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论文【通用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美术学论文【通用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美术学论文范文 篇1

该案项目位于深圳和香港的交界处,莲塘/香园围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用地有两块,西侧是香园围口岸,东侧是莲塘口岸,中间深圳河穿流而过,周边有部分住宅用地。整体建筑用地规划合理,分区明确,联检大楼功能齐全,周围还设有货检设施、配套政府办公设施、停车场及园林绿化等必要设施。道路系统完整流畅,交通便利。EDA建筑的设计者对基地分析研究后发现深港双方基地成一定的夹角关系,正交柱网无法妥善处理平面布局关系,因此突破性地多引入一个向量;同时通过对条状薄片进行打结试验,发现在极限状态下,结形成的几何形体水平投影为正五边形,由此确定采用正五边形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设计元素。此次建筑表皮设计手法是在五边体中交叉叠加的特点基础上进行数字变换,形成立体编织的视觉效果(图3),与屋面呈一定角度的片状太阳能构件可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建筑外墙材料采用绿色建材金色铜板和灰色钛锌板。由于此方案设计造型及外表皮相对复杂,因此整个设计运用了数字设计的手段,从概念创作到最终成图,一气呵成。

2技术手段

2.1金属材料建筑表皮技术优势

金属表皮已经成为当下十分流行的趋势,铝合金、钛锌合金、铜等材料等在建筑设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正如金属具有延展性,能被弯曲、扭转以及变形,却不影响本身特性。同样金属表皮耐久且具有自洁性能,并且规模化车间的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量,易于加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金属本身的耐腐蚀、耐久性都较其他材料要强,以金属构建形成的建筑表皮甚至能够获得与建筑主体结构同步的生命周期。预装配化施工,缩短施工周期。金属的材料性质决定了其可以在工厂中大规模加工生产,进而在工地进行组装,极其便于施工,能够大大的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现代技术不仅能让金属表皮能够创造新颖的外部形象外,而且又能起到保护与创新的双重作用。透过金属表皮,原有建筑透过金属表皮传达出历史的信息,视线又会被其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所吸引,传统与现代在轻薄的表皮上得到同时呈现。

2.2金属材料建筑表皮的节能与环保

莲塘/香园围口岸联检大楼概念设计是通过大量的节能设计计算的,例如辐射计算、对铜、锌板角度的模拟测试等,该设计力求符合当今低碳节能的设计潮流,达到一个绿色建筑应有金属表皮的拆卸或重新安装比较方便,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起到生态节能的作用。环保在材料的应用上也尤为重要,金属表皮能够减少污染的产生,可以有效地过滤太阳辐射,并且能够配合自然通风、太阳能照明取热等节能技术(图5),保证了室内实现向外渗透地最大可能性。与此同时,金属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并且采用预处理技术减少二次污染。金属材料是回收率最高的建筑材料,常用的金属制品废弃之后有75%可以回收再利用,而铜的回收率则达到了100%。另外,金属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

3技术美学

3.1新美学基础

20世纪以来,建筑表皮逐渐地从结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建筑师们的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通过运用新型的建造技术拓宽金属的材料形式并挖掘材料更深层次的表现潜力,形成金属材料多元化的建筑语言。如今,金属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皮材料,引领着当下十分流行的表皮发展趋势。各种新型的合金、冲孔、板网、格栅或编织网形式的金属材料在幕墙及建筑屋面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我国对技术美学的研究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在借鉴与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当代技术美学理论与内容的体系。目前国内认为技术美是技术美学的最高范畴,它是技术活动和产品所表现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综合性的美。从构成来看,技术美主要内容是功能美,也包括形式美和艺术美。新美学的基础必须建构自己独特的观念及范畴体系,揭示其自身研究领域的审美规律。

3.2技术美学产生根源

目前国内技术美学研究大多是关于基本原理的研究,对技术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对西方技术美学思想产生、发展的介绍也只限于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如新艺术运动、包豪斯及工业设计的兴起、发展过程等等。其实,技术美的创造不只是大机器生产出现以后才有,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它不仅包括机械化工业技术,也包括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技术。因此,技术美的创造及其思想也不只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正如竹内敏雄所指出的:“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艺也好,现代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只是在它们之间,功能的效率相差悬殊,而只要随着那一种产品都符合各自的目的,并伴随着那种程度的美的效果。那么,在它的技术美的结构上就没有本质的差异。”

