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价值
(一)研究问题: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丰富多彩体育活动项目。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间体育活动受师资、学校办学条件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各方面资源、学生运用的器材单一,从而仅限于学生做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学生早已厌倦。很多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蜕变为做一遍或两遍广播操,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敷衍了事。导致了体育锻炼的效率低下,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还普通存在等原因,我校学生除了传统的跑跑跳跳,课间时间学生只会在教室里看书聊天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是令人担忧的大事。因学校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于是我们提出了《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1、大课间活动是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之一
虽然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己有近百年历史,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虽然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构建新的课间操已迫在眉睫。大课间由此产生。
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亲自抓,形成了学校行政、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依据农村学校独天独厚的地区人文资源、运动场地资源、体育器材资源,我们萌生了有关“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课题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也基于我们对此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们搞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的信念。
2、传承祖国优秀民间体育文化
我国的民间体育,是各族人民在历代生产和生活斗争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健身的内容简单而易行,是用来强身娱心的重要手段。民间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民间体育项目在农村大课间活动中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发与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位次,创“阳光课间”之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精彩,在学习中体验活动的快乐,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为: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
2、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每年的监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营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氛围,打造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
4、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体育工作的教科研能力和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
5、民间体育资源的分类,通过研究把民间体育进行一定的分类,运用到体育课中,更好地为体育课开展做好服务。
6、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引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载体,体育项目不外乎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戏类、武术类、民间传统类等。 而民间体育项目的引用与开展更能结合当地特色让学生更大兴趣地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去。但“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应有以下特点:(1)要有科学性,符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生理变化(2)要有实效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3)要有创新性.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4)要有阶段性。符合季节、气候变化。(5)要有地方性.要有结合溧水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6)要有安全性,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7、最终形成特点鲜明的校本化大课间活动特色课程。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民间体育:民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2019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对民间体育作明确的定义: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娱自乐,多数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的特点。因民间体育的上述特点及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所以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民间体育资源:民间体育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来源于民间生活,丰富业余生活、业余健身的体育活动。
大课间: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新概念,它已不是“踢踢腿”、“弯弯腰”的课间操了,而是逐渐发展成一门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活动课程,时间为30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在学校统一组织下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学生欢迎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等。
三、课题的文献研究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必须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补充,具有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强度适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大课间活动已经按照国家要求深入推进,但由于教师整体思想认识,学校办学条件等不尽相同,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形成了不小的差距,城市学校普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就我市而言,城区学校各具特色,如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花式跳绳,南京翠屏山小学的武术特色,南京高淳实小的武术特色……,但大多数农村学校还停留在搭建框架,而无实质的初步阶段,无论是组织还是学生锻炼效果都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就是做几遍广播操,30分钟的时间,有20分钟处在放羊的状态。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改良探索之中,作为农村学校,特别是一所村级完小,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曾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要以“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当学生有好动的天性和能力的时候,有积极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谈得上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一)研究目标
1、筛选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分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运用的可行性。
2、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尝试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整合,研究民间体育游戏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编排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又便于在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
(二)子课题设计与人员分工
1、子课题一:花式跳绳在大课间中的运用
主要负责人:章丽平 邓祥顺 蒋晓斌 王家民
民间活动花式跳绳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俗语称“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 ”。花式跳绳是学生容易上手的民间体育活动,对身体锻炼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利于引导学生课间、课余锻炼。
2、子课题二:空竹趣
主要负责人:孔令军程爱平 章熙云
在小学生中开展抖空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在全校范围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学生锻炼,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各种抖空竹的技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3、子课题三:《融入民间活动的大课间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研究
主要负责人:薛国锋 卢宝华
针对大课间活动中引入的民间活动,经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它向群体运动会的竞技形式转变,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技能并使群体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4、子课题三:完小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数据比对分析
主要负责人:薛国锋 邓祥顺
任何体育活动形式都应服从于提高身体素质的主题,主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如何,在丰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是否有效的进行了身体锻炼,并促进的身体健康。通过课题研究的三年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检验主课题的成效。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具体步骤与进度安排
1、申报、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前期指导及论证。填写《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加强理论学习。
①、理论学习:学习大课间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组织观摩县内兄弟学校的
大课间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业业务技能培训。
②、成立《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组 ;
选定课题研究人员和指导人员并初步进行任务分工; 完成课题申报方案。
③、确立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④、调查学生对体育情感及活动方式,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
2、全面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19年6月)
①、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创新学生活动形式。
②、组织现场观摩、研讨民间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③、民间体育项目的大课间活动展示,并参加县级大课间活动评比。
④、课堂内外结合,将大课间活动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并组织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3、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0月)
①、围绕“利用民间体育资源 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对积累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成果展示并继续实施运用。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阶段对比,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③、撰写总结性论文并进行经验普及推广。
④、请有关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1、调查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测评等多种形式,针对民间体育资源及怎样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对教师、家长、学生认知情况进行相关调查。
2、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大课间活动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了解、收集当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为我们确定和开展课题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展示、评比活动等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利用创新、有价值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具体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又依据活动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研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观察法:借助感官及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在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行为表现,对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课题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料。
5、数据比对法: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成绩进行比对的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变量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实践效果等进行归纳与分析,将各个形式的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将其上升为可以进一步推广的有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