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
[论文关键词]
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业内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
一、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诈骗、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
(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
(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照顾全局,当好参谋。面向基层,热情服务。”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下属的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计算机在现代经济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传统的手工账已不能满足现今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个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也顺势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可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动手能力很差,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较低,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以培养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院校,很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出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考虑,在校期间过于注重学生是否能在毕业之前考取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上岗证的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在教授一般会计课程时从考证角度出发,只教授学生至总账报表模块,而对实际工作中实用性较强的购销存、工资和固定资产等模块的教学目标太低,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能通过考试,但走上在工作岗位后适应性较差。再者,大多数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沿用以前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操作会计软件的时候只是生搬硬套。
(二)教学设施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但是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很少有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公用机房,这样学生的上机实训环节就不能得到全面保证。再者,学校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教学版软件,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几套固定的账套进行学习与操作,到毕业的时候只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无法立即适应。
(三)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是两个跨度很大且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老师从事教学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遇到的计算机问题,阻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业务又能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再者,大多数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企业实践,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制约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除了以往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突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应设置以下计算机专业课程:Excel 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会计软件教学时,应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注重案例教学,可以把手工会计当中的案例搬到财务软件上,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提供足够资金完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率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授课内容知识较多,较为抽象,利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增加学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设置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突出其仿真性,做到全面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的质量和时间。
(三)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既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提升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也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小结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必须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会计人才,推动和促进会计电算化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在当前,会计电算化技术已从先前的记账凭证向电子自动化方面进行发展。有着一套全面的操作系统和流程帮助会计从业工作者更加高效、准确的工作,会计电算化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会计电算化以有着准确、高效、经济性等显著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功能,特别是在目前国有企业中更是运用的广泛。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相对应的信息技术不够完善和发达,很多功能水平都是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地域性差异也是特别的大,比如很多发达的地方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较高,经济区域较差的地方会计电算化的水平相对来说低很多。而后,对于这一问题来说,在当今的企业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例如,外企和国企的计算水平相比一些中小企业要高出一层,为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非常大的区别。
其次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规范和完善,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相对来说较晚,因此在电算化软件开发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不足。目前很多市面上的会计功能软件所含有的功能都相差不多,同时还会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用户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信息采集量过小,数据保密性低,功能运用跟不上需求等等问题,这些都最终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此外,对于这一方面的技术人才,我国是非常急缺的;电算化技术不断的进步将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可以熟练了解计算机技术,以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一软件系统。然而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接受学习的知识能力比较差,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瓶颈,进而影响了电算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还会很多从业者都熟悉传统的计算方式,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操作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不能引起会计人员的关注,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
三、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一)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在我国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困境,但同时也获取了一些较好的成绩,首先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各个行业慢慢开始普及运用了,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更是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培训,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工作手段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正视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积累优秀的。经验,帮助其他同行业更好的发展,争取减少地域及企业之间的差价。从而实现加快各个领域及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争取早日实现高效率的会计工作方式。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还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不够完善,很多应用软件都是同样的操作功能,对于会计电算化技术而言,它主要借助软件的功能进行运算,为此,在当前的企业中,应加快对会计软件的研究与设计,强化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售后的一些服务,进而使其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统一化。为此,我国应加大对资金的投放量,使其具有足够的资金对其进行深入的研发,进而提升该软件的性能。
(三)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栽培,在当前,由于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行业对一些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加强对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只有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这样在平时工作中才能够更好、更熟练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工作形式发生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工作,所以各个企业想要提升该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的重点还是应该加强本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目前社会發展的必要趋势,也是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目前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中已经非常重视相关方面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希望能够不断地完善相关问题进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会计工作规范化,推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祥。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
[2]盛晏。推进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思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李玉芝。浅谈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6.
[4]李桂媛,迟旭升。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岗位的优势和地位越来越凸显。重点培育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也已经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但由于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固有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旧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并针对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
1、知识的复杂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应用。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专业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含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据库、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通用课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后才开设的,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对计算机知识薄弱和会计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操作过程逆向的困难性
会计电算化比传统的手工账多了一项系统初始化的过程。初始化工作是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桥梁,工作量大,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强,且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若出现差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甚至不能修改,因而影响了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多重身份的制约性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教师既要讲解,又要操作,很难注意学生的动态。此外,教师重点讲的是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一般是一边自己操作,一边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下去指导,在讲台上下来回奔跑,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常常分身乏术。另外,如果计算机本身出现问题,特别是专业性的,会计教师很难解决。
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足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初中阶段成绩较差,中考不理想才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在学习能力和基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薄弱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基础不扎实或者偏科严重,教师讲解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前面没有打好基础,导致知识脱节,后面学起来更困难。会计电算化需要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但很少有学生完全具备。即便是一些学生自认为电脑很在行,但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游戏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心
中职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自卑、脆弱、敏感,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被人看不起。因此,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课后又不主动请教,作业迟交或应付,造成系统知识的脱节,久而久之,更难赶上,甚至导致放弃了学习。
