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语现代化论文优秀9篇

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以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微课概述,接着分析了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再接着阐述了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与策略,以便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语文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课改要求之中,课改也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结合必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微课的概述

微课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在,人们正式推出了微课概念。微课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人们学习规律,将碎片化学习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一般而言,微课具有课时较短、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少、主题突出、成果简化等一系列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作为中心,这并不符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因为中小学生们学习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微课以具体生动事物作为教学重点,时间较短、主题鲜明,不仅对中小学生语文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效果。除了之外,教育部门的中小学语文改革也强调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大力推进微课在教育中的使用。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篇2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中国人学习外语在理论上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与中国人学习外语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语境。语境的存在从理论上虽无法避免成人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语境的存在与学习者在语境中的“浸泡”能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根据语言学中语境论的观点,我们进行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文化语境研究。在教师的教与留学生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文化语境,从而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国高等医学专业留学生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语境”一词以后,人们意识到“对语言的理解绝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会牵扯到语言参与者和使用环境,没有语境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围绕语境展开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为止,由于语境的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没有减弱,而是正逐渐向学科纵深方向与学科交义方向发展。西方对语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随着研究的进展,语境的概念从基本的情景语境发展到了文化语境。对语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会话中的含义,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语境研究大致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展开与深入。随着语境理论与认知理论的交义发展,构成语境的因素更加清晰,人们对于语境的理解转向了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为重心,这在语境研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使得对语境的研究更加全而、科学。在我国,语境的概念与意识的缘起可追溯到古代的学者,但是对语境的具体和系统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我国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讲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理论与成果。国内的研究开始于基本的概念,学者们就什么是语境、什么是文化语境、什么是情景语境,以及上下文等概念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大家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要重视语言交流各方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文化语境中,交流者的主观因素为核心内容”。暂时存在的分歧,并没有减少国内学者对语境的相关研究,如语境的构成要素研究、文化语境下的习语研究、传统语境研究与现代语境研究的对比研究等。研究也从较为固定的、呆板的方式,向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过渡。研究层面从单方面、单维度研究,向人的认知等纵深方向发展。

