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昆虫记读后感600字【优秀12篇】

法布尔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你认为昆虫记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一优秀昆虫记读后感600字”,这里是勤劳的小编老李给家人们找到的12篇初一昆虫记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 篇1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那有张牙舞爪的螳螂、慷慨的蝉和愚蠢的蚂蚁、歌声美妙的意大利蟋蟀……

但除却这些调皮的小生灵,我又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昆虫记》里年迈的法布尔为了探求昆虫世界的秘密,进行了无数次实验。而其中,令我震惊的不是金布甲残忍的婚俗,也不是红蚂蚁的自私与霸道,而是一次次残酷的场面上演时,法布尔的袖手旁观。

究竟是什么使他不伸出援手?是残忍,还是冷漠?

不,都不是。因为对昆虫的生存法则再熟悉不过的这位老人而言,这只不过是大自然所规定的“弱肉强食”规则。金布甲和朗格多克蝎子对伴侣的残害也只是为了种族繁衍的不得已途径。而不伸出援手,是对寻求真相的执着,也是对大自然所规定的法则最好的尊重。

但,如果打破规则呢?儿时,在奶奶的院子里常常看到即将破茧而出的蝴蝶。看到蝴蝶在茧里苦苦挣扎,我于心不忍,拿起剪刀,在茧上剪出个小洞,想让它轻松一点。可谁知,这反而让这只可怜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机会。后来才知,破茧本就是蝴蝶飞翔的必经过程,它需要用翅膀挣脱茧,往后翅膀才会有力,而过早地帮它解脱,只会使翅膀再也无法用力。

那时,我才第一次认识到,打破自然的规则,会被给予多么惨痛的教训。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遵守规则,给予最好的尊重。但对于生活中过于强硬的规则,也不能一味盲目地遵从,可以尝试打破规则,去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

所以对于规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是最好的办法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 篇2

《昆虫记》,一本记载着昆虫生活习性与本能的书籍。以人性观照虫性便是大家所认为的这本书的特点,确实,毕竟这可是作者耗费十几年心血而完成的著作。在这一周中,我学到了关于萤火虫、圣甲虫等昆虫的知识,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

圣甲虫,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清洁工。相较于其他漂亮、引人瞩目的昆虫,这家伙真算得上是默默无闻。它将别人丢弃的牛粪团起来,成一个球,放到自己家中开始享用,虽然想象起来不大雅观,可这不就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应做的事吗,不然,留着它们吗?圣甲虫,这是一个有母爱的虫子,对于自己的食物,它也就随便应付一下就好了,并不怎么需要很好的伙食,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呢?它十分挑剔,生怕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最好的伙食,对于自己所产的卵的生存环境,它也十分细心,不像其他昆虫,它给自己的卵专门做了一个梨形粪球,并且不会将卵放在这个粪球中间。

蝉,一个在夏天选择歌唱的“奉献者”。尽管它在夏天专注于歌唱,但在某时,它储存的食物反而会比整日“劳作”的蚂蚁都多,所以说有些时候,蚂蚁反而会向蝉讨要食物,蝉也并不小气,慷慨地将食物给了蚂蚁,夏天天气燥热,蝉就用自己的“小吸管”吸走树中的汁液,蚂蚁却会抢走它的位置,它也不生气,似乎甘愿奉献。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应像圣甲虫那样默默无闻地奉献,或是像蝉那样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但也做好必须做的事。同时,我也知道了生命繁衍的意义,我们是应该珍惜、保护生命的。

昆虫记阅读心得初一作文600字 篇3

暑假期间,我看完了《昆虫记》。我深受感动。整本书给我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在作者法布尔生动的描述下,书中的昆虫生动形象。

就书本身而言,《昆虫记》是科普书,但也没那么晦涩。这本书的语言很幽默,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昆虫形象。每一只昆虫的介绍都深深的吸引我进入它的世界,再一次让我明白了昆虫种类的丰富,形状的多变,习性的奇特。例如,大孔雀蝶是鸟类最喜欢的美味。它们经常装死不动,然后突然张开长有眼纹的翅膀,足以吓跑捕食者,保全自己的生命。

对于书的作者法布尔来说,他首先是一个非常热爱昆虫的人,爱表现字里行间。在这本书中,他将专业知识与生活感悟相结合,在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的描述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视野。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通过解剖等过程完成作品,而是亲身融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危险,就像描写黄蜂一样。作者详细描述了他当时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观察黄蜂蜂巢的,以及如何了解黄蜂的习性等。非常精彩有趣。法布尔热爱科学,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昆虫,并留下了这一点

本旷世巨作。法布尔所叙述的昆虫习性来源于他的仔细观察和用心的体会,他将昆虫的习性真真实实刻画了下来,让人们更加真实的了解昆虫。他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以及为生活所进行的努力,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及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

