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是普及公民法律知识、培养个人法律观念的主要途径。法制教育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
(一)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欠缺在当前的高中教育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还是呈现出一种过于形式化。在高中的教学当中,学生基本都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而学校又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指标,学校对法制教育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目前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型的应试教育体系还是无法完全抹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仍然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学校当中的一些教育� 在法制课程的所使用的教材方面,当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系列,除了在初中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意外,在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非常正式的法治教材。所以使得小学和高中乃至大学当中,在法制教学的模式过于形式化,很多学校都是走走形式,一学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课,这种形式基本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应有效果。
(二)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任课教师在法制教学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法律教育知识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当前的法制课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以带班的形式上来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学校的领导来兼职,很多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学,当遇到教材意外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无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的学校聘请懂得专业法制教学的人员来担当副校长,这样就可以兼职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法制教学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对法制教育也没有任何的热情可言。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缺少整体性在学校的法制教学当中,因为缺少较为硬性的任务或者是硬性的指标,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职责和具体的目标,造成了法制课的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当 社会的环境不能达到有机结合,学生在脱离学校环境之后,主要是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当中,而且现在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学校方面,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见和片面的。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学生,智能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诸多教育死角的显现。
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路径探讨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状况,这单单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质,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振兴和发扬我们民族的重要决策。针对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年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要充分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识以及法制的观念,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证青少年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家长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管理措施,将法制教学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设立起专业的法制教育机构,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的检查和推进的力度。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化各个学校需对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加以充分的运用,对学生实施较为直观和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法制教育宣传片或者是法治电影以及专题广播等等,多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法制知识有奖问答,带领学生去参观监狱的环境,组织学生模拟和演习真实的法庭,去聆听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经济方面相关的审理过程,请正法部门的干警来对学生进行法制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法制观念的心理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要趋向规范化在法制教学的国产容纳观众需要彻底落实《有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规定》、《关于深度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意见》以及《关于深度规范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见》等要求,提升中小学在法制课程中的建设,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将法制教学的内容纳入到教育大纲当中,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力争在升学考试当中参入相关的法制知识的考核。
(四)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学校需要对相关的法制任课教师、法制监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并且需要对法制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制教育的规模。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需要平等对待各个科目,并将法制教学课程列入到正规的考试纲要当中。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学校在法制教育房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学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重视程度低下,法制教育的国语形式化,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以及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以及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学校如何提升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以及各级教育机构,特别是对教育的主管机构中的工作加以重视,要做到内容丰富、规范教学、质量较高、明确各自职责等工作是决定法制教育工作能否可以得到真正实现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保证青少年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今年工会配合,学校行政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下,今年,我校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创新发展年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活动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首先,我们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我们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坚持组织教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文选,学习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
其次,加强了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参加普法考试。用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用法律的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学法的基础上,工会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保障。
同时,工会将“四个一”活动(即围绕中心建功立业、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办好维权好事实事、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开展,继续深化年度“四个一”活动,巩固活动成果,不断完善校本教研,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我校的上饶市级的课题组活动中,唐庭茂、邵宗欣老师的教育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严俊英老师的论文、汪兰芬老师指导的学生习作等都获得了部级奖项不等。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质示范课,青年教师争先课精彩纷呈。
二.坚持校务公开,加强行风建设,发挥工会的监督功能。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实施民主管理。
今天我们召开的三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前广泛听取了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提案,今天的代表会各位代表将积极讨论,学校领导并给予答复和办理。让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
2.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今年,我们对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如评职、评先、两免一补、学校行政帐目等进行了监督并进行了公示,进一步接受和听取全校师生及人们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急教工所急,想教工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思想、情绪会不稳定。为了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做到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工会深入实际,准确了解每一位困难教职工的情况;,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和贫困救济帮扶。
学校教职工遇有婚丧产假,学校工会都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校事当作自己事,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一如既往地做好对退休老教师的关怀和慰问工作。