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弱,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耐心,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思考解决,就等着教师和同学帮忙。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一时难以全面顾及,学生往往就放弃了学习。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像理论课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的掌握,只要认识了流程,了解了各个流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着重讲解系统处理的具体步骤,使学生对电算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身份的多重性不仅会使教师的在教学中非常疲惫、分身乏术,而且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影响学生的操作进程。因此,可以挑选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操作员,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站在讲台下用语言指导,其余的学生跟着演示的学生操作。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完成讲解和操作,还可以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指导学生操作。挑选操作演示的学生尤其重要,这名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果教师能在课下先对这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提早掌握操作步骤,演示效果会更好。
合理分组,指定组长分担教师的指导工作
虽然可以挑选出一名学生代替教师操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但毕竟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为解决这个困难,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按8~10人分为一组,每一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除了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耐心和凝聚力。在平时操作时,组长要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在组员的操作遇到问题时,首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穿插,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学生会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计算机发生故障的规律,归纳操作方法。在课堂上,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问题,如果仅依靠教师个人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出现的问题,理解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总结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5、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竞赛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竞赛活动一般安排在教学的后期,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对不同的会计职位职能也有了全面的认识,非常适合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组长根据组员的个人情况,分配不同的岗位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制定竞赛规则,布置竞赛任务。同组学生要互相讨论,发扬集体精神,按照正确的操作过程完成任务。教师对优先完成的小组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的或完成较慢的小组要一起找出原因。
四、小结
会计电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会计电算化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中职学校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不断探索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培育出真正适合社会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汝光。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思考[J]。福建电脑,2011(26)。
[2]李少莲。浅析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商情,2014(6)。
[3]李蕊。浅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4]苏金钗。浅析职业中专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J]。企业导报,2010(6)。
[5]王俊巧。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8)。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1 会计电算化仍然处在账务层面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相关企业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让如今的信息化技术在多功能的企业中得到很大发挥,这就促使了企业财务人员从传统记账方式中解脱出来。但是,信息时代的电算化给相关的企业人员也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国众多的企业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账面处理阶段,甚至在电算化的软件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2 相关的财务人员缺少软件操作了实际能力
在传统手工会计的核算方式中,从传统的会计凭证编制、相关账务报表的实际编制、会计总账的实际核算到最后的财务报告分析,都是由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的。因为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很多都没有受到过比较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在实际的学习和应用中是比较单调而机械的,并没有将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发挥到应用的功能。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软件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
1.3 会计电算化在软件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实际研发中,其主要强调的是对软件开发的特征和模式,这就充分促使了各个软件公司在对电算化软件进行开发时都各自为战,促使各个软件之间不能相互兼容,在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上均存在着差别,而这种局限性却给相关的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在我国电算化的实际领域中,相关软件的开发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行业标准,我国的众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还是比较混乱的。在电算化软件之间的使用环境和数据接口处出现了异常,这就给电算化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带来了麻烦。
1.4 电算化软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性问题
对会计电算化在系统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早已� 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子技术关注的人员也就越来越多。在企业的财务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这就会给相关企业的电子信息带来不可避免的安全性隐患。
2. 有关 ERP 相关系统的电算化实验案例
日前,所采用的 ERP 系统�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处理相关业务的流程。所以,可以积极地结合流程原则与仿真原则来组织一套科学性实验。
2.1 企业职能部门相关实验案例
比较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案例都是根据软件的功能所编写的实际案例,在实际案例中对发生的经济性业务与每个功能的初始化都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相关的实验中,人们很容易对某一个功能概念进行理解,很容易忽视功能之间的'控制关系和数据关系,将数据的集成观念和整体性观念淡化。所以,要根据相关企业职能内部进行案例组织,一方面对相关人员给予培训,同时也要建立比较整体的观念流程,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岗位轮换。
2.2 根据不同层次组织均衡实验案例
依据实际分析,日前在 ERP 系统电算化实验案例中有两个模式,其一,就是初始设置层次的偏重,在实际的日常操作中其业务比较少。其二,业务操作层次的偏重,其业务的种类比较多并且只是局限在报表的管理和总账系统中。可以看出,两种类型案例并不合理,在实验的内容上不均衡而且其实验内容也不均衡,并且也忽视了ERP 最重要的管理性功能。所以,可以根据三个层次的业务量来进行均衡实验案例,同时也应该重点进行突出分层实验的内容。
3. 有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趋势
3.1 对会计软件的开发
依据不同的开发人员,可以分为:
3.1.1 自行性开发。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相关的会计软件要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符合,如果这样就要大量地投入财、物和人等,所以在实际的成本上比较高。
3.1.2 合作性开发。部分人员可以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软件公司的,进行双方合作来开发,就可以充分弥补在本单位技术力量上的不足。
3.1.3 委托性开发。对于委托性开发在人员的要求上可以全部是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比较适合于那些在业务上需要特殊技术人员和没有技术人员的相关单位。从总体上来看,在开发的固定性费用上要全部由开发的软件承担,在相应的成本上自然会很高。
3.2 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购买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会计软件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会计商业化的软件趋势已经逐渐代替了会计的软件发展。对于商品化的软件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势:
3.2.1 具有通用性。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在通用性的发展趋势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行业间的通用,比如在报表的处理和账务的处理上。另一个方面就是行业内部的通用,比如企业事业的商业销存等。
3.2.2 具有一体性。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于会计软件要具有管理功能和核算功能。所以,具有管理和核算的统一性。当然,在软件的管理功能和核算功能上要具有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
3.2.3具有集成性。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会计软件的专业化模板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各个企业的模板需求上也变的不同。随着计算机行业在实际单位部门的应用,相关的电算化系统应该和企业部门应用系统进行结合。
3.2.4 具有产业性。在商业化的软件公司软件中,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就会很容易具有产业性。
4. 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除了传统纸介质的传输方式之外,还增加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电子文档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制度性的约束是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和程序控制、组织管理相结合来形成一个全面的控制。
5.在会计电算化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对策
5.1 企业管理相关应用
我国的企业电算化软件尽管早已经转向了财务管理中,但是如果要想让电算化充分为企业提供比较完备的管理服务,让电算化软
5.2 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要努力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定期进行管理培训,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就应该对电算化的软件比较熟悉和了解,相关的从业人员不只是要拥有熟悉的理论性知识,同时也应该熟悉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充分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充分的提高。所以,在电算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注意努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不断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可持续发展。
5.3 对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开发进行统一标准
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为这个行业提供实际的软件开发标准。各个运用电算化进行管理的企业都要努力遵照执行,要让每个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财务软件,要让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化的接口。即使是在不同系统之下的数据也可以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5.4 加强电算化的风险控制
要努力加强电算化在企业风险中的控制,充分保证会计电算化基本系统信息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制定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充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对风险控制进行加强。还可以对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进行安全教育,不可以让没有通过授权的人员直接上机操作,不可以连接和业务没有关系的终端,不可以和网络进行连接。要积极地采用加密的技术。可以安装防火墙防止病毒的入侵以及人为对数据的破坏。
6. 相关业务流程中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会计的电算化相关系统中,业务流程设计也逐步突出了准确性和高效性,业务和传统的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比如:原有的系统在实际的记账上采用的是平行登记的方式,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中用不到平行登记的方式,这样完全是徒劳并无效的。
7.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7.1 第三方的托管
为了消除客户在使用上的疑虑,对于数据第三方的托管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网络支付系统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7.2 教育性专版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日前在很多财经类的院校中都纷纷开设了电算化课程。但是,日前的教育仍然处在比较传统的模式上。要将在线的服务模式逐步深入到相关的教育领域上,主要将配套的会计服务系统形成在线的人才教育体制。
7.3 管理会计系统和会计电算化进行结合
企业事业会计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部分,比较完整的企业电算化主要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化和代码化均为系统提供了条件。所以,相关企业应该抓住时机,尽快解决会计因为手工性操作所带来的问题。
8.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电算化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通过对电算化会计模式的充分了解让会计行业发展走向 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我国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未来。本文对信息时代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它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毛卫东 . 民营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 统计与咨询 ,2007,2(06)
[2] 刘凡 . 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 煤炭经济研究 ,2005,4(06)
[3]赵远远。卷土重来的软件外包。电子商务世界,2005,4(04)