3.3技术美学发展趋势

现如今,建筑师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对象的审美价值。他们试图在自己的美学理论中对此加以分析,扩大研究视野,为理论体系纳入新的内容。技术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议论层次,而应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用于指导当代物质审美文化建设。技术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议论层次,而应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用于指导当代物质审美文化建设。技术美学对实践的介入主要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它不仅为最佳而合理的设计观提供思想基础,也为设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技术美学不只是美学自身的逻辑发展和延伸,更是人类实践过程中审美创造智慧的结晶和运用。技术美学对实践的介入主要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它不仅为最佳而合理的设计观提供思想基础,也为设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技术美学不只是美学自身的逻辑发展和延伸,更是人类实践过程中审美创造智慧的结晶和运用。当代技术美学研究不应只是告诉人们什么是技术美,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懂得怎样才能创造和实现技术美。技术美学研究不仅要解决带有普遍意义的设计观念、方法等宏观问题,也应该关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把技术美学的基本观点微观化、具体化,用于解决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审美创造中的许多复杂的问题。这样,技术美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技术美学应用案例及总结

4.1半透明的金属表皮

现代建筑重要特征是技术在建筑艺术中的觉醒,注重发挥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不去掩饰它们,而是将其作为建筑造型的表现要素之一。建筑中的支撑结构与表皮的分离使表皮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膜结构,这种分层构造,为表皮材料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及德梅隆在美国旧金山deYoungMuseum中铜穿孔板的使用。穿孔板的纹理重现了阳光下斑驳的树影意向,创造出诗意的建筑(图6)。

4.2承重的金属表皮

OMA为PRADA旧金山店设计的建筑表皮,采用横隔板结构,将钢骨架安装在与基础同标高的支撑结构上,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不锈钢厚度为25mm,使之满足结构要求,并且在295mm宽交错栅格上打圆孔从而减轻自重并扩大建筑内外视野(图7)。这些圆孔由水柱切成,从栅格、孔的分布和大小中,能够反映出不锈钢板可以承受的来自侧向力的压力,在压力较小的区域可以只留下满足结构需求的材料。

4.3金属表皮对旧建筑的保护

Peripheriques建筑事务所设计改造了巴黎历史中心附近校园的一栋建筑。策略是在原有建筑框架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将原来的一个庭院改造为两个,其中一个用ETEE膜加以覆盖,十几种不同图案的穿孔铝板构成了外部表皮,用一个Z型的斜面引导着人流和视线的到达。改造后的建筑色彩丰富,在不同区域的颜色有助于空间方向感的定位。

5结语

美术学论文范文 篇2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美术学论文范文 篇3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艺术的美以及自然的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发展美育,不仅是美育自身的要求,而且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熏陶,提升思想境界,有利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健身健美活动。也就是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在独自或合作完成美术活动、创作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总会产生审美体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学会评价美、欣赏美,培养了学生现实观察能力,形成自己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美术技能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启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美术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美术教材,并根据自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找出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美术课由于以学生活动为主,且学生学习活动多种多样,跟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不认真组织教学,不管控好课堂,易造成课堂混乱局面,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形下,有时对学生大声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但学生的逆反心理非常强,你越压制,反而闹得越欢。教师只有冷静下来,用耐心和平静对待,就能使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另外,教师要潜心研究美术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易产生学生浓厚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一种情感。如教师可以对美术课文的题目进行引发悬念的修改,可以通过欣赏学生优秀习作,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课堂秩序就会井井有条,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三、重视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赏评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直观认知感受能力以及抽象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在美术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不能让教师一直在讲解、灌输,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品味、感受。而学生出现疑惑时,也正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感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觉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在欣赏的基础上,展开评价和评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评论作者所处的年代、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作者、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且,评论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作品本身的内容、形式上。至于评论的深度跟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要求全责备,可以学生评论,教师评论,也可以学生评论,教师总结。例如,对于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在总结其特点的同时,教师可以拿出齐白石的几幅画作让学生欣赏、评价,让学生得出齐白石的画上的动物跟真的一样,充满活力,特别是画的虾在水里,透明、活泼,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画家笔下的动物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创作活动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整天上课、考试,学习、生活紧张,校园生活枯燥乏味,环境沉闷,严肃紧张,长此下去,对学生身心健康会带来一定影响。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用黑豆、黄豆、红豆、绿豆以及各种颜色的树叶等,拼贴自己喜欢的或者教师要求的图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进行美术制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在美术学习、制作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进行集体表彰,还可以奖励学生看一些与美术相关联、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给学生一些不一样的视觉印象,可使学生从中学习画面的美感、形象的刻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术学论文范文 篇4