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随着我国文化外交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医学、艺术,从不同视角领略中国社会、文化、习俗和生活的巨大魅力。汉语作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载体,是留学生们学习的热门内容。然而,汉语与留学生们的母语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地进行汉语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们而临的共同难题。为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国的学者在各个方面对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展开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研究。如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是”句研究、巴西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汉语学习工作记忆研究、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等等。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文化语境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并且出现了学科间交义发展的趋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则围绕汉语音、形、义等语言内部因素和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展开。前期的研究结果中没有深入的文化语境相关研究,语境研究的发展态势表明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与语境理论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语境、文化语境等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应用到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上来,从而扩展语用学语境理论,为留学生汉语教学和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课堂实践。本研究的对象为医学院校一、二年级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南非等国家。来中国留学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汉语学习与培训,英语是他们在中国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主要语言。另外,他们各自仍然使用自己的方言。从学生的总体情况上分析,他们对汉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时间短、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等知识缺乏,使得在语音、词义和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留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教师在语境的创设与知识的补充方面进行了实践,分别注意了文化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语境、社会知识语境、文化知识语境、习俗知识语境和生活习惯语境。目的是通过各种语境的运用,来验证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中的功能与效果,达到通过研究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目的。(1)语言知识语境。语境的基本分类就是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的是字词之间构成的语言环境,包含语法、词义和上下文语篇知识,决定着词与词之间的位置、词义的理解等问题。所以,在文化语境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汉语语言知识语境。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汉语掌握的实际情况不理想,使得教师成为了语言知识语境的中心。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心不断地从教师向学生慢慢转移,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把握有度、适时转移。汉语课堂上的语言知识语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词语知识。词语(词素)是语言中携带意义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把词(词素)比作建造高楼前要准备的砖。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新词词义,采用单词认读、双词认读和组词认读的形式将词义进行串联,使学生完成单词意义的同时完成向多词意义的过渡。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且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语法。语法是每种语言中的框架,可以比为建造高楼时搭的架子。语法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理解词的意思。语法也是区分语言特点的一个关键。我们采用了归纳法,即给出很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例子,在教师充分解释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语法现象。实践证明,成年的学生在归纳、总结以及信息处理方面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再次是课文。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前后连贯的语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词义、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语法点。课文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认知、试读体系。最后,还有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汉语知识、英语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教学知识是决定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素质。(2)社会知识语境。由于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用于建立社会关系、保持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社会知识。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语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汉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知识语境。如在讲如何介绍自己的爸爸与老师认识时,我们补充了“教师在中国自古至今受到尊敬”的知识,所以见而时先要介绍老师,然后再介绍自己的爸爸。通过这样的社会知识补充,学生既能学习关于介绍的基本词语和句型,又同时具备了语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社会知识积累,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社会,融入在中国的学习。(3)文化知识语境。文化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较难定义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当然也包括了语言。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把众多语境都纳入文化语境,并进行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狭义的文化则是指具体的、地方性的或者某个小群体的行为,如文学、音乐、服饰、食物、企业文化等都属于这一类。文化有很多代表符号,当然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所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文化知识语境的形成。也就是说:教语言必须教文化,学语言也必须学文化。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样的发展阶段。古诗是汉语中既具有含义、韵味,又能体现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一个代表。与古文相比,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所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以古诗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文化知识语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有:汉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在语音、语法和书写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结合古诗意境,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首先是运用古诗做拼音听写练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介绍了本诗的意境,指出在于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充满活力的野草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这既使学生练习了拼音,又增加了汉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介绍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结合自然文化环境,让学生们既练习了听音又欣赏了古诗的韵味与优关。实践证明,留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且学习兴趣浓厚。(4)习俗知识语境。习俗是中国文化语境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月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词语和背景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留学生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汉语学习,学习单词、句型与习俗知识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学习材料,增加了语言体验,学习效果良好。(5)生活习惯语境。日常用语的学习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的内容实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转换成学生的日常语言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并运用生活习惯语境。如教师先以学生做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习惯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变成自我介绍,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掌握了我国人民的日常语言习惯与生活习惯,在提高留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实际汉语语用能力。

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随着文化外交的推进而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人们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加大,须尽快解决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语境,是在语用学语境研究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以实现更加细致的文化语境因素划分。通过课堂实践,人们对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之,留学生汉语教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改革与不断发展,以提高效果,使师生受益,使我国的文化外交更加深入人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包括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首先应强调读,下面主要就一堂语文课中如何运用泛读、听读,感读,美读,展读这五种方法作一浅析。

一、范读领路

泛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孩子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上《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他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感受到了大堰河这个人的形象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二、听读感悟

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两者形式不同,实际上是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听也就是注重读。听诗文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配乐诗文更能让人陶醉。例如:在上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首先放朗读录音泛读,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的一些特点。听完后让学生展示听到的内容:文字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的这种特点。这说明学生在听读时已经初步感受到课文的情感和气势,这一点教师一定要重视,

三、感读探究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以口。让同学们在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一文时,老师让同学们在听范读之后自己感读。首先感受江南和朔北两幅雪景图。然后再感受江南雪景和北方雪景的不同。同学们感受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互相粘连,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温馨,江南雪的色彩丰富:他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

北方的雪,冰冷坚硬,如粉如沙,腾飞的朔雪有着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使同学自然感悟到作者在那黑暗的岁月里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

四、美读品味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能够使学生精力专注,走入诗文的意境,体悟诗文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收到美的熏陶。美读教学特别能够尽情的展现古典诗文的美感。语文教材中体现自然之美的诗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古诗文的文字排列组合和音节的和谐让人赏心悦目。美读古诗文,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灵种下美的种子。现在多数教师还是津津乐道于讲授专家的赏析,学生只有“听欣赏”的份儿,是到了改弦易辙的时候了。

五、展读评价

注重展读评价。展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展读评价时,使学生读中求新。当一名学生展读完后,另外让一些学生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海燕》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展读评价训练到位,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读法,以上五种读法只是比较常用,所以我列出来做一浅析,不妥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王棣