摘要: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会计方面的成本。凭借这一优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小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会计领域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围绕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分别叙述了当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解决策略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改变和革新。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身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验效益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管理领导层对于企业内部会计部门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察觉,找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尽可能地扩大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范围,这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立足和发展。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
2.1中小企业在管理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得以立足和生存,最关键的就是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也可以说是管理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人常说,思想是人类一切行动的指挥者,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就说明了企业上至管理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对企业会计电算化都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这个企业运营的重要性,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内部推广和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困难,使得很多的企业员工特别是会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也就造成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2.2中小企业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买几台最新的电脑或者是装一些正版的会计软件,它的顺利实施是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而当前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缺少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没有约束,工作态度散漫,毫无上进心,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熟悉的会计业务,而不是去创新、研究新的会计管理手段。这样的应用现状持续下去,就会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2.3中小企业在软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会计软件平台的支撑,虽然说会计软件不是最重要的,但确实最基本的。而中小企 但当前的应用现状是,这些购买来的会计软件是普遍适用型的,在贴合性和个性化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实际运行业务的要求。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软件实际上就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也就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推广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阻碍。
2.4中小企业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有着熟练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才并不了解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对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没有一定了解的人是很难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亦是如此。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当务之急就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仅要熟悉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还要熟练操作和使用会计电算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3.1转变中小企业在思想上对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认识
针对上述提及的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深等问题,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就是转变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领导来说,要从宏观上和长远处考虑企业的`发展规划,将企业内部的业务项目等与会计电算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和联系,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面推广企业的电商业务,真正把会计电算化的理念落实到企业各项的经营管理中。
3.2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企业顺利实施会计工作的后盾,也是重要支撑。如何通过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来确保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使用状况要建立起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手段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进行约束和规范,防止一些中小企业的投机行为;第二,中小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及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实施严格的行为守则,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除此之外,信息维修部门的成立必不可少,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系统及后台运作进行实时地监控,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安全,预防由病毒侵入造成的信息泄露现象的发生。
3.3重视企业会计电算化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而言,专业的会计人才必不可少,但要想将扩大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内部的应用,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同样必不可少。因此,中小企业就需要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培训计划,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老员工,要通过各种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掌握必备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提升对专业会计人才的要求,对于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要优先考虑,从而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社会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惠。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3).
[2]姜莹。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7(2).
[1]宋玉禄,李赛。 浅议当今社会的会计伦理现状[J]. 商,2016,19:130.
[2]白晓童。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 时代金融,2016,17:167-168.
[3]苗西坦。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240-241.
[4]何双利。 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体现[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8:78+92.
[5]乔乐林。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 人才资源开发,2015,01:38-39.
[6]宣晓霜。 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17-119.
[7]程质洁。 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95.
[8]李梦。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 经营管理者,2015,01:85.
[9]穆爽,唐朋。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者研究[J]. 电子制作,2015,03:290.
[10]陈玲。 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168-169.
[11]袁晓旭。 会计自觉与会计职业道德[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5:262-263.
[12]崔璐瑶,崔璐佳,吕少雷。 会计德治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06-207.
[13]张莉。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87.
摘要: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管理程度低、思想认识低、安全性难保证等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实现网络化、更安全规范并且与管理会计相结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指摒弃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使用手工完成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而是采用计算机系统完成上述工作。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是由专业人员编制相应地会计软件,通过操作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完成会计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尝试阶段到自发阶段再到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前进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走到管理型会计软件和ERP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使用也渐渐趋向成熟、趋向商品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得到增强,所以会计电算化软件不仅要突出原有职能特点,还需要适应如今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低,管理规范跟不上系统应用发展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国内会计行业实际电算基础薄弱,没有很好地完善电算化管理,这就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减反增,远远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我国没有做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我国法律法规的颁布也很难顾全软件技术的自我发展,一些具体细节规定过于死板而导致软件发展不顺,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此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我国此方面的法规不够健全,电算化犯罪很难控制。现有的一些会计法律,如《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还不能对当今电算化会计业务做出全面的覆盖。甚至,在面对科技犯罪时,当下法律法规还不能拿出有效的约束,所以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控制。
2、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
会计行业在许多国人的心中似乎还是一手操算盘,一手握毛笔的老旧形象,现代会计尤其是电算化后的会计业在人们心中还未建立相应地观念。人们还不能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以及其带来的极大益处。部分人将会计电算化和编程等同,以为会计电算化即是用计算机代替人手工记账,仅仅是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核算的效率。然而,会计电算化以及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却为大部分人所不知。会计提供的信息很难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也就不能很� 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不够,致使企业在软件更新以及硬件投入上也力度有所欠缺。除此之外,人们由于存在先入为主的习惯,接受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以至于电算化的数据可靠性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3、电算化系统安全性难保证
企业财务数据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绝对的。保密,而会计系统所应用的软件安全性能不尽如人意。相关软件研发厂家,很少会投入到数据的保密问题研究中去,常见的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以及权限限制手段在数据保密作用上奏效甚微。加上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掌握程度低,软件使用灵活度不高,一旦出现故障便陷入困境。如果遭遇操作失误或者计算机瘫痪,可能会导致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迅速推广,最终实现网络财务
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水平,会计电算化逐步由单机应用发展为拥有大型数据库及网络应用。具有安全、存储量大、速度快、方便查询特点的数据库将会使得其适应将来各种管理要求。网络财务会在竞争激烈的未来得到推广,因为会计电算化将会帮助企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经营和管理。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支持电子商务;可以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动态查询、实时和远程监控服务等。
2、电算化将更安全、更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软肋是安全性,所以一般要采用两层保密技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对一切传输数据加两层密,以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和未授权者越权操作。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体系将会形成并且渐渐完善。账表文件格式将趋向统一,保证不同会计软件之间能够对接传输会计信息,也方便之后的审计工作,为会计信息的广泛利用提供绿色通道。电算管理的制度也将逐步完善,各管理部门责权、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将会在经验累积中确定明晰。
3、电算化将与管理会计结合更加紧密
会计电算化其实只是电算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终将走向结合。因此,在将来会计电算化业务有财务、统计信息、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会计电算化能够跨越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两大子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规划与分析,为企业作经济效益评估。所以,两者的结合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于完善。
会计电算化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翻涌了30年,回首看已有显着的成就。我们坚信,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与明天,会计电算化一定会在不断摸索与创新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我们坚信,我国未来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势必更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孔岩。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2]武慧娜。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3]黄宁。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初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04).