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一、紧扣新时代,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法制教育课应该是紧扣时代脉搏,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让学生把握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延伸了政治教师的“手臂”、拓展了政治教材的“视野”。教师可以把国家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时引进课堂,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因为学生是最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风云的变幻,他们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中的声音、画面等有利因素,用快捷、直观的网络信息,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也就提升了法制教育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到《网上冲浪》一课时,我引入了“香港回归实况”、“澳门回归实况”和全国人大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视频,学生看后群情激昂,爱国情绪高涨,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对“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可见,教师只要注意收集,注重整合,在法制教育课教学中,是最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例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护环境”、“精神宣讲”等等,都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其真实、客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从理性上和感情上理解和接受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可以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真正确保了法制教育课的德育功能。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我们生活在法制国家,身边处处有法,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人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侵害他们利益构成违法犯罪。比如,在指导学生电脑绘画时,向大家介绍到一款软件photoshop,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在一节电脑绘画课上我举了个例子,电影《目击证人》中的犯罪嫌疑人阿林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将一个女士的一张普通婚纱照和另一个男士的照片经过电脑软件photoshop加工处理,把他们两人硬拼奏在一起够成两人关系复杂的假象,给该女士的名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软件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要诚实做事,诚信做人不能去做有悖于道德甚至违法的事。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积极学法、懂法。
三、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但一些不良信息也让我们深受其害,要培养学生树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教学,让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了解自己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又会得到哪些保护。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见闻编成小品,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然后讨论、分析,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一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在卡片上记下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受到的侵害。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畅所欲言,把平时受的侵害都记下,相互交流。活动二列举一些不良的诈骗者,通过信息网特意发一些虚假信息,说什么“你中奖了,请到XX处领取或先汇XX元钱作为保证金,本处将把你中奖的资金汇过来”,最离谱的是这些诈骗者会打电话来要求被骗者把银行号码给他们,被骗者稍不留神就容易上当。还有不少不法分子通过诸如QQ之内软件找一些自以为已经长大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不能明辨是非充满了好奇心的女孩子聊天,这些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不加思考就容易陷入别人设好的圈套……这些暗例通过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展示,让学生不要去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对不熟悉、不认识的人不要随意袒露自己的真实情况。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对学生的上网情况,发现有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及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对自己的侵害全面提高自身免疫力。
召开法律知识方面的主题班会,进行普法教育。用知识竞赛,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从入学教育开始,直至毕业,将发生在身边或者网络上热议的事情搬到班会上,做到一事一议,联系实际,涉及自身,达到教育深度的最大化。
2.旁听庭审活动
利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和本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进法庭,近距离地观摩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特别是和青少年教育有关的案例,让参加庭审的学生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法制节目交流
在早自习、自习课、政治课上播放法制节目。如《大家看法》、《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律讲坛》《大家说法》《今日开庭》《政法报道》《法治第一线》《法制民生》等优秀法制节目,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夯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学法兴趣,使学生明确是非,吸取教训,加深印象,受到启发。
4.晨读法治新闻
带领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晨读法治新闻。新闻报纸这种普法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制新闻报道的方式实行的。在媒体的宣传和推动下,掀起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兴趣,利用好新闻这一有效的工具,扎实有效的推进法制教育的进程。作为班主任,随时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新闻材料,有针对性地选用。特别是养成一种习惯,在班级形成一种制度,对学生的法律修养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发挥网络作用
现代网络已走入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上网一族”,对网络格外关注。其具有资源共享、虚实结合、生动直观、互动交流、渗透性强等诸多特点。要想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影响力,真正营造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吸引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切实做好班主任法制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有力的平台。可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教育中,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又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学校教育者需顺时适势、因势利导、趋利弊害,在法制教育中合理利用网络,丰富视野、拓宽眼界,开辟学校法律教育新空间。
6.走上街道宣传
组织职专学生在人流密集的街道开展以“共创和谐家乡,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们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知识进行宣讲活动,表达构建和谐家乡的决心,并以发放普法宣传单的方式呼吁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普法,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创和谐美好家乡。在这项工作准备过程中,学生心中的很多法律知识便会更明确更清晰更扎实;在宣传教育他人的过程中又使学生自身得到净化升华。
7.模拟法庭实践
组织职专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利用班会时间在教室里“开庭”———比如围绕某校园失窃案进行庭审,法官、公诉人、书记员、证人、被告和法警等均由学生们扮演,按照真实法庭的程序进行模拟演示,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们在体验和参与中加深了解法庭审理程序和相关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或者根据实时社会上新近发生的广受大家瞩目的刑事案件进行模拟开庭,引发思路,开阔视野,受到教育。
8.学习法律文书
法律文书是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及其它组织在处理各种法律事务中,为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一系列文书的总称。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民用法律文书的撰写,达到一般民用法律文书自行书写的程度。这项学习,可以和语文作文课相融合,和“街头宣传”“模拟法庭”相结合。语文课,把这一项当做应用文进行小作文训练。街头宣传,遇到市民咨询有所需求,鼓励学生予以帮助,教师从中给予指导。“模拟法庭”涉及法律文书环节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实实在在让学生得到训练提高。
9结语
职专学生的法制教育外延等同社会外延,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教师应用心加以利用,千方百计采用恰切实可行的措施、丰富多彩的手法,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提升境界、思想升华、健康成长。
关键词 法治文化 道德伦理 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29
On Mor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QIAN Yingping
(College of Law,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For the basic culture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ultural identity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Specific path to strengthen ethics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people cultivate emo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through moral education; followed by the law applicable to enhance the moral quality, enh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people ; the third is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law-abiding citizens through propaganda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moral culture.