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篇4

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 书写能力 口语训练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社会性的综合功能。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由于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因而容易使教学模式化。一篇课文通常是对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师的定势思维,为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然而,教师对教材的静态分析,容易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能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其关键是发散思维。农村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面临的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地学习、提高的客观现实。要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一篇课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审美鉴赏,而学生则可以从多方面获取

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的思维朝着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强化自己自由意识的能力。语文的一篇课文和数学、物理等课程的例题一样,只是一个例子。在它完成了例子的`作用以后,就可看成一堆训练思维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激活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教师的定势思维可以快捷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话,那么创造性思维则可以激活学生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必须将传授知识和传授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

二、注重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

文字是记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和标准,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风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国内外社会交往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写一手好字,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往往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表现。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文字。它不仅要求书写迅速、规范,而且力求书写工整、美观,甚至要求具有欣赏价值。学生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今后走向社会,他们在工作、学习、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离不开写字。所以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书写能力,对农村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是十分必要。特别是现在农村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许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求职打工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从事文秘或财会等相关专业的工作,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汉字书写训练要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对汉字书写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强调书写训练,力求达到“书写工整、规范,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三、重视口语训练教学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在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建设的新一代,不仅要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有能够在别人面前明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还要有能满腔热情地去说服别人的口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使口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机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对口语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再说口语是最简便、最快捷、最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比文字表达更灵活、更及时、更直接了当,因而更行之有效,应用也更广泛。讲究口语交际的方法的技巧,用明晰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农村青年外出求职的必备素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学习的兴趣,加大课堂演练力度,让学生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力求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敢说、能说、会说,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新的时代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给农村学生提供了机会,也对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刍议论文 篇5

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刍议论文

深圳特区是一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语言不同程度地带有方言色彩,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录放机、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特区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个方言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掌握以至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教材和教法等都适应特区的实际,适应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以下,笔者从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有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香港回归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多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能够操作现代电子设备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优劣,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陈旧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语文教学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接受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视野,有丰富的学识,有教学改革的胆识和能力。

目前,在深圳特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历日趋提高,大多数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则不乏研究生乃至博士、教授。这就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当然,深圳特区的教育并未满足于高学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来,深圳市教育局不断地组织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类进修班(如电脑培训、英语培训、教学法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等),为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深圳特区开展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绩,初尝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坚信,语文现代化教学必将在深圳乃至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地展开。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论文 篇6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论文

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让“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试读,通文意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试读课文,掌握不认识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文章的脉络,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我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从而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给课文分段,看看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教学《林海》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和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成一段,并初步理出段落大意,从而领略大兴安岭的秀丽山川,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细读,渗透理解

细读就是让学生边读边议,边读边思,在读中找问题,在读中找答案,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回答问题。细读时,一定要选准读的内容,应该选择最能表现文章写作特色、最能表现事物特点、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段落来读。

如教学《风》一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旧北京的春风怪在何处?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怪风?”学生通过细读,了解了旧北京的春风有两个特点:1.次数频繁;2.风狂暴,风带来黄沙,黄沙又和黑土相混。这样的怪风是由于砍树、山秃、地光,塞外的狂风吹进旧北京城所造成的。再如教学《凡卡》一课中凡卡挨打挨饿这段时,我用低沉的语调进行范读,让学生模仿着一句一句地读。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怎能不替凡卡难过万分呢?

三、精读,品赏精华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进行精读,吟哦揣摩,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品评语言美感,欣赏文章精华。

进行精读可采用“引读、朗读”的方法。引读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讲,寓讲于读,读中求悟”。引读的方法有:提示引读、提问引读、插叙引读、添词引读。我们应该根据文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的方法有:省词朗读、添词朗读、变式朗读、填词朗读等等。

如《林海》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的词汇令读者对大兴安岭由衷地赞美。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是‘海边’的浪花吗?”朗读这句反问兼有比喻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把原句改为陈述句朗读,学生感悟到若用陈述的语调来读,作者陶醉于大兴安岭美景的喜悦情感就难以表达出来了。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变读、反复品评,学生领略到了原句喜悦的语感和艺术的美感,体会到了作者使用句式的精妙之处。在品评欣赏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7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得到了普及,一些借助于计算机的技术也不断发展。