[4]孙晓冬。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大众商务,2010,5.
36、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37、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38、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39、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40、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41、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42、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43、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44、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45、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46、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47、会计电算化舞弊动因及治理对策探析
48、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49、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50、监狱会计电算化工作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正文】: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及意义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存在缺陷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三)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缺乏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六)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周到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三)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六)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 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1.陈丽羽:《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08年第9期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07年第5期
3.周显文、徐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4.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2007年第3期
摘要:随着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诞生,计算机飞速的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含义、发展及特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用友ERP-U8
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工具,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手工处理阶段;机械处理阶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一、会计电算化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处理是通过各种业务处理程序,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指令操作来完成的;有助于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整个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输效率,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会计电算化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数据处理的广度;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将会有力地促进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标志着电算化会计的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及西欧各国较为普遍地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是比较晚的,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财务软件的应用纳入研究范畴,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次会议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大企业普及的比较快,而一些小企业普及比较慢。
在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也可以企业组织人员进行自己研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软件都要符合财务部颁发《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会计软件有:金蝶的ERP产品,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年8月,其主要产品有金蝶KIS、金蝶K/3、金蝶EAS等系列;用友的ERP产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l988年,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和财务软件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有ERP-NC、ERP-U8、用友通等系列。ERP软件用友ERP-U8,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和国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等。
三、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特点:
1、查询高速自动化
用计算机查询,可以根据查询的条件,很快就能查到所需要的数据外,在查阅时,还可以分门别类,打印查询结果。
2、数据处理一体化
数据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在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完成。
3、信息存放磁盘化。
在计算机方式下,除原始凭证,其他所有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软盘)中,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信息打印到纸介质上。磁盘可以复制,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四、会计核算操作权限安全性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操作,明确职责范围,根据会计电算化后的岗位的划分,对所有的操作员授予一定的权限。操作权限的设置通过会计软件提供的"操作权限设置"功能实现。通过操作权限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越权操作。操作权限应根据岗位分工进行设置,并遵循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操作人员应使用真实姓名,严禁设置虚拟的操作人员。设置完毕后,应将系统默认操作人员删除或取消其所有的权限,防止使用默认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1、系统管理员权限
对系统管理模块的使用,只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二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系统管理员指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控制和数据维护工作的人员,可以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账套。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可以进行账套的建立、引入和输出,设置用尸和权限,监控系统远行过程,清除异常任务等。系统管理员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操作员,要对系统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负责。一般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及口令是默认的,企业在正确安装应用系统后,应该及时更改系统管理员的密码,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账套主管是由系统管理员指定的,因此第一次使用时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并且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班。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看到的系统管理登录界面是有差异的。系统管理员登录界面只需包括服务器、操作员、密码子项,而账套主管登陆界面除以上三项外还必须包括账套、会计年度及操作日期。
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模块。从【开始】-【用友ERP-U8】-【系统服务】-【系统管理】进入系统管理的登录界面。 如图。
如果是初次使用此系统,第一次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和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之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设置操作员
操作员指由权登录并使用系统的人。使用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时,首先应明确指定系统授权的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以避免无关人员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同时也可以对系统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协调,使得流程顺畅,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和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对于公司管理而言,职员之间岗位的变动时常发生。如果一个岗位变动之后,就需要重新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操作很繁琐:所以预先给相应的角色设置好相应的权限后,在设置用户的时候,就指定该用户归属所指定的角色,则该用户就自动继承了该角色的权限,当然也可以独立给该用户赋予权限,该用户也可以不归属于任何角色。
用户和角色设置不分先后顺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但对于自动传递权限来说,应该首先设定角色,然后分配权限,最后进行用户的设量。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由系统管理员全权管理。
所设置的操作员在未被使用前,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修改操作员信息。在操作员的信息中,操作员编号不能修改,操作员的姓名、密码及所属部门可以修改。操作员的密码除了可以由系统管理员以修改操作员信息的方式修改外,还可以在操作员登录系统时内操作员本人修改。
五、综述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对的客户也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企业或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全球市场中去。所以中小企业加快管理现代化,采用并能够依靠ERP快速的进行管理创新、锤炼持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耿琳。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5)
[论文摘要]银行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一、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二、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诈骗、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四、构筑坚实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变会计内部控制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其次,改革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会计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科技水平进步的背景下,会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会计电算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深,再加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运行资金少、规模小、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使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实行。本文对我国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小型企业;应用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在这一趋势下,互联网技术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这与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信息传递功能是分不开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并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在会计产业中,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会计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并在会计影响下产生的产物。从其本质来看,会计电算化是指使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领域,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来代替人完成会计计算的工作。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起步较晚,在近两年快速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规模和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面临着更大困难。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简化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都是通过人工计算完成的,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人工计算的结果难免出现一些误差,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但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引入,大多数的核算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只需使用一定的程序就可以自动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分析等,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核算时间。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项目,还可以根据要求建立一定的数据处理模板,将所有流程都整合到一起。采用一些先进软件还可以将数据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展示,工作人员随时可以调用所需数据。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具体的阶段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分别是理论研究和设计阶段、软件开发阶段、应用推广阶段和综合开发阶段。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内涵是通过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分�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点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应用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使得会计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促进会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减少会计工作的时间,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有着更准确的信息处理特点,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错误,而且还能借助电算化系统来保障会计信息保存的长期稳定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起到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要达到这些要求,我国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1。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对电算化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规范。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尚未对会计工作制度进行改革,在许多企业中仍然以人工处理为主,在会计工作方式上没有进行根本转变,之前制定的新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还有一些企业存在内部会计制度与国家要求不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把握存在问题,对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的把握也存在偏差,导致在进行制度建设时无法把握正确方向。