Key words rule of law culture; moral and ethics; behavior mode
1 道德伦理对法治文化基础培养的重要作用
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得以构建背后的深层次的观念性因素。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法治文化应当涵盖以下的内容:一是法治文化所包含的价值判断;二是法治文化所蕴含的行为模式。从法治文化的价值判断来看意味着对法律的尊重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治精神得以确立,法治化的思维方式得以养成。而从法治文化蕴含的行为模式来看则是社会普遍存在遵守法律的行为模式,特别是由于法治的要义在于限制公权力的滥用,因此,法治文化更为注重的是公权力机关及公务人员的普遍依法而为。
法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其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法治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则意味着公民对于权利和民主的重视,这为法治文化的形成确立了政治基础;伴随着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自治力量的加大将会限制国家公权力的滥用,使国家归位为中立的裁判者,这为法治文化的形成奠定社会基础。”①而从中西方的文明发展历史来看民主政治与市民社会的发展都是在道德伦理进步的推动下取得的。
1.1 道德伦理的完善过程即是民主政治的完善过程
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道德范畴,人类社会在民主政治上的发展进步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道德上的发展进步。因为民主涉及到如何对待人的问题,涉及到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平等等方面的问题,这在本质上也即是伦理问题与善恶问题。
作为国家与制度层面的民主,必然包括制度与社会的公正、国家对人民意愿的回应与负责、促进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等方面。②这样的制度民主本身就是在伦理道德上的积极判断。好的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德行是其有效管理的基础,而这样的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人民本身的道德素养。作为公民层面的民主则意味着围绕不同社会地位个体间的利益分配所形成的合作协调及妥协让步,以及在个体与团体的关系中形成的自主平等、共同体精神等。因此,积极合理的道德伦理预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前提,在民主制度的安排上需要符公平正义的目标,能够有力促进社会的自由与平等,有利于生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同样要有着高尚的道德理念,其首要的道德品行是能够划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边界,在公共政治生活领域往往要舍弃私人的偏好;其次则是能够划定具体个体的利益边界,每位公民的权益都需要得到尊重,对于私人利益的追求需要以尊重他人利益为前提。
1.2 公共伦理道德的发育完善是市民社会得以成长的主要土壤
市民社会是人类社会生活交往 这个领域的主导规则是公共伦理道德,因为在市民社会中的一般“市民”摆脱了传统意义的民族共同体,拥有了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与此同时,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很容易陷入各种利益冲突、价值矛盾中,在对立冲突中谋求平衡的约束机制,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公共伦理道德。在市民社会领域,价值规律以及法律规范无能为力之际,正是公共伦理彰显其作用之处。可以说,离开了公共伦理道德市民社会将无法有序地成长。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公共伦理道德的发育完善也是市民社会得以成长的主要土壤,在市民社会的交往中,私人的行为习俗和个体的道德规则不断发生碰撞、摩擦,不断地提升演变,最终蜕变成为市民社会交往的约束机制――公共伦理道德,可以说,正是公共伦理与其它因素的合力最终促成了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市民社会的独立发展。
2 道德伦理在法治文化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文化在我国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体的广泛认同。有学者认为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所谓疲软现象,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主体对我国法治文化的认同度不高。③根据上文对于法治文化的分析,法治文化蕴含的价值判断意味着对法律的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而从法治文化蕴含的行为模式来看则是社会普遍地遵守法律。因而,培育大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应该沿着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最终发展为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逐步展开,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念到实践发展的过程。
2.1 道德伦理在法治文化的情感、价值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
所谓法治文化的的情感认同主要包括人们对于法治具有的信任感,这些情感因素是汇聚成为认可法治的主观意识基础。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首要的是观念上需要形成共识,进而会形成对于法治文化的价值认同。但实际上,我国对于法治文化还远未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不少官员并未形成对于法治的价值认同,甚至于缺乏基本的法治观念,官本位的文化在一些地方还相当盛行。而在民间,对于法治的情感、价值认同也并未形成主流价值观,许多人对待法治的态度掺杂着机会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因素。
