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中国医生的家庭故事

抗疫一线中国医生家庭故事

抗疫一线,中国医生的家庭故事

全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已持续一个多月。确诊数据还在增长,中国医生仍在奋战。我们看到了不少故事,关于医护家庭,关于分离、抗争与奉献。

2020年2月4日,立春。我们祈盼“冬天”即将结束,亲人团聚。

和时间赛跑

2019年12月29日,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

有着丰富传染病经验的院长张定宇,第一时间就感到这件事情不简单。

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进行检测。

1月13日,同为医护人员、也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妻子确诊感染了新型肺炎,被送往距离金银潭医院十几公里远的一家医院隔离治疗。

“那天,我回去得很晚,跟妻子谈起院里病人的情况,说发病的时候会很喘。她说,我也觉得有些喘。”这时候张定宇还以为妻子是在开玩笑。

但兼院长、党员、丈夫三个身份的张定宇却选择了留在抗战一线,到妻子康复出院为止,张定宇只前往看望了一次。

凌晨1点多的下班路上,想到妻子,张定宇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我很内疚,作为医生,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

1月24日,除夕夜。这一晚,张定宇接到了解放军医疗队将进驻金银潭医院的电话。

“近一个月,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日常状态下,护士2小时交接班一次,现在需拉长至四五小时,医生就更辛苦,严重的体力透支也会增大感染风险。”他说,解放军来了,压力将减轻不少。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医院的张定宇总是雷厉风行。 为了不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不得不公开自己行动不便的真实原因。“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他婉拒了专项基金工作人员为其申报资助金,他说:“请留给更需要的人。”

到今天,张定宇还奋战在抗疫一线,和他的生命赛跑,争分夺秒。好消息是,他的妻子已痊愈出院。

隔空婚礼,真情不惧疫情

新郎:秦笃山,28岁,中共党员,重庆人,自贡市消防救援支队凉高山街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新娘:王玥玲,27岁,自贡人,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中心卫生院名护士

1月2日,秦笃山和王玥玲正式办理登记手续。疫情爆发后,两人都自动请缨留在岗位上,取消了原计划2月1日在重庆举行的婚礼。

“我负责的院感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是防疫的关键环节,这个时候,我不能走!”

“我理解你,你回医院,我回大队,我们一起坚守,疫情不结束,我们不办婚礼。” 2月1日晚上,秦笃山没有惊动忙于应对疫情的中队指挥员们,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在寝室中守候。他拿起手机,静静等待着新娘的出现。

伴随着音乐声,王玥玲身穿粉红色护士服、戴着头套和口罩缓缓出现在视频画面里。

“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你都将关心他、呵护他、珍惜他、保护他、理解他、尊重他、爱他一生一世,你愿意吗?”秦笃山笑逐颜开,大声喊出“我愿意”,而视频那头,新娘王玥玲喜形于色,深情回应“我愿意”。

“我宣布:王玥玲、秦笃山正式结为合法夫妻,希望你们把对工作的责任和热情融入到生活中,祝你们幸福。”在证婚人的见证下,二人完成了这段5分钟的视频婚礼。 为了不给选好的婚期留下遗憾,两人商量举办了这场视频婚礼。“不论如何,这也算是一场婚礼。”王玥玲微笑着说。据悉,疫情结束后,二人会补办婚礼。

“现在轮到我了”

2月2日,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19名医护人员出征驰援湖北。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主治医师王婷,是其中的一员。因为没及时看到群消息,她错过第一批驰援湖北报名,所以早早地就等着报名参加第二批驰援。 王婷的请愿书是这么写的:“当年,爸爸参加了抗击非典,现在轮到我了。”

17年前,正值2003年非典。王婷的爸爸——王卫国(上图胸前戴红花者),原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医生,前往太原支援抗击非典,在太原奋战了两个多月。“当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坐着轮椅送的爸爸。”王婷回忆。 今年,得知入选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王婷一下夜班就联系家人做准备。 爸爸王卫国对王婷说:“你爷爷、你姥爷都是老八路,转业后都是医生,你该上就上。”

王婷的丈夫什么也没说,默默帮她收拾完行李后,给了王婷一个拥抱。

8岁的儿子给要去“打病毒”的王婷塞了一个口罩:“妈妈戴上口罩,病毒太多,注意安全。” 而装着王婷行李的箱子,正是王卫国17年前支援太原抗击非典时带的箱子。

坚守岗位,像哥哥一样

“我已经三天没回家看哥哥了,怕把细菌带回家。”这是杜富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她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所在的医院是此次贵州省指定开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发热门诊的183家医疗机构之一。

杜富佳口中的哥哥就是2018年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执行扫雷任务时,面对潜在风险向战友艾岩喊出了“你退后,让我来!”的扫雷英雄杜富国。

1月27日,医院发出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议书,杜富佳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参加。

她说,这不仅仅是秉持哥哥的精神,也是他们家的传统,哥哥是一名军人,在雷场上贡献力量。自己是一名护士,理应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妹妹的选择,杜富国后来告诉记者,他想到了,也非常支持。

抗疫一线,上阵父子兵

“穿上这身白大褂,即使再危险,我们都应该往前冲!”1月23日,53岁的徐自强第一个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请战加入救治组。

1月24日到26日,在这3天72小时里,他带领急诊科团队,收治了1017名患者,只在除夕夜里2点半回家休息了4个小时。

不仅自己请缨加入抗战一线,徐自强还给本来有较长春节假期的儿子徐秋笔报了名。

“我爷爷,我父亲,我,我儿子,都是医生。”徐自强常对徐秋笔说,“我们一家四代都是医生,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医生,一个让病人称赞的、满意的医生。”

徐秋笔也没有怨言,很欣然接受,并立即到医院医务部报到,要求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了,他经常对我和妹妹说,能用所学帮到社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1月23日,徐秋笔作为第一批救治组成员,进驻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区

1月26日,已经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的徐自强,趁着午餐时间抽空到相隔不到10米的发热门诊,去看望同样在值班的儿子徐秋笔。

父子俩虽近在咫尺,但隔着防护玻璃,不能言语交流。徐自强随手拿出一张处方笺,在上面写下“秋笔,加油!”然后,左手举着处方笺,右手比划象征胜利的“V”,给儿子加油鼓劲!隔离病房里,儿子徐秋笔与父亲相视点头。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离开小家为大家,逆行的背影打动了无数民众的心。以小爱凝聚成江海的中国,必将战胜新型肺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