2。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企业还存在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或出现偏差的现象。许多员工将会计电算化简单地看做用计算机完成记账工作,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存在很大区别。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则容易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在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期,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电算化这一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只关注会计工作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而忽视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的优化。很多时候,会计电算化被看做是节省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被长期忽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合理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3。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应当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建立会计管理网络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会计软件开发的瓶颈,软件功能的开发不到位,电算化功能薄弱,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企业现阶段采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无法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无法建立模型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4。会计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
尽管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电算化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需要人工参与,尤其是一些关键信息,需要进行检查和核对,还需要人工输入原始的数据。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的会计从业考试还没有将电算化操作能力纳入考试范围中,与实际工作要求产生脱节,导致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和原则都没有充分掌握,更无法将相关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尤其严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岗前培训,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十分匮乏,一旦在工作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或程序出现问题,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及时维修,将导致会计工作受到很多阻碍,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要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5。资金短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在资金上的缺陷,导致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开发,给信息处理造成了一定阻碍。会计电算化系统起到了信息存储、数据传输等功能,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企业机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安全隐患,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危险,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再加上系统的外在威胁和操作人员在维护能力上的不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际上十分脆弱,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的危险,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中小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策略
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处理尚不完善。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减少数据处理误差。其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能促进财务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1。完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制定和划分。每一天的核算工作完成后,都应当对当前的信息做好详细记录,做好信息备份,并对系统功能进行确认,防止系统受到侵入和破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严格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应当做到双重备份,多渠道保存,对于一些数据应当实现纸质化保管。管理制度建立应当建立在分工明确的原则上,数据的输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职能划分,并各自设置好登陆系统的密码和权限,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对系统中的数据应当做好定期删减和调整,减少系统维护的工作量,确保系统中有充足的存储空间。在数据保存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确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要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就应当将这一概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重视应当自上而下展开。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会计电算化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企业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监管人员,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实行完善的考评制度,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充分熟悉和掌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展开工作,并定期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3。开发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因此,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功能是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降低系统软件运行的风险,排除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经济损失。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系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最主要的设备,要确保其工作效率,在配置上应当注重品质和水平,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能力考虑经济性。企业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技术发展和工作需求,定期进行软件升级和更新,管理人员则要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对系统中的数据做好及时的备份和处理。为增强系统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应当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杀毒软件,并采用加锁程序对设备进行保护,设置防火墙对网络进行安全预防。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开发上也将有更大进步,将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建设。
4。对会计从业者定期展开培训
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仍对会计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展开定期培训,从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会计电算理论等方面展开教学,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会计工作过程中应有的技能。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使得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5。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投资力度
任何制度的建立、实行和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也不例外。企业应当转变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内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只有确保内部工作体制的完善,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长远的竞争中树立优势,从而获得更好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建设中投入更多资金,加强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程序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系统应用带来了阻碍。企业应当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宏。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1):42—43。
[2]李长山。浅议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政研究,2010(4):88—89。
[3]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24—25。
[4]谭岚。关于中小企业的核算问题[J]。财会月刊,2010(11):22—23。
[5]王海林。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2010(15):30—3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也在逐步完善,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计算机记账的转变,标志着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趋势
通俗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口记账、算账等。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会计工作效率提升。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缺乏软件支持
目前,会计软件满天飞,但质量却并不乐观。一方面,会计软件的设计只针对企业的普遍需求,而没有其他企业的少数需求,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会计软件有成本核算软件、费用核算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功能完善,但它们之间的衔接性较差,不能做到数据的互相互动。第三,每个部门的会计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只有各部门都能够享用到其他部门的信息,会计工作才能够更加完善、科学。然而,很多会计软件不能够通用,数据无法共享,这样就导致了无法有效进行统一管理。第四,会计数据也不够安全。在保密工作上,很多企业还做的不到位,数据很容易泄露出去,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缺乏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需要人的操作和管理,没有人的参与,相应的软件也不会提高。因此,人的素质十分重要。目前,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他们虽然对财务知识精通,但他们对计算机这一电子技术和却较为陌生,不愿意去学习,操作起来较为困难。还有的员工精通电脑,但会计知识缺乏,不愿意去学习或培训。
(三)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价值,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用计算机记账、核账等,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能力不足。另外,很多企业领导者思想观念落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很难接受新的事物,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推行。
(四)会计档案管理不到位
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不重视会计队伍的构建,会计跟财务混淆。这样就使会计电算化不能对内形成良好的监督分为,可能使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法犯罪,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完善策略
(一)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认识到粗放发展的局限性,接受新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要积极学习国内外高端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经验,应用到自己企业中。此外,企业还应该提升员工的认识。企业要经常性地卒子会议、活动等,普及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提高软件质量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受阻,在很大程度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多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发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软件。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奖励措施,激发企业、研究机构自主开发和研究会计软件。此外,对企业来说,应该加大会计电算化的推动力度,推动会计软件的普及。
(三)提高会计软件的安全性
一方面,企业不仅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优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的不足,不应盲目使用,应做好必要的安全保障工作。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抵御一定的侵袭,避免会计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另一方面,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安全保障制度,规定日常的保卫计划、日常使用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等,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
(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要分别设立会计和财务两个职位,形成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很多企业任人唯亲,会计和财务工作中的造价现象较少,但这些人的素质有限,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加强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电算化知识等,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推进他们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脚步。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将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会计电算化将会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时的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处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同时也能够处理企业多数的业务信息,最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和智能化对这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还要掌握管理知识、互联网知识等。
(二)多元化趋势
目前的会计软件的通用功能完善,但个性化功能不足。这是因为我国电算化普及程度不高,需求量较小,缺乏对不同行业需求的研究。在未来的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多元化成为了其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的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层次的需求,同时各类多元化的服务也将通过会计电算化实现。
(三)財务业务一体化趋势
财务业务一体化由计算机、管理软件、网络技术等为支撑的企业管理系统,它有效融合了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等。财务业务一体化能够实现从一个业务模块到另一个业务模块的衔接,直到最后的财务模块,总得来说,它能够通过会计电算化全面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科学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目前,会计电算化逐步在企业推广开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推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应提高认识,给予制度、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保障,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云阁。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1).
