写与摄生技术》,台北:稻香出版社,2009年;Yue, Isaac and Tang, Siufu eds., Scribes of Gastronomy: Representations of Food and Drink in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一、中国史籍中“香药”的书写

香药作为一个本草学概念,既是历史上舶来品的重要代名词,又是商品流转、海洋贸易与社会生活相互交织的集中体现,其含义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说文解字》曰:“香,芳也”,1“药,治病草”,2香药,即为具有芳香气味能够治病的植物。近代所编的《辞海》及当代的各类汉语字典基本沿袭了《说文解字》对“香”、“药”二字的解释。事实上,中国历代典籍中所记录的“香药”,在不同时期存在相应的流变,且内涵和外延与上述解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据笔者所见,“香药”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陈寿所撰《三国志》,该书对香药并无过多介绍,只是在论述交趾地区的赋税时提到,“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3此处,香药与象牙、犀角并列,成为珍奇异物、名贵物品的代表之一,且在三国时期已从南海诸地传入中国。此后,由晋至隋的近三百年间,“香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多出

现在佛教经典中,其不仅充当医病疗疾的药物,还被赋予一定的神秘色彩,成为宗教洁净观念的象征。自唐以后,“香药”在世俗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开始逐渐超越宗教典籍,无论是官修正史、地方志书,抑或是文人笔记、日用类书,都不乏香药的身影。同时,香药的意涵也较之前代更为丰富,且每一时期强调的侧重点皆有所不同。

唐代史籍中的“香药”包括本土所产和域外进口两类,且多与佛教相关。4如杜甫在《槐叶冷淘》一诗中所提到的香药即为本土药物的合称,“元日,以香药入锦囊中,渍酒而饮,曰屠苏酒,可辟瘟气。”5此处使用香药配制而成的屠苏酒早在东晋时期即已出现,具有避瘟祛秽之功效,其主要配料为本土所产的“大黄五分,川椒五分,术、桂各三分,桔梗四分,乌头一分,拔楔二分”。 6此外,在诸多情况下,香药亦指代域外所出香品。如《蛮书》曰:“昆仑国,正北去蛮界西洱河八十一日程。出象及青木香、旃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诸香药、珍宝、犀牛等。”7此处的香药显然指的是昆仑国所产的青木、旃檀及紫檀诸香。

宋元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特指从南海诸国进口的沉香、乳香、檀香、丁香、没药等香货。8

据统计,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志香》篇、周去非《岭外代答》的《香门》卷、叶庭的《南蕃香录》及赵汝适的《诸蕃志》中所记香品多达四十余种,皆为通过海路输入中国的域外香药。9

宋代香文化研究专著《陈氏香谱》一书系统记载了“凝合诸香”的调配制作方法,域外香药和本土药草得以完美结合,其中“香药”目中的“丁沉煎圆”和“木香饼子”即是很好的例证,10丁香、檀香等进口香药和甘草、肉桂等国产药草相混合,组成新的医疗保健品。“香药”一词由此被赋予新的内涵,它不仅指单味的香品和药材,亦是各类合香的总称。此外,在一些文献中,沉香、乳香、丁香、阿魏等香、药品并非被称为“香药”,而是被分类划之。如(大德)《南海志》的“物产”卷将沉香、速香、黄熟香、降香、檀香等具有较强芳香气味的香药归入“香货”类,而将脑子、阿魏、没药、胡椒、豆蔻等药用功能较为明显的香药归入“药物”类。1

明清时期,沉香、乳香、檀香、没药、胡椒等香药不再被冠以“香药”总称的情况更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香药”作为专有名词的出现频率逐渐降低,然而其所包含的香品及药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有增无减。从现存史籍来看,明代香药的书写与前代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养生和健康论文 篇3

论文关键词:新世纪医学模式:针灸医学;导引医学;发展思路

论文摘要:新世纪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是针灸医学科学思想论与方法论的一次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学会与掌握了新世纪医学模式和导引处方,不仅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便能大大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和领域(如预防、美容与养生等),而且有利于医者本身的健康和长寿。

