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哲学论文应该怎么做?

关于马哲名著读后感 1

也许是出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是源于自小接收的教育_——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也许是高中的思政课堂上,曾多次听老师提到_的《实践论》。故在老师说看一篇马列恩毛全集,写一篇读后感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_的《实践论》。

也许是今日无事,也许是出于想尽快完成任务的目的便从百度搜来读了一下,没想到为完成一个任务却让自己感触颇深。从客观的角度,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个人觉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初步的了解及把握了《实践论》的基本内涵。总的来说_的《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作,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论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学文的都知道: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辨证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实践。因此,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丰富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将符合实际的部分上升为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活动和接受实践的检验。

下面我想就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实践论》的世界观意义

从_的《实践论》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重大_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从高中的文综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批判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从中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例如,

一、《实践论》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学了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的都能了解经验主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举例来说,如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的实践带来益处,但经验主义是却会在不经意中令你万劫不复。

二、《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从字面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是只讲_,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_上套。这也就让我想到我们高中学思政时老师的举例: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_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_同时还要做实验的原因,即加深对_的理解与把握。

当然理解这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2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一次伟大觉醒”和“一次伟大革命”高度概括与评价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系统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与“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用“十个始终坚持”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把握“三大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为“前进道路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成功道路实践,4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实践创新,又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要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同样没有出路。要直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深刻内涵,开展调查研究,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改造世界”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破除一切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创新。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创新,把握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快推进局部性改革与稳步推进全局性改革的辩证关系,不断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创新,在方法论创新中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坚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开放的科学而不是“绝对精神”,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永远在路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要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它与时俱进,是能够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永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它和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永远对立。新时代新实践需要新本领,需要我们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以终身学习的执着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只有在系统学习中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才能在深刻领悟中,不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项严肃而异常艰巨的工作,它既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弘扬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既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又需要我们同一切马克思主义的污名化、解构化、边缘化现象展开旗帜鲜明的斗争,不断提高辨别能力,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不动摇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只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满足人民群众创新需求统一起来,把激发人民创新活力同提高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才能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要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取得的解放思想理论成果,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

马哲学习心得 3

马哲课本来是很无聊的,今天的第一次课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老马老师叫张德昭,很有才华的一个家伙,不过也很自负,我得承认,智慧与幽默呈正比的,课前我带了本TIME,到下课时我竟只看了一篇,不是我的风格,我被他的讲座钩起了兴趣,

第一讲是关于现在学术精神的问题,其实官员腐败,学术腐败,社会腐败是有共同因素的,那就是人格的丧失,具体讲是官员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感、责任感消失了,学者对科学的追求精神、敬畏的态度、对国家的感恩感消失了,夫妻之间相互的神圣义务与责任消失了,婚姻这个纽带在现实社会的脏水中浸的破破烂烂,不经一扯。

是什么使礼仪之邦的人们现在变得如此世俗?

小平同志说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失败的,不错,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年较量,西方的拜金等糜烂的思想的不断冲刷,教师素质的衰退等等问题使我们的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在数量和质量的度的把握上经验不够,大量的花大价钱培养出的学生竟不被企业所看好,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让人心痛。

对我们而言,研究生等研究人员与两弹一星时的知识分子比起来最缺的就是对祖国的感激报答之情,现在的轻浮之风吹遍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大家都在大量的复制论文,争先恐后的拉项目,赚钞票,四十个教授争一个处长的位置更是让他们斯文扫地,高质量的论文也不在是他们心中的唯一了,他们更多的相信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国家不给钱我们是没有必要给国家做事的。

而真到他们挣到了钱他们也就被钱控制了,被权控制了,表面的荣耀并不能掩盖他们心中的痛苦,对失去钱权的恐惧让他们无心去搞什么学问,上面逼急了,抄袭竟成为了必然,这真是中国知识界的悲哀啊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4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甚至单独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正如列宁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是不可能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使得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结� 这样,中国革命既能得到国际的广泛支持,又能使中国革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正确发挥其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的重要作用。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持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的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坚持和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坚持和发展二者统一起来。实践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理论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离开了这一点,既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就失去了其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的意义。

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历史实践和科学进步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没有穷尽对真理的认识,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格,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从适应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需要、新兴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转变的需要和实现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历史使命的需要,科学地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它,还必须同违背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或倾向作斗争,澄清和纠正错误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是反对教条主义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思潮。

总之,我们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和坚信马克思主义,抵制、反对旨在诋毁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使自己逐步成长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关于马哲名著读后感 5

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 _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_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_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_著作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论证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性。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_人所领导的_的文化_。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_即__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_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_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分为一下几点来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_是先进的,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_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_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_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 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_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_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_。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_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_宝库。在这套先进_的指导下,中国共产_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_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_》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_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_基础。