[2]陈湘敏。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4).
[3]王东阳。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竞 本文简单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未来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信息化发展进程。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的电算化发展提高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进程。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扩大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信息质量,推动会计理论与技术的完善,促进管理制度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员分工,提高了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以及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从时间与精力方面解放了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普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促使人类迈向更高效更优质的生活。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取得的成绩与显示的优点明显多于手工会计,因此,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应用。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得到普及与发展,但是不同的地区、企业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导致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局面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程度也相对较高。
1.2 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懂会计知识,还要求其精通软件开发与应用。虽然经过各种专业教育与培训,会计人才资源已经不紧缺,但是目前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水平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1.3 会计电算化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在中国,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并得到普遍应用,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过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发展在安全方面出现了问题,例如:计算机病毒等,这些病毒隐蔽性高、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大,威胁到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1.4 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与企业管理没有融合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提就是会计软件的应用,软件的发展与使用决定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程度。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企业开始广泛应用财务软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会计发展中,如果软件技术与企业管理没有融合,也不会为企业价值起到增值作用。
2 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加大力度发展和建设会计现代化。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逐渐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提高数据传输与汇总的便捷性,为会计网络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化发展做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二,加大力度开发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系统,引进企业管理信息软件,促进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化发展。切实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活动的'计划性。
第三,将会计电算化由单项处理逐步向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企业可将单项处理系统有机组合成完整的系统,以此保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网络化与智能型发展转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会计核算业务量及会计业务种类的增加,在工作中,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也逐步深�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智能型发展,成为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这些在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
第五,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售后服务体系逐渐分离。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除了使其与产品质量关系更加紧密外,更多的是受到软件售后服务的影响,特别是在集软件开发、经销以及服务于一体的状况下,企业即便开发出良好的软件产品,但是如果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这些情况都无法满足软件的应用需求,更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六,会计信息的报告向实时化,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逐渐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未来将以不同的方式与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资源,帮助企业更快了解市场经营活动信息。这有利于企业单位的管理者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抓住机遇,把握未来。此外,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与时代关系紧密。在生活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工作主要依赖人,但是未来会计电算化系统向人工智能型发展。
3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融合多种新型科学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学问,在实施与应用中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与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 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 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 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三、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 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 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權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
摘要: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的需要,所以会计电算化已经从传统的会计之中脱颖而出,会计电算化提供的准确数据信息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影响表现
一、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影响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配备
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工作人员,而会计机构要依托不同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会计工作由收集数据、信息编码、数据处理、信息分析以及系统维护几部分组成,只需要极个别会计研究人员,但是要相应配备增加电脑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以及会计软件操作人员,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新的岗位设置并且配备新的人员分工,尤其是需要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快实现会计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二)影响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以读写寄存方式存在的数据库将会取代传统的手工账簿。账簿信息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即时生成并且可以反复使用,操作人员通过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操作,可以直接生成电子财务报表并且清晰可见便于查看,而像平行登记过账、结账、对账这样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就不需要了。
(三)影响部分会计处理方式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对账形式和对账方法也都不一样了。就拿核对账目这一工作来说,首先要将之前的手工账本统计出来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全部准确地输入计算机,与录入计算机内的账目数据进行核对得出盘盈或盘亏的数据结果,另外由于期末的结账工作量都很大,所以如果将余额转到下一个会计账期就还要把本期内的每个账户都要计算一遍。期末结账前要把本账期内计入的收入和费用记账来进行会计核算,才能算出本期是盈利还是亏损。
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影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一)对会计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
传统会计往往是通过会计各个岗位分工,实现登记现金银行、往来、费用以及存货等各种明细账和总账,此外,还要定期核对总账和明细账;实现电算化,会计工作对纸张和空间的需要大大降低,推进了“无纸化”办公进程,记账凭证、账簿还有会计报表可以存在磁盘、磁带或者光盘中,再导入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中统一自动处理,这样既方便保管,数据也更加准确。
(二)对会计数据的收集方式不同
传统会计需要会计人员手工收集各种原始凭证,再根据收集到的原始凭证手工填制记账凭证,并对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人工审核,这些会计工作需要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会计电算化,首先取得并录入到计算机中的原始凭证以及通过审核后的记账凭证,可以通过多种操作方法将记账凭证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键盘输入和语音输入是最常用的操作方法,还可以用扫描仪或者远程调制解调器网络输入的方式将数据导入数据库。另外像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统计或者年终转账这样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固定,可以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固定格式和固定内容,方便日后快捷使用。
(三)对会计数据的审核方式不同
传统会计人员若要审核数据只能通过人工操作来进完成,这样有很多弊端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潜能甚至个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影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类似的工作可以实时通过计算机设置固定运算格式来快速自动完成,也可以选择成批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避免个人不确定因素的不良影响,大大地提高了审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结束语
综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时期,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大幅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加快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新的时代背景下自身发展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必要手段,增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功能不仅能有效降低资金风险还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了解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具体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企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软件等方面要适应不断发展及快速更新的需要,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现集中统一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准确把握这个过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渐进性: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
(1)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
(2)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
(3)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