一个全新的科学理念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可以促进、引领中国与世界的针灸、整个中医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20世纪末,笔者从“人乃医学之本”的战略高度,率先将新世纪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与主动(医生指导下患者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相结合的医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这是在纵观了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思考、实践、探索与努力之心得体会。由于新世纪医学模式涵盖了与人类疾病、健康与针灸治疗有关的全部因素,真正从整体医学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内、外因素对健康、美容与长寿之综合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崭新医学模式,既涵盖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之全部内容,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模式之不足。其核心是在充分肯定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类疾病、健康、美容与长寿积极重要作用之同时,突出强调了还应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医患互动的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之原则,它是对现代医学模式之反思、补充、升华和整合后的更为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它对人类的疾病、健康、美容和长寿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故新世纪医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普通民众、针灸界、按摩界、康复界、美容界、养生界与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它的关注、欢迎与支持。

1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和发展

提倡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为什么呢?因它是以人为本、医患互动,让有限资源最大化的医学模式。因它是注重调动医者与患者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注重调动与激发患者自身显在的和潜在的疗能及美能来为针灸疗效服务。故它较以往任何医学模式都更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了针灸治疗范围及领域(如预防、美容、养生等领域),有利于中西医优势之互补,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之互相交流、促进和发展。它集预防、治疗、康复、美容、养生、减肥、催眠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因此更符合针灸医学与未来医学之冀望和发展。

2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充分利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几千年过程中,用巨大的付出,高额的代价换来了两大系列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和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患者的)治疗。在当前由于使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与药物相互作用之研究大大滞后于新药应用之研究等原因,致使药物之毒副作用、过敏性、耐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药害”泛滥成灾,既而对人类的健康、美容和长寿为害严重。如有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仅在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致死的人数就高达19万之多;2001年我国用药不合理比例高达26%;2003年仅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占住院病人比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不合理用药与药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感染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百亿元以上;全世界死亡病例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从改革开放以来,仅我国因美容而毁容的事件就高达20万件之多。还有研究资料揭示,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环境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因素占8%,自体康复因素(自体的免疫力、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占60%,由此亦不难看出:对针灸治疗中调动与激发主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在临床、康复、养生与美容等领域中的作用之重要性。而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目下国内外针灸现状恰恰忽视了被动(医生的)和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而新世纪医学模式则是高度重视调动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在世界针灸热不断持续升温与针灸医学的宗旨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该学科水平之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充分肯定、重视与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被动(医生的)为主的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被动治疗(医生的)与主动治疗(医生指导下患者的以导引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行为处方和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更科学合理的新的针灸治疗模式呢?!因这不仅科学实用,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加快康复进程,有利于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与提高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美容与长寿等许多好处,而且科学经济、简便易行,有利于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自身的发展、进步。

3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之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整体医学的发展

主动治疗的恰当应用是不是除了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并发症等好处外,还有利于针灸的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针灸向整体医学的发展?因主动治疗(即以导引锻炼为主的非药物疗法)是在重视局部(患部)治疗之同时,还重视患者整体(全身)的辅助治疗,以期通过改善、调动和增强患者整体健康水平而影响、带动和促进局部患处之不利因素向好的方面转化,以达到痛减病除与美容之目的。故其非常适宜作为完善与提高针灸被动(医生的)治疗效果之良好辅助措施和手段。

4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人类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在21世纪之今天,在2003年4月15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绘工作已全部完成之今天,在国际人类蛋白质基因工程计划已启动之今天,在破解人体生命奥秘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发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之时代,是知识经济之时代,是数码技术之时代,它们在影响、改变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同时,人类至少面临着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1)由有病治病转为无病保健。有研究资料提示:在预防保健上每投资1元钱,就相当于节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医疗费,故不难明白,无病保健总是比有病治病方便、经济、实惠、科学的多。针灸学科应该向预防医学这方面伸延,必有作为、大有可为。

(2)由药物治疗转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非药物疗法亦是几千年来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而且它具科学实用,经济简便,疗效显著,实用范围广,灵活性强,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一系列优点,故这既有利于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开支,又有利于增加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或领域(如美容、养生、康复等),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3)由单一的被动(医生的)治疗转为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在医生指导下的患者的)治疗相结合。因为医生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只治得一时,而治不了一世;而且这亦是从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常常是综合因素作用之结果的实际出发。故充分调动被动与主动这两个积极因素,不仅有利于针灸医学的发展、进步和疾病的康复,且还有利于针灸医者与人类自身的美容、健康和长寿。