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_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四、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_和迷信_,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_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_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_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_即__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_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_为代表的中国共产_人在_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关于马哲名著读后感 6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_,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_人所领导的_的文化_。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然后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中国_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_和迷信_,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_和实践一致的。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_准备。“没有革命的_,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_即__去领导。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马哲思想小论文 7

马哲思想小论文

马哲思想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马哲主义练习题 8

马哲主义练习题

1.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阶级斗争B.英雄人物C.武装斗争D.生产力

2.党的一切奋斗是为了。

A.解放全人类B.人民生活幸福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人民当家作主

3.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决定的。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

4.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党的基本路线B.政治思想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群众路线

5.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为

A.发展生产B.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C.解放全人类D.坚持党的领导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条件是

A.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B.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2003年9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和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D.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党的先进性

9.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理论联系实际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守法

11.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A.理论创新B.体制创新C.知识创新D.科技创新

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C.坚持与时俱进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守法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守法

17.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

A.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马哲小论文【最新12篇】

D.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18.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群众路线

19.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核心在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发展生产力

20.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先进性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9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马哲复习资料 10

第三专题

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次,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5.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第四专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什么是社会存在?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6.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7. 简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马哲解析唯物史观 11

马哲解析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部分内容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节。

第一节首先分析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论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其次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着重讲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阐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首先论述了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区别,进而论述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以及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对个人特别是杰出的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作了具体分析。

一、学习目的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学习重点

本章阐明的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结合本章以往考试出题特点,考研教育辅导名师陈先奎老师提醒同学们,以下知识点复习时要多加注意:

1.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弄清其本质区别。

2.要特别注重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和重大理论意义。

3.要注意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注意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而人类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要特别注意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

4.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实质、根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两重性。

5.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基本观点。

三、学习难点

1.对社会存在的理解。关键是社会存在不仅包括具体可见的人,也包括抽象的不可见的生产方式。

2.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何理解规律的必然性与人的自我选择的矛盾,关键是划清二者作用的界限。在规律规定的范围内,才有人的主观选择的余地。特别注意这一关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原理的对应关系。

四、学习方法

本章推荐的方法是逻辑记忆法。本章节的原理之间逻辑关系非常明显,像一些关系的表述,如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等几乎成了公式,而且原理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大家在复习时务必要注意到这一点。

除此之外,推荐知识点记忆法。本章的结论也特别多,像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结论理由表述非常规范,都非常好记。

五、命题趋势分析

从总体上看,今年本章出题的特点依然不会脱离往年“重者恒重”的规律。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主义改革和科学技术的两重性、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依然是出题的重心。今年要重点关注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对先进文化的作用,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多下功夫。

关于马哲书籍读书笔记 12

马哲是一门很好的哲学课程,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承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

因此,学好马哲对我们处理事情,完善个人的世界观来说,是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马哲其中的基本原理又大都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和把握。

在看读完这本书后,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第一,我们要将马哲原理与人身联系起来,让我们体会、观察自身,由此联想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在学唯物辩证法这一部分中,要用三大规律的内容来说明“如何学好马哲原理”这一与切身相关的主题。如用内、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学好哲学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老师的作用在于帮助你理清思路,便于自学;再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自然的规律、人生的价值等这些哲学智慧体现在具体的现实之中,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去体会、去领悟、去把握,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教条式地记忆。另如,用质量互变规律来说明学习哲学不能投机取巧,一蹴而就,而应该循序渐进,一章一节地学习,才会由渐悟到顿悟的飞跃。

第二,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在哲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所以在学习上,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来表示一个事物内部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本性。说明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结、渗透、贯通的趋势即同一性,相互排斥、反对、限制、否定的倾向即斗争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不存在同一个事物之中,就无法斗争;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差别,事物就成了混沌一体。由此更进一步,用太极图的变动情况来说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

第三,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基础,把抽象原理放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比拟,通过对生活的联想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矛盾”概念时,分析“人生的辩证法”,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生就是死,死昭示生,生之顶峰死亡感觉,死亡过程生之喜悦。再如,在“矛盾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时,可以引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关于“人生三阶段”的学说,来说明青年是审美阶段,享乐占主导;中年是伦理阶段,责任占主导;老年是宗教阶段,信仰占主导。另如,在分析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似性时,用黑格尔的话进行引申,“同一句话,由老年人讲出来,还是由年青人讲出来,其所包涵的思想都大不一样”。以“人生如梦”这四个字为例,青年人表达了一种失恋、失败后迷失方向的感受,对老年人来说则是历经沧桑、面对死亡的无奈。

综上所述,学习马哲要客观地学,科学地学。不仅背名词、原理,采取一些生动的直观形式或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趣味,变得形象化,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客观含义。既要注重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又不要陷入迷信状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 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关于马哲书籍读书笔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