对于法治共识的形成而言,道德伦理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由于法律具有他律性,其所形成的往往是一种外生性的国家强制性秩序,但是,仅仅当人们对于他律性以及外生性的法律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及自愿服从的情感时,法治文化的价值观才能形成。为此,需要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准,当上升成为法律的规范同时也是一定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普遍性伦理道德准则时,对于法律的信仰就会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另一方面,民众对法律的普遍服从与信仰也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素质,一般而言,执法者的道德水平越高,法律的实施效果越好,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任和情感往往得以培养。总之,如果没有道德伦理的支撑,对于法律由信任的情感向价值的认同过程就难以为继,而法律秩序乃至法治文化最终也
2.2 道德伦理在法治文化的行为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
法治文化的价值需要通过行动加以落实,而要形成对我国法治文化的行为认同,关键是我国守法、执法、司法等具体法律行为的实践效果与法律理想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小,人们对于法治文化的行为认同度越高。显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道德水准是法律良性运行的最高保障。
就守法行为而言,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即使欠缺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因其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及做人的良知,在生活中违法的概率往往相对较低;相反,道德素质较差的人即便法律意识较强,在其对法律的强制尚存畏惧时或许可以克制自己的违法犯意,但在违法获利较大时便难以抵制诱惑,可能会突破道德防线,其违法的概率相对会较高。而在司法与执法行为中,如何令民众认同则更加考量司法者与执法者的素养,“一次公正的司法裁判胜过一百次法律宣讲”。能够做到熟谙法律、精通法律的仅仅只是“法律工匠”,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法律人能够保障法律良性实施的积极效应。
3 加强道德伦理教育促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1)通过道德伦理教育,培育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基础。一国的法律制度如果缺乏正义、道德等价值内涵时,该法的实施也必然难以唤起民众对之的向心力,即便是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多数民众中仍然共有着相同的道德价值标准。因此,我们要唤起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律就必然是合乎公平、正义等道德观念的法律,是反映最广大民众意愿、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良法。通过道德理念的强化,制定良法的过程就是道德法律化过程,也是培育民众对之情感基础的过程。
(2)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德伦理素养,提升民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我国立法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早在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大会做报告时就宣布,中国特色社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民众对于法律治理的信任度、认同度却并未同步的提升,究其根本在于我国司法与执法的领域广泛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法律适用者的道德素质难以让民众满意直接影响了法治理念的深化。因此,对于法治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需要通过提升司法者以及执法者的道德素质来完成。因为公正是法律适用的必要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司法者或执法者才可能实现公正的价值目标,维护法律的尊严,特别是当纷繁复杂社会事务涉及到自由裁量权时,唯有具备了自律与公正等道德品质的法律适用者才能保障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运用。
(3)通过道德教育提升民众的守法意识,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民众法治观念的萌芽乃至法治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人对于规则的认识与接纳程度。一个社会中,法治秩序和法治文明的最高实现形式就是伦理道德的自律。我国致力于法治建设要在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的同时,也着力加强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因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公众整体的法治文明程度往往并不简单地由他们的法治观念的总体现状加以决定,而是通过他们总体的道德伦理素养加以体现。因此,要推动法治文化的深入人心,进而建设现代法治文明社会,应当要将整个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和伦理素养的同步提高作为重要手段,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通过广泛的道德伦理的教育,将法律和道德所蕴含的朴素理念转化为社会公众内心牢固的价值信念,由此民众能够自觉以此来判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道德自律来实现法治秩序并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
注释
① 云书海,陈新亮。当代中国法治文化形成的基础[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1).