(4)由痛苦地离开人间转为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才是人们离开人世的共同美好和幸福之宿愿,亦是历来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进步和追求之一。

(5)从20世纪的疾病医学转为向21世纪的健康医学方向发展。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把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研究方向”。而且这也完全符合针灸、整个中医、西医的发展与进步的规律。

(6)由当前针灸界和中外医学界,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极力推崇,转为发展与进步到对“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相结合”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发展史提示我们:一定的医学模式总是与一定的时代人类科学技术及哲学思想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医学模式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一成不变,总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转换。当一种医学模式对其涵盖的领域内发生的变化,对产生的新课题已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与适当处理时,理所当然应被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医学模式所代替。这就是新世纪医学模式为什么会自然而然诞生的内在根源和历史必然。人们知道,1977年恩格尔提出现代医学模式,虽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大进步,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今后仍将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代医学模式之局限性、消极性及不足也渐显露,还亦有阻碍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临床疗效与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之嫌。目前,无论是国内外,还是中西医,也无论是“针灸医学”、“主流医学”、“非主流医学”还是“整合医学”,通常均是将患者视做被动接受治疗的对象。高度重视调动主动(患者的)和被动(医生的)这两个积极因素,用被动治疗(由医生做的治疗)与主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身做的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它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指导原则之一。

5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

有专家指出: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10年以上,是真的吗?为什么呢?一点不假。因有资料表明,仅2000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为1530万,占世界死亡人数的1/4。这惨痛的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如果人们能遵循维多利亚宣言主张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适酒和心理平衡四个健康原则,则可使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死、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人类的平均寿命就能延长10年以上,而且生活质量还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纪医学模式不仅涵盖了维多利亚宣言的这四大“健康基石”,且给出了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科学实用、简便高效的防病治病与美容养生方法。

主动治疗还涵盖:①自然疗法中的泉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森林疗法、香花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空气疗法、日光疗法和方向疗法等;②物理疗法中的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水疗、磁疗、声疗、蜡疗、激光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远红外线照射疗法、体频照射疗法等;③艺术疗法中的音乐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书法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等;④文娱疗法中的风筝疗法、钓鱼疗法、弹琴疗法、弈棋疗法、玩具疗法等。主动治疗还包含了体育疗法、刮痧疗法、以情制情疗法和饮食等疗法的全部内容。只要比较,就不难看出新世纪医学模式的经济实用、效果巨大、优点显著和潜能无穷。故其非常适合作为完善针灸被动治疗的良好辅助措施与手段。

6导引医学

导引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的新意。它集特有的呼吸运动、肢体运动与自我穴位按摩于一身。它是调发身姿健、容貌美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东方文化精粹中一个科学、实用的组成部分。

导引是一门健与美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颗东方医学宝库中的明珠集防病治病、启迪智慧、美容抗衰、激发潜能、增寿延年等众多神奇效果于一身,为历代医家巨匠和道、儒、法、武等诸子百家所推崇。然而,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局限,前贤们终未能提高到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及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的高度来认识它。

导引医学根本不同于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疗方法。它在镇静神经、安定情绪、活利气血、通经活络、调整身心、调理脏腑、健美形体、愉悦精神等方面之功能,是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学方法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其还汲取了中国古代气功中具有防病治疾作用瑰宝的“喷气法”、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水晶体操”、中华武术里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气功拍打法”、传统的自我经穴按摩、现代穴位按摩美容法、健身法等营养于一身。其特点是:

(1)身心合一。做导引时要求集中思想,排除杂念,身心合一、意气合一、内外合一、动静结合。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肌体内的自我显在的与潜在的疗能与美能。

(2)一专多能、健美统一。做导引的同时,还能让练习者兼获预防、治疗、康复、减肥、催眠、强身、养生等诸多效果。

(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导引医学紧紧抓住与突出了中医之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论特色,科学地将提高整体之健康水平与改善局部之微循环紧密地结合起来。