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总之,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直观性、教学方法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董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图3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沃乐夫曾经说过,一切绘画得益于其它绘画的比得意于自然的多。因此,在进行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绘画欣赏教学时,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采用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姜布鲁各的《瓶花》。在进行作品分析时,我找到了一幅与其题材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另一位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个时期的绘画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异,即“写”、“画”差别一目了然。

四、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在欣赏中,将中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欣赏作一比较,是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同样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众所周知,艺术形象来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同时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如唐代青绿山水大师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他的作品标志着山水画中青绿体系的成熟。而《森林风景》为十七世纪荷兰派画家鲁伊斯达尔所作。

这两幅作品和后来的风景画相比,他们的山水画作风一样,都属于早期古典作风,但两者的起点完全不同。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讨论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经过比较不难发现:风景画本质上仍没有独立,它仍然是人的活动舞台,只是人暂时离不开前台而已。它不像中国山水真正脱离人物,山水画是大自然生命的自我展现,风景画则是大自然中的大自然,和利用照相机去摄取一片风景相同,这是山水画与风景画的本质区别。因此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多作解释。”

五、美术想象中自由自在的世界

美术学论文范文 篇5

美术教育大学毕业论文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审美;提升

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大力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也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将素质教育作为各个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素质教育当中包括思想、文化、身体以及审美等等,素质教育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而其中,审美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

一、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世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物质文明的整体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艺术作为人文科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将真实的社会现状以及艺术灵魂反映出来,学生学习艺术、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观,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在实践当中找回真实的自己。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将其自身的自我性开发出来,而且能够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提升其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有利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前教育行业不断大力改革和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在人才、质量以及数量结构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升。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但是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转型期当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当前现代化社会当中,对人才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求也都有了明显提高[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属于一种多元化的培养措施,其自身的人文精神将创新理念也一并融入到美术教育当中,美术艺术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创新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提升的现状分析

(一)对美术课程的整体重视度不够

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由于之前受到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影响,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美术课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而逐渐变成了必修课中的一种。因此,相对之前而言,无论是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促使美术教育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高职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来说,大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上,也远远不如其他学科[2]。而美术课程纳入到选修课程当中,不仅没有被告示重视,反而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看重结果,对学分、成绩比较重视,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美术课程学习的消极影响。

(二)课程体系太过于陈旧

美术教育是通过对美术作品自身的特点、流派、内涵以及时代变迁等各种各样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仅对我国国内美术作品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对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对这些作品的了解过程中,逐渐提升其自身的鉴赏,形成具有学生个人特色的审美观念。但是当前现有的高职美术教育体系太过于陈旧,很多内容都走形式化路线,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来说,都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影响。学生在开设课程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并没有与时俱进,也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3]。很多院校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鉴赏为主,并没有与设计、建筑等一些新兴行业进行有效结合。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实际教学内容与美术学科的整体发展背道而驰。

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无疑都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引导学生用心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促使学生能够将正确的审美观念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当中,对其他的一些领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不同领域的美。教师应当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4]。在对新课程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文学家自身对一些经典美术作品的描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培根的“谈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书中就有大量对艺术的描写,这些描写更加的详细,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高职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都会开设一些中外名画欣赏的课程,在对课程的整体选择上比较少。教学内容也单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概述之后,陈述一下有关作品的人物、背景等等,并没有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着手,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基础上,要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进行一切的预习活动,这样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5]。比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画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单纯知识的讲解,传遍成为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公平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意识形态等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堂上的时候进行讨论,最后安排一个代表来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陈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职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也需要有所提升。高职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提升的根本目的,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有利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罗诗琦。浅析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5).

[2]徐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3]韩剑南,钟芸梅。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程度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