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它在现代教学当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改进,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且在教学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经过实践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也总结一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经验。

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活课堂

语文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在考试当中能够获胜。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主要针对字词进行讲解,对课文进行分析。

讓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们感到语文学习也变得陌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兴趣。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样式众多,本应该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并非如此。

在新课改下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力求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形象,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语文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资料的有效结合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和视频,欣赏声情并茂的声音等进行文章的品味和体会。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学习获得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丰富、形象的教学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会,学生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过程当中,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生动形象性,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更强,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浓,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教师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受春色的同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体味。

笔者在教学中制作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一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展示一副优美的春色,同时文章的'题目飘入屏幕当中。

随后教师展示另一幅画面,同样以春色为背景,文字内容为作者相关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接着进行文章的学习。

在进行文章学习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文章中对应的教学内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

在进行文章的分析时,教师点击相应的图片,在屏幕上出现相对应的文章段落并配上相应的朗读读音。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感到非常兴奋,不仅很快的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对语文学习也更感兴趣。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把握住教学的重点知识,深刻理解了教学的难点,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不厌其烦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反复对知识进行重复。

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教师反复的讲解当中,学生甚至会感到厌烦。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恰恰能够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学生能够从感性上对知识进行感受。

尤其是多媒体具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优势,更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知识进行感受,让学生得到刺激,加深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字体、色彩、动画效果、声音等进行强调;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图画、视频资料等进行介绍。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现代教学中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做到其它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何应用现代化手段促进语文教学论文 篇8

如何应用现代化手段促进语文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

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高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高潮,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其次,在教学过程重要适时取舍。比如《安塞腰鼓》一课,为了使同学们把握感情基调,我想通过听录音以来解决。结果,录音还没放完,大部分同学已经体会到文中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情感,并情不自禁的朗读起来。此时,我干脆关闭录音机。让学生充分表现,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文中的律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随机应变,甘心“忍痛割爱”。只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课前准备的再好的媒体也应舍弃。讲授《核舟记》一文时,我准备先让学生根据内容自己动手画,然后展示有关制作核舟的课件。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位同学竟然画的惟妙惟肖,而且其他同学正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部分同学也积极模仿,我决定忍痛割爱,将课件收了起来,并及时鼓励同学在此技术基础上有所创新。此时,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已然很好,我又何必罗嗦,更何况按计划进行或许还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呢?

总之,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应努力做到三忌、三要,即:忌滥用、强行用、准备好的统统用;要会用、妙用和活用。

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9

4.1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原则。第一,微原则。微原则是微课的一项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微课资源容量较小,微课时间较短,微课选题范围较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时,语文教师微课教学时长应当控制在15分钟之内,所选择教学内容也应当是以某个具体知识点为准或者某个重难点问题为准。第二,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微课是向学习者提供服务,所以衡量微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之时,所选择的课程以及各项资源都必须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在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之时,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们学习需求,了解学生们最想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同时分析学生们学习特点。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与学习者作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第三,交互性原则。在设计微课之时,微课不能从头到尾都是文字性的讲述,这样很可能会使得学生感到非常无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微课设计之时需要根据中小学语文学习内容需要插入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画,增强微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第一,加强微课和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时,我们可以将微课与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结合,将微课制成趣味性微视频供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观看。例如,在开展文章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以及文章写作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们进行预习观看,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尽量发挥微课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微课来创建逼真的教学视频,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加强微课认知。为了提高中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们认知。学校需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学校领导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微课制作方法,深入了解微课开发、设计等各个不同环节。在培训过程之中,培训应当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微课进行细致指导,加强各种制作技术制作流程教育,帮助教师解决在使用微课时出现的现实问题。第三,加强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为了真正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微课可以更好运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要转变传统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注式教学方法,真正倡导素质型教育理念,让微课这一全新教育模式融入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微课教育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微课运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要加强微课与中小学语文学科融合,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师对微课认知,不断加强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便使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沈来娣。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133-134.

[2]张伟亚。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1):14.

[3]王晓慧。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