(4)植根于中医理论。导引医学既深深植根于中医理论之沃土,又汲取了现代医学与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之营养。它不仅充分展现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三宝、整体观、辨证施治和天人合一等理论特色,而且它亦是中医所有临床里唯一真正能充分展现天人合一之博大精深与优势,且汲取了神经体液学说、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理论精华独具特色的治疗、美容、健身、益寿法。

(5)可作为综合措施。导引医学可单独施行,亦可同当今针灸治疗及中、西医的其它被动治疗方法配合实施,以巩固、提高针灸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和减少毒副作用。

(6)自我健美。做导引常常无需他人帮助,便能实现自我治疗、健美目的。如亚健康状态等症,导引锻炼则有良好的自我治疗、健美效果。

(7)经济、简便易行。习练者只要有明确的康复、治疗、美容、保健及养生要求,选定适当的练习内容,便可在家或适当的场地进行练习,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其它的医疗设备和药物。

(8)科学、灵活性强。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康复、治疗、美容目的,选择适宜的导引锻炼习练即可。如想减肥就按《经络减肥美形法》练习;想消除皱纹就按舒皱法、美容法、美颜法习练;想长寿就按延年法、抗衰法练习;想治感冒就按《治疗感冒新法》治疗;牙痛就按《治疗牙痛新法》施治;失眠就按《失眠防治法》治疗等等。

(9)安全、无副作用。导引医学只要按规章施行,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无任何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祛病、健身、美容、益寿法。

由于导引医学是能为人们提供高效、速效、特效、长效,安全可靠,无(或尽量少)创痛,无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自然、科学、健康的治疗、美容方法和由于它不仅可以被施用于针灸临床与美容场所,还同样可方便于大家自己施用于家庭与人们在晨起晚寝的闲暇或工余之时和经济省钱等众多优长,使其虽起步较晚,但前景广阔无限,不可限量,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开拓。

透过全文及本人30余年在国内外临床效果的提示:新世纪医学模式对针灸医学在模式、理论、临床及针灸科研,针灸医学教育,如:教材、教学、课程设置、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针灸人才的培养和针灸医学的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与层面,都提供了广阔的拓展与调发患者自身治疗潜能的空间及科学新颖、简便经济、理性务实、易于实行、丰富多彩的坚实理论与技术支持。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和深信,这一崭新的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在慧眼鸿儒的同仁和医学拓荒者们的共同努力奋斗、辛勤耕耘下,必将以它亮丽之风采、旺盛之生命活力、丰富之科学内涵、辉煌之成就、累累之硕果,炫耀于世界针灸医坛和整个世界医坛,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魏慧。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挑战:新世纪医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2,11(2):1-8.

[2]魏慧。预防‘非典’自我按摩保健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贺绍文,魏稼。医学模式的新突破[J].中华中西医结合,2003,6(3):2-3.

[4]田从豁。一个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新里程碑[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8(3):884-886.

[5]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SARS治疗的思考[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12(3):1504.

[6]魏慧。保健美容的中国新型按摩[M].法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7]魏慧。人体康复美容养生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8]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7,4(7):11-15.

[9]吴鑫。一篇医学论文引发的思考[J].健康大视野,2007(8):114-115.

[10]魏慧。以人为本医患互动——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5-8.

[11]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7,4(11):90-94.

养生哲学论文 篇4

[关键词]哲学 哲学素养 教学改革

当我们提到“哲学”这个词语的时候,它并不能从情感上激起人们的共鸣。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这些看似古老的问题,今天在许多人看来,是否弄得清楚明白,已无关紧要。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与这些问题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或得到“经济指标”、“物质利益”。人们不断走向一种物质性生存,哲学逐渐成为一种不可触及的精神奢侈。因此,强化哲学理念,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在时下仍显得迫切和紧要。

一、哲学的本性及其素养

1.哲学的本性

在古希腊“哲学”被称为“爱智”。虽然人们对于什么是“智慧”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哲学这一“爱智”并不等同于人们制造或生产出某个产品。它不是某种具体知识,而是人们对于人本身、人的活动以及人所生活的社会的一种理性反思。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哲学倡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向善的心理、高尚的情怀对待这些事物。而这正是人们从根本上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存境界。这种追求将一如既往地贯穿于哲学的历史使命、现实情怀及未来发展的走向之中。不仅如此,它又超越于现实,以独有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让人们在寻求物质利益满足的同时,不断更正、匡扶自己的行为,为着“通古今之变”,寻求生命的根本意义。