幼儿思想比较简单,对于一板一眼的法制概念难免认识度不高,容易模糊理解。而开展主题活动不但能够将法制的概念鲜明放大,让幼儿记忆犹新,还能够跳出课本结合生� 有这样一次活动让我印象深刻,国际禁毒日,我们请来了作为特别嘉宾的刑警同志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法制安全主题活动。事先的宣传栏人身安全与简单危害展示已经让孩子们燃起了关注的兴趣。活动正式开始后,刑警叔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靠近、轻信不法分子的家庭悲剧。孩子们不时地为失去父母庇护的小主人公发出叹息,为犯罪分子的狡猾狠毒捏紧了小拳头。到尾声,我发问:“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得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来防范坏人呀?”“不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送的吃的一口都不能吃。”“看见坏人在骗人了赶紧告诉爸爸妈妈、老师还有警察叔叔。”孩子们都抢着给出答案,我不禁欣慰地感叹,平常对孩子们的千叮嘱万嘱咐真不如这面对面听故事、看图片、自发感受的一场实实在在的活动。
二、传唱音乐儿歌,建立幼儿法制情感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音乐能够愉悦情绪,陶冶艺术,更重要的一方面,音乐能够凝聚情感,升华思想,特别是朗朗上口言简意深的儿童歌谣学习简单,切合幼儿心理,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好工具。但教师一定要注意音乐歌词的表达,不能乏味,也不能太过严肃。例如,在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时候,我就用了歌谣来提升孩子们的情感认识,我选取了意境童真,简单真切的《团结友爱亲又亲》:一个人,孤零零,两个人,喜盈盈,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团结友爱亲又亲。孩子们学得很快,而且结合着我的“我们是个大家庭,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吵架、打架是不道德的行为,会让我们失去友谊与喜爱,换来伤害与邪恶”的道理引导,都认识到了要遵纪守礼,友爱互助,不能打架斗殴,恶行相向。在孩子们情感饱满的歌声里,我意识到音乐能够跨越言语,为孩子们急剧丰茂的心灵枝芽导正形态,滋润灌溉。
三、创设情境游戏,丰富幼儿法制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法制教育的渗透当然也离不开如此,怎样让孩子们玩而不废,乐而深思?怎样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这都在于切身体验这个要点,教师要将生活搬进游戏,将描述化为情境。例如,在巩固消防安全意识的课堂中,我为孩子们设置了一场全班参与的表演游戏。场景是在医院里,有认真为病人检查的医生,有忙碌的护士,有病人和家属。孩子们都进入了角色,按照表演安排,我突然大喊:“二楼起火了,快逃啊。”孩子们都投入地表现出焦急、慌张等情绪,但大部分孩子都记起了我教过的消防常识,有的用小毛巾浸水捂上鼻子,有的赶紧找安全通道,有的马上开了窗户呼救,令我意外的是,扮演医生和护士的孩子还不忘帮扶小病人。这堂情境游戏课圆满成功,我从中看到,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教,更需要引,给予他们体验的空间,他们的小心灵会更加丰富,更有想法,更乐于接受。
四、融入教学点滴,加深幼儿法制印象
幼儿掌握知识容易淡忘,因此,让法制意识深入孩子的心里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向。光靠言语、音乐、活动都不够的,在平常的基本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法制思想,让学生时时记忆重温,才能点滴融入,自然渗透。例如,在带孩子学习涂色的课堂中,我画了三个圆形请孩子们上色,并要求道:涂上交通指示灯的颜色,孩子们都觉得很新颖,还没等请上台,就有人说:“老师,我知道,交通灯是红绿黄色的。”“这代表什么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预备起。”学生们竟齐声背出了交通儿歌,我满意地继续考验:“还有什么交通危险不能做呀?”“喝酒不开车。”“不走斑马线容易出车祸。”“不能走左边。”一个小小的涂色知识点就能够让孩子们将法制印象巩固得更深刻,法制意识扎根得更牢固,真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由衷地认识到,幼儿法制教育不是一笔带过,而要不断地回头,温故而知新,让孩子们汇集点滴而成长。
1.教育主体面较窄
首先,学校教育不到位。相对而言,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都是落在学校身上,但是现实中,部分学校把这个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并没有深入将法的精神和权利意识交给学生。学校教育中心始终在教学和考试上,农村学校更是多问题,,都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留守儿童无心上学,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差,学生更无法得到良好教育。其次,社会主体群体效应发挥不充分。我国整体国民的精神生活还跟不上速度,青少年在各种诱惑之下很难自我鉴别和自我控制,容易引发各种犯罪。社会主体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职能时,要认真起到社会引导教育的作用,例如公安、看守所、司法局、社区,及其他公益组织,都可以发挥自身的法制教育作用,为社会法制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再次,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与不足。我国整体国民的法制意识相对不高,因此,家庭在实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时必然受到限制,家长本身就不懂法,所以也很难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切实对孩子履行法制教育的义务。家长的过度溺爱、法制观念淡薄,都将制约法制教育的效果。
2.教育内容不明确
当前很多教育主体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混淆。教育层面还仅限于“知法”层面。知法要明义,最后要做到的是守法,守法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法制教育要做到让学生守法,并且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教育的对象应分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进行小学、中学、大学的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要相应同步变更,不可照搬照抄,全盘均一个教育模式。
二、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多元化探索
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诸多缺失,有必要结合当前新形势,综合利用多方力量,进行多元化法制教育探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教育主体多元化,联合力量,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综合机制
第一,学校是法制教育的基本阵地,必须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可以定期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司法系统做的法制培训,同时可以聘用有教师资格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他们既可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又可以定期做讲座,为学校师生作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厅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将法律知识水平引入成绩评定,教师的绩效和年底考核也要跟法律知识水平相挂钩。还可以考虑将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列入到学校教育水平的评估中去,激发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另外法制教育教材要深入浅出,要结合最新案例,学生感兴趣,能看懂能掌握法制知识为目的,教学计划要制定具体详细,具有可执行性。
第二,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要随时跟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飞信等信息手段经常发送法制教育知识点,班主任可以建立微博,家长通过微博法制知识学习后来教育学生。另外,定期召开家长会也是把握学生的身心动态发展的较好方法。
第三,社会应� 首先,司法系统部分可以连同教育局,建立“警校共建”机制,定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实施行政手段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有黄色活动的场所进行整治,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可以发挥公安监所的教育作用,公安监所包括看守所、妇女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拘留所。可以让学生参观这些场所,听取反面案例,让犯案之人做些改造后的感想,这会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看守所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宣传栏上做些相关的典型案例,这无疑将对参观者起到深刻的震撼和警示作用。典型案例要是真实发生的,切合学生生活,能触动他们心灵的案例,并且可以结合法律知识,生动活泼地进行青少年教育,让他们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公安、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还可以联合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宣传展板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放更多实际的案例,图片真实展示,以此保证教育的长期性。社会各力量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综合教育机制,主动走出来到广场,进校园教育。