2.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
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要建立一个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目前急需澄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误解,纠正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出现的偏差。
首先,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理论界到企业都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目标。因此,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全是模仿手工处理过程,对传统会计不敢改革。所以,开发出来的系统完全是一个模拟手工处理的电算化仿真系统。这样的系统对会计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实现与手工处理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对核算职能的实现有明显的改善。显然这不是会计电算化的初衷。
其次,要纠正把计算机看成纯工具的片面认识。大家知道,纸张、文字及书写的发明创造了会计的复式簿记,推动了原始会计向传统会计的发展①。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已经为传统会计的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为传统会计的程序和规则是以手工信息处理为技术基础而诞生的产物,没有考虑也不可能考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适应性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改造传统会计本身,而不是简单的替换处理工具。要改造传统会计本身就要有革命的胸怀和气魄来正视我们正面临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简称电算化会计)。
这里所说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又有什么不同呢?我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③。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3)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
“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儍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在明确了“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以后建立的一个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关系④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分离。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2.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人、机系统。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已知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从企业全局出发,对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划分为会计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会计管理子系统(即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会计管理子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因为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了企业销、 供、产日常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没有哪个子系统的管理信息像会计信息那样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几乎与其他所有子系统都有数据联系。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一般都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机向网络化和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
脱离企业管理这个系统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应站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立场上,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发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努力实现“管理一体化”。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只有充分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因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会计电算化提供研究课题,并不断丰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共同目标,要求我们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MIS的一个子系统来开发,开发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它是企业MIS的一个独立的起核心作用的子系统。
3.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手工会计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后产生的,它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诞生不仅给传统会计带来革新而且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
(1)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 因为电算化会计的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对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2)会计电算化后,过去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适用了。 靠人为的分工来监督很困难。因为电算化系统除凭证输入目前需要由人工完成外,其余处理全由计算机完成,人工干预越来越少,而且数据的输入、存储和修改都不留痕迹。所以,手工会计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这一点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严重挑战。
(3)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例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硬件设备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因此,会计电算化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尤其是打击计算机舞弊,我们再不能重犯发达国家过去先研究电算化会计再研究电算化审计而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我们应该在研究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时重视研究电算化审计的工作,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此,当前在研究电算化会计系统时,要注意研究现代审计的要求,使会计软件尽可能满足审计的要求,以减少系统的风险。
现代审计活动一般分为查询审核、证实存在和系统分析三个阶段⑤。在查询审核阶段,电算化会计应能为审计提供新的查询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在证实存在阶段,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并编写一套审计测试预留通道。系统分析阶段是现代审计重要的过程。系统分析过程的重点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第3号《审计准则公告》 中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一般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过程的组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而应用控制是为适应各种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能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处理舞弊行为的控制措施。因此,应用控制与会计软件开发密切相关,应特别引起重视。应用控制一般分为初始化与维护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1)初始化与维护控制
初始化工作主要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设置系统初始时间、明细科目、口令、余额初始化及各种参数和文件的设置等。 初始化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因此会计软件必须重视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维护工作主要指对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保证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重要措施。
(2)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在编码、填制记账凭证及输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并纠正。输入控制的措施除了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外,还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 1) 建立科目对照检查; 2) 借、贷平衡检查;3) 逻辑性检查;4) 人工检查。
(3)处理控制
处理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处理步骤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应具备处理过程的时序控制。例如,成本核算的时序控制及打印报表前的过账和结账时序控制等。由于审计人员不能观察到有关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对处理控制应特别关注。
(4)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 可靠。输出控制必须做到的措施有打印日志控制、 打印预览控制、打印时间及序号控制等。
总之,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我们应该抓住对会计电算化的讨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注释:
①② 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载《会计研究》1997年第11期。
③李守明: 《试析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④李守明: 《试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载《会计研究》1996年第12期。
⑤邱 寒: 《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载《会计研究》1998年第4期。
21、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2、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4、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看法
25、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27、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8、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29、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30、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31、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32、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33、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34、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35、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宄,2000(5):2-8.
[2]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宄,2007 (10): 53-60.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宄新视野[J].会计研宄,2005(07): 49-54+97.
[4]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一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宄[J].会计研究,2009 (2): 45-52.
[5]刘志梧,许良虎。内部控制概念口径分析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2 (04): 52-53.
[6]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172-173.
[7]李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2): 176-178.
[8]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 (19): 23-25.
[9]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宄,2005(02):85-88.
[10]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宄[A].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 13.
[1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J].会计研宄,2008(9): 88-91.
[12]张玉珍。对中美两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0(1):89-91.
[13]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7)79-85.