如此看来,哲学的存在与人们追求物质性生存并不相悖,恰恰相反,人们的物质生存离不开哲学的精神依托。它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以特有的方式,帮助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以人为本,提高哲学素养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在关注自然、社会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对人自身的理解和追问。因而,哲学教育应当从这个角度出发,培养受教者的哲学素养,锻炼受教者的哲学技能。从人本理念出发,“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1)培养哲学精神

哲学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像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从哲学的本性出发,这种哲学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唯有通过这种理性思维活动,才能不断激起我们对真理的积极探索,从而推动人类认识和社会的发展。

(2)锻炼哲学技能

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哲学有其自身的规范和表述方式,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有着独特性。因而,对于学习和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来说,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其哲学感觉。这就需要通过解读实实在在的生活,从中发现并体会有趣而又深刻的哲学道理。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可以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哲学的有用之处。再者,哲学为人们提供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它需要通过职业化实现其专业化。有了专门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的人才,才能纠正哲学非专业化的弊端,才能培养哲学的学术品位,才能推动哲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鉴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哲学教学改革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学术理论水平能否稳步提高的一项长期工程。

1.转变从教者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哲学教学中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把哲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传授。很多大学成立了哲学系,建立了诸如马克思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专业。这在推进哲学专业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但在某些研究者那里,哲学正在蜕变为一种象牙塔里的玩偶,或一种通常意义上的谋生工具而丧失了其特有的本性与功能。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它不是技术教育,也不是政治教育,而是人性教育。通过哲学的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智慧,掌握思想批判的能力。因此,作为哲学教学工作者应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自己对哲学的热情带动学生进入哲学的崇高境界之中,变教授学生现成结论的过程为智慧激发的过程。

2.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这里讲的“不同模式”,主要是指哲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就哲学理论本身的发展,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思想性的历史,又反思历史性的思想。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同时,它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以赋有时代现实内容的思索去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就需要有专门的理论人才从事哲学研究,从而使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不辜负人们对其寄予的厚望。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哲学的分工越来越细,各种部门哲学不断涌现,哲学对自然与技术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诸如科技哲学、物理哲学、数学哲学等等,无不说明这一时代特征。还有许多与人文社会学科联系的哲学问题,如平等与效率问题、合理性问题、自我问题、交往问题等。如此看来,哲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这一发展趋势相结合,培养应用型的哲学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非哲学专门研究领域对哲学人才的需求。

3.灵活地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一种参考。就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说,虽然教科书不下百种,但它们其实都是苏联同名教科书的翻版,表述略有变化,但基本内容框架不变。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一些结论性的条文予以表述。这样的编排简洁明了,一语中的。但是要想把这简单语言背后的“道理”讲述得形象生动,就得下一番苦功了。哲学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思维过程。从古至今,哲学莫不是在各种理论的相互碰撞、相互批判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身是形象而又深刻的。因而,哲学教育工作者就得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结合哲学史的有关内容,做到史论相联;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要融入“现实的”话题,接受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给哲学带来的挑战,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为“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感受其生动、丰富而又深刻的理论魅力。

总之,要想扭转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民族的灵魂却遭受冷遇的局面,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理解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施以各方面改革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哲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养生哲学论文 篇5

要提高钢琴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水平,就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艺术院系要不断通过组织讲座、学习、进修等方式来帮助教师们提高创新教育、教改科研的能力和水平。针对钢琴教师的科研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对开展科研、写作论文发怵畏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低资进入,横向合作”的方式加以引导,由教学管理部门引导教师们先选择难度低、易见效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研究,或组织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老师进行横向的交流合作。这些教学管理措施是在强化管理基础上的优化,是“管理即服务”的体现,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钢琴教师善于创新。