第四,社区法制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学生深入基层,进社区以自身所学法律知识,在社区中作法律宣� 村、镇等基层有专人负责法制教育工作,制定具体的行政职责。
2.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方法和手段,他们喜欢活泼,丰富,直观化的教育方法,所以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具备新颖性和直观性。并且最好能让他们同时参与到其中,有互动的环节,比如定期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有丰富的奖品奖励,还可以通过社区日的互动,让家长带上孩子到社区活动室参观,参与法制游戏,定期举办法制类晚会,通过小品相声等传递法制精神也是青少年喜欢看的。另外,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现在青少年们拿着一台手机上网,就随时随地可以搜到各种信息,但是在网络的便捷化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信息混杂,辨别能力不高的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首先,可以在学校建立法治教育网站,让学生可以自由上网站浏览法制教育视频和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学校可以开发网络法制教育资源库,课程教学可以从资源库中选取内容讲授,这样会更加系统。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法制教育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与青少年学生网上聊天,这是学生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随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和法律意识,以便随时发现存在的隐患。最后,可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机构网络沟通机制。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
农村留守青少年常年跟父母分离,父母远在他乡打工无法照顾到孩子,导致他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心理和生理都缺乏有效动态监督,在外在诱惑之多的社会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识别鉴别力更差,导致犯罪爆发率极高。有的青少年是年迈的隔辈亲属代看,但这辈人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低,身体有病,年龄大精力有限,无法有效对他们进行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走向岔路。对此,社会和学校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首先,村中应设置法制教育办公室,由专门部分专门人负责,调查所在区域有多少留守儿童,要动态监管他们的状态。另外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将村的中小学学生集中在一起,讲述法制知识。
其次,可以在学校开展丰富的法制知识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创办法制主题的板报,带领学生观看法制电影,中学晚自习开始前让学生看中央台12频道法制与社会频道,开展小组辩论赛,举办法制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再次,要整治村中的诸多网吧,禁止青少年进入,如果有违反的商家,将予以重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工商文化出版部门,广播影视传媒等部门可以联合展开扫黄打非互动,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游戏厅娱乐场所定期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对村中闲散人员经常聚众的,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以往青少年学这些人的行为,迷上。最后,心理辅导必不可少。村里可以组织热心人士或者退休的心理医生,大学教授到留守青少年中进行心理辅导,如果比较特殊的家庭还可以整体家庭心理辅导。
四、结语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远远落后于社会法律要求,这点在技工院校学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技校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成熟,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也不够,稍微处理不慎就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出现,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加上受家庭因素影响,比如一些在单亲家庭成长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其溺爱,导致这些学生往往是家长管不住,师长的话不听,法制意识淡薄,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在法治社会中,是否知法懂法,有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若对一些问题学生不加以管束,往往会产生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等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教育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也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因此学校要全方位制定好法制教育的措施。
三、加强校园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厌学的特点
在学校教育的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提高上课时学生参与的热情,积极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原因。同时,课堂教学还可结合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二)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建立法制教育的实践基地。
一方面,学校应该在每学期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法制教育知识普及,使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并请少管所的犯罪少年现身说法,同时组织学生收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法制专题节目,或者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并加深对国家法律规范的理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教师的为人处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除了培养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还必须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服务于法制教育的理念和法制教育课的本质。法制教育的理念要求将法制教育课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化教育中解放出来,设置成独立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技能的教育课。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本质是以广大在校学生为对象,以法治和法律为内容,以培养其法律素质、传授法律技能为目的,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主旨,展开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者的合一。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从注重学法转变为注重用法。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通过一定量的法学理论教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通过讲解和介绍宪法,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部门法,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目前,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整齐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二、法制教育教材的改革
除了《法律基础》主教材外,各职业院校还可以根据本系统、本校的专业和对应的职业的特点,结合与之相关的部门法的内容,简明扼要地编著对主课程具有辅助、补充作用的选修课教材。配合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可加以《劳动法》、《合同法》或有关工商、金融、会计等部门规章的重要内容,作为《法律基础》课的深化和延伸,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步入社会的用法能力,这才算是达到《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为了不使必修和选择课的教材陷入抽象无趣的地步,也可以在辅助教材的下半部分收编一些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能充分体现法律或部门法的基本原理;
(2)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职业特点,以相应的部门法的基本规范和运用规则为内容;