昆虫记阅读心得初一作文600字 篇4

昆虫记是法布尔花费了一生的时光写成的科普著作,前不久,我刚刚从这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里旅游归来,文章中介绍了许许多多的小昆虫比如:孔雀蛾,它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条纹蜘蛛,它蜘蛛中最完美的一种。胖胖的像榛仔仁一般大小的身体上,有着黄、黑、银三色相间的条纹,所以它的名字叫“条纹蜘蛛”。它们的八只脚环绕在身体周围,好像车轮的辐条。几乎什么小虫子它都爱吃。可是,我最喜爱的还是蝉,它在寓言中被比拟成懒惰的代表,其实不是的。蝉从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就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立刻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透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可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从某种好处上来说真正懒惰的昆虫是蚂蚁!蝉才是不辞辛苦的劳动者。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必须能够明白得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初 篇5

万物皆有灵,昆虫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会劳作,他们会繁衍,别把他们想得太过不堪。看看《昆虫记》,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长篇昆虫生物学著作,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习性,以及繁衍、劳作时的场景。这本书之前给我的印象是一本索然无味的科普说明文——我最厌烦的文体,所以我之前从未打开过它。

而在这个暑期为了写假期的作业,我不情愿地打开了这本我“厌烦”的书。我惊奇地发现,我竟不觉得此书特别枯燥无味,反而看得很投入。作者的文笔让我沉迷其中,他把昆虫世界的社会描写得很童话也很现实,有童话中友善的你来我往,也有现实中的捕食和杀戮。

作者往往避开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用活泼生动的描写循序渐进地向他的读者们科普着昆虫们的一切。一解我以前对这种科普说明文的刻板印象。他热爱昆虫,可我并不,但他能将他的热爱融在这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中,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随着我合上这本书,我也开始思考起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究竟是多热爱一件事物,才会将它捧在手心无时无刻记挂着?生活明明苦难,可因它而变得明亮——我想不透。

可能是因为,我还未找到那个能让我像法布尔先生一样全身心投入热爱的事物吧。希望我早日寻找到它吧!

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篇6

假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一拿起来便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昆虫。

螳螂,表面很凶残,经常爱打斗,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肉食性动物。尤其是我看到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故事,更是觉得雌螳螂冷酷无情、残忍恶毒。可是当我仔细读了读《昆虫记》中有关螳螂的这一篇后,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螳螂爸爸为了让雌螳螂受孕,为了自己家族后代的繁衍,才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啊。还有螳螂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小螳螂从就有自立能力,给自己的宝宝建好巢穴后,就离开再也不回来,让它们从小学会生存,学会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不禁从心底佩服起这种小昆虫来。

被管虫,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感到很有趣。被管虫是被树木管的一种小毛虫。被管虫很爱穿漂漂亮亮的衣服,树叶、草、枯枝、纸,甚至是石头,都能被这种小毛虫缝制成漂漂亮亮的衣服,它们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小裁缝。对被管虫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正好应了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被管虫很爱美,可是一旦它要当妈妈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它为了自己的宝宝,牺牲自己休息打扮的时间,为宝宝找足够的食物。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皮肤,给孩子们做一把遮雨伞。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来形容被管虫妈妈,再合适不过了。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我们多读书,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发现很多有关昆虫的秘密。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初 篇7

温暖而不闷热的午后,是阅读与动笔的好时机。蝉鸣永远伴随夏日,窗外的青翠晃眼。它们透过薄薄的书页,印证书中的一切。

单看书名,我曾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生物类科普图书,却忘了它也是名著。时间很有眼光,你看经他手的文字,简洁却又引人注目。

真正浏览以后,我又被有趣的知识所吸引:你是否知道,小小的螳螂也敢捕食蝗虫;常出现于乡村童年的蚂蚱,会凶猛地猎杀蝉;金步甲的婚姻是雄性的死亡……

弱肉强食,疲于求命的昆虫世界,也妨碍不了法布尔作为人类的情怀。他对蝉的鸣叫感到好气,数次实验证明这只是蝉的天性。可这又怎样,原文依旧写着“只是出于热爱……很舒服,很惬意,也很满足。”

引人深思的不一定是好书,但好书一定引人深思。蝉与蚂蚁的故事在这其中就富有讽刺意味,慷慨者一让再让,愚昧者坐享其成,故事扭曲,却经久不衰。有的时候,占领高位的是无理的“弱势群体”。

昆虫的世界没有缥缈的意境,有的是眼前的荒凉与艰难的求生。它们适者生存,为适应自然不断改变。在这循环中,就会出现令人惊叹的一面,恍惚间,它们像极人类。

自然之下,万物皆相似。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篇8

暑假里,我阅读了课外书《昆虫记》,我叹服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作者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等等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还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

作者能写得这么引人入胜,都源于他的仔细观察,让我惊叹的是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有没有恒心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好的题材。有时甚至“挤牙膏”式,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

《昆虫记》,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大开眼界,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一本好书, 值得推荐,同学们如果还没看过的,赶紧去阅读,肯定对你受益匪浅。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篇9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法布尔把昆虫描写得那么真切、美丽、动人,活灵活现,来之于长期对昆虫生活精细的观察与研究,准确地掌握了他所描写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为了昆虫学研究,法布尔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都在与傲慢偏见作斗争,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昆虫朋友,拥有广阔的昆虫世界,因此他又比谁都富有。一个靠自学成才的中学教师,长期坚持业余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发家致富,却穷毕生精力,废寝忘食,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源于他自小就萌生的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与深深的挚爱,源于他对科学与真理那种近于殉道者般的献身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篇10

最近我被一本好书深深吸引,它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

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令人惊异的书!