二、教师自我提升是钢琴创新教育的内在动力

(一)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源头的教育者,应该给受教育者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需要的清水、活水。钢琴教师应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提升以下知识和素质: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较高的钢琴演奏能力、娴熟的即兴伴奏能力、系统的乐理和声知识、较强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丰富的伴奏音型编配能力、声乐学基础知识、乐器演奏知识、中西音乐史等。二是丰富的人文知识,主要包括艺术及美学知识,哲学知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群众文化及演艺策划知识,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如舞蹈、美术、戏剧、工艺等。教师既要是钢琴演奏方面的专家、专才,又要是熟悉社会,熟悉文化艺术发展的杂家、通才。三是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不少钢琴教师虽然受过专业钢琴训练,但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师范院校学习,再加上没有自觉主动地进修,在教学上基本上沿用以前的老师教学经验,导致钢琴教学效率效益不尽如人意。因此,钢琴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成为教学的行家能手。四是其他综合能力与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人格魅力、快速的感知反应能力、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应用能力,钢琴教师应该做到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还要能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坚持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落实和推进钢琴创新教育

实现钢琴创新教学,除了需要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些教师自身是钢琴演奏的“大腕儿”,钢琴表演倒是得心应手,满座俱惊,赢得满堂喝彩,但一教起学生,却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有货倒不出”,不能将内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不到东西,或者只知道表面,却不知道其中的真理,不会变通。还有些教师,墨守成规,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好像园丁不顾每棵花草的具体情况,一视同仁地栽种,最后的结果当然就造成花草得不到各自需要的养分,生命力不旺盛。学生得不到与自己特点相匹配的教学,当然在钢琴上的造诣就会大打折扣。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好园丁、好老师,而且水无常形、教无定法,只有坚持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的好老师,才能不断落实和推进钢琴创新教育。

(三)坚持科研和教改相结合,在积累、总结、提升中推进钢琴创新教育

在科研和教改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低姿进入,横向合作”的方法来解决钢琴教师科研、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其一,从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以提高效益效率为目的,不断提出并解决钢琴演奏、钢琴教学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将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加以积累、总结,形成小论文或者小课题。其二,横向联系,科研合作。钢琴教师要主动地,或者在教学、科研部门的协助下,寻求科研、写作能力较强的教师(一般是其他学科的)的帮助,对小论文、小课题进行修改、整理和指导,使之既切合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的实践,同时也符合科研和写作的规范。在此基础上,根据科研和教改的实际需要,把钢琴教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更进一步地联系起来,比如本文就是结合创新教育基本原理与钢琴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进行的探索。其三,趁热打铁,螺旋提升。在开发锻炼能力、取得初步成功、尝到科研写作甜头的基础上,钢琴教师要趁热打铁,不断拓展理论和实践的视野,不断推进科研和教改相结合,在积累、总结、再积累、再总结的螺旋提升中推进钢琴创新教育。

三、遵循教学原则是钢琴创新教育的基础

(一)面向学生

只有面向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得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直接体现;只有面向学生,才能通过人文教化、人文感化来培养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钢琴人才,这是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根本要求;只有面向学生,才能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培养创新经济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意经济、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钢琴演奏处理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乐曲的美妙和探索的愉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技巧教学中,针对难度比较大的复调音乐教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处理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再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音乐的处理,如音量强弱的处理、抬手的处理。在处理具体的作品中,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比如巴赫钢琴PartitaforSoloVio-linNo.3(无伴奏小提琴独奏组曲第三部),这是巴赫为他的学生写的教学作品,表达的是生活的快乐、丰富、充实。作品为学生而写,弹奏让学生主动发挥,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表现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快乐生活的不同体验,从而表现出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钢琴演奏的兴趣和乐趣。

(二)面向实践

只有实践之后才能知所困,知不足,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钢琴演奏这门综合音乐技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创新性,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建设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因此,钢琴创新教育必须适应并反映这种时代性、实践性。比如在学校范围内,让学生参与各种考试、排练、演出的钢琴演奏、即兴伴奏,指导学生做好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的钢琴演奏、即兴伴奏等。有了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学生才能体会到钢琴演奏的广泛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能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技艺,树立信心。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导学生把钢琴演奏技艺应用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感受、问题、收获等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分享,和教师探讨。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益良多,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面向未来

我们在钢琴教育中引入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做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树立起以钢琴去生活、去谋生、去创业的思想,并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为钢琴创新教育注入了科学的、可持续的理念。例如,通过与中国养生文化方面的专家合作,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间操,使学习者、演奏者长期练习钢琴,以使手腕、肩颈、腰部疾患得到缓解、防治,并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