(3)配合当前的时势特点,增加反映当前青年人的普遍诉求,或者代表了与专业相关的该部门法发展变化的新趋势的内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常见的法律名词,完全可以放在案例中加以注释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理解中实际运用它,而不必死记硬背大量的名词;这一来,教材的编排体例就搞活了。这样编排的教材,不可能不受到学生的欢迎,且完全可 经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就是职业性较强,学生实习和实际工作的机会较多,在法制教育中,应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这一特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以及职业预期,在开展普及型法律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法制教育层面,创新教育模式,应当开办部分与各专业职业发展相关、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专业相关法律的关注,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需求,融入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例如,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开设《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商法》等课程,将对学生法律知识积累、法律素养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轮船航海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交通法》、《海商法》、《国际法》等课程,对于财政金融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法》《税法》等课程,这些将有助于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只有让高职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对他们学习、就业甚至一生的影响,他们才能够保持对学习法律的高度热情,进一步促进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实际职业能力。
三、法制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组织模拟法庭。这个做法以往就有,但调查显示学生们仍热衷这个方式,因为其参与性和综合功能比较强的缘故,在采用这个方式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案例,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选择理论难度不大、受人们关注的典型案例或与现时代年轻人关系密切的案件会比较容易发挥。同时,应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对案件程序和理论要点作剧本式的安排,以增强其表现力和表演功能,显现出模拟法庭的参与性和观赏性。
(二)讨论式教学。这个关键要有好的、大家关注并容易产生不同见解的题目。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老师事先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也可以要求分组讨论中选派代表做总结发言。
(三)开辟第二课堂。这是最灵活、最多样化的尝试,比如组织大家到相关的法庭旁听一些大案、要案,参观监狱,组织下乡普法,在重大节日在校园内外宣传展开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社团和校园法律援助机构,开辟法制园地宣传栏等,师生共同携手丰富校园的法律与文化活动,都能令人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的氛围。
(四)组织法官、检察官和法学专家开设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如果配合适当的主题,比如宣传新法的诞生、重大的法律制度的变革,这样做法效果会更佳。其频次以每学期二至三次为适宜。以上方式可以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也可以着重采用其中的二三种方式展开,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群体的不同爱好选择性地适用。五、建设优良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在当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课合并的情形下,法制教育课的师资队伍得不到保障,非法律专业学位的老师任课的比例居高不下,还有大量的以政治教员和辅导员兼任的情况,情形不容乐观。这些非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得到再提高的机会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素质提升的速度偏缓,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深化和创新的需求,这是现状。建设优良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应从法律专业人士和法律学位应届毕业生中招聘适用人才,确保法制教育课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这是居于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遇问题;当然,在全面实现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之前,这是必要的权宜之计。第三,也应注意教师队伍年龄与教学经验、法学专业学位与法律实践经验的搭配,利于教师群体共同提高。第四,在有条件的院校,可组建法学课教研组,共同研讨开拓高职院校的法制课教学,发挥教师队伍的集体力量。
四、结语
法制教育渗透需要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渗透点,进而再挖掘出需要渗透的法律知识,如果教师不主动地去挖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也是很难浮出水面的,因此,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十分有必要了,教师要善于开采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着的法制教育宝藏。例如,在教学《网上呼救》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时,教师在肯定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等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安全文明上网,如果一旦制造了网络谣言,而且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以及重大损失,这种行为就会构成违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想学生渗透一些文明上网的常识,让学生们知道不文明上网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相信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淳淳诱导下文明上网的。
二、感悟教材,受教育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比如说,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在文末有这样一句话:“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反复的阅读,让他们谈谈从中悟到些什么道理。很多小朋友最先说出的是游人多,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示意学生们再悟,学生们很快便说出了叶老先生既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遵守公共秩序的文明游客,他也是在排队等候出洞。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们的这种感悟予以赞赏褒奖,然后再进行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也一起跟着叶老先生去浏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在公共场所,我们也一定要做个文明的好孩子,要自觉的遵守公共秩序,要懂得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学习这节课,既让学生们对叶老先生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而且还让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三、法制教育应与语言情境相结合
语文文本中有很多蕴藏着人文法制的教育资源。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们懂得,诚信是一个人的精神与财富,诚信比物质财富还要珍贵。如果是非法所得、非法占有的,一定要杜绝,让法制教育意识印在每一位孩子的大脑中。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去教育学生们都要做一个品质优良的好少年。比如,在探究《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节课时,学生们也了解了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们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每个人都要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要及时的介绍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课后再布置学生搜集或者查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不要乱抛废物、不破坏花草树木以及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材中类似于这样的人文教育的事例还有很多,把这些内容结合课程资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也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和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与建设法治化国家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首先,学校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法制教育落实不力。在很多校长包括一线教师眼中,思想品德课不是传统意义的主课,并且现在又是开卷考试,所以产生思想品德课谁都可以上,造成师资水平不稳定而且参差不齐。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思想品德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可想而知,由此可见,通过思想品德课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参加社会实践,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有效形成。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和办法