大家都知道《蝉与蚂蚁》这个寓言故事吧?它讲的是蚂蚁自己在夏天开始储存粮食,冬天丰衣足食,而蝉却没完没了地唱歌,冬天它就饿死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昆虫记》告诉了我们,在夏天,蝉与其他的昆虫都很口渴,蝉就用尖尖的嘴在树干上刺破一个洞,做成一口“小井”,开始吸树汁。这时蚂蚁不干了,它装作路人,想从蝉的腹部底下“走”过去,蝉还大方地把身子抬起来,给蚂蚁让路,谁知蚂蚁竟然是厚颜无耻的强盗!它们想霸占这口“井”,有时还爬上蝉背、嘴和腿,竟然企图把它给拖走!

朋友们,看清晰了吗?蚂蚁才是强盗,而蝉才是勤劳的“农夫”!

《昆虫记》这本书中还告诉我其他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萤火虫是狡猾的猎人;西班牙犀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赤条蜂杀死毛毛虫是为了孩子;孔雀蛾生来就是为了找情侣;旷蜂总是忙个不停;恩布沙的凶器虽然比螳螂还“凶”,但它们的内心是平静而友好的;马蝇这么不卫生的小家伙也有这么晶亮的眼睛;那么厉害的捕蝇蜂也会被不起眼的小蝇给打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昆虫记》可以增添大家观察大自然的爱好,比如我,现在就越来越喜欢观察叶子上的动静了!这本书的知识多得像小山一样,书里都是法布尔亲眼观察到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让外表蒙蔽了你的双眼,专心观察才能知晓事实的真相。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 篇11

才艺对科研的影响

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是多才多艺的,对于这一类的科学家,某些人对他们发出了疑问:这些才艺对你们的科学研究有帮助吗?或者说造成了什么影响?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就是今天我要讲述的主角,他是昆虫学著作《昆虫记》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有天赋的一流画手,完全符合多才多艺这一项,再加上我最近阅读的书目正是《昆虫记》,讲他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回到问题上,在不知道科学家搞什么科研的情况下,就算你知道他有何才艺,那也是无用功;反之,也是一样。根本无法确定所相关联或有无帮助,但能确定的是,肯定没有负面作用。

法布尔是研究生物昆虫学的,天赋是绘画,曾用水彩绘画了700多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你如果了解法布尔,你就会知道,这将他的知名度提高了一定的层次,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法布尔,而不是指片面知道它只是个昆虫学家。“但是提高知名度与搞科研又有什么关联?”某些人心里这样发问。你看啊,知名度提高,让更多人认识到他是一个优秀的昆虫学家,对于他的科学研究,肯定是更加受人瞩目,让人更加期待。这样一看,是不是有积极的影响呢?

其实不一定要有关联,如果某些才艺让你拥有了某些品格、特质,这些品格、特质又恰巧地,尽管只是稍微,但多多少少确实是有帮助的。抛开这些,从基本来说,大部分人肯定是说有帮助的。但我奉劝一句,不要只靠感觉,尽管他从表面看是这样。

昆虫记初一读后感 篇12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被法布尔执着的探索精神折服。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并把这本书借给了我,我高兴极了。拿到书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法国伟大的昆虫家——法布尔。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12种昆虫,它包含了法布尔

毕生的心血。法布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观察昆虫并写了这本书。80多岁了法布尔还在观察昆虫。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昆虫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螳螂伸出了大刀像一个大将似的在草地上踱着方步,忽然,它像是发现了什么敌情,猛然缩回了大刀,站立在草茎上。此时,它又多么像一个修女跪在教堂上祈祷啊!我还看见了甲虫在地上搬运食物,它先把食物做成一个大大的团,如同一个小小的球然后带着自己的仆人一起推食物,如果有坏心的仆人想来杀害主人,它们主仆就会决一死战。

我还知道了所谓的胭脂虫,听起来说是“虫”,事实上是一个包含着无数小生命的虫带子。螽斯是知了的天敌,行状很像蝗虫,蟋蟀。我还知道了一些不起眼的小昆虫,像“食类虫”,“食尸虫”,在这以前我跟本就不知到,但是看了《昆虫记》之后,我知到了它们都是环保小卫士,它们默默的为人类服务,保护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它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我们人类脚下留情。

读了《昆虫记》之后,我对昆虫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前,我很讨厌昆虫,总觉得是它们弄脏了我们的环境,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昆虫虽小,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