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需要重构,内部会计审计的业务范围需要拓广,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又重新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
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其他业务部门也正在遇到的问题,就是:企业日益发展的电算化环境下,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重复处理,也使会计处理程序化。同时,.网络应用和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实现改变了电算化初期那种单一的、独立的业务处理模式,企业按照高效原则进行业务重组、业务处理流程重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业务处理、财务处理集成在一起,使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相互融合,无形中扩大了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的难度和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
从另一方面来说,.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手工处理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因失去了作用而被取消,有些内部控制措施被程序化后通过软件程序的执行而发挥作用,同时针对信息系统的特点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内部控制技术(如密码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不断发展,如何了解,测试、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便成了审计的难题。
因此企业电算化所带来的无论是职能方面,或者是工作环境方面的各种变革,都要求我们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上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期同环境一同变化,一同成长,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内审工作。
而在电算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粗浅总结一下。我认为需要以下几点:
其一:对单位的信息系统实施审计。
目前,绝大多数单位在内部审计时是绕过信息系统的。由于集成化系统中原始凭证大量减少、数据之间直接对应关系模糊、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高度集成,使得系统中存储数据与输出数据可能不—致。内部审计人员要想了解系统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赖程度,必须对系统本身进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不可能回避的。
要做到对财务系统本身进行审计,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本单位汁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包括:
1、系统的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比如信息系统的结构、所使用主机的型号、内存容量、输入及输出设备、通讯设备、辅助存储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通信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等。
2、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具体情况。比如处理的过程、发生错误的多少等。
3、被审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如本年度设备的变更信息、维护信息、应用系统的复杂程度及重要的处理过程等—在了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重要性和复杂程度确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时,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应该是系统内部控制的设置和遵守情况、系统内定义的信息转换规则。对于则务、业务集成化系统而言,单位发生的每项业务在业务系统中都会根据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事先定义的转换规则自动生成会计记录,进入财务系统。此时审核的重点不应是系统生成的大量重复的凭证,而是定义的信息转换规则是否正确和有效、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对这些规则的管理等是否有效。
其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做到一般控制审查和应用控制审查相结合。
在手工处理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就是人及其处理的业务。而电算化环境下,业务处理过程包括了手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处理、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处理这几部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变成了人及其处理的业务、人机交互处理过程、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和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过程,内部控制的重点和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才能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并由此确定后续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审计程序;
电算化系统中,可以把控制划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部分。一般控制是对系统中组织、开发、操作、管理等系统运行环境所进行的控制,通常以制定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软件和程序控制形式体现;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的某一具体处理过程施加的控制,主要以程序的形式体现。审计时,应该在对系统—般控制做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读原程序、模拟数据上机测试、上机处理实际业务、采用审计软件等方式测试系统的安全性、控制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三: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上具。
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应用控制的有效性、系统的。运行效率等只有通过上机测试才能检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对手工填制的原始单据、简单业务的处理、非程序控制制度和措施采用原来手工审计的有效方法,对于某些特定业务的处理过程、重要数据、复杂的处理过程及程序化的控制措施则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审计。
其四:关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环节。
集成化系统中,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分批完成,极易出现数据不一致,所以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应该是审计的重点之一。另外,有些企业的电算化系统采用厂多家软件厂商的产品,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需要借助外存(如磁盘)或局域网上不同数据文件之间转换等方式来完成,对这样的系统一定要防止并及时发现转换过程中的错误及弊端。
其五:.加强动态在线审计
电算化系统中,帐务处理是实时进行的。尤其是网络化系统,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用户执行同一项功能、调用同一个数据文件,而系统只记录下最终的结果。若审计时只对静态系统进行审查,不进行有关运行程序、数据文件的联机实时审计,有时就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重要业务的处理、关键的处理程序、业务人员的上机操作记录等应该加强动态审计。
网络化系统一般本身都提供了一定的审计功能,一旦发现非法的或有超越网络授权的操作行为,就会记录入侵者的登录用户名、IP地址、登录日期、时间等信息,并寻找到非法用户曾经潜入系统内部的痕迹。利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也能对登录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控,如哪些用户使用了系统、进行了哪些操作、操作的次数、登录及退出系统时间等。
其六:加强对所有与信息系统有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监督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部门包括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维护部门和使用部门。相关人员包括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档案保管人员及机房保安人员等,对这些部门和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监督管理对于降低审计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企业电算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不断增强专业电算化人员配备,甚至是专业电脑技术人员的配备,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从前,只要对会计工作了如指掌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审计人员,而随着环境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人员被要求具备更多、更广泛的知识种类,更深层次的学习、与自我提高。只有同时代一起进步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负所托。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会计从原始的手工记账发展到电算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简单,只有会计人员即可完成;一般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复杂,由会计人员、程序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完成;系统设计除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
(二)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账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做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登记,容易出现单方面记账。会计电算化则预先设定好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供应商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能实现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记账,自动进行登记,最后以报表和账套的形式打印输出。
(三)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因手工会计对于账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四)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账证、账账实相符,在结账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账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账证、账账不符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和普及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普及。
(二)会计信息处理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会计人才,� 此外,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不但包括财务软件的全部模块而且有关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模块都已经成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算化会计将是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完美统一。
(四)促进会计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他涉及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其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1 控制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手工系统下,控制的内容主要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 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员的职务相分离和职权不相容的内部牵制制度来实现的。而在电算化系统下, 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 使会计部门一些传统的人工控制措施, 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等都自然而然的取消了; 但也增加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另外, 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 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 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
2 企业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 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使会计核算无纸化, 修改数据不留痕迹。
3 企业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具体业务或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 使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还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 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4 存储介质的变化。在手工会计环境下, 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 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它们以手工的纸质形式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 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 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是, 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于磁盘或光盘上, 肉眼不可见, 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另外, 电磁介质易受损坏, 若系统一旦瘫痪, 或者受病毒感染, 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 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 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 职责权限的变化。授权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控制度。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 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 具有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 甚至消失了。
6 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随着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 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同时, 也带来了新问题。目前, 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 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 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 从而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
有鉴于此,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今天, 加大对会计舞弊和计算机犯罪的内部控制的力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急迫。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对财会人员电算化操作业务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要经常对财会人员开展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教育,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 定期考评,使财会人员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 更加有效地防范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力度。培训过程中应着重立足于本企业实施电算化的实际情况, 逐步培养或聘用一批业务精通、执业素质高的财会人员, 从而推动本单位由 核算型向 管理型、 智能型转变。
2 建立合理、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 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把好数据读入关, 要有防范会计数据输入错误的逻辑控制功能。要应用好会计电算化, 必须把好凭证录入、审核的关口, 才可能保证以后不出差错, 防患于未然。
3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组织控制。企业实行电算化后, 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以适应计算机系统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与原手工系统基本保持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系统操作、凭证审核、系统维护等, 这些岗位也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 但必须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 不得兼任, 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4 加强系统程序操作控制和系统文件安全管理控制。为了保证系统会计数据不被随意操作, 要加强系统操作和安全管理控制。从内容上来看, 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设置操作权限、制定上机守则, 禁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制定内部操作规程, 严禁违规操作, 如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 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 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 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 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等。
另外, 系统文件由专人负责保管, 使用和修改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 与系统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系统文件, 从源头上控制会计数据信息的操作。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对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应及时加贴外部标签, 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存档, 并定期检查、复制, 对会计档案的调用要有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另外,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6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在会计电算化中, 由于是 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 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是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控制制度, 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二是要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如查看账册内容, 做到账表相符, 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三是要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四是要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存在漏洞。
7 强化网络的安全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 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 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针对这些方面, 要采取一些安全技术, 制定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