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有充分的资源和人力保障,而且对学生从小进行法律知识渗透和行为能力培养,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实践中,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策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法制教育策略和模式。
(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立足于法律知识的蓄养和渗透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齐全,案例充足,思想品德课就自然成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中,我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模拟法庭”,观看“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电视节目,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一课时,作为公民应该对祖国的安全负有什么责任,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初中生认识有些模糊。为此我选择了“圣火维纳斯———金晶(用身体保护奥运圣火的残疾女孩)”事� 同时,设计讨论话题:“金晶事迹表现了一个公民哪些神圣义务”“你应怎样向金晶学习”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案例材料的讨论,既能使学生明白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崇高的义务,又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节时,我将课堂设计成“模拟法庭”,选举营业员、商场保安员、营业部经理、记者、消协负责人、仲裁机关负责人、法庭审判长、书记员等各一名。通过模拟训练将教材中“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比较好。这样在学生模拟的基础上,明白了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益,同时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着眼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育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比较重视课外的法制教育,每逢组织重大活动,或外出参观活动,都要向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课外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使学生能经常性地处在一种宣传法制的氛围之中。在这基础上,每学期我们都应聘请一些专家或专职工作人员给学生开讲座、作报告。如聘请市法院的法官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请交警同志作交通法规专题报告等等。他们的报告有许多实际的案例,不但内容丰富,警示性强,而且可行性、说服力也较强,这样能给学生较强的震撼力,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较大的帮助。同时,我又认为将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自己利用学校闲置房间设计了一个心理咨询室,既当思想教育老师又当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创办起来以后,每天都有同学前来与老师谈心,有时用书信形式进行交流。我在与学生交流时,经常向他们传授关于法律法规的知识。特别是有些学生有违法的想法或行为,我就借助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疏导。由于这样的教育活动是在与个别学生交流中进行,对症下药,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一对一的心灵交流中,老师将法律知识悄悄地渗透到学生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根植于法制教育氛围营造和能力提升
制约和监督机关监督这种权力体系的运行。总的来说,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服从和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群体意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意志和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虽然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因为有些法律内容晦涩难懂,一般的政治老师也无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就被老师给忽略掉或者一笔带过,并被作为不重要部分列明。这样就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法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或者认为法律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对此部分给予轻视,导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以致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自己触犯法律从而锒铛入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应该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政治教育虽然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仅仅靠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是不足够的。传统的政治知识中只教育我们要积极地守法护法,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守法护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严重缺失,才使我们应当将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识,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权益遭受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为自己的无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犯罪行为,或者犯更大的错误,触犯到法律,导致自己人生的毁灭。
三、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这些新的科技产品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数教育机构现在均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法律知识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尽管基本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但是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初中同学来将,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从而逆得其反,学生不仅不会爱学习法律知识,还会更加厌恶法律知识,影响法制教育进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对于教学的进行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因为法律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其从枯燥无味抽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立体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等法律知识,可以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案例,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易于吸收,同时还丰富了教学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许的,通过案例引导其以后的行为,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开展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充分运用法律,必须开展综合式教学。法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将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那些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使他们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那些结论消极低沉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观点,使他们加快正确法制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处于当时犯罪的情形,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最真实的表现和行为,进而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行为,并就其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